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農技推廣的內涵及傳播方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探討農技推廣的涵義時,離不開對農技推廣自身內涵特性的認識。農技推廣作為一門科學,具有以下特性。
1.1相依性就是與農業生產相依相存,相輔相成。沒有農業生產,自然也就沒有農技推廣,農技推廣的進步,促進生產的發展。
1.2中介性農技推廣處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的/邊緣0,是銜接科技成果與農業生產的橋梁,是溝通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的環節,是聯結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的紐帶。沒有農技推廣這個/中轉站0、/關節點0,科學技術就不能由生產的精神潛力或知識形態的生產力轉化為直接的現實的生產力。
1.3實踐性農技推廣本身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其理論基礎和知識體系,都來源于實踐,是長期的科研實踐、推廣實踐、生產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回到實踐中,受到實踐的檢驗,為社會實踐服務,離開實踐就談不上農技推廣。
1.4動態性農技推廣是一個不斷運動的動態過程。這個過程是由成果研究階段、傳播普及階段、應用生產階段所組成,兩個階段緊密聯系,相互作用,時刻運動著、變化著。這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處于永恒的生產和消滅中,處于不斷的流動中,處于無休止的運動和變化中0。當我們要了解和認識農技推廣的內涵時,考察農技推廣普遍聯系的動態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1.5繼承性我國農業歷史悠久,在漫長的生產實踐中,認識自然,改造自然,一代一代相傳,連續不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6創造性農業生產是在廣闊的土地上從事的生產實踐,分布面廣,地域差異大,而科技成果是在一定的時間、地點的條件下試驗成功的。這種成果的局限性與地域的廣闊性的矛盾,說明在另一種時間、地點的條件下應用科技成果是一種再創造。另外,科技成果在研究時,要求攻關突破,重點放在某一單項技術上,而推廣應用,則是組裝配套的綜合技術。
1.7重復性農業科技成果和一般科技成果不同,一般科技成果雖能重復,但在重復之后,實用價值逐漸降低。農業技術的連續性、積累性和穩定性比較突出,農業科技成果在重復之后,在一定時期內,反而還得到完善、提高和發展。當一些更好的新成果出現之后,舊的科技成果逐步讓位于新成果,新成果仍然是可以重復的。
1.8群眾性農業生產分散,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人數眾多,這可以說,農業生產是億萬農民群眾從事的生產實踐活動。因此,農民群眾在掌握科學技術之后,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促進了農業科技的傳播。這說明農技推廣有廣泛的群眾性。
2農技推廣中的傳播模式
根據農業技術所固有的存在形態和方式,農業技術可劃分為操作型技術、知識型技術、物化型技術。其傳播模式主要有以下4類。
2.1傳習式主要采取口授身教、家傳戶習的方式,由父傳子,由子傳孫,子子孫孫,一代一代的連續不斷地傳下去,逐步發展到一個家族,幾個山寨,一群村落。這在原始農業階段,由于科技文化落后,大都采取這種方式,這種傳播模式只能引起/微變0。
2.2接力式在技術保密或技術封鎖的條件下,技術的轉移與擴散,有嚴格控制的選擇。這在傳統農業階段,一些技術秘方,以師父帶徒弟的方式往下傳,如接力賽一樣。師父所帶的徒弟,是由師父挑選的。這種傳播方式,雖也是一代一代下傳,但呈單線狀,不呈輻射狀,局限性較大,這種傳播只能引起技術上的/弱變0。
2.3波浪式這種傳播模式,由科技成果中心將成果呈波浪式向周圍輻射、擴散。這種狀況可由/一石激起千層浪0來描繪。這種方式,可以稱之為/輻射式0,在當代被普遍采用,它能促進技術的變化和發展,可以稱之為/漸變0。
作者:李秀華單位:(吉林省通榆縣烏蘭花鎮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