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棗園村基本概況:
二、產業發展現狀
棗園村在產業發展上有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條件積極發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參等特色產業。但從近幾年發展的總體效果來看,不是很好,產品質量不過關,經濟增長不明顯,群眾積極性不高,導致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結構單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經濟鏈。從1998年到xx年,核桃產業連年受災,大多數群眾無補充效益,生產生活資金嚴重缺乏,導致核桃管理投入減少,效益下滑,最終走入不投資,無效益的惡性循環。核桃園經過幾年的發展多是病園、老園、殘園,果樹多為老式核桃樹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種,矮化等經濟效益高的優質核桃樹苗比較缺乏,果園管理水平低下,廣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蟲現象,從而導致產量低,病蟲害現象嚴重。
(二)、主要糧食產業經濟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麥的銷售價格低下,群眾一年辛苦勞動獲得的經濟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經濟效益甚微,極大的打擊了群眾的種糧積極性,大多數人選擇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棄了糧食生產。
(三)、香菇、木耳等經濟產業的發展由于受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由于近幾年林業部門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發家致富的群眾失去了最基本的生產支撐點,限額砍伐直接限制了群眾生產的規模,以前的香菇產業大戶現在也處于不死不活的尷尬境地。由于眾多方面的影響,這些農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離鄉,端著金碗要飯吃,把經濟的增長建立在妻離子散、骨肉分離的痛苦之上。這一問題的出現直接給新農村建設帶來了眾多不便之處,最直接的困難就是農村勞動力的嚴重缺乏,新農村建設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資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這部分人大都是年輕有為,有能力、有才華、有技術的農村“能人”,長期的城市生活讓他們失去了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積極性,由于他們見多識廣,大多數人都做了遠離故土的打算,因為他們的心已經被城市化了,過不慣以前的窮日子,所以他們寧愿呆在城市要飯,也不愿留在農村種糧。
(四)、肉豬養殖技術落后,規模較小。棗園村的養豬產業歷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觀方面的影響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大多是散養戶,基本上處于自給自足、傳統養殖的狀態,對經濟增長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由于生產時間長、投入多、效益低、見效慢,加之近兩年以來玉米、飼料價格的飆升直接打擊了剛剛調動起來的群眾積極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體困難
(一)、群眾生產資金匱乏,產業資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無力進行產業發展的初期投入,生產資料的瘋狂飆升直接導致了群眾產業發展規劃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產量低,品質差;果園施肥普遍憑經驗,缺乏按果樹需肥規律測量化標準施肥;品種單一,結構不合理,多為晚熟品種,經濟效益低。新建核桃園苗木小,見效晚;核桃苗木價格較貴,群眾無力購買,導致核桃發展速度緩慢,規模小;群眾沒有深刻認識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過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園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標準園建設不達標。
(三)、主要糧食產業逐年遞減,群眾種糧積極性不高,荒種、漏種現象較多,耕地資源浪費嚴重。
(四)、養豬業規模小,呈分散狀,大規模的養豬專業戶沒有形成,缺乏典型養豬模范帶頭人,群眾沒能看到規模產業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積極性不高,無法做大做強。
我縣藥材產業發展的形勢分析
近幾年,我縣藥材產業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與政策引導下,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的來看,我縣藥材產業發展的力度顯然不夠,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很多。一是產業鏈尚未形成,組織化程度不高,各個環節過于分散,相互之間缺少合作,產業集聚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閑置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影響了中藥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二是藥農種植技術傳統落后,藥材品質差,不符合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我縣中藥材規范種植起步晚、基礎差,藥農種植技術傳統落后,質量意識、科技意識淡薄,藥材規范種植管理技術尚不成熟,種植的中藥材品種過多過雜,無強有力的主導優勢品種,藥材品質良秀不齊,很難大面積推廣種植。三是較低的產業效益。目前我縣的中藥材產業,既沒有大的龍頭企業帶動,又沒有專業的藥農協會組織,藥農藥商各自為政,分散經營,無序競爭,導致整體效益不高,產業優勢沒有得到正常發揮。四是發展機制不良,政府及相關部門在藥材產業的引導上力度顯然不足,基本處于原生狀態,嚴重制約著我縣藥材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五是藥材產品結構不合理,出售的中藥材產品一般產品多,暢銷產品少,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多,深、精加工
產品少,加工增值一片空白,大大降低了藥材附加值,藥農收入得不到保障,藥材種植無積極性。
我縣藥材產業發展的政策取向
針對我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的現狀,我認為我縣的中藥材產業要想真正做大做強,成為富縣強縣的支柱產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一是延長產業鏈,逆向抓產業。市場經濟的今天,一切都要以市場為導向。過去藥農“種植”——“產品”——“銷售”的經營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政府應加強調控力度,扶持藥材加工企業,同時引導藥材加工企業依托本地能生產的藥材原產品加工增值,讓企業的生產帶動藥農的規模種植,引導藥農以市場需求決定種植品種,逆向抓產業,加強中藥材的綜合開發利用,形成以新藥、功能食品、生物農藥等終端產品的開發,延長中藥材產業鏈,壯大產業實體,使我縣中藥產業向著產業化、健康化的方向發展。
二是爭取資金支持,推動藥材產業發展。上級部門應加大扶持力度,安排適度的中藥材產品研發資金和生產扶持資金,對重點產地、重點品種予以扶持,支持中藥材產業化發展。積極引進外資,加強與外地企業的合作力度,建立與我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相配套的中藥加工企業,對中藥材進行深加工,使我縣的中藥材上品種、上檔次,提升附加值,打造我縣自己的知名品牌和主導產品,推動藥材產業發展。
三是提高科技應用水平,大力推行GAP種植模式。影響中藥材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應從各個環節加強管理,實現規范化生產。發展優質中藥材生產基地,確保藥材質量的穩定性。提高科技應用水平,大力推行GAP種植模式,加快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范,促進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努力提高中藥材生產水平,推進中藥材科技進步和產業現代化進程。
全縣的育苗工作以公司、合作社生產模式為主,規模化生產、集中化生產、特色化生產,為種苗的生產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管理環境。苗木的繁育形式多樣,培育大苗、小苗繁育、種子育苗等。
經統計,全縣現有育苗面積20702.5畝,其中育苗面積較大的苗木種類有法桐、海棠、白蠟、國槐,面積均在千畝以上;500以上的有金葉女貞、紫葉李;其他數量較大的有竹柳、107楊、櫻花、垂柳、柳樹、欒樹、扶芳藤、絲棉木等,育苗面積均在百畝以上。另有黑松、蜀檜、臭椿、龍柏、五角楓、黃金垂柳、皂角等品種苗木的繁育。
各鎮、辦特色育苗面積較大的種類:孫鎮包金梨1060畝,眀集鎮白皮松500畝,西董辦事處紅豆杉100畝、薔薇100畝、榆葉梅70畝,九戶鎮梅花100畝,好生辦事處月季175畝、紫葉小檗60畝,碼頭速生柳200畝。
當前,林業的地位和作用日趨重要,林業承擔的新職責、新任務給林木種苗工作帶來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縣將以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林木種苗工作的實施意見》為契機,緊緊圍繞我縣林業發展現狀和林木種苗工作實際,全面提升全縣林木種苗生產供應能力和良種化水平,促進我縣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健康發展。
二、今后發展計劃:
1.把林業苗木培育作為一項產業抓緊抓好,注重發展林業合作社、大集團公司參與苗木培育。在搞好農村土地流轉的基礎上,引導、鼓勵大集團公司、林業合作社發展苗木生產,實施集約化管理,實現規模效益,初步計劃到2018年全縣苗木生產規模達到5萬畝,爭取6萬畝。
2.注重發展大苗和特色苗木。林業發展趨勢以大苗造林為主,尤其是道路綠化、城鎮綠化、村莊綠化絕大多數都用大苗,所以要高度重視多年生的大苗生產。特色苗木要注意發展有特種用途的灌木、花卉及適宜山區雨季造林的側柏、松樹等,苗木品種上既要注重用材樹種,也要重視經濟樹種和觀賞樹種的發展。
3.努力拓展苗木市場,提高苗木生產效益。積極不斷為育苗專業戶提供最新的苗木信息,不斷開拓苗木銷售渠道,拓展苗木銷售市場,爭取做到按訂單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