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有企業改制中的財務會計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先后在各企業展開,國企改制程序多、涉及范圍廣,要經過當地財政、稅務、工商行政等部門的審批。還要由中介機構進行資產評估和審計,整個過程耗費時間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年多。在改制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國有資產流失和虛增等。國有企業改制從微觀上講,就是進一步優化企業資產資本結構,以創造企業的價值,而這正是企業財務會計的關鍵內容。財務會計工作是國有企業改制的基礎,也承擔了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的大量工作,可以說國有企業改制跟財務會計是息息相關的。企業要實現改制,必須進行財務重組以達到資本增值的目的,要圍繞財務管理從投資、經營、籌資、分配等多個方面進行運作。
一、國有企業改制進行資產評估遇到的財務問題
(一)企業改制在資產評估之前未進行清產核資有的改制企業在進行資產評估時,往往是直接委托中介機構進行評估,而沒有進行清產核資,導致企業對自己評估前的資產也沒有底。而有的企業在上報評估資產時漏報、少報,想從中獲取利益,為了避免這些現象,企業在資產評估前有必要先進行清產核資。為了使清產核資能夠更加規范的進行,此項工作最好能有上一級資產管理部門參與,在清產核資過程中發現的虛資產都應該按照規定進行相應的財務處理。
(二)企業資產評估涉及的主要方面企業改制中的資產評估主要涉及到應收賬款、長期投資和無形資產的評估。應收賬款評估的難點是對于壞賬損失的界定,一般在評估的過程中,評估師會逐一核查企業的應收賬款狀況,向債務人發詢證函,然后按照壞賬損失的確認條件來確定壞賬損失。對于已確定的壞賬損失,按照會計制度規定,可直接計入已確定的壞賬損失。對于賬齡超過三年但未確認為壞賬的部分和三年以內的應收賬款中未來可能出現的壞賬,如果這些賬款在企業改制后收回,應按照已核銷部分沖減壞賬準備,從而保證企業資產評估的真實性。應收賬款的壞賬損失的計量和確認,應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根據相應的會計制度為準進行賬務處理。在進行資產評估時,應把長期投資算在內,進行長期投資評估時,不僅要考慮投資企業的賬面價值,還要考慮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狀況。一般來說,長期投資的實際數量難以確認,因為它被投入到被投資企業之后,會和被投資企業的資產融為一體。在資產評估時,一般要先確定資產的實存數量,然后再確定資產的評估值。無形資產作為企業資產的一部分,在進行資產評估時經常被忽視,或者被錯誤的評估。但其實無形資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無形資產包括商標權、著作權、專利權、專業技術等等。在進行資產評估時,如果是自創的無形資產就用重置成本評估法,如果是外購無形資產就按照現行市場價評估。
二、國企改制中資產重組的財務會計問題
(一)資產重組中資產剝離的問題資產重組是為了提高資產的配置效率和資產的利用率,從而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和資產的保值增值。資產剝離問題是國企改制過程中資產重組的關鍵,而資產剝離又有兩個關鍵的方面,非經營資產是否應全部剝離和剝離與利潤分割的問題。由于考慮到非經營資產剝離后能否獨立生存的問題,在進行資產剝離時,應該根據具體的改制形式確定。對于整體改制的企業,非經營資產不一定要全部剝離,對于進行分立式改制的企業,應按照平等性的原則,進行經營資產與非經營資產、主營資產與非主營資產的剝離。對于非主營資產和利潤分割的問題,利潤分割主要是由于改制前企業的經營資產的剝離造成的,而企業整體改制和合并改制是不存在利潤分割問題的。用來分割利潤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利潤表復原法,可以按照剝離資產的比例分割,或者按照剝離資產的相應銷售收入來分割。
(二)資產重組中資產分立的問題資產分立有企業分立和企業分拆兩種形式,如果企業非經營資產剝離后交給政府管理或組成新的經濟體,而且兩者之間無產權關系,那么就屬于分立重組。如果組成新的經濟實體后,經濟實體與原企業之間有產權關系,那么就屬于分拆重組。企業在進行資產重組過程中,應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關聯交易,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由于資產剝離、資產重組中股權設置的問題,往往使改制后的公司與改制前的公司還有著藕斷絲連的關系,這就是所謂的關聯交易。在企業分拆情況下,如果沒有解決好兩者的業務上的聯系,那么就會產生關聯交易,就容易出現財務造假的可能,從而損害投資者的利益。所以在進行資產重組中,要把有關業務和資產納入股份工資當中,使其變成內部的供應關系,這樣就減少了關聯交易的可能。
(三)資產重組中資產并購的問題資產并購包括資產兼并和資產收購兩種方式,兼并是指企業獲得了被兼并企業的全部業務和資產,被兼并企業是不再存在的經濟實體,而收購則是被收購企業的經濟實體仍然存在。企業在進行并購中,會有大量的財務問題。企業在并購前,要通過財務會計了解被并購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在并購過程中,要對并購的資產進行評估,在資產評估之后,還要將資產并購或股權置換到企業中。
三、國企改制中負債重組的財務會計問題
根據《企業公司制改建有關國有資本管理與財務處理的暫行規定》,當企業實行整體改制時,應由企業承擔全部的債權債務,如果企業實行的是分立改制,應該由分立的各方承擔企業的相關債權債務,如果企業實行的是合并式的改制,應該由合并后的企業承擔所有的債權債務。企業在整體改制和合并改制中,由于涉及的資產剝離問題不多,債務債權的解決方法也比較簡單。而分立改制中的債權債務問題是負債重組的一個關鍵問題也是個難點,分立改制的債權債務問題主要有幾種方法:1.改制后的公司不承擔債務,全部的債務由原企業承擔。2.按照債務和剝離資產以及經營業務的關系,由兩者分攤承擔。3.長期負債由改制后的企業來承擔,而原企業來承擔短期的負債即可。除了這幾種方法,還可以按照發起人的出資比例或者資產的剝離比例來各自分攤等等。債權轉股權同樣也是債務重組的一種方式,如果企業的經營能力比較強,發展潛力比較大,而且盈利能力超過銀行貸款的利率,那么銀行有很大的可能會把債權轉為股權,相反,如果企業的盈利能力比較弱,銀行債權轉為股權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
四、國企改制中產權界定中的財務會計問題
國有企業在進行企業知識產權界定時,不一定全部的知識產權都是國有產權,因為法律規定,知識產權的主體是單位和個人,只有在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資來完成的發明創造才是屬于國有產權。在企業進行改制后,國有資產中包括政府對職工的負債,即職工應繳納的社會保險,這部分不應全部作為國有產權。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國有企業的資產中那種相應的部分來變賣后用來支付職工的社會保險。或者從國家財政直接撥款給社會保險部門,或者從國有股紅利中直接來支付離退休人員的各項費用。至于使用上述那種方法,由企業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來定。
五、結語
本文研究了國有企業改制中會遇到的財務會計問題,說明了企業改制過程中一些財務會計問題的規范解決方法。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企業從自身發展的角度來考慮,以建立產權分明、管理高效的企業為目標,達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效果,而不能單純的把企業改制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要達到規范的企業改制,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必須要充分意識到財務會計問題的重要性,如果財務會計問題可以處理好,那么改制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作者:單好好 單位:溫州國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