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河長制工作匯報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突出三級聯動,全面推行河長制
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把水環境建設擺在生態環境建設的首要位置,把落實河長制、抓好湘江保護與治理列為“環境整治”戰役和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省級生態文明示范縣、省級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等“五城聯創”的重要內容。自全市推行河長制動員大會后,我縣迅速研究部署,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第一河長的高規格領導班子,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召開了規模達700余人的縣、鄉、村三級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動員大會,把全縣60條河流,83座水庫(山塘)納入河長制管理,明確所有縣處級領導及鄉、村兩級班子成員全部擔任全縣大小河流(水庫)的河(庫)長。縣委、縣政府建立了“一河一議、一河一策、一河一檔”河長制管理制度和“一月一曬、一季一督、一年一評”河長制督查考核制度,不斷細化任務,層層壓實責任。縣、鄉、村三級全面開展了“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長制”的主題宣傳活動,通過廣泛宣傳,有力提高了全社會對河庫保護工作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形成了“愛水、護水、惜水”的濃厚氛圍。
二、實行“三污”同治,全面防治水污染
防治污染、凈化水體是河長制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我縣堅持標本兼治,對河流流域工業污染、生活污染、農業面源污染“三污同治”。治理工業污染方面,完成3家重金屬企業歷史遺留污染物的治理;關停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等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4家,實現工業“三廢”達標排放。治理生活污染方面,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和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縣城污水處理率達94.6%;投入1650萬元完成30個村的生活垃圾整治任務。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方面,按照老建制,將112個行政村納入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規范農村禽畜和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標準;新投入280萬元治理養殖污染,全縣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處理達標率達75%;通過配套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沼氣池等方式,28000戶農戶實現污水處理,污水處理率達63%。
三、開展“三護”行動,全面改善水環境
堅持保護與治理同步,大力開展水源保護、河道管護、岸線整護“三護”行動。抓好水源保護。出臺《XX縣江河水庫水資源保護辦法》,劃定9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定期開展29項季度常規監測和109項年度分析監測、實時監測,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標率、地表水質達標率均達100%。加強河道管護。嚴格落實水域環境衛生責任,投入資金50多萬元,用于日常河面保潔、河道清障清淤工作,縣城內河段實現河面無垃圾、無廢棄漂浮物、無淤塞“三無”目標。按照“全面整治、重點突出、長效管理”的原則,嚴厲打擊河道非法采砂行為,今年共取締1處、停產2處、整改3處人工制砂場。加強岸線整護。嚴格落實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對水岸生態系統進行嚴格保護。
四、推進“三區”建設,全面優化水生態
(一)清潔小流域工程
清潔小流域項目是國家水利部水土保持的重點實施項目。我局在市水務局的大力支持下,已爭取全省第一家清潔小流域項目,并于年初全省唯一取得了省水利廳、省發改委批復,2013~2015年國家投資將達到1640萬元。
1、截污壩工程。修建兩座截污壩,分別位于東瞿村東瞿水庫雙龍橋段(修復)和瞿嘴村瞿嘴西河大姚路段。兩座攔水壩于2012年12月20日開工建設,目前工程已完工投入使用。
2、生活污水處理。該項目結合董大水庫水源保護地綜合整治項目規劃,對鄉居民的生活污水和擬建項目的生活污水進行收集,排入市政管網,直接減少對董鋪水庫的污染物排放。
目前,我們主要建設了東瞿大郢污水收集系統和三十崗鄉集鎮排污系統。排污系統統一收集污水,通過三十崗排污泵站進入城市污水管網,從而解決生活污水的排放問題。
3、東瞿水庫水土保持生態治理工程。東瞿水庫位于區三十崗鄉境內,本次生態治理的范圍是:魏沖渠下涵至飛虹橋(22#河口滾水壩)部分,全長5000 m,由上海新建設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設計,按照田園風光、浪漫驛站、楊柳拂風、河洲攬勝、密林鳥歡、魅力澤灘分六大塊進行景觀打造,打造一條自然與人文融合、田園與濕地共生的生態河道,在河道相關節點還將修建驛站作為旅游綜合服務中心,驛站均采取木質生態建筑結構,可供游客休憩、觀賞。
工程委托省水利工程招標投標服務中心公開開標,施工中標單位為上海聚隆綠化發展有限公司,中標價10945412元,計劃工期180天。監理標中標單位為省和縣通達工程監理有限責任公司,中標價180000.00元。
該工程已于5月份正式開工,目前,河道上游1312米需拓寬、開挖段占地168.5畝,為土地流轉企業租地綠化用地,由鄉政府采取租賃的形式支付土地租金,其范圍內的2217棵桃樹、梨樹、杏樹等已全部移植完畢,河道正在開挖。河道中游段岸坡的雜草已除完,意楊正在修剪。
(二)環巢湖生態修復二期工程
項目位于區西北部,包括在董鋪水庫北部胡大等村岸邊約711畝的生態濕地建設;東瞿水庫、汪堰水庫和瞿嘴東河、瞿嘴西河、王小河等9條總長約37.6公里的河道進行整治,9條河道是董鋪水庫、大房郢水庫重要的水源補給。
5月,我區召開了區環巢湖生態保護修復二期項目調度會議。成立了區環巢湖生態保護修復二期項目(區清潔小流域及生態濕地建設)工作小組,并由區農林水務局負責牽頭,鎮和鄉具體實施。目前,我局已配合省水利設計院完成對轄區內的9條河流和董、大水庫周邊情況的現場查勘,省水利設計院已完成科研報告,正在進行初步設計的編制工作;市水務局已完成項目總體立項、環境評價報告等前期工作;我局正與省水利設計院聯系對接,跟蹤設計院將我區項目建議納入初步設計情況。
(三)養殖業整治
為落實區委區政府關于水源保護和水環境整治工作方案,5月初,區農林水務局組織對水庫徑流區內的多條支流域開展了畜禽養殖環境綜合整治摸底調查。區農林水務局與區環保局等相關部門共同商討,根據不同情況確定分類整治對策和工作進程。通過調查,現在區域內共有大型牲畜養殖戶67戶、存欄家畜9311頭;家禽養殖戶138戶、家禽存欄223840只,均為本地或外地人員自行養殖。其中在董大水庫一級保護區內的家畜養殖戶7戶、存欄量562頭;家禽養殖戶61戶、存欄量122156只;其它均為二級保護區內。近期,對正在拆遷的鄉鎮村居進行再次核查,了解到目前三十崗鄉風景村有3戶生豬養殖戶、陳龍村有1戶家禽養殖場未搬遷,大楊鎮的情況仍在繼續核查。
二、存在的問題
一、兩大水庫上游涉及長豐水源保護區,保護區內污染整治和生態修復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還存在部分污水直接排入兩大水庫情況。
二、對三國城路以南及大房郢水庫一、二級保護區內還存在部分畜禽養殖單位或個人,二級保護區內水產養殖業和種植業,仍然存在用魚藥、農藥、化肥等投入品投放,種養產業存在面源污染。
三、水庫周邊一級保護區域內仍有居民未搬遷,居民活動和生活對水環境造成污染。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議
(一)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工作主要圍繞環巢湖生態修復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開展。環巢湖生態修復二期工程已完成前期準備和現場查勘工作,目前省水利設計院正在進行初步設計編制,預計8月底前完成初步設計報告編制工作。計劃9月底前開工建設。環巢湖生態修復三期工程剛剛起步,目前正在上報國開行環巢湖生態修復工程三期謀劃項目,我們將把未納入二期的小流域治理和濕地建設項目及水庫周邊居民、種養企業搬遷、滁河干渠往董大水庫補水作為建設重點。
(二)下一步工作建議
1、提請區政府報告市政府,對董鋪、大房郢兩大水庫上游涉及長豐水源保護區,強化保護區內污染整治和生態修復建設,嚴格控制污水排入兩大水庫。同時,鑒于目前農村部分群眾關于開通自來水的強烈要求,建議區政府對三年內未列入搬遷的農村地區居民點全面投資實施供水入戶。
馬家河流經鐵坪村、馬咀村、三里崗村、馬院社區匯入漳河,總長26公里。流域內建有鐵坪小(一)型水庫1座,馬咀、三里崗小(二)型水庫2座,鐵坪村集中安飲工程1處,從鐵坪水庫取水。流域內有相對集中居民點5處,沒有污染類工礦企業,原生態保持良好。
二、2019年主要做法
(一)切實履行巡河職責。
在區級河長每季度巡河的基礎上,確定鎮級河長每月巡河一至三次,村級河長每旬巡查一至兩次,河道專管員每周巡河三次以上的制度,并詳細記錄巡河情況,對在巡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解決。
(二)積極營造環保氛圍。
通過召開專題會議、懸掛標語、民意微吧、發放公開信等宣傳形式,結合村積分制管理制度,提高流域沿線村民河道保護意識,形成合力共為的保護氛圍。
(三)多措并舉推進整治
1.全面封山育林。漳河庫區流域內作為重點水涵林,將馬家河沿岸全部納入生態公益林和天然林管護工程,執行禁采禁伐政策。
2.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我鎮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進行河道疏浚、河面保潔等工作,投資700萬元對1.65公里河道進行了河道生態治理,有效提升灌溉、行洪能力,達到了“水暢”的效果;建設沿河漫步道2公里,休閑景觀點2處,達到了“景美”的效果。
3.杜絕沿河污染。完善村級環衛保潔長效機制,籌資添購勾臂式垃圾車、垃圾箱、垃圾清運三輪車等環衛設備,落實環衛保潔人員經費,確保生活垃圾及時清運;結合廁所革命,大力實施改廁工程,鐵坪村、馬咀村計劃完成衛生廁所220座,目前已完成座,完成率%,逐步實現生活污水零入河。
4.定期組織專項整治。2019年3月開展由水務、水產、公安等部門參加的聯合執法,排查涉河建筑、棄土下河、侵占河道、電漁、藥漁等現象,收繳電魚、藥魚漁具3套,處理違法事件5起,通過專項整治活動,既遏制了電魚、藥魚等一些突出問題,又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配合國土資源局完成劃界確權工作,盡早確定馬家河水域岸線管理范圍和生態保護紅線;
二是開展水域行洪障礙清除行動,對高桿植物、水葫蘆等進行清理,確保汛期行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