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重大意義
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不僅是蘇南地區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實現第三次轉型的重大機遇,同時,對我國在新常態下創新經濟增長動力和模式,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步伐,也具有戰略意義。
1.1有利于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新格局,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從區域發展規律來看,區域間不平衡發展使得我國東部沿海少數有條件地區可以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其動力機制就是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和創新能力提升。從蘇南發展現狀來看,破解目前面臨的增長動力衰減、資源環境約束加大的現實難題,最關鍵的是要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把科技創新作為發展的主引擎,可以充分發揮蘇南科教人才和開發開放優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探索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路徑。
1.2有利于加強協同創新,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構建更加完善的區域創新體系,可以打破創新人才流動不暢、科技資源共享不足的束縛,通過構建產學研合作信用制度、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破除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在體制機制上的障礙,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推動創新要素在城市之間、園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合理流動和高效組合,提高區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1.3有利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增強綜合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從我國產業發展來看,許多產業在國際產業價值鏈中處于低端,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技術和裝備自給率低,加上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協調,嚴重影響了經濟國際競爭力。蘇南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可以有效匯集創新資源和要素,以全球視野和協同創新模式推動原始創新、加快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集成創新,統籌新興產業前瞻部署和空間布局,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并有效解決產業同質化問題,培育形成一批優勢突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產業群和創新型領軍企業,提高蘇南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1.4有利于在關鍵領域尋求突破,為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積累經驗近年來,蘇南在全國率先探索以市場為導向的科技體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不斷增強。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圍繞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這一主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大膽探索、尋求突破,可以進一步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提高科技資源使用效率,使科技創新真正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同時為全國科技體制改革提供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2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路徑選擇
2.1目標定位與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武漢東湖、廣東深圳等國家批準建設的自主創新示范區相比,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5個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為單元,在建設中迫切需要打破地區分割和行政體制障礙,解決好創新資源碎片化、政策效應平面化、產業發展同質化等問題,走出一條要素集聚、功能集成、創新集群的發展之路。因此,蘇南地區應牢牢把握國務院支持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重要機遇,立足全球科技經濟競爭前沿,加強整體部署,凝聚各方力量,努力把示范區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型經濟發展高地。目標定位是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試驗區、創新一體化先行區。
2.1.1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突出科技創新在蘇南發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推廣實施中關村激勵創新先行先試政策,進一步激發全民特別是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有效發揮科技創新戰略支撐作用,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升級,切實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之路。
2.1.2打造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試驗區在更深層次和更廣領域深化改革,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從根本上解決科技資源分散、重復、封閉、低效等問題,讓人才、技術、資金、項目等創新要素充分活躍并深度合作,加快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符合科技發展規律的現代科技體制。
2.1.3打造創新一體化先行區加強創新一體化布局,在示范區內整合各類創新資源,構建更加完善的區域創新體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區域性創新資源交流、合作和示范平臺,實現區域內乃至面向全球的協同創新,促進創新要素在城市之間、園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合理流動和活力釋放,在更高層次上促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建設創新型經濟高地,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型、生態型、智慧型城市集群。
2.2建設路徑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必須把握重點、抓住關鍵、尋求突破。
2.2.1優化區域創新布局,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整合蘇南創新資源和要素,打破現有行政區劃的限制,著力構建協同有序、優勢互補、科學高效的區域創新體系。以5個國家級創新型試點城市為重點,按照“要素集聚、資源共享、錯位競爭、聯動發展”的要求,強化區域創新協同效應,增強核心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服務功能,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以9個國家級高新區為核心,推廣應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相關政策措施,完善產業發展規劃,調整考核導向,加快創新資源集聚和高端產業發展,建設蘇南自主創新核心區。以強化支撐條件建設為抓手,著力爭取未來網絡實驗設施、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超級計算中心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戶蘇南,加快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構建開放共享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為推進自主創新奠定堅實基礎。以提升知識產權對經濟增長貢獻度為目標,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積極培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和企業,大力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強化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建立科學決策、快速反應、協同運作的涉外知識產權爭端應對機制,實現由產品競爭向品牌競爭轉變、“蘇南制造”向“蘇南智造”跨越。以發揮蘇南開放優勢為依托,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健全科技創新、標準研制、產業發展協同機制,推動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成為全球標準,加快提升蘇南在相關技術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2.2.2推動產業高端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緊緊瞄準打造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進自主創新,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蘇南經濟由大向強的轉變。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推動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以蘇南大力發展的物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納米技術、智能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梳理產業發展面臨的技術瓶頸,加強技術攻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研制引導產業發展的技術標準,形成更多先進技術和人才儲備。同時,整合已有產業技術研發力量,推進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推進高端技術研究前瞻性布局。面向國際前沿、蘇南戰略需求與未來產業發展,強化頂層設計,在一些高技術領域超前部署,統籌各類科技計劃和資源,組織實施重大科學研究專項,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形成未來創新發展的技術先發優勢。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下大力氣吸引創新水平高、產業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到蘇南轉化和產業化,不斷擴大新興產業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推動高新技術服務業與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相融合,重點發展研發設計、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培育發展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金融、購物、自媒體、虛擬社區等新興業態。加快建設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培育形成一批千億級、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重視整體規劃、錯位發展。按照“一區一戰略產業”的思路,有針對性地加大扶持力度,使蘇南各地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搶占產業技術創新和發展制高點,形成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產業布局,努力解決區域產業同質化問題,不斷提升蘇南的產業國際競爭力。
2.2.3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創新的體制機制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強則產業強、國家強。要努力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大力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和創新驅動發展的主導者。在加強企業創新載體建設上下功夫。鼓勵支持企業建設研發機構,引導企業活躍研發活動、提升研發水平,加快形成體系健全、功能完備、開放競爭、富有活力的企業研發網絡。進一步加強技術公共服務、技術成果轉化、融資服務、社會化人才服務四大平臺建設,為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創新提供公共服務支撐。在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上下功夫。從體制層面、政策層面、利益層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調動產學研各方面積極性,促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引導企業介入高校院所早期研發,強化高校院所應用科研導向,構建利益共同體,形成產學研合作長效機制。在培育創新型企業上下功夫。在重點產業領域選擇具有較強創新能力、處于行業骨干地位的規模企業,集成國家、地方及社會創新資源,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引領產業發展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帶動更多企業走上以創新為發展引擎的道路。在完善鼓勵企業創新政策上下功夫。政府要糾正過去用行政手段包攬、直接介入或干預科技創新活動的做法,把主要精力放到完善和落實鼓勵創新政策、營造公平公正競爭環境上來,進一步激勵激發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性主動性。
2.2.4加強創新型園區建設,構筑創新型經濟發展主陣地創新型園區是集聚創新型企業、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平臺,是引領產業轉型、承接海內外技術和人才轉移的重要載體。蘇南地區要加快推進高新區轉型發展,明確國家高新區和省級高新區新的發展定位,完善高新區產業發展規劃,制定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加快提升內生發展和輻射帶動能力;推動科教資源進入高新區,圍繞創新型企業密集、創新型產業密集、創新型人才密集的目標,建設一批核心創新型園區;鼓勵蘇南9個國家高新區按照產業發展戰略,與其他地區共建跨區域合作園區或產業合作聯盟。加快建設特色科技產業園,按照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特色鮮明的要求,加強統籌規劃、協同推進,集聚創新資源,研發和引進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并加快轉化產業化,發展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特色科技產業園。同時,引導支持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各類園區向創新型園區轉型,努力實現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質量轉變、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由同質化競爭向差異化發展轉變、由硬環境見長向軟環境取勝轉變。加快提升大學科技園、留學生創新園、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等建設水平,大力吸引高層次人才創辦高科技企業,催生一批高科技新業態;重點建設一批規模大、功能完備、海外人才高度集聚的國際創業園;加強科技園、孵化園的配套服務和科學治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和諧,營造更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
2.2.5面向全球集聚人才,打造創新創業人才高地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要落實更有力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設一支規模大、結構優、素質高的創新人才隊伍,努力以人才優勢構筑創新發展新優勢。大力培養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加快建設蘇南人才特區,以產業發展為導向、企業需求為重點,廣泛吸引各類人才特別是科技領軍人才、拔尖人才、緊缺人才和創新團隊。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創新人才引進模式,按照“創新在高校、創業在地方”的模式,支持地方、企業、科技園區與高校院所聯合引進高層次人才。著力引導推動科技大軍下基層,鼓勵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企業,開展科技創新,轉化科技成果,創辦科技企業,提供科技服務,促進人才、項目、成果等創新要素向基層集聚流動,為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支撐。積極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既要用事業激發人才創新勇氣和毅力,也要重視必要的物質激勵,使他們“名利雙收”。要先行先試、積極探索,讓科技人員、創新人才在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過程中,通過技術股權收益、期權確定、在資本市場上的變現增加合法收入。企業家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動力,要推動企業家積極投身創新事業,依法保護企業家的財產權和創新收益,消除其后顧之憂,激發其創新激情。
3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機制保障
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必須創新體制機制。要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和智慧、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重點的全面改革,破除一切束縛自主創新的制度障礙,建立健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社會治理、公共服務和區域、城鄉一體化統籌協調機制。在優化保障機制的過程中,要正確把握和處理好以下四個方面的關系:
3.1政府推動和市場機制的關系把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描繪的藍圖化為美好的現實,要統籌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個優勢、兩種作用,抓住科技創新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的結合點,一方面建立權威、統一、高效的跨行政區決策、協調和監督機制,強化政府宏觀引導和服務功能,完善創新政策法規體系,營造更加公平、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另一方面把科技資源配置的主導權交予市場,促進創新要素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讓各類創新主體乃至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活力得以充分迸發。
3.2整體規劃與協調互動的關系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事關全局,既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打破地區和市場分割,搭建國家、省和蘇南五市創新合作的聯動平臺,促進資源整合與協同創新,又要堅持差別競爭、特色發展,鼓勵支持蘇南五市立足優勢、資源稟賦、產業基礎,面向國際市場,構筑各具特色、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合作互動、互利多贏的區域創新發展新格局。
3.3科技創新與全面創新的關系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要將創新驅動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倡導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營造勇于創新、敢于競爭、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讓創新的“血液”在全社會充分涌流。同時,要高度重視體制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構建具有蘇南特色的自主創新制度和政策法規體系,將改革紅利轉化為制度紅利,真正使經濟社會發展轉向創新驅動的軌道。
3.4推進創新驅動發展與發揮輻射示范作用的關系蘇南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試驗區、創新一體化先行區的同時,要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創新型經濟、產業梯度轉移和合作共建科技園區等方面,對蘇中蘇北和中西部地區起輻射帶動作用;作為區域性創新示范平臺,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創新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等方面,為全國創造具有可拷貝性的經驗;在城市集群聯動發展、協調發展、創新發展等方面,成為在全球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樣板。
作者:朱步樓 單位:江蘇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