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煤化工用鍋爐給水泵的故障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鍋爐給水泵輸送高溫流體,運行容易出現故障。中天合創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熱電裝置使用的給水泵出現超電流、汽蝕余量不達標及振動過大等現象,根據現場實際工藝要求進行整改,通過葉輪切割、更換誘導輪等一系列方法完成整改,故障得以排除,現場運行平穩,性能參數達到設計使用要求。
【關鍵詞】鍋爐給水泵;故障;振動;整改
一、前言
中天合創公司的大型煤化工是國家“十二五”新型煤化工示范項目,其熱電裝置5X490t/h的鍋爐設置平臺100%容量配備4臺(5#、6#、7#、8#)鍋爐定速給水泵,臥式9級雙殼體式,配備三相異步電動機。
二、給水泵故障
該給水泵為9級雙殼體離心泵,軸封采用機械密封,軸承潤滑采用外供強制潤滑;泵為中心線支撐,進出口均垂直向上,泵定子部分由吸入段、中段、排出段和導葉等組成,轉子部分由誘導輪、葉輪、軸、機械密封、軸承和聯軸器組件等組成,泵通過聯軸器由電動機驅動,從電動機方向看為順時針方向旋轉。如圖1所示。4臺鍋爐定速給水泵參數相同,互換性高,7#泵開車后發現效率和汽蝕余量沒有達到用戶要求,其余3臺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1)電動機超電流。2)泵汽蝕余量過高。3)在原速運轉過程中振動偏大。
三、原因分析
針對出現超電流、汽蝕余量過高、振動偏大的故障進行原因分析。
1.電動機超電流現場測試流量達到403m3/h(即額定流量590m3/h的68.31%)、揚程1956m,電動機電流為264A(為額定值的100.4%),出現超電流現象。通過拆解分析,導致電動機超電流的主要原因如下。1)葉輪直徑設計偏大,揚程偏離額定點太大,超10%,造成軸功率偏大,這是電動機超電流的原因之一。2)流體從泵進口流入,經葉輪、導葉,最后通過泵體流出的過程中,葉輪、導葉、泵體等鑄造精度不高,流動阻力增大,損失增大,效率偏低,也會使電動機超電流。3)經兩次試驗判斷筒體排出室面積偏小,有阻水現象,流體經過排出室時不能光滑過渡,不符合逐漸把動能轉換為壓力能的趨勢。
2.汽蝕余量過高從汽蝕試驗數據來看泵汽蝕余量為12.66~13.66m,從泵的性能曲線來看汽蝕余量在13m左右,而協議要求的泵汽蝕余量為7m,嚴重超標容易造成泵汽蝕,從而引起泵的振動甚至停泵。影響泵汽蝕余量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誘導輪、裝置汽蝕余量和葉輪進口幾何形狀。故障存在的原因之一是誘導輪的設計未達到工藝要求,原有的誘導輪外徑223mm,在流量649m3/h時,誘導輪揚程為4m,汽蝕余量高,誘導輪的設計不達標;首級葉輪進口幾何形狀也是影響汽蝕余量過高的原因,檢查發現葉輪進口面積偏小,增大進口流速,泵的汽蝕余量偏高,汽蝕性能下降;裝置汽蝕余量也是影響泵汽蝕余量的主要因素,增加進口壓力,增大裝置汽蝕余量,改善汽蝕性能。
3.振動偏大泵在運行過程中振動噪聲明顯,由于超電流致使泵不能在額定工況點下運行,流動不順暢,產生流體激振力,引起泵的振動噪聲;轉子轉動時不平衡,也會引起振動;泵的汽蝕余量偏大,容易發生汽蝕,伴隨著強烈的水擊而產生振動和噪聲;工裝坐架固定泵不牢固,電動機與泵中心高偏差過大,舉架過高,也是造成泵在運轉過程中振動偏高的原因。
三、處理對策
針對電動機超電流、汽蝕不達標和振動偏高等問題,進行更換誘導輪、葉輪切割等一系列整改。1.電動機超電流的故障處理(1)次級葉輪切割原4臺泵在裝置現場均出現超電流現象,其原因是揚程偏高,軸功率偏大。首先對7#泵次級葉輪進行計算切割量,根據GB3216—2005《回轉動力泵水力性能試驗》標準的規定,當葉輪平均出口直徑的切削量不超過5%時可以應用切割相似換算定律進行切割,設計點流量649m3/h時,揚程為1933m,根據離心泵葉輪切割定律計算得出Dm=386mm,即水泵的葉輪由400mm切割至386mm,切割量為3.5%,小于5%,切割量符合國家GB3216標準中的要求。(2)筒體排出室切削筒體排出室的面積偏小。經計算得出給水泵末級導葉斷面面積10×30mm×37mm=11100mm2,是出口面積的0.6倍。未切削前筒體斷面面積為312mm×25mm=8025mm2,是出口面積的0.5倍,不符合流道漸變趨勢,阻礙流動。切削后筒體面積為16050mm2,是出口面積的0.75倍,符合流道漸變趨勢。經計算筒體內徑由645mm加工到695mm,進行出口內孔邊緣打磨圓滑過渡,并進行水壓試驗,泵體強度完全滿足現場實際運行要求。(3)局部處理為了流體順暢流動,對過流部件進行局部處理,對首級葉輪葉片進口邊進行修尖處理,修正后葉片厚度2mm;對葉輪、導葉流道進行D級拋光處理。葉輪修整后與軸組裝,重新做高速動平衡試驗,按工藝要求平衡量≤10g,實際測量≈4g,滿足工藝要求。2.汽蝕余量過高的故障處理給水泵技術協議要求汽蝕余量為7m,廠家實測為13.5m,需進行誘導輪更換和首級葉輪處理。(1)更換誘導輪經重新設計,誘導輪外徑由f223mm增加到f225mm,更改后的誘導輪在設計流量649m3/h時,揚程為6~7m;增加給水泵首級葉輪入口壓力2~3m,泵汽蝕余量在首級葉輪不變的情況下降低2~3m;即流量649m3/h時,汽蝕余量為9~10m。檢驗誘導輪外圓及首級葉輪蓋盤入口內徑粗車預留余量≥5mm、符合工藝要求。對誘導輪進行調質處理、淬火加回火;HBW值檢驗,標準值180~250HBW,實測值220HBW,符合制造廠熱處理工藝要求。(2)調整首級葉輪如圖4所示,首級葉輪進行調質處理、淬火加回火;首級葉輪直徑不變,增大葉輪入口面積,入口直徑由f223mm增至f235mm。入口面積增大后,流道過流面積趨勢為進口部分凸起的曲線,符合汽蝕設計要求,加大入口直徑后的汽蝕余量比更換誘導輪后減低3~4m,即流量649m3/h時,汽蝕余量為5~6m。3.振動偏大的故障處理根據GB29531—2013泵的振動測量與評價方法,該泵屬于第Ⅲ類泵,試驗測出的振動烈度為7.1mm/s,振動級別在C級,振動符合國家標準。為了減少泵的振動和噪聲,提高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對泵進行以下處理。1)通過修正后的轉子部件動平衡試驗可以有效降低泵的振動。2)汽蝕性能的提高有效降低泵的振動和噪聲。3)用固定坐架安裝固定給水泵;調整電動機與泵中心高的偏差。按照“做一次低負荷性能試驗→一次拆卸解體→逐級拆卸葉片→回裝(一次裝配)→做2500kW全速試驗→依據兩次試驗結果分析確定故障原因→排除故障→二次拆卸解體→葉片切削加工→轉子部件動/靜平衡試驗→葉片逐級回裝(二次裝配)→整機性能試驗→出廠”的方法步驟進行整改,如圖5所示,整改后進行試驗。4臺泵整改后進行試驗,依據GB3216—2005泵的性能應在2980r/min下進行;試驗介質為常溫清水(按GB3216—2005規定),泵機械密封沖洗水為自來水或工業水,開式試驗臺;進行運轉試驗、性能試驗、振動測量和噪聲測量,試驗結果滿足表1性能參數要求和現場使用要求。
四、結語
針對4臺給水泵運行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整改并試驗,整改后的運行參數符合用戶要求,振動和噪聲明顯減小,泵運行平穩,符合國家標準和用戶使用要求。1)通過切割葉輪和擴大筒體內徑,并進行一系列的精密加工和試驗,整改后的揚程、效率等參數達標,電動機不過載。2)通過更換誘導輪和調整首級葉輪進口尺寸,汽蝕余量達6m,現場運行表明符合參數要求。3)整改后進行轉子部件動平衡試驗,現場安裝位置牢固到位,消除引起振動的因素。
參考文獻
[1]全國化工設備設計技術中心站機泵技術委員會.工業泵選用手冊[M].2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2]關醒凡.現代泵理論與設計[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1.
作者:何立根 單位:中天合創能源有限責任化工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