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通過企業領導者主動倡導和精心培育并為全體員工認同和遵守,具有本企業特色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企業精神、行為準則、傳統習俗、員工文化素質及蘊涵于企業制度、企業形象、企業產品之中的物化精神的總和。我國民族地區的企業文化,大多數還處在自發時期,大多數民族地區企業對推行企業文化,還不在意或心有余而力不足。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大多具有重視宗教、血緣親情與生態環境保護等特點。西藏是我國少數民族集居程度較高的地區,其企業文化也在我國少數民族企業文化中最有特色。以西藏為例,研究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如何樹立現代管理理念并逐步走向創新,不僅對西藏企業和西藏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其他少數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創新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而且對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西藏自治區企業文化的特點
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區,西藏自治區總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4。西藏由于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的特殊性,商業、手工業和運輸業比較活躍,近些年來,西藏的生態旅游業發展迅速。西藏企業文化是指體現在西藏企業中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企業精神、行為準則、傳統習俗、員工文化素質及蘊涵于企業制度、企業形象、企業產品之中的各種物化精神的總和。西藏的企業文化特點體現在:
(一)注重宗教信仰。宗教信仰貫穿西藏企業文化的各方面,如價值觀念、道德規范、企業精神、行為準則、傳統習俗等。在西藏,宗教信仰是否一致不是小問題,不同的宗教信仰具有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企業管理者在選用人才時首先要看被選對象的信仰是否和自己的信仰一致,最起碼也要接近。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如果信仰的教派一致,便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有利于感情的融洽和友誼的增進。濃厚的宗教信仰理念深深地影響著西藏企業的企業制度、企業形象和企業產品。如,藏族堅守“信用”和“三寶”至上觀念。“言必行、行必果”是藏文化中很注重的觀念。藏族傳統企業在業務往來時一般只是簽訂“君子協議”,無須合同,說話算數。做大額生意時,為保險起見,雙方發誓賭咒,這就等于公證了。這種行為的背后,隱藏著“三寶”至上的觀念。“三寶”就是“佛、法、僧”,在藏文化中,“三寶”是至高無上的,向“三寶”發誓賭咒,是非常嚴肅的事,反悔了會受到“三寶”嚴厲的懲罰。
(二)看重血緣關系。藏族人民非常重視親情,認親攀戚風氣很盛行。具有血緣關系的人群內,認同感很強,內部長幼尊卑秩序很嚴,感情真摯。因此,藏族企業在選人時,首先要在具有血緣關系的人群圈內尋找。但這種選人的方式使企業內部裙帶關系復雜,很容易出現家族式管理的弊端,因此,有必要通過創新企業文化來改進企業的選人機制。
(三)地域依賴性強。西藏企業文化是建立在藏族地域文化基礎上的企業文化。西藏地區企業大多是中小企業,面對的市場也大多集中在西藏,因此,西藏地區企業文化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基于本地文化的企業價值理念、管理模式和經營風格,比較容易得到企業員工的認同與接受。同時,為支持西藏企業及西藏經濟的發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對籌措西藏企業的創始資本、申領企業生產執照和進出口許可證、解決合同糾紛、進行政策,激勵和提供服務方面給予很多特殊的支持,企業對政府就產生一種特殊的依賴關系,這種非完全行政性又非完全市場性的關系,一旦超出西藏的地域范圍,企業就很難發展。
(四)重視環保意識。早在遠古時期藏族先民在適應高寒缺氧的嚴酷生存環境的過程中,形成了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本教,其中就包含有神山崇拜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朦朧意識。佛教傳人后,佛教的行善、惜生、因果輪回等觀念與藏族的原始宗教信仰相結合,就形成了以神山崇拜為核心的生態保護文化。這種文化對西藏企業文化有深刻影響,使西藏企業文化具有生態文化的特征,企業更加注重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西藏企業遵循的生態文化理念是西藏企業的一個突出特點。
二、實現西藏自治區企業文化創新的路徑
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個性和民族文化特色,而民族地區傳統企業文化在新時代需要重新開啟。在西藏,現有的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價值理念,許多是在長期經營中自發地、無意識積累形成的,帶有濃厚的經驗色彩,零碎而不穩定。有的企業雖然提出了文字性的經營理念、經營使命、經營價值觀等,但往往帶有一般性、模仿性,很難實行或并不打算長期實行。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創新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做富有成效的工作,經過長期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一)企業必須樹立現代企業的業緣、事緣理念,重構企業的理性文化。血緣、情緣對業緣、事緣的排斥和窒息,會使民族地區企業無法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運作。民族地區企業這種特征導致企業不是事業的結合,而是宗法關系的結合,使企業始終處于小農經濟的經營軌道。企業的經營管理喪失理性,規章制度無力實施,優秀人才難以聚集,公利難以推行,私利必然泛濫,最終使企業難以維持。民族地區企業要做大,必須與現代企業制度、國際慣例接軌,必須痛下決心,重構業緣、事緣文化,按市場經濟理性運作,才能把企業做大、做強,并保持長期發展。
(二)民族地區企業要在經營活動中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如果民族地區企業在實踐中僅僅停留在傳統的管理思想階段,將人看作是單純的“經濟人”,片面強調金錢的刺激作用,是不能適應民族地區企業發展的。所以,在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建設中,要把精力投向人,大力加強“人”的建設。對企業來說,關注的是人才能給企業帶來什么,而員工關注的是企業能給自己帶來什么。西方企業已從傳統的人本管理向現代人本管理轉變,通過員工參與式管理、激勵管理、柔性管理、職業生涯管理等管理方法的運用,注意對人的價值判斷,點亮人性光輝,回歸生命的價值,使個體主動地完成各項任務。因此,民族地區企業必須提倡“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必須認識“以人為本”并不是簡單地以某個或某一群體為本,而是把以員工為本、顧客為本和社會公眾為本三者結合起來,充分考慮企業在三者之間的位置;不是單純地以物質鼓勵為本,也不是單純地以精神激勵為本,而是把握不同層次人的需求,從不同層次滿足人的不同需求,采用多種激勵形式,既注重“人倫綱常”,又強調“契約制度”,二者有機結合,使民族地區企業在內部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通過外部市場競爭壓力,對在職員工進行契約化管理并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思想。民族地區企業要把“以人為本”的思想,深入到企業各種制度和行為規范中去,深入到企業的長期戰略中去,深入到企業的靈魂中去。
(三)正確處理民族地區企業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關系。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如果沒有現代文化的加盟,會縮小民族地區企業文化發展的空間,但如果失去了企業文化的傳統性,則意味著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失去了特色。因此,在民族地區傳統企業文化創新的進程中,每個企業都應在傳統與創新中找到平衡。現代企業文化在內部結構上可劃分為三個層次:物質層、制度層和精神層。物質層是企業文化中淺層基礎文化,是企業物化形象的外在表現,主要包括企業標識、企業器物、企業環境三方面的內容;制度層是企業文化的中介層,是社會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精華在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中的再現,主要包括企業領導體制、企業規章制度和企業人際關系;企業精神層是企業文化系統的核心,是企業全體員工的共同行為模式和共同的價值標準、行為準則、信念、規范、態度等,主要包括企業精神、企業道德、企業價值觀和企業哲學等。在企業的發展中,企業文化通過這三個層次制定適合本企業的道德、價值觀和行為規范,并在較廣的范圍內影響企業的價值選擇和行為準則。另外,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培育的目的是樹百年企業,而非獲取一時的利益。因此,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培育是企業長期的行為,企業一旦培育出優良的企業文化,會使民族地區企業獲得長期的發展。它能完善民族地區企業的內部管理,塑造獨特的企業個性,整合企業的各種資源,幫助企業不斷創新,并在公眾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這些都將成為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源泉。任何民族地區企業要推行企業文化管理,都必須把企業文化的培育過程,作為企業的長期戰略,精心設計,長期堅持,認真維護,使企業文化成為保持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動力。
(四)建構文化遺產管理制度。我國民族地區企業文化要保持地方和民族的特色,又要特別警惕固步自封,不要將企業的命運僅僅寄托在政府政策和某些人的經驗上,而是要寄托在企業的整體實力上,這才是民族地區企業發展的百年大計。在當今社會轉型和文化轉型時期,應對文化傳承進行梳理和調適,增強民族地區企業文化的進取性及對市場的適應性,通過市場發展民族地區企業文化。民族地區企業必須放棄主觀主義、經驗主義,依靠客觀的市場調查,對顧客的特征進行判斷,必須建立相應的反應制度,以客觀事實說話。建立民族地區企業市場顧客導向的遺傳密碼,使企業以個性的方式,在市場中尋找顧客,創造顧客,選擇顧客,依顧客的特征調整企業的結構、形態和行為。目前,不少民族地區企業的內部選擇失去理性,只考慮血緣、情緣的短期功利性,這是非常有害的。當然,民族地區企業作出這樣的選擇也是迫于無奈,但必須對此有清醒而自覺的認識,必須改弦更張,形成理性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形成優良的員工遺傳機制。
(五)樹立民族地區企業生態文化理念,實現企業文化與生態文化有機結合。生態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理論,包括生態環境、生態倫理和生態道德,是解決人與自然關系問題的思想觀點的總和。生態文化主要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體現的是生態精神。西藏企業文化發展的諸多方面,需要以生態文化來與之相結合。因為,第一,大部分民族地區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重視人的價值,卻忽視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為環境的惡化及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第二,現代消費群更青睞于綠色產品,民族地區企業也應通過“綠色浪潮”提高產品的生態含量;第三,民族地區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化”是其必由之路,生態文化融入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后,不僅可擴大民族地區企業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民族地區企業樹立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