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命周期階段的企業盈余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企業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盈利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狀況存在較大差異,此差異導致企業在盈余管理的動機及方式選擇上做出不同的決策。
(一)起步期盈余管理的動機及方式選擇處于起步期階段的企業由于消費者和市場對于企業的認知度較低,企業尚未形成良好的品牌核心與信譽,導致企業在此階段處于相對不利的競爭地位,一方面為維持企業的經營需大量的資金,另為在未來確立較為有利的競爭地位,需在構建廠房、購置設備、開拓市場等方面進行較大規模的投資,這都需要企業大量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由于市場和消費者對企業認知度較低,導致企業所面對的需求增長較為緩慢,同時企業在和上下游廠商競爭時處于較為不利的競爭地位,導致此階段企業經營資產的規模較大,而經營負債的規模較小,為維持較大規模的經營資產,需企業大量資金投入,而經營負債的較小規模說明企業在此階段較少占用上下游廠商無成本資金,進而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資金緊張。基于以上兩方面原因,企業在此階段盈余管理的動機主要是通過盈余管理向外部投資者傳遞企業經營效益較好,企業未來發展前景較為有利的信息,進而吸收投資者增加對企業的投入。因此此階段企業盈余管理主要是傳遞利好信息,向資本市場傳遞企業經營效益較好的信號,從而獲得投資者的青睞,獲得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此階段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是提前確認收入、延遲確認費用及擴大費用資本化的范圍等。提前確認收入即把尚未實現的收入通過提前開具銷售發票、收款尚存在較大不確定時以及提供的勞務不符合收入確認條件時即予以確認;延遲確認費用即將本屬于本期的費用不在本期確認或不在本期全部確認、本屬于本期的一次性費用作為待攤費用分批確認;擴大費用資本化即把本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費用予以資本化,從而擴大了費用資本化的范圍,人為增加了企業的資產,減少了當期的費用,進而增加了當期的利潤。
(二)成長期盈余管理的動機及方式選擇進入成長期的企業由于消費者的需求迅速擴大,行業內部廠商數量的增加及總供給的增長落后于需求增長的速度,行業內部大多數廠商都可實現較快增長,原有廠商在市場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逐漸確立了較為有利的市場競爭地位。但為滿足進一步擴大的市場需求,廠商需進一步增加經營資金的投放,為擴大經營規模,投資活動亦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此階段企業經營虧損逐漸收窄,并逐漸轉為盈利;由于企業逐漸確立了較為有利的競爭地位,因此經營資產雖增加速度較快,但已落后于經營負債的增長速度,表明企業在此階段已大大增加對上下游廠商無成本資金的使用,導致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入大大增加,并快于現金流出增長的速度,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在此階段逐漸由負值轉為正值。基于成長階段的特點,企業在此階段盈余管理的動機主要是維持利潤的平穩增長,增加外源融資。具體方式選擇上往往通過增加債務資金的籌集或尋求上市來解決投入資金不足問題。由于企業在此階段已逐漸確立了較為有利的市場競爭地位,因此通過負債方式籌集資金變得相對容易了,因此此階段企業盈余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盈余管理向債權人傳遞企業經營效益較好、競爭實力較強的信息,從而進一步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利用負債資金為所有者創造更多收益;另外在此階段企業在權益資金籌集上大多采用爭取上市及配股增發的方式,由于我國《證券法》對企業上市及配股增發都有嚴格的限制,企業達不到連續盈利等要求是不能上市及配股增發的,因此企業為實現上市及配股增發的目的,便產生了盈余管理的動機。另由于此階段企業利潤增長較快,企業就有了在利潤較高年份儲備利潤,即所謂的“甜餅盒儲備”,而在利潤較低年份將儲備的利潤釋放,以平滑利潤。此階段企業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通過關聯交易、提前或延后確認費用、以前年度的損益調整等進行盈余管理。
(三)成熟期盈余管理的動機及方式選擇企業進入成熟期后,對內投資已基本完成,并形成較為明顯的規模效應,企業競爭地位進一步強化,經營活動帶來較為豐厚的利潤,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也維持在較高的正值。由于此階段企業能更充分的利用上下游廠商的無成本的資金,導致此階段企業經營資產的規模進一步縮小,經營負債的規模進一步加大,加之長期資產等非經營性項目攤銷的影響,導致在此階段企業經營活動的現金凈流量在規模上超過企業的利潤,企業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狀況均處于最佳狀態。企業長期資產的規模相對穩定,對內投資逐漸下降,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開始超過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企業開始更多的尋求對外投資的機會。此階段企業盈余管理的主要考慮是盡可能調低當期利潤,以減輕稅負壓力,逃避政府監管。另企業往往在此階段把當期部分超高利潤隱藏起來,待利潤降低時將隱藏的甜餅盒儲備釋放出來,以實現平滑利潤的目的,堅定投資者的投資信心。此階段盈余管理在方式選擇上更多的采用提前確認費用、通過關聯交易、改變折舊攤銷政策等對利潤進行調解。(四)衰退期盈余管理的動機及方式選擇衰退期企業的市場迅速縮小,消費者的需求偏好發生改變,競爭對手推出了更好的產品來迎合消費者變化了的需求。企業的利潤開始下降,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也掉頭下行。一些企業開始轉讓、變賣廠房設備或轉變發展戰略,開發新產品、新市場等多元化經營。此階段經營不善的企業往往面臨退市的威脅。此階段企業為走出困境,盈余管理的動機和手段更加明顯。企業為避免退市的威脅,往往采取措施調高利潤。此時企業盈余管理的手段選擇一般有兩個方向:調增盈余與調減盈余。調減盈余即是企業通過提前計提各項費用,進行費用的“大洗澡”,為未來扭虧為盈奠定基礎。同時通過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處理,來實現盈余管理的目的。
二、結論
出于籌集資金、規避政府監管、減少賦稅壓力、取得上市或配股增發資格以及避免特別處理和退市威脅等方面的考慮,企業經常要進行盈余管理。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選擇上往往傾向于利用收入費用確認期間的調整、利息資本化及費用化的選擇、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方法的選擇等。企業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在盈余管理的動機及方式選擇上也會有較大的差異。盈余管理影響到企業對外提供會計信息的質量,外部報表使用者應對企業盈余管理動機及行為進行仔細的甄別與細致的分析,以還原真實的會計信息,進而以有效的信息為基礎,做出高質量的投融資決策。
作者:佟伯承張瑜單位:黑龍江財經學院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