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競聘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在線路工程中通過質量管理、進度管理和成本管理,建設一張安全性高、運行良好、支撐多業務的光纖傳輸網絡,提高了傳輸信號整體質量降低維修率,為公司拓展數字電視、CableModem業務、ATM數據業務提供有力保障。
工作目標
1、建設力度:根據公司網絡發展速度并結合規劃設計院提供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完成主城區每年新、擴建光纜線路約430公里建設目標,實現分公司光纜網絡500戶密集光節點的網絡布局。
2、SDH傳輸線路:為完善SDH網絡中秀山和城口的傳輸安全,按公司的統一安排在2006年完成線路工程實施。
3、成本控制:實現主城區線路工程建設費控制在1.1萬/公里以內,SDH線路工程建設費控制在2萬/公里范圍內。
4、質量和安全:工程質量合格率達到100%,不出現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按公司頒布的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對線路工程中各環節的綜合管理,完成年度計劃、工程立項、工程施工、竣工驗收、工程決算、工程移交等相關工作。
實施方案
1、人員職責分工:工程科(線路)現有人員共3名,承擔主城區7個分公司線路工程的管理和區縣SDH干線的改、擴建工程。根據線路工程的特點,擬定人員分工如下:
(1)工程項目主管1人:負責線路工程年度計劃的編制,完成工程立項報批手續,負責工程項目的安排和協調建設過程中的有關問題,掌握工程進展和預算使用情況,協助部門領導對線路工程的管理。
(2)工程項目代表2人:檢查各項線路工程的進度和質量,幫助和指導工程隨工人員(由分公司委派)的工作,完成工程驗收和工程量的核算,工程資料的整理和歸檔,收集和反饋分公司的線路工程建設相關信息。
2、工作方法:依據線路工程建設特點,現將工作中的具體內容總結如下:
(1)制定線路工程投資計劃,由計劃財務部審核,經公司總經理辦公會討論通過后,形成年度建設投資計劃。
(2)根據年度投資計劃,編制線路工程的項目建議書。大型工程需申報部門同意經公司領導批準后,完成工程立項。
(3)工程建設部委托規劃設計院組織光纜線路施工圖設計,工程項目代表對設計進行審核,對大型項目設計開施工設計審查會,審查會由工程建設部組織規劃設計院、運行維護部、計劃財務部、分公司參加評定,依據評審結果確定工程設計方案。
(4)組織線路工程的施工入圍隊伍招標。嚴格按照國家《招標投標法》和《通信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暫行規定》、廣電集團下發的“渝廣臺發(2005)100號”通知精神組織招標工作。
(5)施工階段嚴格控制設計變更的處理、加強對隱蔽工程的簽證和材料質量的檢查工作,施工單位必須配合現場代表做好隨工監督工作。
(6)每月組織一次對在建工程質量檢查,在每月25日前將檢查結果形成一份《線路工程質量檢查報告》報部門審核并抄送分公司。
(7)工程中涉及影響信號傳輸的環節,由工程建設部向運行維護部提交機房和網絡割接操作申請。運行維護部下達調度通知書,施工單位必須在通知要求的時間內完成。
(8)工程進度實行周報制,施工單位按時將本周工程進度情況匯總后請現場代表簽字確認,報送工程建設部。
(9)工程驗收采用初驗+終驗的方式,工程在2次驗收都通過后才能向運維部辦理移交手續。
一、基本情況
蘭考縣葡萄架鄉趙垛樓村位于距蘭考縣城24公里、鄉政府所在地的東南部,是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生前樹立的“四面紅旗”之一,“趙垛樓的干勁”曾在20世紀60年代響徹全國,激勵了人民群眾戰天斗地、改變貧困面貌的決心和信心。現在的趙垛樓,把“趙垛樓的干勁”進一步延續和發揚,在脫貧致富的攻堅戰中,成為了焦裕祿精神發揚和傳承的代表。全村轄2個自然村,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394戶,1420人,耕地面積1907畝。村主要產業以小麥、玉米為主,近年來該村陸續擴展產業園的規模,勞務輸出也逐漸成為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村兩委班子健全,黨員25人。
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7戶318人,2014年脫貧24戶88人,2015年脫貧55戶180人,2016年脫貧8戶29人,2017年脫貧3戶7人。
二、貧困狀況及原因分析
(一)自然環境約束。趙垛樓村在鄉政府東南5公里處,與考城鎮搭界,受自然環境條件約束,沒有農業支柱產業,畜牧養殖業很少,沒有工業企業,農民經濟收入始終無法提升。究其貧困原因是思想觀念落后,缺乏科學種田知識,無支柱產業支撐。
(二)沒有超前思想。貧困戶有小農思想嚴重,缺乏市場經濟效益觀念,不懂賺錢途徑和經商理念。村民文化素質偏低,缺乏技術又不學技術,沒有項目投入、不懂改進等諸多方面的影響而遲遲邁不進設施農業、裝備農業和現代化農業的大門,也就自然形成了農戶經濟薄弱,收入不理想。
三、脫貧計劃
1、2019年,完成貧困戶走訪調查,了解基本情況,為村里道路做好規劃,完成村內主干道的鋪設工作,達到群眾出門不踩“泥水路”的標準。幫助有頭腦,敢干事的貧困戶發產小型產業。
2、繼續發揮眾慶種植合作社帶頭作用,讓一部分有發展產業能力的貧困戶入股合作社,年底分紅利,增加收入。讓一部分有勞動能力的在村內務工,增加工資性收入,達到增收目的。
3、擴大種植、養殖業,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大養殖、種植規模,增加收入。動員組織社會各界參與扶貧,促進扶貧項目的長遠發展,完善推進。
4、加強村民文化素質教育,改變群眾生產、生活觀念,利用好優勢,重點發展短、平、快產業;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投入再發展,爭取一定項目資金,引導農戶實施,切實改變群眾生產、生活環境。
5、對貧困戶居住的危房進行分批改造或重建,改善貧困戶居住環境。落實“五不五有”政策,改善貧困戶家庭生活基本面。
6、力爭剩余兜底戶、五保戶通過增加收入,保障“兩不愁三保障”的情況下,穩定脫貧。
四、脫貧措施
(一)貧困戶達到的脫貧效果
通過政策實施,使貧困戶達到有干凈水吃、穿衣不愁,吃飯不愁,住房不愁,學生教育有保障,業余生活豐富,精神面貌到全面改善。
(二)貧困村達到的效果
1、通過政策措施,實現貧困村基礎設施完善,村內各條道路實現全硬化,戶戶通自來水,家家有電用,看上有線廣播電視,讓群眾的精神生活充滿活力。
2、產業發展:繼續大力發展果蔬大棚,種植大棚達到100余座,形成產業園區,年產生經濟效益達100萬元左右。
3、公共服務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有農家書屋、鍛煉身體體育器材、有文化活動廣場、政策宣傳欄、豐富業余生活。
4、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民展,入股合作社,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實行年底根據效益分紅利制度,預計入股的貧困戶年底能分紅利2000余元。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領導,建立村脫貧領導小組,由鄉領導任組長,駐村工作隊員、村兩委班子成員為成員的脫貧工作小組,落實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發揮黨員、村民組長的模范帶頭作用,教育和引導村民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建設,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力更生的能力。
二、整合資源,加大投入項目建設力度,通過積極向上爭取建設項目,建設資金要捆綁使用,從人、財、物上給與大力支持。爭取政策支持,加大公共財政向農村經濟發展的覆蓋范圍。
(一)工作思路
2016年我縣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實現扶貧對象“兩不愁三保障”為目標,抓住云南橋頭堡及滇中產業新區建設的重大機遇,按照“做大蛋糕、找準平臺、創新機制、突出重點、合力推進”的工作思路,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突出片區開發重點,積極整合各類資源,加大投入力度,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以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為支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產業扶持力度,不斷改善貧困山區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促進易門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二)目標任務
全年爭取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000萬元以上,實施整村推進、安居工程、產業扶貧、老區開發等扶貧開發項目10個以上,基本解決1620戶6000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三)主要措施
1、抓好項目爭取。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千方百計爭取各類扶貧項目,為貧困地區群眾多辦好事實事:一是進一步深化縣情認識,認真把好項目的審查、立項關,積極儲備建設項目,建立和完善各類扶貧項目庫;二是做好項目規劃,把爭取十街彝族鄉整鄉推進扶貧開發項目作為重點工作,加大力度,積極爭取,力爭在2015年—2016年度實施;三是多方協調,積極爭取安居工程、老區建設等項目;四是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擴大扶貧到戶貸款規模,積極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五是增強大局意識、服務意識,統籌政策,整合資金,不斷提高扶貧開發成效。
2、全力組織實施。重質量、強管理,繼續認真執行扶貧項目管理各項制度,采取強有力措施,強化監督管理,認真落實項目:一是多方整合資金,加大投入,重點做好浦貝彝族鄉整鄉推進扶貧開發項目實施,確保實施效益;二是認真組織安居工程、產業扶貧等項目的實施,克期完成項目建設任務;三是抓好信貸扶貧項目實施,不斷增加群眾增收渠道。在項目實施中:繼續嚴格執行工程項目建設招標邀標、公告公示、資金管理、項目驗收、績效考核等制度;認真落實項目管理責任制,繼續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不斷完善項目管理,規范建設;強化扶貧項目質量管理,加強監管,確保建設質量;進一步加強扶貧資金管理,嚴格執行報賬制,進一步規范扶貧資金審批、撥付、報賬程序;完善項目移交手續,建立移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