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缸座的加工工藝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局部淬火方案的確定
經過對零件的反復分析和研究,對缸座進行全部淬火處理會導致加工難度大極易變形,因此決定對缸座閥口部位采用局部淬硬處理,在淬硬前做半精加工,去除加工余量,淬硬后做精加工;其它部位調質處理,這樣大部分工序可在調質后進行精加工,完全可以滿足設計形位公差和尺寸公差要求。調質處理時,先用電爐將粗加工毛坯件加熱至850℃-860℃,保溫80-100分鐘,油冷。然后清洗除油,將工件再加熱至630℃-660℃,保溫110-130分鐘,空冷,HRC28-32。淬硬處理時,選擇φ70-φ75淬火感應器,加熱電流在545A-570A之間,對閥口部位加熱5秒-8秒,溫度在870℃-900℃,然后采用井式電爐,在150℃-160℃之間保溫60-90分鐘,后空冷至常溫,HRC52-56。
2機加工藝方案
在確定局部淬硬后,設計了機加工藝方案,其流程為:下料→粗車→調質處理→半精車→平磨→加工中心精加工1→電穿孔→淬火→加工中心精加工2→精車→鉗→入庫(1)粗車時,端面A留加工余量0.3mm,在半精車時去除端面A余量時精車Φ55mm、Φ49.6mm、Φ41mm及高度52mm尺寸,這樣可以充分保證端面A和B的垂直度在0.02mm以內。同時,加工Φ26mm和Φ10mm孔并留加工余量,為后續精加做準備。(2)數車加工時選用機夾合金刀,粗車主軸轉數n=475轉/分左右,進給F=0.2mm;精車時,主軸轉數s=600轉/分左右,F=0.08mm;槽刀進給F=0.02mm,其它參數不變。(3)精車前,應檢查粗車后工件的表面質量,不應有竹節等缺陷。(4)精車后,180號油石粗研各外徑,主軸轉數S=1050轉/分,再用800號油石精研各外徑,主軸轉數S=1500轉/分。(5)鑒于缸座上臺階孔及貫穿孔較多,故選用五軸加工中心,缸座零件可在兩次裝夾下完成軸向孔、徑向孔及鉆鉸攻絲的加工,很好地保證加工精度。加工時應首先加工圖3中缸座中的各類底部孔,同時加C面,并以此作為工藝基準面,來加工缸座的上部各孔包括側孔。(6)加工中心在加工Φ26mm孔和Φ10mm孔進,要先進行半精加工,待熱處理后,車工以此孔作為基準,一次裝夾,精車A端面余量,同時精車Φ26mm孔,并用Φ7mm內孔鏜刀鏜車Φ10mm孔及閥口30?倒角。(7)加工中心粗銑時選用合金銑刀,主軸正轉轉數S=3500轉/分左右,進給F=800mm,吃刀量T=0.2mm左右;精銑時主軸正轉轉數S=2000轉/分左右,進給F=600mm,吃刀量T=0.05mm左右。鉆孔時,主軸正轉轉數S=1500轉/分左右,進給F=50mm。在銑削Φ16mm和Φ14mm孔時,因孔較深易產生刀紋,可用鉸刀進行鉸削加工,主軸正轉轉數S=600轉/分左右,進給F=60mm。(8)細長孔采用電加工方式,脈沖寬度30μs,脈沖停歇24μs,低壓電流5A,高壓電流1A,以精加工的內孔Φ26mm或外圓Φ55mm為基準。
3注意事項
(1)保證基準統一。缸座在編制工藝路線時,要保證工藝其基準與設計基準的統一;其次在加工過程中要經過多道工序,盡量保證下道工序與上道工序的基準一致性。(2)預留加工余量合理。加工余量主要為后序熱處理及精加工所需,留量應造宜,否則不能抵消熱處理變形量和保證精加工效率。(3)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嚴格區分。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不能混為一體或交叉安排。否則會增加加工難度,提高加工成本。(4)減少工件裝夾次數。工件加工過程中工序越少裝夾次數越少,造成的人為誤差越小,加工的精度越高。
作者:楊小寧單位:沈陽興華航空電器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