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會計準則的選擇空間比較大,這是產生盈余管理的最主要條件。在我國,由于特殊的國情,產生盈余管理的現象不僅僅是會計準則這一因素,還有政府監督和審計市場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我國的上市企業中存在盈余管理的現象是比較普遍的,我國的證券市場建立的比較晚,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國企效益日漸下滑的情況下建立的,也正是在這時,很多國企進行了改制,建立了股份制企業,有很多的上市公司都是由原來的國企合并而成,在這種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很容易產生盈余管理的現象。我國的證券市場雖然發展的極為迅速,但是仍然很弱小,由于起步較西方國家晚,發展時間就很短,很多與證券市場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還不夠完善,這些是盈余管理問題在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必然因素。
二、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問題
1.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缺陷為盈余管理提供了溫床。雖然我國的會計準則在完善的過程中盡量遏制出現盈余管理,但是盈余管理現象依然屢禁不止,從客觀的角度來說,無論會計準則怎樣的完善,盈余管理的現象是無法從根本上消除的。由于我國獨特的經濟背景,會計準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漏洞和缺陷,它的不完善性主要有兩個方面:1.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不完善,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的種類、經營方式和經營范圍也在呈現多樣化的發展,同時,社會以及金融等多方面的外部環境也在逐漸復雜化,這就使得會計事項變得日益豐富,而且社會上企業種類又豐富繁多。2.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模糊性,眾所周知,會計理論在現實諸多問題中根本無所用處,會計信息的取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的主觀判斷,因此,只要存在著主觀因素,就勢必會存在盈余管理的問題,企業的管理層就利用兩者之間的模糊性來選擇對自身有益的會計政策來獲取利益,從而進行盈余管理的操縱。
2.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我國的上市公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我國的很多上市公司是從原有的國有企業轉變而來的,而且其中的絕大多數都存在這國有股份獨大的問題,這種現象就使得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形同虛設。2.企業內部股權的過于集中使得最大的股東完全支配了董事會,而且,很多國有控股的企業,由于國有控制權的不明確性,使得國有股權成了擺設,實際上這就造成了企業內部管理人成了企業的實際控制者。
3.監管制度的不完善。監管制度的不完善也可以導致盈余管理問題的出現,首先,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失真,掌握上市公司財務真實性的重要環節就是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會計師審計的意見就相當于上市企業的檢驗單。可是,由于國內審計市場的激烈競爭和需求不強導致了國內很多的會計事務專業性不強,從而使得會計師不恪守職業操守,在利潤的操縱下會不管不顧,甚至出現協同作假的現象,這種行為客觀上幫助了企業的盈余管理操縱。其次,相對于西方的上市公司來說,我國的上市公司外部環境比較惡劣,但是上市公司受到的監管卻比較寬松。有很多的上市公司在受到多次的保留意見,卻沒有被處罰,而且很多公司在收到保留意見后就立即換掉了會計事務所,根本不出具任何理由。諸如此類問題,都要及時的解決,要從法律的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規定,禁止上市公司打擦邊球。
4.證監會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和處罰力度不夠。我國的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監管處罰存在著很突出的問題:首先是監管模式比較消極,總是在上市公司出現問題之后進行監管,有的甚至需要媒體進行曝光才組建相關的調查人員進行追查。其次是處罰的時效性太差,有很多上市公司在出現問題后很多年才得到相應地處罰,這就會極大地削弱處罰力度,對公司的懲罰效果也不盡如人意,而且在處罰的過程中,證監會往往只是對公司進行處罰,而不對責任人進行處罰,并且處罰力度較低,相對于盈余管理所獲得的收益是非常渺小的。
5.財務信息使用者對上市公司信息的識別能力不足。對于一些上市公司的小股東來說,他們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和信息的獲得都是缺乏的,所以,他們是盈余管理的主要受害群體。國內很多的證券分析師由于利益的趨勢,不僅不會引動正確投資,反而利用自己的信息資源來誤導投資者,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托”。
三、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問題的治理
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我們提出了如下的治理意見,希望能對我國解決證券市場的弊端有一定的作用。
1.加強會計準則和會計政策的建設。首先是要減少會計準則的漏洞,在制定會計準則的時候,應該盡量減少可供企業利用選擇的空間,對于企業的費用和利潤要有明確的規范,在最大程度上減少盈余管理的可能,因為,企業的管理者正是利用相關法律和會計政策之間的模糊不清來進行盈余管理的。其次是要完善信息披露政策,完善信息披露能夠提高信息的透明性和公開性,也能從根本上約束企業的管理者,就我國證券市場目前的現狀來看,應該主要加強那些容易被操縱的報表項目。
2.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也能有效防止盈余管理的濫用,主要是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首先是完善股東大會,在證券市場中大股東利用虛假的信息侵害小股東的事件時有發生,這嚴重地影響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所以,要及時地對股東大會進行制度完善。其次是構建合理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股權的高度集中會影響信息的真實,如果信息不真實勢必產生盈余管理問題。因此,完善股權結構,彌補公司制度缺陷,對公司內部的各方利益進行制衡是必要的。
3.強化外部監督。新的的法律法規和證券政策雖然對盈余管理問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證券市場是復雜多變的,所以,要不斷提高會計師對盈余管理問題的識別能力。首先,改革上市公司對會計事務所的聘用制度,運用第三方的力量對上市公司進行監管;其次,對于上市公司的審計計劃和工作要由經驗豐富和專業知識扎實的會計師完成;最后,對那些營私舞弊的會計師要追究其經濟后果和法律責任。
4.加大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督和懲罰力度。加大懲罰力度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首先,完善《公司法》、《注冊會計師法》、《證券法》,對審計造假的加大懲罰力度,其次,完善訴訟體制,對因信息失真而導致決策失誤的,應當向注冊會計師起訴;最后,證監會應該對上市公司變更會計事物所進行監管,對不合理的行為要提出處罰。
5.提高財務信息使用者對上市公司信息的識別能力。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花樣繁多,而且具有極高的隱秘性,信息的使用不能只是簡單地相信公司自己所的信息,更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掌握一定專業知識和能力,加強自己的風險意識,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對上市公司的信息進行挖掘,這樣才能保證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
四、總結
本文只是對現在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盈余管理問題進行了簡單的歸納,并提出了一些相關的對策,但是隨著我國的證券市場的逐漸發展,肯定會出現新的盈余管理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的決策者們提高自身的能力來加以識別了。
作者:曹偉單位:綏化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