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個性化企業文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帶有本企業特征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觀念的總和,它為企業全體成員所接受,對員工起到激勵、凝聚和規范、約束的作用。一個企業的競爭,從形式上看,似乎是產品的競爭、勞動競爭和科技競爭,實質上是企業家和企業文化的競爭。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優勢,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打造有著鮮明個性、與別的企業保持著差異的企業文化。
從企業的層面上來看,企業文化是企業所依賴的一種文化價值觀,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包括三個層次:文體活動、企業道德、企業精神,其中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理念。從企業員工個人的層面上來看,企業文化就是就是全體員工認可和共同遵守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它還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和感染性,能夠將新進員工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也統一起來,真正實現“化”人的作用。
企業文化具有共性,即出發點均是為企業提供不斷發展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與此同時,企業文化又必須具有鮮明的個性。個性,首先是一種自然的表現,因為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環境、條件、文化傳統、發展目標、經營管理方式,在這些基礎上形成的企業文化不可能彼此相同。同樣屬于日本文化,索尼強調開拓創新、尼桑則強調顧客至上;同樣屬于美國文化,惠普強調對市場和環境的適應性、IBM則強調尊重人、信任人、善于運用激勵手段。個性,更是企業發展到高層次境界的成熟表現,是現代企業長遠發展的內在需要。盡管有個性的未必都是優秀的,但優秀的必定是有個性的。縱觀肯德基、微軟等世界著名企業,無不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蘊和獨特的個性風格,其最大特點就是個性鮮明,不可能被原汁原味地復制和模仿。因而,這些優秀的企業文化就成為企業的“文化基因”和核心競爭力,牢牢扎根并不斷延續、發展。
二、企業文化的個性化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眾所周知,物質資源總有一天會枯竭。然而,企業文化卻是生生不息的,是支撐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柱。財富雜志曾指出:世界500強企業勝出于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這些公司善于給他們的企業文化注入活力,憑借著企業文化的力量,這些一流的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我國一些經營了近百年的老字號:同仁堂、瑞福祥等,也正是因為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有獨特風格的企業文化,它們才能生存、發展至今。由此可見,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構建符合企業客觀、充滿個性的企業文化,從而推動企業持續健康地發展。
1.企業自身特點要求個性化的企業文化
每個的企業都具有鮮明的自身特點,其所處的行業和背景、組織形態和員工的素質以及企業發展經歷都有很大的差別,這就要求企業文化應具有強烈的個性。否則,就會流于形式,起不到對企業發展的作用。首先,企業的類型不同、生產的產品以及市場和服務對象有差別,企業文化的側重點就應不一樣。雖然我們可以在一些優秀的企業所推崇的核心價值觀中發現一些共同的東西,但每個公司最為稱道的企業理念是具有鮮明的個性的。如波音的“在航空的世界中吃飯、呼吸、睡覺”;迪斯尼的“把歡樂帶給大家”等等。其次,自覺地創建個性化的企業文化就要考慮企業自發形成的文化氛圍。從分析現有文化入手,將其加以提煉和完善,升華為理論、制度和規范。另外,企業文化要得到全體員工的理解和支持,也必須考慮員工的心態和素質。最后,企業的發展階段不同,企業文化也應有所差別。企業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企業的發展而發展。
2.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亟須個性化的企業文化
隨著競爭壓力的增加,企業必須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是一個企業獨有的取得競爭優勢的能力,既包括技術和產品質量方面的,也包括文化和機制方面的。調查發現,獨特個性的企業文化是領先競爭對手的關鍵力量。企業文化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培養的土壤,只能通過企業文化的滲透而形成的不同于別人的競爭力,才能成為核心競爭力。如今企業間的競爭已更多地表現為企業文化的競爭,納科爾公司的一位主管總結說:“我們的成功20%來自干新技術,80%來自于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國內有不少企業因不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在短期內取得成功,然而由于沒有企業文化的引導,在多變的市場、激烈的競爭中很快就被淘汰。因此,在“與狼共舞”的時代企業必須打造屬于自己的企業文化。
三、構建個性化企業文化的策略
1.提煉企業的核心理念
企業的核心理念是指企業在終極目的、總體經營思路方面的根本信念,它是企業文化建設中最重要的內容,是經營理念、行為準則的基礎,對員工起到指引和激勵的作用。提煉企業的核心理念應從企業的行業、環境入手,與企業戰略、遠景目標相結合,避免口號化、公式化,如果提煉過于抽象化,缺乏針對性和企業個性,無法真正指導企業員工的具體工作與行為表現。許多跨國企業能持續成長、不斷發展,其動力就在于他們具有不可替代的優秀企業文化,有著獨特的經營哲學、共同的價值觀。如沃爾瑪“尊重每位員工,服務每位顧客,每天追求卓越”;諾基亞“科技以人為本”等等。在提煉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創建有個性的企業文化時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獨特,為個性而個性。蘋果公司在創辦初期曾在樓頂懸掛海盜旗,向世人宣稱“我就是與眾不同”,創新與冒險成為其公司的核心理念,但他們的這種做法中也隱含著特例獨行,桀驁不馴,沒有了合作與協調同樣要把公司引向崩潰的邊緣。
2.正確導入CIS戰略系統
目前,導入CIS系統已經成為不少企業構建企業文化、提升企業形象的重要途徑。CIS系統主要包括三個子系統。其一為MI(MindIdentity),即理念形象識別,包含企業價值、企業精神、企業目標和企業倫理等具體內容。其二是BI(BehaviorIdentity),即行為形象識別,包含了對內的企業行為準則、教育培訓和對外的促銷活動、公關活動等內容。其三為VI(VisionIdentity),即視覺形象識別,包括產品標志、吉祥物、服裝、禮品等等。
CIS系統的三個子系統與企業文化的不同層次內容有一定的對應關系,MI對應企業精神文化,BI對應企業行為文化,VI則與企業物質文化相對應。MI才是CIS系統的核心部分,也是CIS系統功效的原動力,BI和VI只是MI的動態和靜態表現。MI系統是靈魂,決定支配著BI與VI,企業在導入CIS系統的過程中,應當將關注點集中于MI之上。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自行或通過有實力的專門的由機構對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信條、企業倫理等思想內容進行精心提煉、準確的表達,形成企業的MI系統,再以MI系統去指導BI、VI系統建設,才能有效建設企業文化,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3.結合企業的自身實際
不少企業在自身的發展歷程都形成了自身的優良傳統,它們都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基礎和優勢,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充分了解自身發展過程中的歷史與光榮傳統,利用好這些傳統和歷史。在構建個性化企業文化的過程中首先應尊重企業的優良傳統和光榮歷史,其定位必須源于企業的歷史,尊重企業的傳統,又能夠不斷推陳出新。其次要追求適合自身的企業文化。明白本企業與同行業企業相比,其優勢與不足究竟是在哪些方面,讓企業文化為企業發展服務。無論是微軟還是IBM,它們企業文化的特色之所以被人們津津樂道,正是因為它們的文化適合于企業,推動了企業的發展并且造就了非凡的商業成就。最后,不人云亦云,從解決企業存在的實際問題來謀劃企業文化的建設,避免雷同、凸顯個性。在具體行動中,可以借助一些重大活動,如公司慶典活動,公司年夜飯等活動或一些主題活動來推波助瀾,像當初海爾張瑞敏怒砸76臺劣質冰箱就是一個實例,既表明了海爾對劣質產品絕不姑息的堅定決心,還通過這一主題活動來達到統一全體員工質量意識的效果。
4.倡導人性化的管理
文化建設離不開人的活動。企業文化的個性化,要突出以人為本,通過各種載體和富有個性化的活動設計,構建民主人本型的企業文化模式。首先要發揮領導的表率作用。實踐證明,個性化企業文化的構建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各級領導干部能不能首先自己先認同、傳播并執行企業的文化,這是構建個性化企業文化成敗的關鍵。一個成熟的企業領導人,必須對本企業的文化建設有比較深入的思考和長遠的決策,把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緊密融合在一起,從而有效地推動企業文化建設和整個企業健康發展。第二要創造寬松的成長環境。把“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作為企業管理的出發點,造就出一種全體職工所認同的團結向上的精神風貌,增加企業凝聚力、戰斗力。如東臺市國貿大廈,把“尊重人,為愛崗敬業的員工創造一個和諧、富有激情的工作環境”寫進《員工手冊》,從而激勵員工不斷追求創新,追求卓越。最后應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載體。企業文化建設的個性化,不能脫離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作為一種新型管理理論的企業文化,應該重視并強調企業的內部管理。企業文化建設只有從實際出發,與生產經營管理實際結合,才能與企業發展相協調,形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