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運輸管理》課程設計與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質量問題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在高職教育教學活動中,課程設置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是影響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因素。《運輸管理》是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基礎性課程,其課程設置的主要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了解不同的運輸方式及其應用領域,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實現高職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诖?,就以《運輸管理》為研究對象,對其課程設計的相關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
高職院校;運輸管理;課程設計《運輸管理》課程是高職院校物流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多年來,很多高職院校在《運輸管理》課程設計方面都做出了很多調整,其核心在于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操作能力,而且《運輸管理》與《供應鏈管理》、《國際貨運》等課程的教學息息相關,所以《運輸管理》課程設計是否科學與有效,就顯得十分鐘重要。在《運輸管理》課程設計方面,需要融入相關的理論知識,而且要加入更多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內容,提高《運輸管理》課程設計的針對性,才能有效的提高《運輸管理》課程教學的效果。
一、高職《運輸管理》課程教學現狀
1.過于重視理論教學而忽略實踐教學從高職院校《運輸管理》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大部分課程內容的設置都是圍繞理論知識開展的,院校管理者以及教師都認為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只有扎實的理論才能更好的指導實踐,而實踐能力可以在以后參加工作的過程中鍛煉,所以在學校的學習重點就是理論知識的學習,所以理論在課程體系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卻沒有為學生提供真正走入到企業實習的機會,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不強,這也導致了很多學生在畢業后不能順利就業。
2.《運輸管理》的教材具有明顯滯后性近些年來,社會和經濟快速發展,物流行業呈現出很多新的發展趨勢,國家對于物流人才的培養目標方面也不斷實施很多新的政策,但是很多教材編寫人員本身都缺乏在物流行業的工作或者學習經歷,對于物流專業的前沿技術,以及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也是知之甚少,所以使得教材內容遠遠滯后于物流行業實際的發展情況。而且教材的編著大多是由幾名教師共同完成,實踐性不強。
3.《運輸管理》實訓環節薄弱運輸管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由于資金有限,無法提供仿真實訓軟硬件及實訓場地,使得實訓教學環節的開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無法保證學生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企業實際操作任務。
4.《運輸管理》課程評價體系不科學在高職院校教學考核方面,大多還采用一張筆試試卷的方式,單純的依靠期末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但是這種評價方法顯然是不全面、不科學的。在這種考核方式下,很多平時不用功學習的學習,只要在考前進行突擊,也可以順利通過考理論考試,但是由于缺乏日常的積累以及足夠的實踐活動,當學生步入社會之后,就會明顯感覺吃力,無法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使得企業對于學生以及學校的專業性產生質疑。
二、高職《運輸管理》課程的特點
運輸是物流業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的環節,運輸管理的有效性可以顯著的提高物流流通范圍,拓寬物流市場??梢酝ㄟ^《運輸管理》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運輸專業有更多的了解,就要明確《運輸管理》課程的特點:
1.適用性強《運輸管理》課程中涉及到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等多種運輸方式,而且包括運輸方式的組織、保險等方面的知識,當學生可以系統的掌握《運輸管理》課程的理論知識以后,無論是就職于企業、還是事業單位,或者進行創業,都可以體現《運輸管理》較強的適用性,無論在任何運輸行業領域中,都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
2.課程內容豐富《運輸管理》課程中,除了基本的幾種交通運輸方式以外,還包括交通標志、運輸合同、國際聯運等內容,包含的信息十分豐富,學生可以通過《運輸管理》課程的學習了解關于物流運輸管理工作的開展流程,可以使學生更加熟悉物流企業開展經營活動的流程,有利于學生順利進入到工作崗位并且適應崗位工作。
3.工學結合難度較大《運輸管理》課程中的工學結合涉及到計算運費、運輸單據的填寫、運輸方式的組織作業等內容,而且對實訓環節的開展有著較高的要求,但是大多高職院校在開展實訓教學時,都會受到教學場地、時間、課時安排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工學結合的難度方面相對較大。
三、高職《運輸管理》課程設計
1.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內容的設計是《運輸管理》課程設置中的重要環節,首先,以提高就業為根本目標設計改革課程內容,設計情境盡可能讓學生容易接受,并具有可操作性,以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性,盡可能實現學生所學與企業所需的對接,提高就業率。其次,突出職業能力培養,校企合作開發課程標準。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校企合作開發課程,確定課程培養目標,提煉運輸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工作任務對應的專業能力,兼顧行業標準和職業資格考試的相關內容,轉化構建學習情境,進行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通過這一過程完成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習情境、教學模式、評價方法、教學建議等內容的課程標準的開發。最后,以崗位工作任務為載體開發學習情境,以企業運輸崗位的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校企合作進行“教學做”一體的學習情境的開發設計,設計5個教學情境12個學習任務。
2.教學方法設計新課程改革中提出了多種新的教學方法,而《運輸管理》本身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和綜合性,所以在教學方法的設計方面,也要以新課改為依據,將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綜合運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情境模擬教學法應用廣泛,在課堂教學中,對重點內容進行分組分角色扮演,在模擬的情境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猶如置身于真實的職場中,可以給予學生更多職業體驗,加強高職教學平臺與真實工作平臺的溝通,為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奠定基礎。其次,演示法也是教學常用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對于不易用語言進行解說的教學難點和要點,借助多媒體課件和教學錄像進行演示,例如通過播放業務受理-零擔演示錄像、國際貨物運輸交接方式演示錄像、集裝箱業務操作流程錄像等方法,達到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內容直觀、生動、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目的。最后,案例教學法也是《運輸管理》課程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其主要以案例的分析和講解為手段,運用真實的案例增強學生對運輸操作各環節的了解。必要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學生進入到企業中進行參觀和學習,通過現場講解的方式提高學生對現實的認知,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3.教學環境設計教學環境的設計,包括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的配備,只有良好的教學環境、充足的教學資源配置以及專業的師資隊伍,才能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哆\輸管理》中涉及到很多實訓內容,所以需要考慮到實訓基地的建設,可以在校內建設實訓基地供學生實踐操作和實習,也可以加強與校外物流實訓基地的合作,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的實訓環境。在師資力量的培養方面,要注重教師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的培養,結合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的需求,除了加強教師基本的講師資格以外,還需要具備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認證,具備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的能力,才能指導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同時,也需要定期組織教師下企業鍛煉,或者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來校講座,不斷豐富校內教師學習資源,實現教師隊伍的良性發展。
4.教學考核設計對課程教學結果的科學評價,可以對學生學習效率做出正確的判斷,并且以此為依據對日后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適當改進,以此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只有科學的考核機制,才能保證教學工作持續的、健康的開展。所以,要注重課程教學考核設計。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考核,采用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法。由主講老師結合考勤情況、學習態度、學生作業、平時測驗、實訓情況,共同綜合評定學生成績。應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對在學習和應用上有創新的學生給予特別鼓勵,綜合評價學生的能力。建立以過程考核和多元評價的課程考核體系。根據考核結果,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總體評價。
參考文獻:
[1]鈕立新,屠立峰,王瑜.高職“運輸管理”課程項目化教程設計與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2,(07).
[2]吳小燕.高職《運輸管理實務》項目化課程整體設計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2,(01).
[3]黃曉娟.高職《運輸管理實務》課程改革實踐與成效[J].商場現代化,2011,(11).
[4]曹玉華,彭鴻廣,張玲,沈雨挺.基于“卓越計劃”的運輸管理學教學改革研究[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3,(08).
[5]曾夢杰,屈貞財.高職高專運輸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茖W校學報,2014,(11).
作者:郭麗穎 單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