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索環境工程類創新能力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學校相關職能部門以實際行動支持創新精神
1.多途徑宣傳學生的創新成果與動態。在學校網頁和學生生活區主要宣傳欄上開辟宣傳學生創新成果及創新動態的專欄。當學生瀏覽學校網頁時,當學生來回宿舍路途中,讓學生感覺發生在身邊的創新,了解同學們的創新成果與動態,讓學生降低創新的恐懼感,減少對創新的陌生感,正面刺激學生的視覺神經。在條件許可下,甚至可以將這些信息通過手機短信形式發送到學生手機上。讓創新意識耳濡目染,潛移默化。
2.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教職員工在教學事務中,發現學生有創新的想法,要積極培育,大力引導。學生提出的創新設想就好像是一顆嫩苗,一定要加倍珍惜和呵護,切忌輕易踐踏。也就說,無論是教師還是學校相關職能部門,一定多鼓勵學生去嘗試創新,多引導、多幫助學生去拓寬思維,多出好點子,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需要的設備、場地,在特殊情況下(比如實驗必須連續進行)甚至可以允許學生上課請假,要絕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更不要去打擊。要深知,培養人才比摧毀人才要容易得多。毀人容易,樹人難。
3.定期組織學生創新比賽。創新比賽的內容可以是一個點子,也可以是實實在在的創新成果。一個點子代表學生在積極進行思考,值得鼓勵,有時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難。創新點子相對創新成果而言,產出較快,因此容易快速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對學生的創新獎勵的面要寬,以此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播撒創新的種子。
4.實驗室全部免費向學生開放,只收取實驗材料成本費。這樣可以降低學生進入實驗室的門檻。所有的實驗室向學生免費開放,進入實驗室的學生增加,這當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不僅因為要增加學生指導老師的人數和工作量,而且意味著儀器設備的加快損壞。但這些與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相比,完全可以讓步。至于增加指導老師人數及工作量,學校可以適當增加實驗室編制,同時也要給進行科研的老師提供便利的實驗條件,以便將科研老師的力量有效地引入。公共創造創新氛圍,也可以做到教學相長。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鼓勵青年教師參與企業工程實踐。工科師資隊伍嚴重缺乏工程實踐能力,我國大部分高校多數教師是畢業后直接從教的,從學校到講臺,根本沒有或者極少從事過工程實踐。由于自身缺乏工程一線的實際經驗,就無法聯系工程實際開展教學,在講授專業課時只能照本宣讀,既不能用工程實例闡述原理,也不能用工程中的實際問題來充實課程的教學內容,造成授課內容乏味[1]。事實上,環境工程實際工程中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參加工程實際工作,不僅可以幫助教師能夠找到研究方向,促進科學研究,教師再將這些問題帶給學生,對學生創新源泉和動力。
二、構建人才合理的知識結構
傳統的教學過分強調知識的積累,而忽視知識的結構的重要性。隨著對創新型人才的認識,人們注意到,僅有知識,不一定有能力,知識要發揮效益、形成創新能力,只有構筑合理的結構才能實現。于是開始注重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將知識與知識結構有機的結合起來。科技的發展,要求組成知識結構的各學科知識之間要有暢通的聯系渠道,這就像人的血管一樣,縱橫有序,形成一個網絡系統。現代社會需要的知識結構,應該是多元化,跨學科的“T”型結構,而不是傳統的以經驗為基礎,以考試為基礎的知識結構。總之,創新能力離不開知識的連貫性和有序性,也離不開對新事物的發現能力。事實證明,知識的合理性恰恰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必要前提。只有在擁有大量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再加上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才能培養出真正意味上的創新思維。
三、重點推廣自主設計型實驗教學實踐
環境工程專業涉及實踐教學有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這些實踐課程的開設,無疑對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可或缺。但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須要堅持將他們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但實際情況是,實習單位基于安全等因素考慮,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很難深入;因教師缺乏工程項目,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也很難真正與實際工程結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最具有可操作性的途徑,是在學校實驗室開展的實驗。但傳統的教學實驗一直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加上部分基本操作型實驗[2]。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缺乏思考、想象和自由發揮的空間。這種實驗教學方法只是對學生在實驗的基本技能上進行了簡單訓練,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鍛煉[3]。
對于設計型實驗,實驗室不需為學生提供詳細的實驗講義,只需要為學生提供實驗室藥品、實驗室設備、實驗室儀器的詳細清單、使用說明書、指導性的實驗題目或者研究領域。學生確定實驗題目或者實驗領域以后,學生利用信息化社會的各種便利條件,自主查詢相關資料。在資料查詢過程中,他們不知不覺地了解了環境工程行業動態、環境工程學科發展、環境工程新技術和環境工程實踐。根據查閱的資料,學生對實驗目的、實驗的意義會更加明確清晰。學生在初步擬出實驗目的、實驗意義、實驗原理、實驗藥品、實驗需要用到的儀器和設備,以及實驗步驟、實驗數據處理方法等方案后,然后再跟指導老師進行多次討論,制定一個實驗目標,經過指導老師同意后再進行實驗操作。由此,學生的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創新的欲望會非常強烈,特別是學生想出來一個特別新穎的點子時。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首先參照儀器和設備的使用說明書,在興趣的推動下自學儀器和設備的使用方法,儀器和設備的使用注意事項。
學會儀器和設備的使用方法以后,自主進行實驗操作。遇到問題時,學生自行討論或(和)邀請指導教師參加討論。指導老師只指明解決問題的可能方向,關鍵的地方需要學生自己獨立地分析和解決。也許實驗要經過很多曲折才能取得成果,也許經過努力也不一定能夠達到理想的結果,也許根本出不來結果。但這些不會妨礙設計性實驗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通常,這樣一個自主設計型實驗下來,學生不僅學會了探索,學會了分析,學會了合作,也學會了不斷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了不折不撓的精神。這些都是創新型人才所必須的素質。如果能夠順利獲得預期實驗目標,這也許能夠改變他們一輩子,他們會更加堅定自信地進行創新。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看到的結果。
作者:王敏單位: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環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