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保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融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六項總要求之一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人們日常的談吐可以看出:大家都知曉“環境”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基礎條件和根本。但事實上,也是人類自己在糟蹋賴以生存的地球和環境,現今的“地球世界”是千瘡百孔,出現許許多多的環境問題,比如大氣污染、溫室效應、淡水資源減少、森林銳減、沙塵暴、物種滅絕、臭氧層耗損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可見,愛護地球、改善和保護環境已經成為了人類永久性的話題和緊迫的目標。但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政府做必要的工作外,還得使我們新一代的學生從小就樹立環保意識,學會保護環境的方法。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功能,小學語文教科書入編的課文中就有很多是與環境相關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此為契機,積極地對學生進行“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教育,發掘課文與環境教育的結合點,融環保教育于課堂教學之中,通過“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的教育,使每個學生從小就成為能夠保護環境且與環境和諧相處的“地球公民”。
一、情境感知,閱讀思考,領悟環保的意義
形象和貼切現實生活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特點之一。在平素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們可利用小學生可塑強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結合課文的內容有機滲透環保教育,使他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教科書中很多的文章都是環保教育的好素材,我們可以充分地讓學生反復朗讀、多次感知,促使他們領悟環保的意義。如,蘇教版第八冊《云雀的心愿》一文講了小云雀和媽媽飛到沙漠、大河、森林的上空,發現由于人類的亂砍亂伐,森林變成了沙漠,河水變得咆哮起來,沖垮河堤,淹沒莊稼,最后飛回家———森林中的一棵大樹,體會到樹的作用,從而表達了自己的心愿———到沙漠去植樹造林,讓沙漠重新變成綠洲。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閱讀、感悟來體會環保的重要性,再結合平時的生活實踐知識,使其了解破壞生態環境的惡果。如河水遭到污染,小魚失去了家園;人類飲用遭到污染的水源;化工廠隨意排放污水,導致村民得不治之癥……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們還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給這部分內容配上相關的視頻,這樣就能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使他們如臨其境地感知不保護環境的可怕、危害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二、深挖教材,滲透環保教育
語文教學活動是實施環保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但不是說在語文教學中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講環保,這樣反而沒有什么效果,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非朝夕之功,而是需要日積月累。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只需要三言兩語就可以了,關鍵是我們要深度挖掘教科書,緊扣相關內容,巧用計策掌握“火候”。
(一)巧用多媒體,喚起環保意識圖片、動漫或視頻等,這些都是能有效促進學生注意力集中的寶貴資源。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動漫或視頻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引學生用腦思考,從而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如,教學《黃果樹瀑布》時,可利用黃果樹瀑布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場景狀態與聲音之響,再結合“銀雨灑金街”的錄像,讓學生對黃果樹瀑布形成初步印象,產生一種愉悅的審美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保護之情。
(二)移情感悟,激發環保責任感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正面的環保教育,還要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對他們進行環保的“危機教育”,促進他們環保責任感的增加和使命感的增強,從而使他們自覺地參與自然環境的保護和維護之中。如,在蘇教版第十冊教學《灰椋鳥》一文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感悟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時,讓學生根據不同的角色進行體驗:如果你是作者徐秀娟,你會發出怎樣的贊嘆?如果是你看到這樣的壯觀場面,你有什么感想?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獵鳥、吃鳥,使得一些鳥類絕種。你想對這些人說些什么?教師適時打開網頁讓學生觀看更多的例子。此時,學生的情感已不再只是對鳥的關心,而是上升到人類的命運、地球存亡的角度來產生要保護環境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強化文章關鍵語句的分析、朗讀和運用,提升學生的環保愿望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文中與環保相關的關鍵字詞和語句讓學生進行剖析、朗讀和運用,把他們帶入優美語段的字里行間中,啟發他們大膽地進行想象,將文中描繪的自然美景轉化為具體、鮮明、生動的畫面,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增強他們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積極愿望。
三、深入淺出,注重意識培養
由小學生的學習規律可知:在教學活動中,對他們進行長篇大論或高談闊論,往往效果不佳,甚至毫無效果。環保教育,對于小學生而言,最根本的就是讓他們從小就牢固樹立環保意識和從事力所能及的環?;顒印K?,我們應深入淺出地、巧妙地結合文本,有的放矢地逐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指導他們從事適當的環保活動。如,在教學《春光染綠我們雙腳》一課時,課文主要描繪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給荒山野嶺帶來了一片新綠,改變生態環境的情景。在體會文本中植樹造林給動植物、小河、環境帶來的變化之后,讓學生說一說植樹節是哪一天?讀了這首詩后,同學們在這樣美好的春光里打算做些什么呢?學生在感悟了熱鬧的植樹場景之后,明確了植樹的意義,進而產生植樹造林的愿望,爭做環保小衛士。教者這樣做,可謂是深入淺出,注重了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
總之,融環保教育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之中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只要教師遵循新課標和教學的規律,整合各種教學資源,找準環保教育的切入點,就一定能培養出新一代具有強烈環保意識的地球公民。
作者:陳明霞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迎賓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