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旅游管理教育建設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近些年來,我國旅游業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人們將旅游作為重要的休閑方式。但是,與旅游業如火如荼發展趨勢相悖的是,旅游市場高素質管理人才比較欠缺,而且,旅游專業畢業生就業率與就業質量普遍較低,而且專業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基于此,本文主要從職業需求維度,探討了當前我國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建設的相關問題,并提出了提升旅游管理教育質量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
職業需求;旅游管理;教育建設
一、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精神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的消費理念也發生了巨大的改革,開始從原來的強調物質生活條件,逐漸轉向為注重精神、文化生活品質。旅游作為一項休閑文化活動,得到了時下人們的普遍喜愛和青睞,越來越多的人們走出家門,甚至國門,徜徉在各地美麗的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中,以達到放松身心、開拓眼界、感受異域文化的目的。但是,在旅游業方興未艾的繁榮態勢下,旅游公司與客戶、導游與游客之間的各類糾紛事件,例如,2015年云南的“惡導游”事件等,也不斷見諸各類媒體首端,引起了廣泛的社會討論。見微知著,從這些事件中,看以看出,當前,我國旅游市場高素質專業人才還相對比較缺乏,大多數旅游專業畢業生自身素質無法有效契合旅游市場的需求,整體就業率與就業質量比較低,而且,現有的旅游專業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一是旅游業發展快速,人才培養速度未能緊跟而上;二是高校旅游管理教育與旅游市場需求存在一定脫節現象。上世紀80年代,國家教育部批準8所高校開設旅游本科教育,截止到2014年底,我國已經有60%的院校開設旅游管理專業,但學生畢業后對口就業率剛剛超過一半,就業三年后,人才流失率達到90%。根據相關調查統計,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旅游本科教育呈現出萎縮的狀態,不僅在人才培養理念、課程設置、培養方式、師資建設、學生觀念、市場需求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認識誤區,同時,還面臨著學科地位低下、就業率不高、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失衡等問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加強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大學生專業素養,以更好地滿足旅游業發展的需求,成為高校和學術界重點關注并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二、當前旅游管理專業教育建設現狀及問題
1.專業定位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根據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旅游管理為一級學科,下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會展經濟與管理三個不同的專業。但是,根據各高校專業設置情況來看,只有少數幾所高校,例如,中山大學、華僑大學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等院校,同時設置了這三個專業,大多數院校都只設置了兩個專業,有個別高校甚至只籠統地將專業定位旅游管理類。這種“寬口徑、厚基礎”的專業定位,沒有充分體現出旅游管理強烈的專業性和特色性,導致學生的專業能力得不到有針對性的培養和提高。另外,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初衷定位是培養旅游企業和行業管理型人才,但在實踐中,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定位,有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有的是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師資力量,有的是培養科研人才等等,而由于畢業生工作經驗不足,旅游企業又希望畢業生從一線服務工作做起。這種分歧和差異,導致學生對于專業定位和自我職業認知也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理念與就業率。
2.旅游管理課程齊全,課程內容偏重理論知識綜觀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可以發現,一般都分為公共必修課、選修課和專業必修課、選修課。開設的課程一般有管理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旅游學、市場營銷學、統計學、會計學、酒店(飯店)管理、旅游經濟學、旅游規劃與開發、景觀設計、項目管理、酒店經營管理、戰略管理等課程,可謂是涵蓋了旅游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課程缺少明顯的特色,學生對旅游業各鏈條上的知識都有接觸,但都不深入和深刻。而且,從內容上來看,課程內容基本都偏重理論知識,缺少實踐性、技能性、操作性的課程。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導致畢業生在步入工作崗位后,出現“高分低能”或“眼高手低”的現象,無法快速、高效地適應旅游企業的用人需求。甚至很多畢業生都得從基層服務崗位開始做起。
三、旅游管理專業教育與市場需求比較
根據各招聘網站及招聘會,以及旅游企業提供的相關信息,可以看出,旅游管理專業契合旅游業和旅游市場的發展,能夠為行業和市場發展,提供專業對口知識人才。二者存在相互適應的關系。但是旅游管理專業教育偏重理論知識,而旅游企業和市場則需要實踐技能更高的人才,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
1.旅游管理專業細分不足,實踐更需要專業對口人才由于旅游管理教育沒有細分專業,課程設置又大而全,學生所學知識都是籠統的旅游管理知識,沒有在具體某以專業上深入學習。但是,實際上,旅游產業包含很多門類,大多數專業性都比較強,例如,酒店前廳部經理,就必須要具備預定、接待、禮賓、處理賓客關系等相關專業知識,但是,在酒店管理專業中,盡管也有涉及,但是內容和深度都不足,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
2.旅游管理教育側重理論知識,而實踐更需要操作性技能旅游業的實踐特色比較顯著,幾乎所有的崗位,都需要豐富的經驗和靈活的思維。但是,在高校教育中,課堂學多都是純理論學習,實習時間非常少。這種側重理論的教育,使得學生盡管了解了一定的知識,但是,在踏入工作崗位后,卻感到無從適應,只能從新開始學習。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旅游業也不斷地創新發展,例如,現在出現了智慧旅游、郵輪旅游、海島旅游、旅游綜合體等各種新的業態,但是,高校課程內容卻沒有及時更新,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旅行社+飯店”內容上,導致旅游教育與實踐需求出現脫節,不利于學生的職業發展。
四、提升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
首先,高校應細分旅游管理專業,以職業需求為導向進行專業設置。旅游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涵蓋了社會經濟生活的多個領域,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因此,高校應當立足市場實際需求,明確教育目標,使專業設置細分化、多元化、差異化,以更好地契合市場需求,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成功率。另外,高校還應當定期對旅游市場進行調研,掌握市場最新動態,根據市場風向來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高素質、應用型、技能型復合人才。其次,在教學中增加實踐課程,為學生創造更多實習機會。在當前效率出效益的時代,高校必須要認識到實踐課程的重要性,尤其是旅游業本身就是實踐性很強的行業。與高職高專學生不同,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學生除了要有豐富而扎實的旅游專業理論知識之外,還應具備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與管理能力。為此,高??梢远ㄆ谘埪糜螛I內的專家、學者和精英人物,到學校開設講座,以開拓學生的眼界,使學生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行業。另外,還要積極幫助學生開拓實習領域,加強產學研合作,尋找更多實習機會,以便為旅游教育和科研提供實踐支撐,增強學生的實踐技能。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旅游試驗室,例如,餐飲、客房等課程教學可以轉移到實驗室進行。
再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應轉變觀念,以服務為導向進行有效學習旅游企業管理人員,不僅需要具備較強的服務技能,更需要在實踐中提升管理能力。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應當轉變傳統的做管理人員的觀念,樹立服務社會大眾的理念,著眼于個人的職業長期發展,切實重視基層實踐,并從實踐中汲取更多知識與經驗,實現自我職業素養提升。
參考文獻:
[1]呂海龍.基于職業導向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4,05:51-52.
[2]淦凌霞.就業導向的旅游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研究[J].南方論刊,2016,01:78-80.
[3]沈麗霞.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發展方向探討[J].河北企業,2016,02:105-106.
作者:蔡雨珊 單位: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