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電子測量技術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英文名稱: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主管單位:
主辦單位:北京無線電技術研究所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語
種:
開
本:
國際刊號:1002-7300
國內刊號:11-2175/TN
郵發代號:2-336
發行范圍:
創刊時間:1977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本刊堅定不移地確保社會效益功能的發揮,刊登新技術、工藝、設計、設備材料為主要內容,推廣交流步進技術、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及時傳播新成就、新技術、新器材的信息,以利于社會主義生產建設。
國內第一本專注于電子測量領域的雜志,以發表電子測量及其相關學科的原創性科技論文為主,同時刊登階段性科研成果報告,報道國內外測試測量界重要科技新聞。
主要欄目:
研究設計
技術應用
信息技術
測試系統
Abstract: Deepening the 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 methods and reform of assessment methods is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protecting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teaching, improving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iming at the shortcomings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s teaching, we carried out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in test, we trie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ir analytical skills and overall qualit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reforming idea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nd has achieved some results.
關鍵詞: 電子測量;教學方法;考核改革
Key words: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reform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2-0257-01
0引言
教學方法由于是決定教學效果的十分重要因素而被人們所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一環。課程考核評價系統,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課程考核的結果不僅可以反映教與學的實際狀況,對學生各階段乃至整個學習階段有一個明確的評價,更是衡量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然而,目前的課程考核評價系統只是通過單純的卷面成績考核,并不能真正衡量學生的綜合能力。下面以《電子測量與儀器》作為試點課程,在測控本科專業的教學過程中,詳細闡述該門課程的具體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1電子測量課程的特點
電子測量是測控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內容包括:電子測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測量方法,常用的電子測量儀器的基本組成和工作原理,儀器的操作和應用。要求通過該課程的教學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該課程涉及比較深奧的理論,算法比較抽象且難懂;同時電子測量與儀器課程涉及面很廣,它的應用包括了整個電子、通訊、自動化等多種學科的很多領域,比如取樣、信號合成、自動化等多種技術都在電子測量中得到應用,因此教學中還要涉及如何把電子測量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應用問題。
2教學方法的探索及改革
針對《電子測量與儀器》這門課程的特點,基本擬訂了改革的方法如下:
2.1 增強學生參與性。不同于以往的一味灌輸的教學方法,在講解了某種儀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功能和操作后,要求學生以各種途徑查詢資料,并以報告的形式寫出目前最新的技術指標,之后要抽點學生下一次課上來講解,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型號產品為例子來寫報告,同時,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同學在組內都要講解他說查到的儀器資料和型號,以及這個儀器的特點,闡明電路結構并進行分析性講解,這就使得學生要了解這類產品的技術指標,必然在課后就要去查詢相關的技術原理,小組講解使得每個同學都有參與,所以每一個學生都會去查找資料并準備講稿,比老師單純的對儀器知識的理論灌輸有效果,這樣的方式,給學生學習上帶來了一定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了參與性,同時,也培養學生對儀器學習的興趣。
2.2 圍繞教學大綱,把握住理論教學的方式方法,講授方面從易到難,讓學生逐漸對儀器建立起興趣愛好。但大學的教育也必須注重理論環節,這和實踐環節有等同的重要性,在某一種儀器以及電子測量方法介紹完后,要求學生自己擬出一個題目來討論,將所有學生進行分組,比如,10人一組,共8個小組,最后,一個小組擬出一道題目。
2.3 測量技術發展很快,電子測量儀器在不斷更新,這就要求適應形勢,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將一些現代的電子測量手段以及先進的儀器作為例子引入到課堂上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4 結合實驗教學,不再完全理論和實驗脫節,理論講解的時候,就要結合實驗例子講解。有某些理論課程可以到實驗室進行講解,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儀器特點,真正做到教與學結合。由此,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試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學和課程方法的多樣性帶動了考試考核方法的多樣性。考核方法上,采用了平時成績和最后試卷成績共同決定最后成績。平時成績占30%,期末卷面成績占70%。
3.1 平時成績考核30%,由考勤,實驗成績,討論答辯成績共同來決定??记诤妥鳂I占到平時成績的30%,實驗成績占到平時成績的30%,討論答辯成績占到平時成績的40%。
第一部分是考勤和作業,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程教學進程,要求學生完成的學習任務,依據學生完成作業的次數和質量按百分制進行評定。另外,考勤記錄是學生平時成績的依據之一,將學生的出勤情況記錄在“點名冊”內。最后作為給出成績的依據之一。第二部分是實驗成績,是結合實驗具體操作情況來打分的一項成績。 這一項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學生具體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情況。第三部分是討論答辯成績 ,這項成績通常是在小組學習的基礎上,大家共同完成一個課題、一個論文或一個項目,然后通過演講答辯的方式,向全班同學作介紹。小組外的全體同學還要提出各種問題請小組答辯的成員回答。最后以小組答辯和工作完成的水平和質量作為依據,決定每個人的成績,由小組外的其他同學和教師評價給出。
3.2 期末卷面成績以教學大綱為參考,覆蓋面廣,考題可以靈活多樣,以閉卷為主,可以考核一些新的儀器技術,另外,增加了理論設計題目的考核,使得試題能真正考核出學生的真實能力以及全面系統的考核學生系統掌握課程知識的能力,該項成績占到70%。
4總結
現代大學教學方法,應該是能夠激活師生思想、情感、潛能、智慧,發揮師生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教學方法;而考核方式的改革依賴于教學方法的改革,我們將繼續努力并研究該門專業課程的特點,通過不斷的改革和改進,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做到考核方式真正有效的改革。
參考文獻:
[1]趙展.淺談電子測量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科技信息,2009.
關鍵詞:電子測量;教學改革;創新型人才
作者簡介:顧明亮(1963-),男,江蘇無錫人,江蘇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魏明生(1976-),男,山東濟寧人,江蘇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講師。(江蘇?徐州?221116)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十一五”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課題編號:06AIJ0090048)、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重點項目(項目編號:C-b/2011/01/15)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3-0048-02
培養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是當今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之一,課程教學改革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措施。“電子測量技術”是現代科學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從事現代電子科學研究的必備基礎,該課程也是電子信息、電氣自動化和機械電子等專業的骨干專業必修課程,旨在提高學生所學專業課程中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單元技術知識及獨立設計、構建、調試儀器與檢測系統的能力,強化學生對儀器與檢測系統工程的感性認識。本課程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專業課程,近年來,隨著科技迅速發展,特別是隨著自動化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工業控制中的廣泛應用,電子測量技術在測量技術的研究、生產測試方法、信號處理方法和技術等方面發生了一系列的變革。為了配合高等學校培養實踐創新性人才的需要,同時也為了培養的人才能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教研室人員對“電子測量技術”課程的授課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教學中的實踐證明該課程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程內容的改革
由于目前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電子測量技術正從傳統的電子測量儀器向智能化、復雜化自動測試儀器和虛擬儀器等方向發展,使得當前的“電子測量技術”課程內容結構已經不能滿足當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其主要缺陷包括電子測量技術教材建設的滯后,該課程內容未及時全面反映技術新發展而導致體系陳舊等。因此,電子測量技術教材應與時俱進,在講述傳統測量內容的前提下應補充智能化儀器、虛擬儀器和復雜自動測試系統等一些新的技術理論,以及先進的儀器設計方法和操作方法,而且授課內容應全面反映現代測量技術的新方向和新技術。
在該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中,主要以電子測量技術的教學大綱為主要依據,以該課程的原理、結構和測量系統為主要體系,從電子信息科學的角度來理解和觀察該課程,突破以往教學中就器件論器件的傳統教學方式,努力做到思路開闊,層次清晰,闡述準確,結構科學合理。按照“理論教學模塊”和“實踐教學模塊”相結合的體系結構進行授課,課堂教學主要采取理論教學模塊,重點講授該課程教學大綱基本要求的內容。內容主要分為:檢測系統的誤差理論部分,非電量檢測方法及智能儀器設計應用部分,信號調理與數據采集技術部分和檢測儀器系統設計部分。輔以實踐教學模塊,主要以實驗教學、調研論文、智能儀器及虛擬儀器測試技術綜合設計為主。
根據學生的專業方向選取不同的授課教材,并且根據不同的專業實際情況自編講義加以補充,主要對教材中沒有涉及的內容和講解不充分的內容進行補充。還可以聯系社會熱點問題,如社會上地溝油問題出現之后,教師隨時給學生補充探討地溝油的測量方法,這樣課堂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授課內容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提高了學生課堂聽課的積極性。
為了在授課中縮短理論與技術實踐的差距,在課堂授課中,通過運用案例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解決客觀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中進行校際合作,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從教學內容融入到實際科研項目中去,比如講到電磁檢測時,給學生列舉一些在研的省部級科研項目,使學生了解管道泄露的不同檢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某一種物理量不同測量方法,讓學生體會到檢測一些物理量的新方法、新思路,引發學生思維,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為適應創新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實際,在實驗課程的教學中,把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結合起來,適當增加設計型實驗和綜合型實驗對學生能力的鍛煉,共設計了4個驗證性實驗和3個設計性實驗。實踐教學中一方面為了使學生理解電子測量技術的基本原理保留了基礎性的實驗,另一方面,開發了新的工程應用性綜合性實驗,可以對高年級各專業學科之間的學生因材施教。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1.重視第一堂課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