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生自我管理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高職學生的自我管理就是學生個體對自我心理和行為方式的把握和調節。高職學生自我管理主要包括:認知管理、自我情緒管理、自我行為管理等方面。本文對高職生自我管理的主要方面進行論述,對影響策略選擇及效果的因素進行分析,并針對當前高職學生自我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議和策略,以培養高職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關鍵詞]
高職生;自我管理;認知;行為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高校在學生管理方面日益從應試教育的樊籠中尋找出新的突破口,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全面認識自我以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高職院校對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的培養對于教學目標的完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自我管理”略論
自我管理,又稱自我控制,即個體對包括自我在內的個人思想、個人目標、個人行為和個人心理等等所進行的管理。換句話說,自我管理的過程也是自我約束、自我組織、自我激勵,最終實現個人奮斗目標的過程,其對個人行為的制約是通過內控的力量來實現的。而高職學生的自我管理指的是,高職院校學生充分利用現有學校資源,合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逐步培養起來的自我認識、自我計劃、自我學習、自我控制和自我協調等方面的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最大限度實現個人價值。從另一方面來講,高職學生的自我管理也是高職院校實現高職教育教學目標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這里,自我管理不同于其它類型的教育教學任務,自我管理的發起者和承受者都是高職學生本身。教師在學生自我管理環節中僅僅起到啟發、引導的作用。高職學生自我管理的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1]基于心理學中的相關內容我們知道:自我管理可以分為兩個主要的方面:對自我內在資源的管理以及對自我外在資源的管理。
自我內在資源的管理又可以分為三大塊內容,即:自我認知管理、自我情緒管理、自我行為管理。自我認知管理是指高職學生在自我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興趣和特點規劃自己的長遠目標和職業發展。自我情緒管理是指高職學生在正常情況下保持情緒穩定以及在受到外界強烈刺激的狀況下對自我情緒的調節和管理,迅速讓自己情緒恢復正常的能力。自我行為管理主要是指高職學生在高職院校的規章制度下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作息時間,對自己的一些行為進行約束,達到提高學生自身學習效率的目的。當前,國內外的專家和學者對自我外在資源的管理研究比較多,自我外在資源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即:自我時間、金錢和交往的管理。自我時間管理指的是高職學生對自己學習、娛樂和休息時間的合理安排。自我金錢管理指的是高職學生對自己的金錢和花費進行合理計劃和安排。自我交往管理是指高職學生如何合理選擇自己的交往對象、交往方式以及維系關系的策略等。高職學生只有具備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學習或工作中如魚得水,將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條。
二、高職生自我管理的現狀
當前,我國現行教育模式并未完全從應試教育的藩籬中解脫出來,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考試來衡量其獲得某種資格的能力。進入高職階段,素質教育的普及使得應試的教學模式逐步弱化,學生置身于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原因在于,素質教育側重于學生的自我管理。在這種形勢下,應試教育的弊端日益凸顯,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缺乏客觀的自我認知,未來人生規劃不明確由于高職學生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抹殺了自身的興趣和個性,這導致其剛進入高校,不知道自己有哪方面的興趣和特長。由于學習壓力的驟然減輕,在沒有高校教師進行引導的情況下,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目標,缺乏對自己的自我定位。當然,也有一部分學生在剛剛邁進高校大門的時候就明確了自己發展的方向和要在大學期間掌握的技能,但是這類學生往往缺乏一個明確的計劃,筆者發現剛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們往往對自己能從這個專業學到什么比較感興趣,而不是掌握學習方法。大學生們對社會上的用人單位對本專業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要求了解較少。
(二)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外部環境適應能力差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多為90后的獨生子女,家庭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家長更是百般呵護。進入高職院校時年齡較小,學生自我情緒調節能力不高,特別是大一學生之間的沖突往往比較頻繁。加之同一個班級或者宿舍的大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地方,學生家庭背景、生活習慣、民族禁忌等大不相同。再者,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不好,在初高中求學過程中受到老師或同學的嘲笑,導致一些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好,對外界人們的看法比較敏感。這些因素都是高職院校學生情緒不穩的導火索。
(三)缺乏嚴格的行為約束,規章制度執行能力差由于高校學生沒有了高中的學習壓力,高職院校制定的規章制度落實得不是很好。高職學生在自我意識方面又有著十分鮮明的獨立特性,對自身行為的約束能力較差甚至不約束、我行我素的情況時有發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校的規章制度置若罔聞。
(四)缺乏明確的時間觀念,學習生活安排無條理進入高職階段,學業安排較為寬松,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衡量也留有余地,使其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這時,很多學生墮入網絡游戲泥潭,不惜利用學習時間,作息不規律,生活習慣因之破壞。
(五)缺乏合理的交往能力,人際關系維持能力差高職學生處于青春期,生理與身體均處于發育成熟時期,出現戀愛交友的現象。有些學生在處理個人戀愛問題方面缺乏明確的認識,也沒有合理的規劃,因戀愛而引發的矛盾很多。并且,在交友方面,人際關系的維系也缺乏正確的指導。
三、高職生自我管理的建議
基于上述對當前高職院校學生自我管理現狀的分析,合理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準確自我定位,加強自我認知管理自我認知管理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準確定位,并朝著這個方向持之以恒的努力。高職院校應當在學生剛剛邁進大學校園的時候就組織學生參加畢業學生的講座,讓畢業生以過來人的身份總結自己大學期間的得與失,警示大一學生不要重蹈覆轍,為學生分析本專業的就業和發展方向。高職院校應當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集體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應用情景中發現自己的特長,并在以后的大學學習期間進行有意識的培養。[2]筆者認為,在大一期間就組織學生進入同自己專業密切相關的企業中進行崗位培訓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大一時期的學生對自己專業了解不深,只有讓學生們進入社會進行崗位實踐,才有助于學生形成對自我能力的正確認知,由此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
(二)加強心理疏導,培養情緒調節能力高職院校的教師們應當對影響學生情緒的各個方面因素有一個大概的認識,時刻注意學生的情緒波動,通過和學生談心的方式來開導學生,避免學生走入歧途。高校應當開設一些心理課程,幫助學生樹立一個陽光、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此外,高職院校的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拔河比賽、籃球、足球比賽等,體育賽事會讓學生體會到團隊的力量、勝利的喜悅、努力過卻不幸失敗的痛苦。以此來培養學生們的情緒調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3]
(三)嚴化規章制度,培養學生自律精神高職教師應當從大一新生抓起,嚴格執行高校的規章制度,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和遵守紀律的習慣。此外,還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精神。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來,為學生設定一個實驗期限,讓學生自己設定實驗計劃和工作安排,教師不對學生的實驗和學習進行干涉。到達期限的時候,教師對學生的實驗完成情況進行驗收,對學生進行指導。
(四)樹立時間觀念,培養自我時間管理意識高職院校應當在強化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開展豐富多彩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任務。在理論知識傳授方面,注重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分小節開展教學任務,實踐活動亦然。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階段時間意識,在短期內集中精力去完成既定任務,逐步養成科學合理的守時習慣。
(五)加強思想教育,培養學生人際關系的維系高職院校應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開展人際關系指導的相關課程,使學生在相關方面的問題能夠通過心理疏導的方式來解決,并且通過學習人際關系維系,更好地作用于實踐。
[參考文獻]
[1]鄧斌.高職院校對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0).
[2]桂誠,周紅波.高職院校發揮學生自我管理作用的途徑研究———基于人本主義視角[J].亞太教育,2015,(30).
[3]向俊.淺析高職學生工作中的學生情緒管理[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5,(4).
作者:夏璇 單位:廣州松田職業學院 心理咨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