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近代皖北地區工業發展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皖北地區近代工業的起步
皖北地區一般指淮河以北的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六市,面積約占安徽省的1/3,總人口約占安徽省的一半。阜陽地處安徽省西北部,自古就是皖北重要城市,目前轄界首市和太和、臨泉、阜南、潁上四縣及潁州、潁東、潁泉三區,歷史上還曾轄鳳臺以及渦陽、利辛、蒙城、亳州等縣市,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地區。從某種程度上說,阜陽和皖北地區的工業化進程是一致的,都經歷了一個艱難、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19世紀末到1913年是皖北地區近代工業的起步時期。1876年的《煙臺條約》將蕪湖開辟為通商口岸?!叭藗儾粷M‘權利為外人壟斷’的現象,在蕪湖開始實踐‘民間欲置機器制造’的意愿?!卑不臻_始出現了近代工業,皖北地區隨之也開始了興辦近代企業的過程。清王朝于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規定日本臣民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既然允許外國在華辦廠,清王朝就更沒有理由不讓國人自辦,國人從此也開始紛紛投資設廠。中日甲午戰爭以后,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從商品輸入轉向資本輸入,大肆攫取中國的鐵路修筑權、礦產開采權和投資設廠。為了應對這種危機,清王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號召民間興辦實業。在和“新政”時期,清王朝還進行了一些政策和機構上的改革,“民眾投資興辦實業逐漸形成一股熱潮?!边@股熱潮也很快席卷了皖北大地。以阜陽為例,“自鴉片戰爭以后,帝國主義列強的經濟侵略深入阜陽城鄉,阜陽開始向外輸出大量農產品,同時又輸入帝國主義國家的舶來品,以至各地市場上到處傾銷著洋油、洋火、洋煙、洋紗、洋布等,刺激了商業的繁榮”。商業的繁榮為阜陽近代工業的發展積累了一定的資金。
此外,阜陽一直都是農業大區,農產品豐富,如民間流傳“雞系阜陽縣的主要家禽,舊有‘進了阜陽縣,不愁吃雞蛋’之說?!边@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原料。阜陽歷來交通發達,既是安徽的西北門戶,又是豫皖蘇魯四省及南北交通的樞紐,史稱“梁宋吳楚之沖,齊魯汴洛之道”。便利的交通也為阜陽近代工業品的銷售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據目前所發現的史料分析,阜陽最早的近代工業是兩淮織布廠,創辦人是清朝末年的長江水師提督程文炳。史載,“同年(1897年)長江水師提督程文炳,集資約200萬兩白銀,雇工300人,辦兩淮織布廠,為阜陽最早的工廠。”由于缺乏記載,該廠的經營狀況今天已經無從知曉。此后相當一段時間阜陽沒有再出現近代的企業,直到“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程恩培(程文炳第三子)購榨油機,在袁寨開辦裕興油廠”;“日產豆油1萬公斤左右?!钡怯捎诮洜I不善和原料運輸成本太高等原因,裕興油廠僅經營了兩年多。盡管如此,但是它在阜陽近代工業起步時期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該廠投資28萬元,已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位居安徽近代工業企業(不包括礦業)第2位,僅次于蕪湖的裕源織麻公司。1907年,阜陽還建立了一家織布廠,即亳州信成織布廠,資本額1.4萬元,屬商辦性質,創辦人是范家琛。亳州信成織布廠采用大機器生產,產量大,產品質量好,市場需求量大,盈利高,經營狀況比較好。阜陽近代工業起步時期發展較快的是制蛋業。一些資本家利用原料豐富這個優勢,大力發展制蛋業.“1909年上海資本家陳春權,投資三萬元,在亳縣開辦同茂順蛋廠,生產蛋粉?!毙梁ジ锩院螅咚脹_任安徽督軍,“其家有一艘小火輪,船名‘潁州’,為接送親友,運送財物,經常來往于阜陽,停泊在三里灣?!彪m然“潁州”僅是為倪氏家族服務,但它畢竟開了阜陽近代交通運輸業用機器做動力的先例。1915年,“潁州”投入商業營運,蚌埠興淮輪船公司經理劉心齋租借“潁州”號,開辟從蚌埠至阜陽的航運,收益可觀與發達地區比較,皖北地區近代工業起步時期有兩方面的特點:一是盡管皖北地區近代工業起步的時間較為滯后,但與同期安徽的其他地區相比卻大致相當,如蕪湖的工業化起步于1897年,只是落后于東南省份的一些地區,如蘇州的工業化起步于19世紀60年代;二是盡管目前尚缺乏有關皖北近代工業較為準確的總投資數額,但就阜陽與同期安徽其他地區相比卻相差無幾,甚至要高于后者,如蕪湖在1897年到1907年的近代工業起步時期總投資約90萬元左右,只是與同期東南省份如江蘇相比差距明顯,如19世紀末在蘇州建立的蘇經、蘇綸兩廠(一個董事局管理,實則為一個企業)的創辦資本為54.8萬兩。此外,從上述表格來看,皖北地區這一時期的近代工業主要是輕工業,集中在榨油、織布等少量行業,門類很少,重工業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二、皖北地區近代工業緩慢發展
1914至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是皖北地區近代工業的緩慢發展時期。皖北地區近代工業在起步之后繼續發展,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逐漸形成了一個以制蛋業、織布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的發展為標志的高潮。以阜陽為例,這一時期阜陽制蛋業發展迅速。上表中的阜陽打蛋廠是阜陽近代最早的一家外資企業。由于史料缺乏,今天我們已經無法知曉創辦者的國籍及姓名,據現存的資料記載,“它由民國初年一個叫‘小白鞋’的外國女人創辦。”該廠廠房設備十分先進,規模宏大,是同時期其他幾家制蛋廠無法超越的。每天收雞蛋上萬斤,加工后運到國外銷售。阜陽制蛋業不僅在安徽乃至全國都占有重要地位。據1928年統計,全國共有50多個城市設有蛋廠,經營出口蛋類業務,而當時的亳縣、阜陽縣位居其一,足以說明阜陽制蛋業之發達。這一時期阜陽的紡織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首先,從事紡織業的廠家、工人數明顯增加,普遍采用了新式機器生產,傳統的手工織布逐漸為市場所淘汰。例如太和縣,“1924年,太和縣城從事針織業的有5家,1934年則發展到10家”;民國17年(1928年),從外地歸來的學生呂峙山等購買織布機30臺,在西城門內開設“兩淮織布廠”,日產白布1000公尺。亳縣的紡織業也得到進一步發展,主要產品絲絨遠銷新疆、西藏、蒙古、朝鮮等地;毛氈每年產量4萬多條,遠銷日本、美國和東南亞等地區,1914年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得銀質獎。這一時期皖北地區近代工業緩慢發展的原因,除了外國資本主義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中國的商品傾銷有所緩和這個原因外,還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抵制日貨,提倡國貨。前后,中國民眾紛紛起來抵制日貨,提倡國貨。安徽青年學生成立省學生聯合會,積極響應,除了罷課、集會、游行示威外,還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運動。阜陽的青年學生在省學聯的領導下積極活動起來,他們到街頭演講,講解日本妄圖亡我中國的“二十一條”,把日本的商品定為“仇貨”,不準在市場銷售。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為中國本土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也為皖北地區近代工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第二,裁撤厘金,征營業稅。厘金“最初是征收過境的糧食,后來范圍日益擴大,成為一種常稅,有些州縣關卡林立……是一種沉重的經濟勒索,它增加了人民的負擔,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币蚨て饛V大人民尤其是商人的反對。南京國民政府迫于種種壓力不得不于1931年下令裁撤厘金,征營業稅。安徽亦于是年元月正式撤厘,改征營業稅。“營業稅征收于商業所在之地,系按照每年營業收入征收2‰,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者免收。”這種改革大大刺激了皖北近代工業的發展。
第三,20世紀30年代,南京國民政府進行了幣制改革,全國幣制逐漸走向統一,這也促進了包括皖北地區在內的近代工商業的發展。第四,1914至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皖北地區社會較為穩定,當政者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剿匪。這就為皖北地區近代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境。
三、皖北地區近代工業分析
以阜陽為切入點,考察皖北地區近代工業的發展,可以得出以下三個規律。
首先,商人和官僚是皖北地區近代工業的主要創辦者。例如,早期兩淮織布廠的創始人程文炳是清朝末年的長江水師提督,阜陽縣長彭鴻年開辦藝習所,西關打蛋廠的創辦者是安徽督軍倪嗣沖家族的倪九。商人則是興辦近代企業的中堅力量,如裕興油廠的創辦者程恩培,亳州信成織布廠創辦者范家琛,亳縣同茂順蛋廠創辦者陳春權等,均是商人身份。
其次,一個地區在發展近代工業時,要充分吸收外面的資金和人才。上海等東南省份是這樣,皖北地區也是這樣。皖北地區的一些企業,如阜陽的同茂順蛋廠、大同打蛋廠、阜陽打蛋廠的創辦人都非阜陽本地人。阜陽打蛋廠由外國人“小白鞋”創辦,資金、廠房建設用料都國外的,是一家外資工廠,其他“如最大的稠布店有20家,其中湖北人8家,懷寧人3家,定遠人1家,南京人1家,本地人只有7家。幾家較大的醬園、食品店是山西人開的?!?/p>
第三,從皖北地區近代工業的資本、設備技術和工業結構等方面加以分析,可以發現,皖北地區近代工業相對落后,資本小、設備技術落后,許多設備都是一些大城市的淘汰品。工業結構方面,近代皖北地區工業主要集中在一些規模小、技術要求低下的輕工業,重工業幾乎一片空白,而相比之下安慶市、蕪湖等地則形成了重工業和輕工業并駕齊驅的局面。皖北地區近代工業發展速度是緩慢的,道路是曲折的,主要原因除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壓抑外,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封建主義的阻礙。皖北地區素以農業為主,但土地多集中在官僚、地主和商人手中?!皟H在阜陽一個地方,他們(倪氏家族)的不動產田地,就有2萬多畝,是阜陽第一個大地主?!睆V大農民生存都成問題,更不可能到市場上購買工業品了,導致工業品無法實現其價值,企業生產者無法維持生產,更談不上擴大再生產。另外,傳統的“農本商末”的思想在這一時期仍然制約著皖北地區近代工業的發展?!耙虼耍诠倭拧⒌刂鳌⑸倘撕透呃J者手中雖然積聚了大量的貨幣財富,但很少用于投資和經營手工業,而是爭相兼并土地,以取得既穩定又豐厚的地租收入,很多商人和高利貸者同時就是大土地所有者?!?/p>
第二,經營不善。許多企業雖然使用外國的機器,但內部管理方法十分陳舊,“近代企業中的封建管理體制阻礙了生產率的增長,嚇跑了民間資本,腐朽的官僚體制容不得先進者施展抱負。”裕興油廠就是由于這個原因,不到兩年就倒閉了。
第三,兵災、匪患。皖北地區在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爭比較多,軍隊進駐,要糧要稅,各種負擔沉重的壓在皖北人民的身上。“因為近年來來往往不斷的雜牌軍隊駐防,派給養、籌軍餉……有迭次的畝捐……今年一年已上過三次,……實不異于預征七八年的地丁?!边@是對當時軍隊騷擾地方的真實寫照。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何談工業的發展。這一時期皖北地區不僅兵災盛行,匪患更是多不勝數。晚清民國當政者盡管加大剿匪力度,但由于匪災的社會根源并未消除,軍隊軍紀較差,百姓怨聲載道,匪災問題并不能從根本解決,嚴重制約了近代工業的發展。
第四,自然災害。皖北地區自古災害頻發,近代亦是如此。顯然,頻發的自然災害對皖北地區近代工業的發展十分不利的。(本文來自于《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雜志?!痘幢甭殬I技術學院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梁家貴張青松單位:阜陽師范學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臨泉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