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區腦卒中自我管理效果評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統計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作統計分析,以P<0.05為顯著檢驗水準。
2結果
2.1一般情況干預前后各發放了調查問卷100份,均收回有效問卷100份,回收率均為100%。干預后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100份,回收率為100%。自我管理小組活動已開展12個月,參加活動12次的有27人,8~11次的29人,10次及以上的39人,少于10次的5人。
2.2基本保健知識知曉率自我管理小組活動后,患者的基本保健知識知曉率有了明顯的提高,由活動前的24.00%提高到活動后的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49,P<0.05),見表1。
2.3康復鍛煉依從性自我管理小組活動后,腦卒中患者的康復鍛煉依從性有了明顯的提高,由活動前的35%提高到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43,P<0.05),見表1。
2.4運動功能改善活動后,腦卒中患者對運動功能改善有了明顯的提高。在自我管理小組活動時醫務人員對其進行簡易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進行評分,從(49.33±25.1)分提高到(61.5±25.5)分,配對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4.54,P<0.05)。康復訓練前后分值無變化3例,占3%;提高2~7分者31例,占31%;提高8~12分者39例,占39%;提高13~19分者19例,占19%;提高21分以上者8例,占8%。
2.5日常活動能力改善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社區醫生為其制訂一套訓練方案,訓練患者穿脫衣服、利用餐具及自助具進食、如廁等。家人在一旁指導,必要時給予一定幫忙,視情況逐漸減少,最后逐漸達自理。自我管理小組活動的開展對腦卒中患者日常活動能力運用Barthel指數量表評估,康復訓練前后無明顯變化者37例,占37%;提高5分者43例,占43%;提高10分者9例,占9%;提高15分者8例,占8%;提高20分者及以上3例,占3%(χ2=10.56,P<0.05)。
3討論
在我國目前專業康復機構較少的情況下,非常有必要開展就近、經濟、有效的社區康復服務[5]。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社區腦卒中自我管理小組活動的開展,社區醫生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計劃并且及時進行康復評估,健康知識宣傳,給予康復指導。同時患友之間提供了彼此相互交流心得與經驗的平臺,并且在年終評出“最佳康復效果者”、“堅持不懈獎”等,極大地調動患者主動進行康復鍛煉的積極性。同時又減輕了社區醫生的負擔,減少了上門入戶的次數,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次觀察通過自我管理小組1年12次的活動后,腦卒中患者的基本知識知曉、康復鍛煉的依從性均明顯提高,其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明顯地改善,可以盡早回歸社會。自我管理小組活動是群眾性的自我管理組織,是一種成本低、回報率高、互動強的干預手段,值得提倡和推廣。在今后的工作中將以點帶面,在社區全面鋪開并根據情況調整活動周期。腦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在腦卒中的管理和控制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通過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五步驟構建的“社區-醫院-個人”一體化健康教育模式,使腦卒中病人了解其健康狀況,提高患者及家屬的重視參與度,有利于提高臨床療效,提高腦卒中病人生活質量。此外,還可利用手頭掌握的資料,宣傳新的農村醫保政策,列舉患者同村恢復良好的腦卒中患者,鼓勵患者、家屬之間溝通交流,分享感受和經驗,使患者和家屬獲得多方面心理支持,更好地滿足了患者的身心需求,增強了患者的心理調節能力和對自身狀況的適應能力。同時,優化了資源配置和加強對社區醫生的培訓,使社區醫生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更新康復知識,更好地服務轄區居民。社區醫生與康復專家保持密切聯系,完善雙向轉診制度。并且通過對腦卒中患者建立個人康復檔案,進行康復指導與評估,督促其進行康復鍛煉,提高其生活質量;同時對轄區內的高血壓患者進行規范管理,組織開展高血壓俱樂部活動,避免腦卒中的發生。因此,了解并掌握社區居民慢性病患病情況顯得尤為重要。成本-效果分析,目前本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服務站的社區醫生對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不收取任何費用,并且其工作量、工作質量納入醫院績效考核。此項服務模式填補了本市社區康復的空白,可擴大公共衛生服務范圍,激發病者參與康復治療的積極性,推進康復工作向縱深發展。
作者:沈關宏 單位:浙江省桐鄉市龍翔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