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蒸發冷卻冷水機組耗水量的測試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發電與空調雜志》2014年第四期
1機組連續運行時間段內耗水量分析
機組的耗水量主要包括蒸發水損失,排污損失,風吹損失[4,5],在測試過程中沒有排污損失。為了得出機組的實際耗水量,對機組的蒸發水損失也進行了分析,并且與實際耗水量進行對比。
1.1機組實際耗水分析從8月2號到13號的測試,每次測量初始水位和最終的水位。將得到的數據根據公式(1)可以計算出機組的實際耗水量。得到耗水量變化曲線,如圖3所示。從測試的數據可以看出機組在測試條件下最大的耗水量為349.2kg/h,最小為257.6kg/h,耗水量范圍為:250~350kg/h。
1.2機組蒸發水耗規律分析選取8月5號的測試數據分析機組的耗水量。機組運行時間為12:10~16:00,運行頻率一次風機為40Hz,二次風機為50Hz。每隔20min選取一組數據分析。根據公式(2)可以計算出各個功能段的蒸發水損失量。可以繪制出機組一天之內蒸發水損失的變化規律如圖4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機組剛開始運行時,蒸發水耗為237.8kg/h,隨著機組運行時間的增加,耗水量呈現減小的趨勢。這是因為在測試當天下午的干球溫度明顯的比上午的低,因此蒸發水耗也逐漸減小,耗水量也隨之減小。
1.3兩種結果的對比分析根據同樣的方法可以計算出其余幾天機組的蒸發水損失,并與機組的實際耗水量進行了對比。實際耗水量理論上大于蒸發水耗,但是在8月12號的測試時間段內,可能由于在測量水位或者是在計算選取數據時產生的誤差,導致了偏差。表中其他耗水量,應該包括機組的漏水量和風機帶走的水分,更大一部分是由機組中間的風機帶走,在測試時也發現機組上部有“白煙”冒出。
2耗水量影響因素分析
蒸發冷卻冷水機組的耗水量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機組的循環水流量;機組進出水溫差;當地的干球溫度,濕球溫度;二次空氣與一次空氣的比值等。
2.1循環水流量與耗水量的關系該蒸發冷卻冷水機組的立管和中間填料段的循環水泵可以調節,由于兩邊立管段的循環泵流量不容易調節,在測試當天調節了中間填料段的循環泵流量,每隔一個小時調節流量,并測量機組的水位。測試從11:10~16:10。將表3中的數據擬合成線性關系,可以得到關系圖5。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測試條件下,當循環水流量增大時,耗水量也隨著增加。這是因為當其他參數不變時,循環水流量增大時,機組的淋水密度增大,循環水所帶走的熱量也隨之增加,因此循環水蒸發損耗增加,耗水量也就會增大。
2.2機組進出水溫差與耗水量的關系在8月2號~13號的測試期間,選取了每天的進出水平均溫差和計算了每一天機組的耗水量。可繪制出進出水溫差與耗水量的關系如圖6所示。從圖中曲線規律可以看出,進出水溫差與耗水量的變換趨勢基本是一致的,當蒸發冷卻冷水機組機組的進水溫度與出水溫度最大為4.3℃時,耗水量最大為349.2kg/h。這是因為冷卻的循環水主要靠機組內的冷水來冷卻,當進出水溫差增大時,需要冷卻的循環水的冷量也就會增大,蒸發水耗增大,耗水量也就隨之增加。
2.3干濕球溫差對耗水量的影響在測試當地的天氣條件變化較快,因此每天的干濕球溫差也會有所不同。選取測試期間每天的平均干濕球溫差和計算的實際耗水量分析。根據計算結果可繪制室外干濕球溫差與機組耗水量關系曲線,如圖7所示。從圖7可以看出在測試條件下,室外的干濕球溫差與耗水量是基本成正比關系的,在8月9號~10號測試結果是干濕球溫差增大了,耗水量減小了。這是因為在測試時,8月9號的測試條件是二次風量和一次風量是一直在改變的,耗水量比其他條件下大,因此當在8月10號正常運行時,耗水量就變回了正常,也就減小了,因此出現了這種結果。
2.4立管段二次/一次空氣風量比[8]與耗水量的關系將一次風機的頻率控制在40Hz不變,每隔一個小時調節二次風機的頻率,分別為50Hz,40Hz,35Hz,每隔一個小時測量機組水箱的水位。測試時間為8月10號的11:00~15:10。根據表4中的數據可以繪制出風量比與立管段耗水量的關系如圖8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當風量比為0.5時立管段的耗水量最小為45.1kg/h,說明在測試條件下風量比與耗水量并不是線性關系,存在一個風量比使得耗水量為最小。
3結語
(1)本次通過對蒸發冷卻冷水機組耗水量的測試,初步得出機組耗水量與循環水流量;機組進出水溫差;當地的干球溫度,濕球溫度;二次空氣與一次空氣的比值等的關系,為今后蒸發冷卻空調機組耗水量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礎。(2)本次測試由于測試條件的限制,沒有對水溫和水量與耗水量之間的關系[9]進行測試,在以后的測試里應該要考慮這兩個影響因素;從本次的測試結果來看,在今后考慮蒸發冷卻技術耗水量時應該把測試對象的漏水量也考慮進去。(3)在接下來對耗水量進行測試研究時,應該對測試對象進行建模,然后分析耗水量的影響因素和變化規律,再結合實際測試和經驗數據進行分析。
作者:董曉杰黃翔邱佳王俊宣靜雯單位:西安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