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氣工程多元化人才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模式探索
(一)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需要培養復合型、多元化人才。傳統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人才的培養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對人才能力的需求,僅接受普通的大眾教育,缺乏實踐鍛煉、經驗積累、創新思維及跟不上新的信息技術及先進設備的發展速度這些“頑疾”都會造成電力事業發展人才需求量的供應不足。新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應該不僅要延續普通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完善相關基礎理論的教學,特別應該加強的是對學生工程應用能力的訓練和培訓。能使學生將相關課程中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要求,在校學生應具備以下三方面能力:一是通過接受學校人才培養的體系的教育,能夠有一個較為扎實的基本理論基礎;二是參加相關專業工程的基本訓練,既具備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方面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在認知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三是要具有創新意識和積極主動性,掌握學科最新發展動態,能夠分析出自身的專業化優勢。
(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多元化培養模式的探索。上文闡述了新的信息時代需要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人才的培養目標和一個基本定位。那么各高校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改革與完善才能夠形成和電力事業發展相匹配的人才市場,本文就該專業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作了一些思考。
1.構建新的課程框架,完善課程體系建設。目前的用人單位所需要的都是復合型人才,合并而來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課程設計的寬口徑可能會因為課程框架的設計不合理導致培養的學生什么都學,但是都不精通,這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對畢業生的就業和用人單位都帶來了消極影響。我國該專業的培養計劃發展依舊處于探索階段,而國外特別是美國在該領域已經有了先進而且成熟的經驗和培養模式。因此我們可以借鑒國內在該專業有領先的教育經驗的高校和國外先進的培養模式,從而來構建該專業的課程框架:公共基礎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學科基礎課(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基礎)、專業學科必修課(培養多元化學生和學生的專業素質能力)、專業學科選修課(拓寬學生的興趣特長和專業知識,挖掘學生創新能力)。這樣的一個基本課程框架,既注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積累和拓寬專業知識的機會,也并重了學生自身的興趣特長和其自由選擇的空間。新的課程框架構建好之后,則新的課程體系的建設,應當著重體現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以強電為主,弱點為輔,強弱電、軟硬件、電氣控制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專業特色。具體來說,該專業的設置當中應該突出強電特色,結合電力發展前景設置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與電機電器及其控制兩個專業方向的課程是有必要的。在考慮課程的建設時,還要緊密結合目前電氣工程領域應用的自動化技術,保持電子與計算機技術相關課程的緊密聯系。為保持該專業專業化、應用型人才的特色,還必須注重的是要開設與專業相關的實踐教學課程。除專業課程的設計需要注意的要點之外,公共基礎課程與學科基礎課程的設計也必須要“厚基礎”,這樣才能防止學生因為該專業過寬的口徑而各個課程都無法精通的窘境。另外,新的課程體系也必須體現對學生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知識的培養。這樣培養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人才才是具備高的綜合素質、專業知識的多元化人才。
2.加快教學實踐環節改革,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出發,必須要建設以實踐能力培養為宗旨,從基礎到專業再到綜合、創新,采取“分層次、多模塊相互銜接”的科學系統的實踐教學。傳統的實踐環節的薄弱必須要通過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互獨立而又有機的結合得到強化,從而培養出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具備的高素質人才,打造出新型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具有專業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學校的教學實踐環節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得到改善:一是完善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實踐教學的現代化程度,可以在實踐教學當中融入電器行業的先進設備;二是傳統的實踐教學內容需要通過篩選和改造,并加入通過精心設計的新的教學實踐,打破已有的課程限制,優化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將電力系統行業與實踐教學內容有效地結合起來。通過不斷的改革創新和各專業課程的相互交叉,實踐教學的專業培養方案的整體性才能夠體現出來;三是原有在學校的實踐教學應該拓寬為在校和在工業現場兩者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這樣不但豐富了實踐教學內容,而且對解決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這一改革也充分體現了高等教育服務于當地的經濟建設和生產實踐這一宗旨。學生應該協調好專業知識的強化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形成自己實踐動手、積極主動、解決問題、創新思維的意識。要想培養多元化并且又具備實踐創新能力,就需要鼓勵學生參與觀摩實踐教學設備的開發和實踐教學的改革,通過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改革培養模式來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要。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要求其不但擁有本專業的基本知識,還要自學其他專業知識才能夠順利完成指定目標。在教育環節當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吸收學生參與實踐教學改革,對學生的自學和創新能力有一定的幫助,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求知興趣,促進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學生的整體知識智能結構。與此同時,參與實踐的同學需要不同的同學負責不同內容而完成同一個目標,這有助于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培養了他們相互合作的能力,為完成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又上一個臺階。
3.適勢調整專業方向,加強創新個性教育。現如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我國重點考慮的戰略目標,而發展循環、低碳經濟、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成為了現時重點任務,電力工業在中國這樣的一個大的背景之下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高質量的電能供應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也是各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基石。因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在培養人才時不但要跟進電力產業的發展,還要時刻關注最新能源在中國建設的應用。例如在我國經濟發展較為快速的東南部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和新型能源的發展迅猛,特別是太陽能產業在當地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因而結合這樣的宏觀背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就應該調整專業定位,增加新能源的應用方向,從而向當地市場供應專業對口的新型人才。另外,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也給中國的經濟及其他各方面的發展注入活力,這將給電氣自動化專業方向的人才賦予更多的發展機遇。專業定位及教學體系都要適時調整,根據社會背景、區域經濟等宏觀條件來突出和側重調整方向。總之,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及適應新環境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高級應用型人才才是各個學校培養方案里的重中之重。為履行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使命,現在高等教育學校都在探索并建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促進個性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新機制。各校可針對專業拔尖人才:即具有學術思想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進行進一步創新教育,個性培養。學生可以在扎實掌握專業知識并具備操作實踐能力的基礎之上,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自主選擇課程,自主參加學校科研項目來制定自身的學習計劃。通過學科導師對學生研究性學習、主動時間和科技創新能力的引導,使學生可以全面接受創新科研訓練,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和快速學習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對有潛力的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不但符合學生對自身素質的要求,也能夠拓寬未來就業口徑,更好地服務于當地經濟的發展。
二、結語
本文詳細闡述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結合最新的、最先進的經驗和做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培養方案模式。具體通過克服和改革傳統專業培養模式的缺陷,完善新的培養體系,加強專業教學質量工程的建設,構建培養學生實踐教學方案,注重生源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的改革和嘗試,為該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
作者:高虹單位:貴州理工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