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院供應科護理風險及安全措施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醫院供應科是回收、發放各臨床科室的醫療用品,負責消毒滅菌工作的服務部門,為臨床工作提供物質保障,是醫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室。目前醫院普遍重視臨床科室,而忽略了供應科的建設和管理,導致供應科在護理人員、工作、管理及供應室建設方面都存在安全隱患,嚴重影響供應科的服務質量。因此,消除醫院供應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隱患,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醫院供應科;護理風險;安全防范措施
供應科作為醫院的服務部門,負責后勤支持工作,在以臨床科室為核心的醫院管理體系中一直不受重視,但供應科護理工作不僅是發放、回收各臨床科室的醫療用品,還負責對被污染的醫療用品進行消毒滅菌,為臨床科室提供安全、合格的醫療用品,是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前提條件。由此可見,供應科在醫院管理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從醫院角度來看,供應科提供的醫療用品的安全性與院內感染息息相關,是醫療事故的常見誘因,涉及法律問題;從供應科護理人員的角度來看,其工作需要經常接觸被污染的醫療用品,存在職業風險。因此,采取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來消除醫院供應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對病人的健康、醫院的利益和供應科護理人員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一、醫院供應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隱患
(一)人員方面
醫療體系中與供應科直接對接的是臨床科室,供應科的護理人員并不與病人直接接觸,故普遍對醫療事故、院內感染等臨床醫療事件缺乏基本認識,法律意識和職業防護意識淡薄,認為自身從事的發放、回收醫療用品和消毒滅菌工作與醫療事件無關,而沒有意識到發放的醫療用品配置不全或失誤會延誤臨床治療,甚至引起醫療事故,觸犯法律;雖然護理人員自身沒有與病人直接接觸,但其接觸的回收醫療用品卻與病人有直接接觸,甚至沾染病人的分泌物或血液,若在回收和消毒滅菌的過程中若不小心接觸,則有感染的風險。
(二)工作方面
醫院供應科護理人員的工作主要包括回收、清洗消毒、滅菌、包裝、儲存、發放和護理記錄等具體操作,內容多且流程長,要求護理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以保證操作的規范性,為臨床提供合格的醫療用品。目前醫院供應科護理人員的學歷水平普遍偏低,專業能力不足,無菌意識淡薄,甚至有些護理人員是無證上崗,并未接受過專業培訓,導致其工作過程中沒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手套、口罩、防護衣等穿戴不全;回收醫療用品時沒有仔細分類,混裝無菌物品和污染物品;手工清洗消毒時對消毒液或清洗劑的濃度和污染醫療用品的浸泡時間、洗刷位置、漂洗時間,以及潤滑劑的使用方法、干燥方法等把握不住;包裝時漏裝器械或包內存有異物,未及時進行滅菌處理;滅菌前沒有檢查滅菌器密封、裝載和篩孔情況,滅菌時醫療用品擺放位置不規范,未及時對內植入器械進行生物監測,沒有定時對滅菌器進行監測和養護;在儲存無菌醫療用品的無菌間內存在過期或非無菌物品;發放時未仔細核對醫療用品與科室、病人;對消毒滅菌過程的記錄不規范,漏記、提早記錄,或記錄不及時、不真實、不詳細、不準確、不完整、前后矛盾,或無簽名、字跡潦草、涂改,造成清洗不干凈、滅菌不徹底或失敗、職業感染、熱源感染、交叉感染和醫療事故等問題。
(三)管理方面
醫院供應科的護理管理工作在人員、制度、措施和教育等方面存在安全隱患,其中人員方面,供應科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多由醫院領導或護理人員兼任,本身并不具備管理能力,無法完成供應科的日常管理工作,且供應科的護理人員中受過專業培訓水平的人較少,甚至還有部分人是無證上崗,導致護理人員的整體專業能力水平偏低;制度方面,醫院供應科的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僅規定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內容,卻沒有制定相關工作標準和獎罰制度,導致護理人員的操作不規范,缺乏工作熱情,導致工作效率低下;措施方面,醫院供應科的管理措施存在嚴重漏洞,只要求護理人員按照工作流程完成任務,而沒有安排專職人員來檢查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監督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無法保證供應科護理工作落實到位;教育方面,管理者普遍認為供應科的護理人員并未直接參與臨床工作,其工作內容不涉及醫德和醫學法律法規,故幾乎從未開展過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規教育活動,導致供應科護理人員普遍缺乏責任感和法律意識,工作不認真,大大增加了院內感染和醫療事故的風險。
(四)供應室建設方面
供應科作為醫院的后勤支持部門,未得到醫院管理階層的充分重視,故醫院分配給供應科的資金有限,造成供應室的污染區、清潔區和無菌區的界限不清,各區之間沒有足夠的緩沖空間,與供應科的工作流程不匹配,影響供應科的工作質量;人流通道和物流通道也未完全分開,有時甚至混用,極易導致交叉感染,降低供應科的服務質量。
二、醫院供應科護理工作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增強法律意識,提高無菌和職業防護意識
第一,定期組織醫院供應科護理人員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理》,使其對供應科護理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有所了解,幫助護理人員明確自身的法律責任,強調觸犯法律的嚴重后果,并列舉典型反面案例,進而增強供應科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促使其在工作中注意留存證據,做詳細的護理記錄。第二,定期組織學習《醫院感染管理規范》,使供應科護理人員認識到防控醫院感染的必要性,幫助其明確自身崗位職責,并闡明供應科為臨床提供的醫療用品消毒滅菌不徹底是引起醫院感染的重要原因,進而增強供應科護理人員的無菌意識,促使其在工作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以保證醫療用品的安全性。第三,定期組織學習《傳染病防治法》,使供應科護理人員認識到自身工作的職業暴露風險,并說明艾滋病、梅毒等傳染性疾病對人體生命健康的危害,進而增強供應科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意識,在工作中時刻注意戴口罩、手套,穿防護服,避免因直接接觸污染醫療用品而引起感染。
(二)加強專業培訓,提高工作質量
定期組織醫院供應科護理人員學習《一次性物品管理規范》和《消毒技術規范》,增加其專業知識儲備,為提高其工作質量奠定理論基礎;強調護理操作規范性,并為供應科護理人員示范回收、清洗被污染的醫療用品,消毒滅菌,包裝、儲存、發放無菌醫療用品及護理記錄等工作內容的標準操作方法,提高其專業技能水平,為其日常工作提供參考;闡明非規范性操作造成的嚴重后果及相關人員應負的法律責任,促使供應科護理人員嚴格按照物品管理規范和消毒技術規范處理污染和無菌醫療用品,徹底清洗、消毒、滅菌,認真記錄查對,以保證工作質量。
(三)完善管理制度,加大質控監督力度
在人員建制方面,積極引進專業管理人才,使醫院供應科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學、系統、有效,提高供應科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近期內加強供應科護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定期考核其專業知識和技能,合格者才能繼續擔任護理工作,不合格者停職再接受培訓,直至合格為止,并嚴格杜絕無證上崗現象;長期招聘通過省或市級的崗位培訓后持證的護理人員,壯大人才隊伍,提高供應科護理人員的整體專業水平。在管理制度方面,制定供應科工作規范,明確各崗位的職責,使供應科的護理人員各司其職,按時完成工作任務;設立獎罰機制,利用獎金和罰款來督促供應科護理人員保證工作質量,使其對工作充滿熱情。在管理措施方面,設置專職人員復雜質檢和監督工作,保證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消除安全管理漏洞。在教育方面,定期開展供應科護理工作的道德規范與法律法規專題講座,提高供應科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和法律意識。
(四)優化供應室布局,避免交叉感染
加大對供應科的資金投入,改建供應室,嚴格劃分污染、清潔和無菌三個區域,在各區域之間設置足夠大小的緩沖空間,避免污染醫療用品攜帶的病毒和細菌進入無菌區;隔離人流通道和物流通道,嚴禁醫療用品進入人流通道或非工作人員進入物流通道,避免交叉感染。此外,嚴格限制醫療用品的擺放位置,如回收的污染醫療用品只能存放在污染區或送往清潔區,不得進入無菌區,經過消毒滅菌的醫療用品則必須存放在無菌區,周圍不能存放非無菌物品,且不能經過污染區。
綜上所述,通過提高醫院供應科護理人員的無菌意識、職業防護意識、證據意識和專業知識技能水平,加大護理工作的安全管理力度,優化供應室布局,能夠有效消除醫院供應科護理工作中的風險隱患,為臨床提供安全、合格的優質醫療用品,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減少院內感染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東英.供應室護理工作中的風險隱患及防范對策分析[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18,7(03):176.
[2]李玉梅.醫院供應室護理的風險防范措施及對策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93):261-262.
[3]范曉榮.供應室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及防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5):202.
[4]郭錦娣.供應室護理工作中常見風險及防范措施總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3):195-196.
作者:萬桂群 單位: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