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干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評估,目前尚無統一標準。國外有以下常用的相關量表:(1)密歇根糖尿病管理評定量表(diabetescareprofile,DCP)。DCP是美國密歇根糖尿病研究和培訓中心發展的一套評估糖尿病心理、社會影響因素及其治療狀況的量表。(2)糖尿病疾病改善計劃量表(thediabetesqualityimprovementproject,DQIP)。DQIP是一套評估糖尿病患者軀體、心理、社會以及自我管理行為的量表。(3)糖尿病自我護理行為簡表(thesummaryofdia-betesself-careactivities,SDSCA)。SDSCA是測量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量表,評估的內容包括飲食、運動、血糖監測、足部護理及吸煙情況等。國內相關量表的研究較少。有報道國內學者[7]設計一種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評估量表,內容包括:飲食管理、運動管理、藥物管理、血糖監測、低血糖管理、糖尿病足管理。經過5位專家評定,量表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近年,張婧珺等[8]采用文獻回顧、專家咨詢及患者調查的方法構建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應用該量表對符合條件的13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收集數據進行信、效度分析。結果表明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包括5個維度,共22個條目,其中飲食管理4個條目、運動管理4個條目、藥物管理4個條目、血糖監測6個條目、并發癥及危險因素管理4個條目。量表總的Cronbath''sα系數為0.738,重測信度為0.891(P=0.00);內容效度指數(CVI)為0.89,各維度與總量表呈正相關,Pearson相關系數在0.524~0.783之間。采用因子分析共提取公因子6個,累積解釋變異量為79.652%,與量表最初構想基本一致。研究者認為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評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狀況。其實用價值,有待進一步觀察。此外,我國臺灣學者王璟璇翻譯并編制的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也常為國內學者用以測定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該量表包括規律鍛煉(4條),遵囑服藥(3條),血糖監測(4條),足部護理(5條)和高低血糖的預防及處理(4條)共6個分量表,26個條目,Likert5點計分。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預的研究概況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預主要是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相關知識、自我管理的態度和認識,以及自我管理行為進行合理的干預。
2.1自我管理教育加強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教育是糖尿病治療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具體可以針對住院患者通過專門和個別指導進行個性化的自我管理教育;或由糖尿病專家、專科護士定期在病區內和門診為患者授課;或組織患者進行交流,以提高患者的相關知識、自我管理的信心和自我管理水平。目前,國外已建立了一些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dia-betesself-managementeducation,DSME)的標準,為健康教育者的工作提供了方便[11]。DSME主要包括飲食干預、運動干預、服藥干預、自我監測血糖、病足管理等。國外已經研制出DSME評價的工具,如糖尿病風險和改善量表(diabetesrisk/improvementscale)用以評價患者生活方式中的危險因素,從而進行干預;糖尿病自我管理評價報告工具(thediabe-tesself-managementassessmentreporttool,D-SMART)用以收集接受DSME患者的信息。國內外的實踐結果表明,自我管理教育對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有明顯效果。國內江曦[14]為了探討個體化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將18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94例和觀察組95例,對照組接受集體健康教育,觀察組接受個體化健康教育,分別于健康教育前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情況。結果顯示,健康教育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均下降,而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健康教育后自我管理能力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者認為,個體化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較好的預防保健作用,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監測及控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申華平等和周翠屏等[16]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也獲得了相似的效果。國外Brunisholz等報道,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后,糖尿病患者在視網膜眼科檢查、腎病篩查結果方面,或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應用方面,或在血壓、低密度脂蛋白以及HbA1c等指標的改善方面均優于未接受健康教育者。Zare-ban等[18]也報道經自我管理教育后,糖尿病患者的知識、態度和自我護理能力得到了改善,HbA1c顯著減少。
2.2社區護理干預國內外研究顯示,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王碧等[19]為了了解社區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生活習慣及治療效果的影響,隨機將164例糖尿病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進行社區護理指導,包括心理疏導、糖尿病教育、飲食治療、運動療法、藥物治療、血糖監測,并針對每例患者進行個體指導;對照組未進行系統的糖尿病健康教育。6個月后觀察糖尿病患者生活習慣及血糖變化。結果顯示,實驗組糖尿病患者生活習慣改變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血糖控制率高于對熙組(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社區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療效,提高生活質量。付莉等[20]探討了同伴教育在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效果,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2周,干預組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情況包括運動、飲食、藥物與血糖監測、足部護理、高低血糖的預防及處理情況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或P<0.05),說明同伴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萬巧琴等[21]也報道了相似的結果。Vincent等[22]為高危的墨西哥后裔成年人制定了一個以社區為基礎合理的糖尿病預防計劃并對他們進行為期5個月的干預,以觀察其對肥胖、腰圍、飲食、體育鍛煉、自我效能和飲食行為方面的影響。結果顯示5個月的干預對體重、腰圍、體重指數和飲食自我效能有明顯的干預效果,干預組優于對照組,而且這些影響不隨時間變化。
3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響因素
根據研究報道,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我效能、社會支持、糖尿病的知識水平、健康教育,以及患者的年齡、性別、心理健康水平等。羅倩倩等[25]為了探討不同社會支持來源對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對116例糖尿病患者運用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量表進行問卷調查,分析不同社會支持來源患者的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水平。結果顯示在提供給糖尿病患者的客觀支持方面,大部分來源于醫生、護士等專業團體,在主觀支持方面大都來源于家人及親戚。說明糖尿病患者社會支持來源較集中于醫生、護士等專業團體,家人在其支持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病友間的支持較薄弱,而不同的支持來源不影響患者的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水平。劉宇蘭等[27]為了探討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與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性,對11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總體自我管理行為呈中上水平,但血糖監測管理最差。家庭支持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家庭支持情況受性別、年齡、工作狀態因素影響。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與自我管理行為在飲食和監測方面呈正相關,表明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情況可以影響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糖尿病患者需提高家庭支持水平,加強其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質量。孫勝男等[26]為了了解門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現狀并探討其影響因素,運用Toobert等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動問卷及影響因素問卷,對26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患者的自我管理現狀不理想,其中遵醫囑服藥最好,血糖監測最差。患者的年齡、性別、自我效能、糖尿病知識是主要影響因素。解東等[28]為了探討合理情緒療法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和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將患者72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患者自愿接受合理情緒療法、常規治療和護理,對照組患者自愿接受常規治療和護理。結果顯示合理情緒療法能減輕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但有些研究顯示,改善糖尿病患者抑郁狀況的治療干預并不能明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29]。
4結語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改善患者的病情,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延長患者的壽命均有重要作用。影響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患者的自我效能、社會支持、糖尿病的知識水平等,而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做好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合理的護理干預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國內在這方面的工作尚有不足,有待加強。
作者:羅建設 李桂紅 單位:宜州市人民醫院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