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礦工心理問題的主成分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煤炭與化工》2017年第12期
【摘要】目的:利用主成分分析探討煤炭井下礦工心理問題的特點。方法:對煤炭企業1013名礦工進行癥狀自評量表(SCL-90)、壓力知覺(CPSS)和簡易應對(SCSQ)測驗,其中有125名礦工SCL-90總分超過160分,選取這部分員工作為研究對象,對其SCL-90的90個項目得分進行主成分分析,并將此結果與SCL-90總分進行回歸分析及與CPSS和SCSQ測驗結果進行相關分析。結果:SCL-90原始數據經由主成分分析獲得27個主成分,累積方差為77.489%。SCL-90總分與各主成分回歸分析的F值為251.860(P<0.01),且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第四主成分、第六主成分、第八主成分、第十主成分對SCL-90總分的回歸效應達到顯著性水平(t=81.580,5.959,6.566,2.262,3.543,4.059,2.409;P<0.05)。所獲得27個主成分與CPSS及SCSQ相關分析中,壓力值與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四主成分呈顯著正相關(r=0.342,0.232,0.255;P<0.05);積極應對與第五主成分,第十八主成分呈顯著正相關與第二十四主成分呈顯著負相關(r=0.235,0.200,-0.186;P<0.05);消極應對與第一主成分,第九主成分呈顯著正相關與第十七主成分呈顯著負相關(r=0.219,0.257,-0.224;P<0.05)。積極應對與壓力值呈顯著負相關(r=-0.361,P<0.01)。結論:礦工心理問題的特點:礦工心理問題的背后存在潛在的心理原因;超負荷及缺乏有效的社會支持提升壓力知覺敏感度;有效的行動力與積極應對呈正相關,行為紊亂降低積極因對;負性情緒及固著于內在不良感受導向消極應對。
【關鍵詞】煤炭井下礦工;心理問題;主成分分析;癥狀自評量表;壓力知覺
煤炭井下礦工常年在高溫、粉塵及噪音的環境中工作,還存在火災、爆炸、中毒、窒息、坍塌的危險,并且這些礦工一般都是三班倒的工作模式,作息時間不規律,社交活動及與家人交流時間減少,這些都會影響到礦工的身體及心理健康狀況,因此煤炭井下礦工是高傷害率及高疾病率的職業群體[1]。隨著近些年對礦工群體的重視,井下作業環境有所改善,礦難事故也在減少[2],但研究表明礦工心理問題對其感知、記憶、思維、注意等心理功能都會產生影響,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3],因此礦工的心理健康情況仍需關注。目前,對于礦工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多使用SCL-90量表,研究現狀:①將井下礦工與其他群體比較,即與一般人群(全國常模),地面礦工及10年前井下礦工作比較[4];②同批井下礦工按工齡、文化程度等分組比較[5]。在與常模的比較中,井下礦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在與地面礦工比較中,與地面礦工的比較中、SCL-90中的軀體化、抑郁、焦慮、恐怖、人際交往敵對因子高于地面礦工有顯著差異[5];井下礦工隨著時展心理健康水平在提升。據吳真[4]等研究,不同年齡組礦工僅在敵對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礦工的人際交往因子得分高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的礦工[5]。既往對于井下礦工的研究中,將井下礦工整體多為一個研究對象,而本研究將有心理問題即SCL-90總分大于160的井下礦工作為研究對象,更加聚焦于井下礦工心理問題的探討;眾多對礦工心理健康研究中,都是對所獲得的10個因子進行比較,但SCL-90的10個因子間有很高相關,且這10個因子僅代表軀體化、強迫、焦慮、抑郁等水平,而沒有對心理更深入探討。因此,本研究對SCL-90的90個項目進行主成分分析,獲得27個獨立主成分,從一個新維度理解礦工的心理問題;將27個主成分與CPSS及SCSQ做相關分析,綜合理解心理問題礦工的壓力狀況及應對方式。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對所在地煤炭企業集團下屬10個礦區采取隨機抽取1013名員工,對其進行SCL-90、CPSS、SCSQ測驗,其中有125名員工SCL-90總分超過160分,選取這部分員工作為研究對象。員工的性別:男125(100%);年齡:(41.464±9.675)歲;文化程度:小學1人(0.8%),初中58人(46.4%),高中11人(8.8%),技校36人(28.8%),專科17人(13.6%),本科2人(1.6%);婚姻情況:未婚13人(10.4%),已婚112人(89.6%);工作年限:(19.048±11.329)年。
1.2.1方法
1.2.1癥狀自評量表(SCL-90)[6]
對煤炭企業員工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量化評價。此量表由Derogatis,L.R.編制(1975),共90個項目。量表采取5級評分制,分別為沒有、很輕、中等、偏重、嚴重。①總分超過160分,提示陽性癥狀;②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的提示有問題;③因子分≥2的,需要引起關注。
1.2.2壓力知覺量表[7]
楊延忠教授根據英文版的壓力知覺量表(PSS)翻譯并修訂了中文版的壓力知覺量表(CPSS)。該量表由14個題目構成,采用5點計分,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3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6,8]
作為國內測量應對方式的重要工具之一,由國內學者解亞寧在綜合國內外有關應對方式認識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人群特征編制而成,共20個條目,包括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采用(0~3)4級評分,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這3項測驗具有專業心理測試人員對受試者實測。
1.3統計處理
將所獲得資料審核后輸入計算機,建立Excel數據庫,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存在心理問題的礦工SCL-90各因子分≥2的人數和百分數
各因子≥2的比率從33.6%到89.6%,其中強迫癥狀(89.6%)、飲食睡眠(76.8%)、軀體化(76%)排在前三位,恐怖(33.6%)發生頻率最低。
2.2SCL-90的90個項目的27個主成分的初始特征根
通常主成分分析中只有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才會被列入主成分。SCL-90的90個項目經過主成分分析,獲得27個主成分(特征根>1的主成分進入),累積方差77.489%。
2.3SCL-90的27個主成分的解釋
SCL-90的每一個項目在不同的主成分都具有一個載荷值,載荷值代表該題目與相應主成分的相關程度。依據載荷值的大小可以篩選每一個主成分的代表題目,并給主成分命名。
2.4回歸分析中對SCL-90總分的回歸效應達到顯著水平的主成分
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第四主成分、第六主成分、第八主成分及第十主成分對SCL-90總分有顯著回歸效應。
2.527個主成分中與壓力知覺及應對方式相關顯著的主成分
壓力知覺與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四主成分呈顯著正相關與積極應對呈負相關(r=0.342,0.232,0.255,-0.361;P<0.01);積極應對與第五主成分、第十八主成分呈顯著正相關與第二十四主成分呈顯著負相關(r=0.235,0.200,-0.186;P<0.01);消極應對與第一主成分,第九主成分呈顯著正相關,與第十七主成分呈顯著負相關(r=0.219,0.257,-0.224;P<0.05)。
3討論
3.1兩種維度對礦工心理問題的分析
在尹貽勤著作[9]中提到,①疲勞②生理節律③社會心理因素④生產現場的環境因素,這4點是影響礦工安全生產的主要因素。其實,它不僅適用于井下礦工,對于各個崗位都是同樣適用的。但因為礦工的生產現場本身存在很高的危險性,且噪音、高溫、低溫及照明情況有干擾了危險信號的接受及機體的反應能力,又增加了一層危險。礦工在這樣的環境下長期工作,自然會降低礦工的安全感相應的提升了礦工內心的緊張感(實際工作環境因素)。隨著對井下安全生產的重視,安全講座逐漸增加,在加強礦工安全操作意識之外,也會使礦工更重視生產安全。無論是經歷井下事故還是聽說井下事故發生,都會使處于類似環境中的礦工更注重安全(語言環境因素)。而疲勞、生理節律及社會心理因素不斷影響礦工的狀態(個體綜合因素),使礦工不能永遠維持一個狀態投入工作。多層效應的疊加,就可以理解強迫癥狀成為出現率最高的癥狀。因為作息節律的違反及疲勞狀態使睡眠飲食及軀體化位于第二及第三位。對心理問題的礦工SCL-90的90個項目做主成分分析,獲得27個完全獨立的主成分,了解影響礦工心理狀態的主要因子[10],進而不僅知道這部分礦工的心理問題是什么,還探得這部分礦工的心理特點--主成分[11],如表3所示。可以看到相同的項目進入不同的主成分,而各主成分之間是零相關,代表相同的項目在不同的主成分具有不同的意義。
3.2對礦工SCL-90總分有顯著回歸作用的7個主成分
SCL-90總分超過160分,提示有陽性癥狀[6],本研究中將這部分礦工定義為有心理問題的礦工。在27個主成分對SCL-90總分的回歸分析中,有7個主成分對總分有顯著的回歸效應,它們分別是:①主成分1,焦躁不安-隔離人群;②主成分2,不懷疑人群-遺忘-苦悶;③主成分3,衰弱-軀體不適;④主成分4,人際關系敏感-軀體感良好;⑤主成分6,謹慎-敵對-性壓抑;⑥主成分8,肌肉酸疼-性苦惱,⑦主成分10,焦慮不信任。其中,焦躁不安-隔離人群所占方差百分率19.152%且對總分有顯著的回歸效應。據尹貽勤著作[9]對149起事故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調查與分析,其中由情緒波動所造成的事故有22件占14.765%,排名第一。這說明情緒穩定問題不僅是井下礦工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同時對安全生產造成很大隱患,結合礦工社會環境及文化水平,他們的話語及行為可能不被很好的接待,降低其與人群的親和度,情緒得不到處理。不懷疑人群-遺忘-苦悶抑、衰弱-軀體不適及肌肉酸疼-性苦惱這三者呈現出共同特點--被動表達即朝向內部的攻擊。謹慎-敵對-性壓抑及焦慮不信任,這兩者的區別在于對焦慮防御方式不同,前者通過謹慎的方式防御意外的發生即防御焦慮的發生,但敵對明顯的表現出焦慮的存在;后者焦慮呈現代表著防御的失敗。人際關系敏感-軀體感良好,它表達了內在的不成熟,對于人際關系處理的無能。
3.3與壓力知覺、應對方式相關的主成分
壓力知覺[12]是個體對環境中的威脅性刺激經過認知評價后產生的心理感受,即客觀壓力事件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是由個體對事件的壓力知覺決定的。本研究結果表明,焦躁不安-隔離人群、不懷疑人群-遺忘-苦悶及人際關系敏感-軀體感良好這3個主成分與壓力值正相關。這3個主成分的共同特點是超負荷及缺乏有效的社會支持。有一句俗語“壓在駱駝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由于礦工內在心理脆性對事件的難度評估升高壓力知覺敏感。應對[13-14]是當環境中出現應激源和負性生活事件時,做出認知評價后為達到內部精神狀態的平衡所應采取的行為。本研究結果表明,獨立思維-忽略環境-緊張及自我-行動化與積極應對呈正相關,混亂-精神病性與積極應對呈負相關。這3個主成分的共同特點,都具有行動力,但是因為混亂-精神病性的行動力在社會規則者外,對于解決問題平衡內部狀態不僅無效,而且會有反效應。焦躁不安-隔離人群及煩惱自責-胃部不適是負性情緒導向,與消極應對呈正相關,性欲減退-退縮固著于內在不良感受,與外部事件隔離,承擔力的減退無法支撐積極應對,其內在不適及對外界退縮與消極應對呈負相關。
參考文獻
[1]鐘明貴,劉雷,李菲菲.井下煤礦工人和地面煤礦工人心理健康水平調查比較[J].公共衛生與社區服務,2012,11(3):100-101
[2]汪偉忠.煤礦特種作業人員安全能力分析及優化配置[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4
[3]韓順騰.SCL-90在煤礦生產的運用--一線職工心理健康分析[J].應用科技,2013,40(14):95-95
[4]吳真,王瓊,李潔著.井下礦工心理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調差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12):1508-1509
[5]戴福強,趙永華,蔣秀蘭,等.煤礦工人心理健康水平調查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15):1829-1830
[6]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1-35,122-124
[7]黃思思.大學生壓力知覺、應對方式和自我分化的關系及對抑郁的作用[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5
[8]解亞寧.簡易應對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8,6(2):114-115
[9]尹貽勤.煤礦安全心理學[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6:74-104,131
[10]孫曉祥,國冰,陳曉第,等.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主成分分析[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5,24(2):35-36,61
[11]劉兵,吳宇萍,陳建紅,等.607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主成分分析[J].中國校醫,2004,18(3):216-218
[12]汪明春,朱玉梅.大學生壓力知覺現狀及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8(2):45-46
[13]肖計劃.應付與應付方式[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2,6(4):181-183
[14]晏登蓮.高中生壓力知覺與心理彈性的關系: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
[15]劉玉姣,朱寶巖.中國煤礦工人心理健康狀況的元分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6,12(6):185-192.
作者:張超;岳玲梅;王聰哲;馮倩;蔣克;張莉;梁曉亮;馬文有 單位:中國.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開灤精神衛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