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人才培養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伴隨著現代科技及經濟的飛速發展,機械制造行業成為了國民經濟發展及建設的重要領域,因此高職院校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構建愈加重要。在現代化時代背景下,中國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比對起英美發達國家而言,仍舊是以制造為主,創新力度很低,這與科技興國的戰略相違背,所以高職院校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的培養異常重要。對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現狀而言,培養的絕大多數學生與企業及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而言,相去甚遠。故而本文將針對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從人才需求入手,對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存在不足以及改進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目前高職院校機械專業的教育體系改革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職院校;機械制造;自動化;人才需求;人才培養
現代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正處于蓬勃向上階段,伴隨著科技發展的地位愈加重要,極大地推動了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發展,也加大了對相關人才的需求,無論是質量方面還是數量方面。培養出社會及企業發展需求的人才是高職專業發展建設的基礎,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滿足企業發展的人才需求,更要與社會發展需求相吻合,所以目前高職院校都在向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方向靠攏,但目前培養出的人才并不能滿足技術能力及創新能力雙高的需求水準。所以,高職院校機械制造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必須正視社會及企業發展需求,制定出符合社會及企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專業知識、技能、素質以及崗位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教育培養方案考量,進而培養出能夠符合行業發展前景以及社會建設需求的機械制造專業人才。
一、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需求
就社會角度而言,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一是要具備專業性以及實用性,不僅要具備充足的專業知識,還能夠適用于行業的各個發展領域,從而滿足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前景。二是要具備豐富的經驗以及強大的適應力,畢竟現代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并不是獨立存在,與各個領域的發展都有所牽扯,尤其是信息管理與網絡技術這兩方面,具備豐富的經驗及適應力和識圖、制圖與計算機繪圖能力,相關軟件的操作能力,常用機械設備的操作能力才能夠在不斷前進的現代化社會中,服務于社會建設及行業發展領域中。三是要具備優良的職業道德,目前機械制造行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但不可忽略的是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良風氣,為了提高社會發展層次,促進機械制造行業的健康發展,更需要的是具有優良職業道德的高素質,高技能以及充足專業知識的人才。就企業發展角度而言,雖然機械制造專業人才的從業崗位十分廣泛,但從簡單操作到復雜操作都說明,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需要培養出符合各個層次崗位的技術性及應用性人才。操作崗位需求的是精通基本機械制造操作及維修升級的機修類人員,技術崗位則是需要了解車間現場生產及工藝設計、數碼編程以及產品質量檢驗的工藝類技術人員,管理崗位由于涉及范圍廣,需要的是具有熟悉車間工作及流水線還有工藝生產技術的不同程度管理意識的生產類管理人員,至于銷售崗位則是需要熟悉基本產品生產及一定工藝流程的營銷類人員。這四類人員分別代表企業發展的不同發展需求,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并不一定要培養出四類精通的人才,但至少要能夠與其中一類相吻合,才能夠滿足企業發展。
二、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人才培養現狀以及改進措施
(一)培養體系與實際需求相差甚遠。多數高職院校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教學培養體系更多地注重理論知識培養,校內的學習培養體系與實際工作需求差異較大,多數所學的知識與實際工作崗位需求并不相同,學生并不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崗位工作中,很多知識都十分淺顯,例如CAD/CAM、數字化技術都僅僅只夠入門,實際工作中需要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以外,還能夠應用到工作環節中。這樣理論教學與實際需求難以吻合,一方面會導致學生難以適應實際工作環境,從而導致學生實際工作信心受損,另一方面會導致企業需要再次重新進行人才培養,這樣一來就使得培養體系重疊,相較之下會讓行業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失望,從而影響高職院校的長期發展。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是高職院校沒有跟上社會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腳步,還停留在過往的學生培養需求上,所以需要定期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更新,高職院校需要通過與社會及企業交流了解人才培養的需求,進行相關層面的專業化內容的交流。
(二)人才培養目標模糊,校企合作難以協調。伴隨著高職院校的逐步發展,近年來高職院校的招生數量不斷增多,以及近年來社會對人才需求量的上升,因此目前高職院校更多注重于學生的招生及畢業,卻沒有更仔細在學生在校培養上,首要問題就是沒有明顯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該說是沒有細化人才培養目標。大體上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為了滿足社會人才需求,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卻沒有細化定位,例如沒有定位給好學生的工作崗位以及配套的崗位技能培訓體系,或者是沒有明確今后學生的從事方式,這就需要拓展高職院校對學生今后工作現狀的了解途徑。校企合作難以協調,按照企業的想法是想要讓學生在工作前就具備工作能力,學校卻礙于課程標準以及課程目標,更多是從理論上對學生的知識儲備進行考量,所以雙方在合作方面存在不少摩擦,導致學生在實習或是實訓過程中只能夠學習到表面重復工作,無法了解到今后的工作實質。所以,要建立起校企合作的協調關系,采取訂單式或是合同式的校企合作,從而使得雙方都需要重新重視合作關系,學校根據企業崗位需求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企業根據學校人才培養現狀進行企業員工培養體系確定,減少中間教育培養的體系的重復,完善學生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培養體系構建。
(三)非智力因素培養薄弱,提高教師實踐技能水平。高職院校為了跟上社會發展的專業化人才培養需求,更多地將精力放在了專業技能培養方面,沒有注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情商、心理、道德等等,沒有明確社會對人才的評價,不局限于技能以及知識,而在于職業道德、心理抗壓、知識技能以及素質等四個方面的綜合標準。這也正是目前高校畢業生所缺失的,多數畢業生在畢業后難以適應社會發展,心靈比較脆弱,容易被社會環境壓迫到失去信心,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為了調整這樣的情況,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教師是學生了解今后工作的重要途徑,所以學校應該鼓勵教師到企業中進行兼職工作,從而一方面提高教師的實踐教育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學生對于企業工作的了解,為今后工作目標發展定下模板。
三、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中國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還處于穩定上升階段,但高職院校在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還存在很大的欠缺,所謂為了穩固行業的發展以及社會建設,需要進一步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白雪寧.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分析[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2(2):52~55,72
[2]胡翔云,李佳圣.“3+2”培養模式下中高職銜接點研究———以中職機械制造技術專業、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為例[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7(2):31~36
作者:劉傳明 單位:湖北工程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