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安全隔離模式探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網間不同層次的安全威脅
不同的隔離技術產生了不同的隔離產品。根據OSI參考模型分析,網間的安全威脅主要來自三個層次,也即三個方面。
(1)物理層:主要是線路偵聽、電氣攻擊和線路破壞等。
(2)網絡層:主要是拒絕服務攻擊、地址欺騙和碎片攻擊等。
(3)應用層:主要是惡意代碼和垃圾郵件等。
在目前的隔離產品中,從技術角度來分的話,可分為基于物理方面的隔離和基于邏輯方面的隔離兩大類。基于物理的隔離是指線路、存儲、設備之間的隔離;而基于邏輯的隔離并非從物理電氣方面進行隔離,是一種邏輯上的非物理隔離,主要是通過一些網絡設備來實現隔離的。如果從應用角度來劃分的話,則可以分為“桌面級”和“企業級”兩大類。桌面級隔離一般是在用戶端進行部署,主要是為用戶配備兩套獨立硬盤或兩套計算機以及兩套網線;而企業級隔離的部署位置通常是在企業網管處,所采用的產品形式通常為隔離交換機、路由器、防火墻和網閘。它們所隔離的內容根據OSI協議的七層參考模型來說是依次走高,交換機隔離的是物理層的MAC地址,路由器隔離的是網絡層的IP地址,防火墻隔離的是傳輸層的端口,而網閘隔離的是應用層的應用數據。
2物理隔離原理
物理隔離技術不是要取代現有的網絡安全防范辦法,也不是一勞永逸的,相反它是對殺毒軟件、網絡防火墻等現有防范體系辦法的有效補充與強化,主要是用來保護網絡最重要的核心部分。物理隔離與防火墻的基本理念是有本質區別的,物理隔離的理念是首先要確保安全,在此基礎上來實現網絡的聯通傳輸;而防火墻的理念恰恰相反,它是要求盡可能實現網絡的聯通傳輸,在此基礎上確保網絡安全。物理隔離技術盡管方式不同,但是原理是相通的,下面對物理隔離的原理簡述如下:
a.在沒有通信要求的情況下,內、外網設備與線路和隔離設備是無連接的,當然并不是無任何物理連接,設備之間的連接還是正常的。
b.外網打算通過隔離設備向內網傳遞數據,這時候隔離設備在控制電路的控制下,建立與外網的連接。此時隔離設備處理所接收的外網數據,將經過處理的數據保存到隔離設備中。
c.外網數據存儲到隔離設備后,控制電路對隔離設備進行控制,要求隔離設備與外網斷開連接。同時控制設備與內網的設備建立數據連接,然后將設備中的數據發送到內網的存儲設備中。內網對接收到原始數據進行處理,處理完畢后交給應用系統。
d.而后將交換信號傳給控制臺,控制臺確定信息交換完成后,控制電路對隔離設備進行控制,要求隔離設備與內網斷開連接,回到內、外網沒有連接的狀態。這樣就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外網向內網發送數據的過程。
e.同樣的,如果內網打算通過隔離設備向外網傳遞數據,控制電路對隔離設備進行控制,要求隔離設備與內網建立數據連接。此時設備對所接收的內網數據進行處理,將經過處理的數據存儲到設備中。
f.隔離設備將內網數據存儲后,在控制電路的要求下,切斷與內網的連接,建立與外網的連接,然后將隔離設備中的數據發送到外網的存儲設備中。外網對接收到原始數據進行處理,處理完畢后交給應用系統。
g.控制臺確定信息交換完成后,控制電路對隔離設備進行控制,要求隔離設備與外網斷開連接,回到內、外網沒有連接的狀態。這樣也就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內網向外網發送數據的過程。通過物理隔離后,內、外網永遠不會彼此連接,它們都是通過與隔離設備建立數據連接來實現數據傳輸的,其數據傳輸機制是存儲和轉發。物理隔離的好處是明顯的,即使在外網遭到最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內網也會安然無恙,修復外網系統也非常容易。
3實際應用情況
我局在充分比較各種隔離技術方案,詳細分析網絡狀況基礎上,結合我局現有實際情況,已經實現了內外網物理隔離。我局采用的是完全的物理隔離方式,即采用雙主機雙網絡的模式。此種模式實現了徹底的物理隔離,從根本上保證了網絡不受侵襲、偵聽與攻擊。應該說網絡隔離是一種很好的安全技術,但也不是萬無一失的,在提高技術防護的基礎上,也要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和對人員的安全培訓,真正實現技防、物防、人防的有效結合,從而全面提高網絡安全。
作者:張達旭單位:遼寧省高級公路建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