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瀝青混合料路段試驗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山東交通科技》2014年第二期
1試驗路段鋪筑
1.1鋪筑LSPM柔性基層
(1)LSPM拌和根據室內試驗設計的礦料級配,確定拌和機各冷料倉的供料比例、進料速度,進行礦質混合料的試拌。按規定方法在熱料倉取料進行篩分試驗,根據篩分試驗結果調整,確定各熱料倉的配合比,供拌和機控制室使用。同時應選擇適宜的篩孔尺寸。本次試驗選擇25mm、11mm、7mm、4mm四檔篩孔,經多次試拌、篩分和調整,拌和場熱料倉礦料篩分級配與室內設計級配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經試拌調試,拌和場熱料倉礦料篩分級配與室內合成級配大體吻合,滿足試驗段需求。由于LSPM礦料中細料較少,在干燥筒中容易過熱,拌和時會促使瀝青老化,應對拌和溫度進行嚴格控制。試驗段LSPM柔性基層采用SBS類(I-D)成品改性瀝青,加熱溫度不大于175℃,集料加熱溫度在190~200℃之間,混合料出廠溫度宜控制在170~185℃之間,廢棄溫度控制在195℃。以目標配合比設計的最佳瀝青用量OAC、OAC±0.3%等3個瀝青用量進行試拌,通過室內試驗及拌和機現場取樣試驗綜合確定生產配合比的最佳瀝青用量。試驗段確定的最佳瀝青用量為3.5%。為避免出現花白料,混合料拌和時間宜不少于45s。
(2)LSPM運輸LSPM集料最大粒徑較大,粗集料較多,運料車輛應前、后、中分三次或多次裝料,以減少混合料的離析。運料車運輸混合料用苫布覆蓋,以保溫、防雨、防污染。
(3)LSPM攤鋪根據混合料的結構特點,試驗段LSPM采取全厚度(12cm)一次性攤鋪,以減少骨料離析和對骨架結構的破壞。在攤鋪LSPM之前,應在下封層上噴灑粘層油。由于受交通量、公路等級以及施工水平的影響,試驗路段采用半幅攤鋪的方式進行攤鋪。混合料攤鋪速度應根據拌和站的拌和能力及運輸能力進行合理調整,做到緩慢、均勻、連續不間斷地攤鋪。試驗段攤鋪機速度控制在1~2m/min,松鋪系數為1.18~1.20。
(4)LSPM碾壓LSPM不同于普通的瀝青混合料,是一種完整的粗骨料嵌擠骨架結構,碾壓時既要保證粗骨料的骨架結構又要防止由于過碾而導致骨架棱角的破壞,因此應選擇合理的壓路機組合方式及碾壓步驟。根據山東省實踐經驗,試驗段采用“高頻、低幅、緊跟、慢碾”的碾壓方式,壓實工藝:①12t雙鋼輪振動壓路機碾壓三遍。初壓應緊跟攤鋪機后碾壓,第一遍前進靜壓,后退振動;第二遍、第三遍前進后退均為振動壓實,相鄰碾壓帶重疊1/2的碾壓輪寬度,碾壓速度控制在1.5~2km/h;②30t輪胎壓路機碾壓兩遍;③12t鋼輪壓路機趕光兩遍。試驗段碾壓過程中實時采用插入式金屬桿數顯溫度計測量混合料內部溫度,紅外測溫儀測量路表溫度。LSPM初壓開始溫度宜不低于150℃,一般控制在165~175℃之間,碾壓終了的表面溫度宜不低于120℃。
(5)LSPM現場透水性試驗簡易透水性試驗表明,鋪筑的LSPM柔性基層試驗段具有良好的內部透水性能,能及時排出滲入路面內部的水分。次日,鉆取芯樣檢測試件壓實度為98%,空隙率為16%,均達到試驗要求。
1.2LSPM段路肩設計
由于LSPM為透水性柔性基層,滲入基層內部的水分將通過整個路肩排出,因此需對LSPM段路肩進行特殊設計,一般可采用碎石路肩或設置碎石盲溝路肩。試驗段采用碎石盲溝路肩,碎石盲溝略低于LSPM透水基層,并與其直接相連。
2試驗路后期觀測
荊州市沙岑公路岑河農場工業園區交通量大,重載運輸車多,雨水充沛。經過3個多月行車荷載作用,車轍量在1~2mm之間,路表無裂縫產生,表明LSPM具有較好的抵抗高溫永久變形和反射裂縫的能力,但試驗段LSPM的路用性能還待后期更進一步的跟蹤觀測。
3結語
(1)根據試驗段觀測結果與山東省大量公路工程實踐表明,采用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LSPM)作為柔性加鋪層,技術、經濟上可行,具有良好的抗車轍性能,同時起到路面內部排水、消能防裂的作用,為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加鋪改造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2)在舊水泥混凝土板加鋪LSPM柔性基層之前,應對舊水泥混凝土板進行檢測與評定,針對不同的路況采取相應的處治措施,如整體換板、局部修補、壓漿或破碎穩板等。對原路面病害進行處治后,還應進行承載力和平整度的測定。(3)LSPM在生產和施工方面均不同于傳統瀝青混合料。在混合料生產方面,LSPM對礦料生產級配要求相當嚴格,生產級配好壞關系到試驗段的成敗;LSPM采用高粘度改性瀝青,混合料生產溫度和出廠溫度較高,尤其是混合料出廠溫度與廢棄溫度相差不大,較難控制。在混合料施工方面,LSPM為骨架空隙型結構,9.5mm以上粗集料比例在70%左右,攤鋪時應尤其注意減少混合料的離析,混合料碾壓應遵循“高頻、低幅、緊跟、慢碾”的方式,以保證LSPM的骨架結構。(4)LSPM為透水性混合料,為防止水分繼續下滲破壞原路面結構,在LSPM層的底部應設置熱瀝青下封層;LSPM段路肩應進行特殊設計,采用碎石路肩或碎石盲溝路肩,以盡快排出路面結構內部的水分。
作者:黃儉才梁斯伍金華鄔俊峰胡國祥單位:荊州市公路管理局荊州市恒通路橋公司武漢工程大學交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