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太平廣記中的香料與社會生活分析范文

太平廣記中的香料與社會生活分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太平廣記中的香料與社會生活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太平廣記中的香料與社會生活分析

[摘要]

香料種類繁多,在人們生活中應用廣泛。以《太平廣記》為線索研究當時人民的生活用香,可以看出在社會生活中,香料不僅應用到家居、香身、飲食、醫療領域,還可以作為建筑的原材料,同時對人們的精神世界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在宗教世界里,香更是不可替代的物品,香料已然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關鍵詞]

《太平廣記》;香料;社會生活

香料是能夠散發出芳香氣味的香物質,分為天然香料和人工香料兩大類。天然香料包括植物類香料和動物類香料。植物類香料來源,明人周嘉胄《香乘》說:“然香一也,或生于草,或生于木,或花或實,或節或葉,或皮或液,或又假人力煎和而成。”①動物類香料則多取自動物體內的分泌物。我國的用香習俗起源很早,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先民就開始使用天然草本植物。香料可食可浴,可裛可焚,不僅能去除環境中的濁氣,帶來舒適的芳香,還能達到醫療保健的功效。香料在古人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香身

(一)佩戴

因香料可以凈化身體、除臭辟穢,自先秦始,人們就有隨身佩香的習俗,所佩之香皆為蘭、艾、蕙、芷類的天然香料,如《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②正因佩香能給人帶來感官上的愉悅和精神上的滿足,并且其容器輕便易攜,所以它除了自己佩戴還可以當作禮物贈與他人,如《太平廣記》卷295出《幽明錄》“河伯”條記載:河伯女以金甌、麝香囊與婿別。此處的麝香囊是河伯女表達自己思念之情的載體,希望自己的夫君能睹物思人。除此之外,香囊更是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太平廣記》卷129出《冥報志》“王范妾”條有一個小故事:王范妾桃英與史華期通奸,孫元弼捉奸時發現史華期身上佩有桃英麝香。可見當時婦女所佩之香囊是個人比較私密的物品,贈與男性便有了定情之意。香囊除了可以貼身佩帶外,還可以佩于步輦中。《太平廣記》卷237出《杜陽編》“同昌公主”條載:“公主乘七寶步輦,四角綴五色錦香囊。囊中貯辟邪香、瑞麟香、金鳳香,此皆異國獻者。仍雜以龍腦金屑,鏤水晶瑪瑙辟塵犀為龍鳳花木狀。其上悉絡真珠玳瑁,更以金絲為流蘇,雕輕玉為浮動。每一出游,則芬香街巷,晶光耀日,觀者眩其目。”把香囊放置在步輦中可以起到凈化空氣、除塵等作用。但以異國所獻各種名貴香料以及龍腦、金屑制成的香囊掛于步輦四角,則不僅僅為了凈氣,更是同昌公主顯示其地位的一種手段。

(二)制浴湯

沐浴,從古至今都是清潔身體皮膚的主要方式,沐浴過程中,在浴桶中加入香料煮過的水,其中的有效成分更易被皮膚吸收。因此香湯沐浴不僅能夠潔凈身體、提神醒腦,還可以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從而起到醫療保健、愉悅身心的作用。《太平廣記》卷114出《河東記》“韋浦”條:“有稚兒食寢不寐,似中惡之狀,用蘭湯浴之即愈。”“蘭湯”即以佩蘭煎水煮的浴湯,有發汗、調氣、療風的功效。除了佩蘭煮湯,還有用茵墀香煮的浴湯,《太平廣記》卷236出《王子年拾遺記》“后漢靈帝”條:后漢靈帝裸游館用西域所獻茵樨香煮為浴湯,讓宮人在里面沐浴。這不僅反映了皇帝個人的癖好,還能看出香水沐浴在上層階級的流行。由于香湯沐浴的治病驅邪功能,它便逐漸演化成一種可以凈化自己身體與靈魂的儀式,尤其是在特殊的日子,如婚娶、生子、死亡。《太平廣記》卷344出《宣室志》“鄭德懋”條載:鄭德懋在娶崔夫人女兒之日,用百味香湯沐浴。卷418出《王子年拾遺記》“蒼龍條”:孔子之母生完孔子后,便有神女擎香露沐浴其母。卷270“魏知古妻”條說:魏知古死后用香水沐浴。在這些人生大事中用香水沐浴,則有以嶄新、潔凈的肉體與靈魂迎接人生新階段的意味。

二、家居

(一)焚香

從古至今,我國都有焚香的習俗,利用芳香植物焚燒所散發的香氣達到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作用。由于焚香的好處逐漸被人們認識,加上各朝統治者對焚香的重視,焚香便慢慢變得更加神圣了。這多是由于古人認為焚香的香氣可以聯系神明,起到信息傳遞作用,進而在宗教活動中廣泛應用,最后逐漸演化成一種表示對神明尊敬的禮節。《太平廣記》卷79出《玉堂閑話》“權師”條說:權師可以焚香呼請神;卷306出《奇事記》“冉遂”條說:游察使者子冉遂與其托身之母告別時曰“若有急,但焚香遙告,我當立至”。可能正是由于它的這種作用,在各種宗教活動中,香便得到了廣泛使用,日常居家的宗教活動更是如此。讀經時要焚香,《太平廣記》卷60出《女仙傳》載:湘潭有一媼收了一位名叫逍遙的女弟子,逍遙父母不愿,其親黨勸媼,媼“但帚塵易水,焚香讀道經而已”。《太平廣記》卷66出《集仙錄》“謝自然”條中刺史李堅云:“凡人能清凈一室,焚香諷《黃庭》、《道德經》,或一遍,或七遍,全勝布施修齋。”對古人而言,讀經是一種神圣的行為,讀經時焚香更有靈魂與神靈交流的意味。除了讀經,供養經書也焚香,《太平廣記》卷104出《報應記》“姚待”條說:有屠兒李回奴者請一卷姚待所寫《金剛經》,焚香供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焚香除了宗教目的,還可凈氣、放松。《太平廣記》卷300出《廣異記》“河東縣尉妻”條載:縣尉妻王氏,“妝梳向畢,焚香閑坐”。又有卷57出《續仙傳》“金可記”條說:金可記“常焚香靜坐,若有思念”。這時的焚香已經超越其意義,變成人們的生活習慣。

(二)熏衣被

用香熏衣被,可以干燥衣物、驅蟲,并間接地使自己身體沾染香氣。《太平廣記》中有許多衣香場景的描寫,可以看出人們對衣物香氣的追求。卷319出《法苑珠林》“張子長”條說:張子長白天見到所夢之女,其衣服薰香殊絕。卷31出《仙傳拾遺》“徐老翁”條描寫一華服:“須臾衣至,異香滿室。”不管是描寫風華絕代的佳人還是出類拔萃的衣服,都離不開衣服的香味,可見衣之香已經成為當時審美的重要標準之一。熏衣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火焚香料,從而使香氣散出,沾染衣服。如劉禹錫《魏宮詞二首》有云:“添爐欲爇熏衣麝,憶得分時不忍燒。”③這是用火焚麝香熏衣。另一種是把香料搗好,放在衣箱中或佩戴在身上,讓香味自然地沾上衣服,此法為裛衣。《太平廣記》卷238出《玉堂閑話》“大安寺”條記載:唐懿宗年間,有奸猾者想偷大安國寺中的綾,便選一人冒充唐懿宗“衣上私行之服,多以龍腦諸香薰裛,引二三小仆,潛入寄綾之院”。此處的熏衣之法,應該就是將龍腦與其他香料按比例混合制成干香后裛衣。熏衣之香除了氣味要受人喜愛,還要香味持久,這是優質香料的重要標準。如《太平廣記》卷414出《獨異志》“茶蕪香”條所記載的茶蕪香,“若焚著衣,彌月不絕”。由于所有的香料都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以透過皮膚進入人體,所以熏衣也可以當作一種醫療手段。《太平廣記》卷477出《酉陽雜俎》“虱建草”條:“人有病虱者,雖香衣沐浴不能已,惟水銀可去之。”側面反映了香衣也曾被人們當成一種治病方法。不僅如此,許多熏衣方都記載于中醫專著里,如東晉葛洪《肘后急備方》載“六味熏衣香方”,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載五種“熏衣香方”,王燾《外臺秘要》記載了五種“薰衣濕香方”。這些香方都是以多種香料按一定比例復合而成,并且用料、配方不盡相同,可見當時熏衣之流行。如《備急千金要方》記載:“熏衣方:雞骨煎香、零陵香、丁香、青桂皮、青木香、楓香、郁金香各三兩,薰陸香、甲香、蘇合香、甘松香各二兩,沉水香五兩,雀頭香、藿香、白檀香、安息香、艾納香各一兩,麝香半兩。右十八味末之,蜜二升半煮肥棗四十枚,令爛熟,以手痛搦,令爛如粥,以生布絞去滓,用和香乾濕如撩麨,搗五百杵,成丸。密封七日乃用之。以微火燒之,以盆水內籠下,以殺火氣。不爾,必有焦氣也。又方:沉香、煎香各五兩,雀頭香,藿香,丁子香各一兩。右五味治下篩。內麝香末半兩。以粗羅之。臨熏衣時。蜜和用。”④熏被,也是古代一種生活習慣,尤其是在冬日,熏被不僅可以使被子更暖和一點,還可以殺菌。至于其工具,香籠是其中一種。白居易《秋雨夜眠》載:“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⑤其實,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專門的香爐可以熏被。《太平廣記》卷236出《酉陽雜俎》“丁媛”條載:丁媛“又作臥褥香爐,又一名被中香爐。本出房風,其法后絕,至媛始更為之。設機環,轉運四周,而爐體常平,可置之被褥,故取被褥以為名”。對于“被中香爐”,清人曹庭棟給予很高的評價。并且在其所著的《養生隨筆》中將其與香籠對比。《養生隨筆》說:熏籠只能熏香,不適合暖被,因為火氣太大,而“被中香爐”則是熏被的最佳工具,并且在當時并有仿制“被中香爐”者,謂之“香球”。⑥

(三)制床枕

床是供人坐臥的主要用具。春秋以來,除了睡覺,人們讀書、寫字、飲食都可以在床上進行,唐代出現桌椅后,人們的生活飲食轉移到桌椅上進行,床成了專供睡臥的家具。由于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自古以來,人們對其舒適度要求比較高,將香料用于床中,就是提升其舒適度的一種方法。《太平廣記》卷226出《大業拾遺記》“觀文殿”條曾載:隋文帝觀文殿中有五香重床,“春夏鋪九曲象簟,秋設鳳綾花褥,冬則加綿裝須彌氈”。五香重床即以五香木為材制成的床,據《隋書》載,真臘、赤土皆有五香木,真臘國的五香木可以用來燒尸收灰,⑦但其醫藥價值未有記載。除五香木外,沉香木也是制床的不錯選擇,《太平廣記》卷119出《還冤記》“支法存”條記載:支法存有“沉香八尺板床,居常芬馥”。沉香作為名貴藥材,不僅有助眠的功效,而且防潮、殺菌,在夏天臥于沉香床上還可以防蚊蟲,從而保證睡眠質量。枕也是人睡覺的必需品,香枕的功效與香床類似,都是在睡眠中保健人體,但這種享受也只是上層階級才可以擁有,如《太平廣記》卷336出《廣異記》“常夷”條載:林邑所獻沉香鏤枕為梁武帝秘惜。作為皇帝都對這沉香鏤枕珍愛至極,可見當時其珍貴。

(四)入墨

制墨是中國古代傳統工藝,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僅制作工藝在不斷進步,原料也變得更加復雜。關于墨的原料,秦漢多用松煙、桐煤制墨。漢朝開始出現以中藥作為墨的輔料,香料作為中藥的一部分,也在墨中得到應用。《齊民要術》卷9記載了三國時期韋誕的合墨法:“……亦以真朱砂一兩,麝香一兩,別治,細篩,都合調。下鐵臼中,寧剛不宜澤,搗三萬杵,杵多益善……”⑧《太平廣記》中也有麝香入墨的記載,卷208出《朝野僉載》“歐陽通”:“歐陽通以松煙為墨,末以麝香。”麝香入墨的主要功效就是碎膠煤氣,使墨的氣味更加馥郁芬芳。用這種墨進行書畫,又為文房生活添一筆雅致。除了麝香,丁香、零陵香、龍腦、藿香、白檀等香也可以入墨,作用與麝香類似。

三、建筑

(一)作涂料

把香料涂在墻壁上,是用于建筑的一種方法。古代將香料涂于建筑內早有漢朝皇后所居的椒房殿。其涂壁所用之椒為花椒樹的花朵,將其制成粉末和泥涂壁,使室內空氣芬芳而溫暖,居住之人便心情愉悅,再加上花椒本身的醫用價值,對人體的好處不言而喻。除了花椒,沉香也可泥壁,《太平廣記》卷236出《朝野僉載》“宗楚客”條:宗楚客所造新宅,“皆是文柏為梁,沉香和紅粉以泥壁,開門則香氣蓬勃”。

(二)作建材

將檀香、沉香木之類的木材直接用于建筑中是香料應用于建筑中的另一種方法。這樣不僅可以殺蟲,維護木質建筑,還可以殺菌、凈化空氣,保持人體健康。如《太平廣記》卷16出《玄怪錄》“張老”條載:有一“其堂沉香為梁,玳瑁帖門”,《太平廣記》卷237出《杜陽編》“李璋”條載:“楊收造白檀香亭子初成,會親賓觀之。先是璋潛遣人度其廣袤,織成地毯,其日獻之。”此處的白檀香亭子就是用檀香木所造的亭子。其實,不管是將香料涂在墻上,還是將香木用于房屋中都是非常奢侈的行為,只能上層階級享受,而在《太平廣記》還記載了一種用香更奢侈的建筑,即建筑用香結合兩種方法,如《太平廣記》中的“蕓輝堂”條所記載的蕓輝堂。卷237出《杜陽編》“蕓輝堂”條載:“元載造蕓輝堂于私第。蕓輝香,草名也,出于闐國,其香潔白如玉,入土不朽爛,舂之為屑,以涂其壁,故號蕓輝,而更以沉香為梁棟……”關于蕓輝,其外形潔白如玉,入土而不朽,足以見其質量上乘,沉香則自古以來都是名貴的木料。蕓輝堂用與椒房殿類似的方法把蕓輝舂為屑涂在墻壁上,又以名貴的沉香為梁棟,其作用已不僅僅為保健、殺菌,更是元載財富、地位的體現。

四、飲食

(一)含咀

把香料含在嘴中是凈化口氣的一種方法,《太平廣記》卷469出《幽明錄》“鐘道”條說:鐘道愛含咀雞舌香。其實雞舌香是含香的常用香料,早在漢朝時就有口含雞舌香的記載,《通典•職官》:東漢“尚書郎口含雞舌香,以其奏事答對,欲使氣息芬芳也”。⑨至于其產地,《文獻通考》中說“杜薄國,隋時聞焉……出雞舌香,可以含……”⑩到了唐朝,口含雞舌更加成為一種節俗,唐李商隱《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攻討》詩:“暫逐虎牙臨故絳,遠含雞舌過新年。”輥輯訛除雞舌香之外,《太平廣記》中還出現含荷花、含異香的場景。卷23出《拾遺錄》“淋池”條載:漢昭帝淋池中植低光荷,“花葉雜萎,芬芳之氣徹十余里,食之令人口氣常香,益人肌理,宮人貴之。每游宴出入,皆含咀……”低光荷能香徹十余里,并且令人口氣常香,可見其珍貴,可能正是由于它的珍貴,其含咀之法才沒能像含咀雞舌香一樣流傳下來。異香是氣味特殊的香料,由于普通常見香料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感官需求,異香就成了人們對香味的另一種追求,如《太平廣記》卷272出《王子年拾遺記》“石崇婢翾風”條載:“使數十人各含異香,使行而笑語,則口氣從風而揚。”

(二)調味

天然香料由于其氣味芬芳,有醫療功能,人們經常將其作為調味品應用于飲食中,既可以進食欲、去腥解毒,還對人體有一定保健功效。在我國,常用的香料有蔥、姜、花椒、桂皮、梅等,由于這些香料生長范圍廣,在古人的飲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太平廣記》卷219出《續玄怪錄》“梁革”條載:一個叫蓮子的丫鬟尸蹶,將她放在床上,床下有微火,“曰:‘此火衰,蓮子生矣。且戒其徒,煮蔥粥伺焉。其氣通若狂者,慎勿令起,逡巡自定。定而困,困即解其縛,以蔥粥灌之,遂活矣。正狂令起,非吾之所知也。’”。這是由于蔥粥有發汗、復元氣的藥效。又有《太平廣記》卷132出《法苑珠林》“店婦”條載:唐有店家新婦生一小兒,親族殺羊慶祝,煮羊時“余人貪料理蔥蒜餅食,令產婦抱兒看煮肉”。將蔥蒜放入餅中經過烹調后,蔥蒜的辛辣味減輕,增加整個食物香味,從而增進食欲。所以當時人們十分喜愛用蔥蒜調味的食物。蔥蒜之類的香料除了加入米、麥食中增香,還可以放入肉食中去腥,早有《禮記•內則第十二》云:“肉腥,細者為膾,大者為軒。或曰:糜、鹿、魚為菹,麋為辟雞,野豕為軒,兔為宛脾,切蔥若薤,實諸醯以柔之。”輥輰訛又有《太平廣記》卷465出《領表錄異》“水母”條記載了云母的烹法“先煮椒桂或豆蔻,生姜縷切而煠之,或以五辣肉醋,或以蝦醋,如鲙食之”。椒、桂、豆蔻都是去腥的常用香料,今天的肉食烹飪依舊離不開它們。放入食物中與食物一起烹調,是香料調味的一種方法。除此之外,香料可以單獨調制,佐主食一起吃。《太平廣記》卷20出《續神仙傳》“王可交”條載:王可交煮魚時“搗蒜韭以食,常謂樂無以及”。此處蒜韭就是將其搗為泥,與魚一起吃,依舊起到了去腥、調味的作用。由于香料本身的功效,以其作為主料,制作食物,可當藥膳。《太平廣記》卷149出《逸史》“術士”條:唐李棲筠吃兩盤糕糜后“腹疾大作,諸物絕口,唯吃桔皮湯”。桔皮健胃除濕,治脾胃不調,是治消化不良的好食材。

(三)入酒

香料應用于烹飪中可使食物增香,將其應用于釀酒中更是美味。《太平廣記》記載了許多用香花釀的酒,《太平廣記》卷321出《冥祥記》“庾紹之”條有“茱萸酒”,卷18出《杜陽編》“元藏幾”有“菖蒲花桃花酒”,卷195出《甘澤謠》“紅線”條有“芫花酒”。香花釀酒的釀造之法有很多種,同一種香花都會有不同的釀造方法,比較常用的方法是在已經釀好的酒中放入香花,由于香花放香,酒便可以吸收香花的香味,從而使酒味中透著花的芬芳。此外,還有一種方法是將香料入酒曲再釀香酒。卷233出《王子年拾遺記》“消腸酒”條記載:張華制消腸酒“煮三薇以漬曲蘗”,此法是先將薇的香氣浸染到酒曲中再釀酒,從而使酒味更厚。除了釀酒,用香料調酒也出現于《太平廣記》中。卷153出《逸史》“李宗回”條:李宗回“及到華陰縣,縣令傳語,遣鞍馬馱乘,店中安下,請二人就縣。相見喜曰:‘二賢沖寒,且速暖兩大盞酒來,著椒蔥。’”卷220出《玉堂閑話》“申光遜”條:“即命醇酒升余,以辛辣物洎胡椒干姜等屑僅半杯,以溫酒調。”把新鮮的椒、蔥、姜放入熱好的酒中既降低其營養的損耗,又助酒力,有驅寒之用。

五、醫療

(一)入藥

香料基本上都有藥用功能。人們的日常用香除了凈氣辟邪,還可以防病祛穢。因此香料在醫療領域應用廣泛。《太平廣記》中解毒之藥常用甘草。卷24出《酉陽雜俎》“權同休”條載:秀才權同休得病,有一本村人照顧他,權同休“疾中思甘豆湯,令其市甘草。”甘豆湯的主料為大豆與甘草。《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云:“甘草解百藥毒,此實如湯沃雪,有同神妙。有人中烏頭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中藜蘆毒,蔥湯下咽便愈;中野葛毒,土漿飲訖即止。如此之事,其驗如反掌,要使人皆知之,然人皆不肯學,誠可嘆息。方稱大豆汁解百藥毒,余每試之,大懸絕不及甘草,又能加之為甘豆湯,其驗尤奇。”輥輱訛又有卷171出《朝野僉載》“郭正一”條:郭正一婢玉素以漿水粥毒之,于是郭正一“索土漿甘草服之,良久乃解。”卷408《投荒雜錄》“治蠱草”條:有解毒及蠱神用無比的藥吉財,遇到中毒的人,“夜中潛取二三寸,或剉或磨,少加甘草,詰旦煎飲之,得吐即愈”。治脾泄,卷278出《稽神錄》“崔萬安”條:“可取青木香肉豆蔻等分,棗肉為丸,米飲下二十丸。”脾虛即脾虛泄瀉,肉豆蔻與青木香對其都有一定的作用,《本草綱目•草部》卷14載:“肉豆蔻可以暖脾胃、固大腸。”輥輲訛青木香可以“健脾消食、散滯氣、調諸氣”。輥輳訛除了這些草部香料,許多木類香料也可以入藥。如龍腦香,《廣記》卷414“龍腦樹”條載:“龍腦香樹……香在木心,中斷其樹,劈取之,膏于樹端流出,斫樹作坎而承之。入藥用,別有法。”龍腦的藥用功能,《本草綱目•木部》卷34載:“婦人難產時,則研龍腦為末,少許,新汲水服,立下。”此外,還可以治“心腹邪氣、風濕積聚、耳聾”,“去目赤膚翳、內外障眼,鎮心秘精,治三蟲五痔”。

(二)灸

用艾葉等制成艾卷或艾柱,燒灼或熏烤人身的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的醫療作用。《太平廣記》中艾灸可以引毒,卷220出《玉堂閑話》“蛇毒”條:“趙延禧說:‘被毒蛇咬后,應在傷口處灸以艾柱,引去毒氣。’”除此之外還可以治疣,卷34出《傳奇》“崔煒”條載:崔煒用艾成功地幫一老僧和一蛇治贅疣。艾灸的這兩種功能,《本草綱目》也有記載。《本草綱目•草部》卷15:艾葉“灸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輥輴訛治諸蟲蛇傷“艾灸數壯甚良”。治身面疣目,則“艾火灸三壯即除”。輥輵訛

六、結語

香料的使用體現在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在人們家居生活、建筑、飲食、醫療等物質生活方面都有廣泛應用,正是基于這些不同用途,它對于人們精神世界才有各種獨特的意義:戀人之間用香囊來定情、寄托思念,沐浴香湯可以凈化身心,熏衣則成為一種審美標準,香料的品種后來又慢慢演化成身份、地位的象征。宗教生活中,香則是通神、表達對神明尊重的物質,這些都表明香料對人們而言已不僅僅是物質材料,也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

參考文獻:

①明•周嘉胃:《香乘》,《筆記小說大觀》第十二冊,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②屈原撰、徐小馬校點:《楚辭》,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頁。

③唐•劉禹錫:《劉禹錫集》卷26,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41頁。

④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6上“七竅病上•口病第三”,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年版。

⑤唐•白居易著、顧學頡點校《白居易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748頁。

⑥清•曹庭棟:《養生隨筆》卷4,上海書店出版社1981年版,第90頁。⑦唐•魏徵等撰:《隋書》卷82,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1837頁。

⑧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團結出版社1998年版,第399頁。

⑨唐•杜佑:《通典》卷22《職官四》,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604頁。

⑩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卷332,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2607頁。

唐•李商隱:《李商隱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78頁。

崔高維校點:《禮記•內則第十二》,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97頁。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版,第364頁。

李經緯、李振吉主編:《本草綱目校注》,遼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545頁、第533頁、第584頁、第586頁

作者:方草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精品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羞羞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图片 自拍偷拍 |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 | 五月婷婷深深爱 | 性色屋 | 六月丁香深爱六月综合激情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久久久人精品免费费看 | 午夜性福利视频 |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网站 | 欧美靠逼视频 | 久久久99精品久久久 | com激情影院 | 亚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999 | 最新qvod电影 | 九九九免费视频 | 欧美资源站 | 色婷婷在线影院 |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 最近中文字幕无吗免费视频 | 在线观看自拍 | 婷婷月| 波多野结衣电影网址 | 丁香婷婷成人 | 国产视频97| 羞羞视频免费网站男男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 | 丁香九月婷婷 | 中文字幕有码热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春色另类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 欧美日韩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 性色在线|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花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