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液壓支架加工工藝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工藝措施的實現
(1)購置了六頭數顯組合鏜床,通過計算機控制調整各動力頭之間的中心距和高度,保證被加工結構件的孔系尺寸允差和形位公差都滿足要求,消除了劃線、找正、拉坐標、旋轉工作臺及二次裝夾誤差,保證了整批結構件中心距公差的一致性要求,互換性好,經組合鏜加工的結構件各孔系之間的位置準確,同軸度好,支架動作時各鉸接軸之間受力均勻,活動自如,不歪斜,不別卡,提高了支架動作的平穩性和使用壽命,有效地保證了設計要求;
(2)為了保證頂梁、掩護梁、尾梁活動側護板能伸縮自如,加大了對結構件主肋套筒過孔和側護板側板連接座孔的工藝要求,制定了以下原則:①孔中心高度偏差嚴格控制在±1mm范圍內;②對于起定位作用的外主肋套筒過孔直徑尺寸嚴格按照圖紙尺寸加工;③對于起支承作用的內主肋套筒孔直徑尺寸可在設計基礎上放大0.5~1mm,以避免由于內外主肋裝配誤差,導致手工切割孔系,造成孔系尺寸失控;
(3)為了防止鉚焊工在裝配過程中,由于間隙或焊接誤差導致與結構件干涉影響裝配精度,在鏜主肋孔時,孔中心允許外移、上抬2~3mm,即孔的位置尺寸A宜取正值,如圖1所示;
(4)添置了2臺銑邊機,對頂梁、掩護梁、底座、尾梁等主要結構件主肋接合邊進行刀檢加工,保證主肋結合邊與主肋立面的垂直度允差≤0.5mm,但為了既保證加工性能又不致于工藝要求過嚴,規定了在刀檢時如果2/3以上底面面積見光澤即屬合格品,避免和防止了因數控下料時火口過大,可能導致主肋底面局部刀檢量很小甚至沒有,造成加工尺寸難以保證;
(5)在加工結構件上用于鎖緊側護幫的銷孔時,為了保證裝配質量,在工藝中嚴格強調:①孔應過套筒最高點和最低點,不能偏心;②左右孔的中心距A應嚴格控制,如圖2、圖3所示。
(6)在加工頂梁柱帽式底座柱窩時,嚴格強調以下幾點:①必須以窩心為中心,左右對稱刀檢各側面;②以窩心底面80%面積見光澤為合格品;③窩心到底面距離取負差0.5~1mm;
(7)為了保證立柱、千斤頂加工精度,對原有的立柱、千斤頂機械加工工藝進行了細化研究,采取了架口加工-粗鏜-半精鏜-精鏜-珩磨-缸口加工的加工工序,對缸筒外表面增加了拋丸除銹工序,使缸筒除銹等級達到了Sa21/2級,提高了缸筒的涂裝附著力和外觀質量;
(8)添置了結構件拋丸設備,結構件焊接完畢,首先進行拋丸處理,通過噴丸的沖擊,起到了振動消除焊接應力的效果,使結構件內應力得到了釋放,拋丸釋放應力后,再對鉸接孔進行修整處理,改變了過去為了防止鉸接軸裝不上而加大間隙的現狀,使鉸接孔與鉸接軸的間隙由過去長期采用的1~2mm降低為0.5~0.75mm,提高了支架的穩定性和互換性,使支架裝配后由于鉸接孔間隙而產生的歪扭現象得到了徹底解決,在支架型式檢驗中得到了充分驗證,支架的耐偏載能力得到了提高。
2結語
實踐證明:采用以上工藝方案研制的ZF15000/27/42、ZF13000/25/38等液壓支架,經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其穩定性能、支護性能等各項性能均符合MT312-2000標準有關要求,以此工作實踐為內容的大采高、綜放面液壓支架研制和特厚煤層液壓支架制造工藝研制項目,先后獲得了2010年同煤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和2013年同煤集團科技進步二等獎,并且被推薦參加了煤炭工業協會的科技進步獎評選,標志著中央機廠大采高液壓支架制造技術已經取得了同行業較好的水平。
作者:陳連單位:大同煤礦集團機電裝備公司中央機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