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創新工作思路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立足品牌不斷創新
群眾文化工作蓬勃開展
昆區文體局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緊緊抓住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時代脈搏,與時俱進,創新工作思路。2011年,為營造建黨90周年紅色主題的良好氛圍,昆區文體局積極籌備開展“紅歌頌黨恩”、“紅色圖書漂流”、“紅、攝影作品進社區”等各類“紅色”主題文化活動。7月中旬,包頭市第二十六屆鹿城文化藝術節暨昆都侖區第三屆“魅力昆都侖”文化藝術節隆重開幕。在本屆藝術節上,昆區文體局繼續倡導“大消夏觀”這一理念,把群眾品牌文化活動與舞臺綜藝演出、體育健身、婚紗攝影、時尚模特、旅游推介、啤酒文化等眾多元素相融合,突出一大主題,構建七大活動版塊,舉辦九類文化展演,組織34項文體活動,使文化惠民和文化產業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展示昆區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提升昆區整體形象的重要窗口。
加強組織 多措并舉
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日臻完善
為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和《全民健身計劃》,昆區文體局積極實施體育“三大戰略”。一是“全民戰略”。廣泛開展各類全民健身活動,積極組織駐區各企業、區屬各單位、街道社區和各團體舉辦各類體育比賽,以全民健身日活動為契機,協調有關部門向公眾免費開放各類公共體育場所。主動爭取上級業務部門的資金和設備,開展“送體育設備、體育器材進社區”活動。截止目前,累計為全區安裝健身路徑42套378件,辦事處(鎮)一級安裝率達到100%,社區(村)一級安裝率達到36%,促進了農村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二是“品牌戰略”。2010年至今,昆區文體局共舉辦“建設杯”職工排球賽、“宇航人杯”太極拳、太極劍比賽等品牌體育活動16項,累計6000余人參與其中,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干部、群眾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充分形成了“月月有賽事、人人齊參與”的良好局面。三是“金牌戰略”。圍繞建設文體大區的目標要求,以包頭市舉辦第十一屆中運會為契機,積極組隊參加包頭市、自治區乃至全國、世界級的大型體育賽事。2010年5月,昆區文體局組隊參加了2010國際青少年業余足球聯賽暨2010“小世界杯”足球比賽,經過奮勇拼搏,代表中國出戰的包鋼一中男足獲得第七名的好成績,并被大賽組委會授予唯一“勇于拼搏獎”。2011年5月初,昆區空竹協會代表昆區參加了在河北保定舉辦的5000人同時滾動空竹的體育活動,此項活動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更新理念 創新機制
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昆區文體局始終以“深入基層、貼近群眾、服務百姓”為出發點,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一是通過開展“創先爭優”、文化“三下鄉”等活動,深入街道、社區、學校、企業開展圖書借閱工作、送圖書進社區(村)活動,逐步推進“村村通”工程和農牧區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堅持開展“草原書屋”和資源共享工程建設,使昆區“草原書屋”的建設率達到65%。二是全面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管理工作方針,認真開展文物普查工作及文物遺產保護管理工作。2010年,在全市率先公布了首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被評為“包頭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先進集體 ”。同時,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發掘并整理出哈布圖?哈薩爾祭祀、“寶葫蘆”紙塑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力推進了全區非遺工作的積極開展。三是充分挖掘昆區草原文化、工業文化、西口文化的歷史淵源,利用中心城區的區位優勢及文化產業聚集性、帶動性的特點,按照“以園區帶動產業,以產業帶動經濟”的發展理念,引導、扶持昆區文化產業良性運作,已初步形成了包頭樂園休閑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六個文化產業聚集區。
注重教育 強化管理
文體隊伍建設全面加強
明確工作思路,創新重點工作
1.落實體育活動,提高強度,體驗快樂
學校堅持有一小時體育鍛煉,上午課間操,除了國家規定的兩套操以外,還結合學校藝術特色增加了校園集體舞、健美操,每天下午兩節課之間安排體育活動,結合體質健康測試內容,設計不同區域、不同年級多種活動交替進行,大課間安排小型競賽活動,這樣既能保障體能訓練,又有趣味性。
2.加強社團建設,培養意識,養成習慣
學校體育社團有田徑、足球、排球、籃球、健美操、武術、輪滑、跆拳道,門類豐富,內容充實,每周至少活動1到2次。體育教師全部參與社團活動,在訓練中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同時傳遞終身鍛煉習慣這一理念,讓孩子熱愛運動,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社團開放式招收學生,不分年級,不分孩子自身條件,只要熱愛這個項目,都可以參與。很多孩子都是在看中激發興趣,在參與中體驗快樂。
3.落實體質健康,提升體質,塑造健康
學校層面在積極營造“做健康的我”的氛圍基礎上,構建系統的學生體質健康工作機制,完善監控制度,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性結合的學生體質健康工作網絡。
教師一方面借助體育課、體育一小時活動,把精心設計的體質健康測試內容落實到日常每一天,另一方面,針對體質健康成績較差學生,采取系列輔助措施,如“建立體質健康成績較差學生(身體、技能、單項、綜合)個人檔案,制定每位學生運動處方,班主任、體育教師、家長協同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成立“小胖子俱樂部”,由體育教師、衛生老師從飲食和運動等方面,量身定制鍛煉、飲食計劃,在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及家長共同促進小胖子體質健康進步。
家長借助《家庭輔助練習清單》中本年度體質健康測試內容,為學生提供家庭輔助練習內容,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學校定期開家長會,向家長反饋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請家長配合學校完成家庭跟進訓練計劃,保證學生合理飲食結構。
細化課程管理,提升教學質量
1.依據辦學特色,整體推進課程建設
我校依據文件精神要求,配齊配全體育、藝術和科技教師,開足開齊課時,并以“三級課程有效對接,整體推進,促進育人目標落實”的課程管理思路,將課程的實施作為落實“五我教育”的重要途徑,構建了“做最好的我”課程體系。
2.借助專題研究,促進課堂質量提升
學校開展“精講精練,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主題研究,力求聚焦課堂,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體育學科在“精講精練”基礎上,梳理出本學科的教學流程及策略。
3.豐富校本課程
對應特色教育,我校先后開發了體育類校本課程6門,學生在每學期的課程選修中享受校本課程帶來的快樂。
拓展優質資源,助力特色推進
渝北區回興小學坐落于湖光山色、風景秀麗的渝北寶圣湖畔,是渝北區的一顆璀璨的教苑明珠,是渝北區的一所高起點的窗口示范小學之一。學校現有學生2445人,43個教學班,在職教師124人。其中市、區級骨干教師18人。形成了以“潤”治學的辦學理念,以“點滴豐潤未來”為校訓,以“雨露滋潤禾苗壯”為校風,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為教風,以“積流成淵,潤德修身”為學風。夯實基礎,提升內涵,努力打造“雨過瀚墨潤,露沾書頁香”的書香校園。德育工作緊緊圍繞 以“潤”育人,思路清晰,管理規范,我對近三年的德育工作總結如下:
一、抓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一個學校德育工作開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這個學校各方面的成績。開展好德育工作,有利于學校良好班風的形成,有利于學生的養成教育。對學校各方面的工作都是一個促進。抓好德育工作首先要抓好德育管理中的組織機構。學校建立了校、處、班三級管理網絡,明確了德育管理的職責。成立了由校長牽頭,主抓德育的副校長、德育主任、大隊輔導員和班主任組成德育領導小組,從校長到最基層的班,形成了一種垂直的聯系,并溝通教導處、安穩辦、總務處之間的橫向聯系,這就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從組織系統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聯系密切,指揮靈活,步調一致,信息暢通,充分發揮德育管理的效能,從組織上保證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從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思想。
有規矩才能成方圓。為此,學校德育工作計劃中制定了德育規劃,班主任考核方案和一系列檢查評比制度,確保了德育工作的開展。
二、抓隊伍,提高德育素質。
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治校之道,師德之本。”一個學校要培養出適應祖國需要的各項各類合格人才,就必須有一支德才兼備、勇于奉獻的班主任隊伍。我也非常重視對這支隊伍的培訓,以校本培訓為抓手,提升班主任育德能力。通過專家講座為途徑,拓寬班主任教育視野。以“德育空間”為平臺,搭建班主任成長階梯。在這樣一系列的活動中增強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育人能力。除此以外,還加強了對大隊干部和家長的培訓和引領,充分利用各項資源,達到全員育德的目的。
三、抓常規,提高工作實效。
1、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
德育處、班級常規管理考核細則及方案,對班級的管理實行周評比、月公示、學期總評的辦法。考評項目包括:學生精神風貌、班級紀律、班級衛生、班級物品管理、班主任工作等內容。
如何落實好制度和細則才是加強常規管理的重要環節,在這方面我下了很大的工夫,每天做到:1.“四查”,即早晨、課間、中午、離校。2.“不定期、不定時的檢查”,即隨時組織值周老師進行聯合檢查;3.“學生跟蹤檢查”,即每個課間、兩操都有值日學生進行常規檢查。由于實行層層管理使學校的常規管理工作落到了實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活動育德,陣地育德,全方位拓寬教育的主渠道。
(1))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德育,社會即學校。” 德育工作的最終目的也是立德樹人,因此我校定期并長期開展各種富有特色的主題活動、實踐活動,生活活動等等來豐富孩子們的知識和認知,鍛煉孩子們的綜合能力,培養孩子們的良好習慣。
比如:三月,學校每年開展學雷鋒活動周,一二年級開展主題班會活動――“講雷鋒故事、唱雷鋒歌曲”。通過認識雷鋒,了解雷鋒的生平和事跡,來感悟雷鋒精神。三年級全體師生走進回興社區、周邊公園進行宣傳、保潔,開展“環保衛士在行動”活動。四年級師生走進敬老院,開展“孝老,愛親”活動,為老人送去慰問品以及歡聲笑語。五、六年級開展“文明勸導,交通志愿服務”活動。在交通要到散發“交通文明”宣傳資料,對過往行人進行交通知識宣講等,為社區居民安全出行、文明禮讓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整個過程也體現了家庭、社會和學校的三結合。
五月的紅歌匯、六月的校園藝術節,各個傳統節日傳統活動等等,德育活動的形式多樣化、生活化,寓教于樂,寓教于生活。同樣,每項活動開展以后都會進行量化考核,評價總結,讓老師們比學趕超,優化自己的工作。
(2)充分發揮學校圖書室開放書吧的功能,定時向學生開放,并向學生推薦愛國主義教育讀物,使學生能夠自由自在地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極大地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精神生活。
(3)積極發揮德育陣地的教育功能,如 “小雨點廣播”、特色園地、黑板報等陣地,及時傳達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表揚拾金不昧、助人為樂等好人好事等,凈化育人氛圍。
(4)開展雙學月評選“閃閃星星亮晶晶”的活動,使一大批優秀學生獲得了表彰獎勵,較好地鼓勵了先進,激發了后進,釋放了正能量。
四、抓家教,推動德育工作
學校在不斷強化學生的養成教育中,特別注重發揮多渠道的教育作用,在充分發揮“三結合”教育網絡功能的基礎上,不斷規范學生的養成教育,拓寬教育渠道,開展有的放矢的教育。
1、成立學校、班級家長代表會,加強與家長溝通
家長代表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橋梁。為了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及時發揚學生的優點,健全不足;及時地反映多數家長的意見與呼聲。2.家長開放周活動。
家長被請進課堂,使其深深地感受到老師、學校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無形中縮短了家長與老師的距離,既有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學經驗的積累,又有助于家長對自己孩子的真正了解。同時有利于教師、家長共同擔起對孩子教育的責任,有利于家長對教材、作業基本要求的了解,使家長輔導有方并激發了一些文化水平較低的家長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