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信息化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事業的蓬勃發展,全國各地的地鐵建設、運營和資源開發都面臨著管理幅度大、周期跨度長、點多面廣等問題。通過信息化手段輔助管理,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與管理水平,控制成本費用,促進資源的科學、高效利用。但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如何避免業務系統間聯動性弱、可擴展性不強、信息孤島、重復建設等問題,是城市軌道交通信息化建設的研究方向。本文通過對國內地鐵行業信息化系統建設情況的廣泛調研,對地鐵運營在不同時期對管理信息化系統需求的迫切性、重要性、建設時序和維保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實施建議,并對地鐵運營管理信息化系統的未來發展做出了展望。
1國內地鐵運營單位信息化建設現狀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信息化系統一般可分為生產信息化系統和管理信息化系統。生產信息化系統主要是指地鐵各相關專業與運營生產維護密不可分的信息化系統,如信號、通信、綜合監控、PSCADA、AFC、ACC等系統。管理信息化系統是指在運營生產管理中常用的計算機輔助手段,如辦公自動化、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等系統。本文主要探討的是運營管理信息化系統,做好其規劃和建設,可以使信息化成為引領及支撐地鐵運營生產發展的持久驅動力。國內各家地鐵常見的信息化系統如圖1所示。由于國內各家地鐵公司的運營經驗各不相同,所處的發展階段以及建設資金存在差異,在信息化建設上也各具特色,但總體上呈現出比較有代表性的廣州模式和南京模式。
1.1廣州模式廣州模式以廣州地鐵、蘇州地鐵為代表,在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初期,引入第三方咨詢公司,做總體的信息化規劃。如廣州地鐵的信息化系統,連續做了3個五年規劃,對內部管理流程不斷優化,確保了各系統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通過前期整體規劃,建立數據通道,實現數據共享。在之后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各階段、時期,新建的系統都能與老系統間實現數據的有效調用,真正實現了信息的互聯、互享,信息化系統的可擴展性得到了有效保證。
1.2南京模式南京模式主要包括南京、沈陽、西安、哈爾濱等地鐵公司,即在信息化建設初期采用單個系統推進的方式,著重于各部門、中心的需求,以較小的投入,解決了實際問題,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隨著地鐵運營由單線向網絡化運營的過渡,各系統間資源無法共享、數據無法互通的問題日趨嚴重,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和質量。雖然后期也在嘗試著手整合,但因各系統由不同軟件公司開發,存在的技術問題較多,整合難度很大。通過兩種模式的對比分析,廣州模式的地鐵信息化系統實現了深度集成,線網規模越大,后期應用效果越好。如廣州地鐵的信息化系統已覆蓋其90%的業務范圍,為地鐵安全、高效運營提供了有力支撐。但其前期投資規模大,項目實施周期長,后期的運維成本也相對較高。南京模式的信息化系統建設,見效快、投資少,在單、雙線運營時應用的效果也較為理想。但當網絡化運營后,大部分系統已不能夠有效支撐多線運營,對系統升級改造幅度較大,部分系統甚至需要推倒重建,極大地影響了管理質量和效率。
2運營管理信息化系統與建設時序
國內各地鐵公司運營信息化管理系統主要包括OA、內外部門戶、財務管理、資產管理、施工管理、運輸策劃管理、票務管理、運營日報管理、乘務司機管理、服務熱線等系統,其主要功能如表1所示。國內各家地鐵公司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時序并不完全統一,這一方面與當時所處的社會整體環境,即軟件系統的發展程度相關;另一方面也受限于各地鐵公司自身的發展定位和經營策略。但通過對近幾年新近開通的地鐵公司信息化建設時序和運營經驗較豐富的地鐵公司信息化系統重新規劃及建設的順序分析,在不同階段,運營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時序大致如表2所示。
在首條線開通運營前,運營公司的主要工作是搭建組織機構、配備人員物資、規范管理制度、組織驗收接管、確保運營開通,此時的信息化建設以保障地鐵運營高水平開通為目標,傾向于將辦公管理、資產管理、施工管理類系統在正式運營前上線,明確管理流程,規范管理要求。首條線開通運營后,隨著生產任務的增加,對生產管理類信息化系統的需求較為迫切。如施工管理系統,能夠實現行軌行區施工作業的沖突檢測,避免由于人為操作疏漏而發生的安全事故;乘務司機管理系統能夠對司機的出、退勤進行管理,避免司機酒后駕駛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通過這些系統的建設和應用,能有效保障地鐵安全運行,提升地鐵服務水平。網絡化運營后,整個地鐵的業務需求、管理需求成倍增加,人工處理線網運營事務的工作量會非常大,這時就需要相應信息系統的輔助以提高事務處理能力。通過視頻會議、安全管理、客流分析、運輸策劃等信息化系統的建設,能夠減少會議組織準備時間、提高危險源管理效率、實時統計分析客流情況、實現運行圖高效編制,進而減少了相關環節的工作量,提升運營管理的工作效率。
3運營管理信息化系統的運營維護與發展趨勢
信息化建設已成為地鐵企業發展的一種趨勢,特別是隨著運營工作的深入開展和網絡化運營,部門、機構、人員和工作量的不斷增加,信息化系統能有效簡化管理流程,實現異地辦公的無縫管理對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為失誤,保障地鐵運營安全。
3.1運營管理信息化系統的運營維護模式信息化系統運營維護模式與其建設模式息息相關。如廣州模式下,信息化系統建設投資金額高,相應的維護成本也比較高。廣州、蘇州等地已將信息化系統建設作為地鐵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生產性系統,在地鐵建設費用中統一招投標。信息化系統在集團層面統一規劃和實施,后期的維保費用也由地鐵集團出資解決。鑒于地鐵信息化系統的獨特性、專業性和復雜性,運營管理信息化系統的維護工作多由專業隊伍承擔,如上海地鐵與寶鋼集團共同組建的上海地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對上海地鐵各信息化系統進行開發、維護。廣州地鐵與品高軟件合資成立的擎云科技,除了承擔廣州地鐵大部分信息化系統的維保工作外,還將廣州地鐵信息化建設經驗對外輸出。這一方面保障了信息化維護隊伍的專業性,保證了地鐵運營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將廣州地鐵信息化的成果、經驗、產品對外輸出,獲取了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蘇州地鐵目前也正在尋求本地的軟件公司合作,保障信息化系統維保的專業性,兼顧后期對外的成果輸出。與本地有實力的軟件公司合作,以當地地鐵信息化維護工作為基礎,建立專業隊伍,保障信息化系統穩定運行的同時,將相應成果對外輸出,已成為目前地鐵信息化維保管理的趨勢。
3.2運營管理信息化系統的發展趨勢一是地鐵建設、運營和資源開發的信息化系統一體化的趨勢。新近開通地鐵的城市在信息化建設前基本都要進行一輪信息化規劃,從集團公司的層面統一建設、運營和資源開發等分公司的信息化建設規劃,實現各分公司間的數據、資源共享。如建設合同中的各設備系統在建設分公司的項目管理完成后,移交給運營分公司,直接形成運營資產管理的本底數據,在運營維護中對相應設備進行全壽命周期管理。二是地鐵運營生產信息化系統與管理信息化系統相結合的趨勢。如綜合監控系統,能根據現場設備的狀態進行告警,提醒運營維護人員組織檢查或搶修,是運營管理流程開始的觸發器之一。通過綜合監控的設備告警觸發,增設相應的運營管理流程,更利于運營精細化管理的實現。目前,國電南瑞正與武漢地鐵進行該方面的嘗試。三是移動手持終端在地鐵運營管理信息化系統中逐步應用的趨勢。如在南京地鐵的iPDA系統,是利用移動手持終端和電子標簽技術,為相關專業運維提供現場管理的工具和手段。該系統主要包括日常巡檢、檢修管理、IETM交互式故障處理、無人值守庫房管理、資產管理、檢查評價、安全危險源管理等功能。通過移動終端技術,實現現場維護的數據采集、技術支持和信息反饋,真正意義上實現現場運行維護工作的全面管控,達到提高工作、管理效率和質量的目標,實現了管理落地。其網絡架構圖如圖2所示。廣州和蘇州地鐵也開發了類似的系統,處于適用改進階段。
4結語
綜上所述,各地鐵應結合自身特點、線網規劃的規模和開通的強度、運營所處階段以及信息化投資概算,選擇最適合自身的信息化規劃和建設模式。通過標準化帶動信息化的發展;通過整體和分期的信息化規劃,增強系統間的聯動和可擴展性,避免信息化系統的重復建設;通過信息化平臺的統一建設,打破信息孤島,使各系統既相對獨立又能相通相聯,實現數據自動合理地流轉。以信息化為手段,為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提供有力支撐,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地鐵運營安全。
作者:郭巍 單位:南京軌道交通系統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