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產業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產業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第1篇

圖1 2007-2012年中國IDC市場規模及增長

據中國IDC圈最新的《2012-2013年度中國IDC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簡稱“IDC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IDC市場規模達210.5億元人民幣,增速達到23.2%,相比去年增速有較大下滑,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是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其中IDC基礎業務市場規模137.2億元人民幣,增速為20%,IDC增值業務市場規模73.3億元人民幣,增速為29.7%,增值業務成為拉動IDC市場增長的主力軍。

圖2 2007-2012年中國IDC市場基礎業務規模及增長

圖3 2007-2012年中國IDC市場增值業務規模及增長

近兩年,國內IDC產業呈現政策導向明顯、產業合并加速、基礎建設火熱等幾個特點,主要得益于國內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的推動。雖然近年國內IDC市場增速明顯。據統計,2005~2012年,中國IDC市場規模增長了6倍,年均增長率超過30%。但相比歐美地區,國內45萬座數據中心總量不低,但大型數據中心偏少,僅不足百座,而且目前國內可以為市場用戶提供IDC服務的數據中心僅有有500多座,其中70%以上的數據中心為三家基礎電信運營商所有,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四川、湖北等經濟相對發達、業務量大、帶寬資源充足的省市。而且IDC的平均能耗效率(PUE)在2.2一3,遠低于發達國家1.5的水平。

另外,因為受“云模式”發展和數據中心能耗影響,2012年大型IDC服務商業新建數據中心部署開始向西部地區轉移,形成全國跨各大區域分散部署的態勢。中國三家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相繼在西部建立大型數據中心,在業務運營、合作模式等領域開展創新,引領了IDC的新的業務發展模式。

報告圖表摘要:

2012年全球IDC市場規模與增長2012年,全球IDC市場增長的趨勢有所減緩,整體市場規模達到255.2億美元,增速為14.6%。其增長速度的主要拉動力還在于亞太,仍然源于IT企業、互聯網企業和電信企業從自身業務支撐和拓展強烈需求。

圖1 2007-2012年全球IDC市場規模及增長2007-2012年中國電信運營商投資規模2012年,三大運營商都在經歷了電信重組3G大規模建網的幾年后,一方面,通過經營策略調整和業務整合提升競爭力;另一方面,對于新興業務積極探索,尋求開辟新的市場。2012年全年電信運營商固定資產總投資3278億元,比去年增速有所上升,增速達到6.2%。

圖2 2007-2012年中國電信運營商投資規模2007-2012年中國IDC基礎業務和增值業務市場規模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業務的高速發展,IDC市場正進入快速增長期。據統計,2005~2012年,中國IDC市場規模增長了6倍,年均增長率超過30%。2012年中國IDC基礎業務規模達到137.2億元,同比增長20%,2012年中國IDC增值業務規模達到73.3億元,同比增長29.7%。

圖3 2007-2012年中國IDC市場基礎業務規模及增長

圖4 2007-2012年中國IDC市場增值業務規模及增長2012年中國IDC公司的機房服務器數量根據調研數據顯示,2012年被調查IDC服務商機房擁有服務器數量在5000臺以上所占比例與2011年沒有多大變化;被調查IDC服務商機房擁有服務器數量在1000-3000臺的所占比例下降到23%,說明這兩年行業進行重組整合,較小的IDC服務商已經被重組或者淘汰。

圖5 2012年中國IDC公司的機房服務器數量IDC服務商整體分析2012年,基礎電信運營商所占比例基本上沒有改變,這說明IDC服務提供商產業鏈上下游環節趨向于穩定,隨之而帶來的是市場的有序競爭。

表1 基礎電信運營商與第三方IDC服務商的對比

圖6 2012年中國IDC公司的數量分布2012年中國IDC客戶類型分布2012年,IDC公司客戶分布行業如下:互聯網客戶仍舊是主要快速增長的客戶群體,2012年所占比例達到38.7%;11.7%被調查用戶是制造行業。政府、教育行業增長較快,所占比例分別為8.7%和7.8%,隨著政府電子政府、物聯網以及部分公共云平臺的快速建設,對IDC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教育行業隨著班班通等項目的帶動,一些校園應用平臺的建設與整合,大數據的集中也會帶來對IDC業務的需求。

圖7 2012年中國IDC客戶類型分布 《2012-2013年度中國IDC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專題地址:idcquan.com/special/2013baogao/

第2篇

一、基本現狀

全市現有番茄制品生產企業2家,中糧*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制品分公司和天然番茄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年生產番茄制品能力3.16萬噸,其中中糧*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制品分公司2.5萬噸;天然番茄制品有限責任公司0.66萬噸。

中糧*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制品分公司于1995年引進意大利日處理番茄500噸生產線,*年技改擴建,新增意大利日處理番茄*噸生產線。目前是塔城地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市重點扶持企業,產品銷往哈薩克斯坦、日本、韓國、羅馬尼亞、美國等地。20*年,收購番茄原料14.68萬噸,支付原料款4300萬元。生產番茄醬2.03萬噸,產品合格率100%。實現銷售2.2萬噸,產值8125萬元,經營利潤1156萬元,改變了多年負債經營的局面。

天然番茄制品有限責任公司是招商引資企業,注冊成立于20*年底。20*年開工建設并生產,收購番茄原料3.7萬噸,支付原料款1*3萬元。生產番茄醬0.5萬噸,產品合格率100%,實現銷售0.5萬噸,產值2444萬元,經營利潤420萬元,成為當年建設當年投產見效的農產品加工企業。

二、產業特點

1、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番茄加工能力逐步擴大,番茄播種面積逐年增加。番茄產業帶動了農業結構調整。

2、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逐步形成。番茄制品企業把原料基地建設作為生產的第一車間,主動與農戶簽訂生產合同,農戶按合同進行生產,企業按合同組織收購,通過訂單合同的方式穩定了產銷關系,逐步建立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分配機制。

3、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成立了番茄種植協會,培養了番茄銷售經紀人。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種途徑,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參與競爭。

4、形成番茄產業化經營的格局。鄉、鎮緊緊圍繞“四區一線”產業布局,加大政府引導力度,合理調整產業結構。通過鼓勵種植新技術推廣應用,開展田間技術服務等形式,促進了番茄產業化經營格局的形成。

三、存在問題

一是加工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還需完善。企業與農戶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亟待完善健全。加工企業、中介組織、基地、農戶之間形成的產銷關系比較松散,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差。

二是原料生產基地建設有待于加強。基地建設程度低,對發展早熟和晚熟番茄品種的種植影響較大,并直接關系到番茄加工企業的生產時間。同時,對提高加工設備能力利用意義重大,是企業利潤來源的重要增長點。

四、發展預測

*市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穩步發展。

1、現狀分析

番茄產業按年生產番茄制品能力3.16萬噸計算,全年需番茄原料19萬噸,需番茄種植面積4.2萬畝。其中中糧屯河*番茄制品分公司需番茄原料15萬噸,需種植番茄面積3.3萬畝;天然番茄制品有限公司需番茄原料4萬噸,需種植番茄面積0.9萬畝。

2、新增預測

中糧*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制品分公司投資5000萬元,將引進意大利日處理1500噸番茄生產線。計劃5開始項目建設,7月底投入生產。此生產線年需新增番茄原料9萬噸,需種植番茄面積2萬畝。*西域鴻興果蔬實業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一期建設日處理1000噸番茄生產線,將于今年建成投產。新增番茄原料6萬噸,需種植番茄面積1.3萬畝。

新增年生產番茄制品能力合計2.5萬噸,全年需新增番茄原料15萬噸,需種植番茄面積3.3萬畝。全市年生產番茄制品能力將達到5.66萬噸,從生產與加工平衡銜接方面進行理論分析,需番茄原料34萬噸,需種植番茄面積7.5萬畝左右。

五、主要措施

緊緊圍繞農民增收,大力培育和發展番茄加工企業,繼續完善番茄加工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發展各種類型的中介組織,推進農業經營體制創新,全面提高番茄產業化經營水平。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搞好服務。發展壯大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和關鍵措施。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增強緊迫感,把扶持番茄農業產業化企業,推進產業化經營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建議充實和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協調領導機構,加強組織協調,發揮職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做好番茄制品企業的管理和服務工作。

2、調整措施,加大扶持,推動產業發展。通過多渠道、多種方式加大對番茄制品企業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繼續加大番茄原料基地建設力度,在貸款貼息、栽培技術、新品種引進研發和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等方面給予支持。積極爭取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發展銀行部分信貸資金有一定比例投向龍頭企業。不斷優化支農資金支出結構,調整投資方向和重點,發揮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的作用,扶持龍頭企業的發展。

3、多種形式,建立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堅持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鼓勵和引導番茄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穩定的產銷協作關系和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支持和鼓勵番茄加工企業通過股份制形式,完善委托生產、訂單農業、入股分紅、利潤返還等分配機制,結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引導番茄加工企業與農戶按照公司加農戶的基本模式,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促進番茄加工企業與農戶建立穩定的購銷關系。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大力發展番茄行業協會,使各類番茄中介組織真正成為連接農戶與番茄加工企業、農戶與市場的橋梁和紐帶,不斷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凝聚力和經濟實力,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第3篇

隨著我國醫療體制逐步理順,醫院的醫療服務性收入將逐步成為主角,由此產生的對中高檔醫療設備的需求將構成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一個持續動力和競爭欲望。而迄今為止,醫療器械產品的不少關鍵技術仍被跨國巨頭們所壟斷,除了知名的老牌廠商,韓國企業也大舉進入了中國市場。三星攜手全中國的社區醫院,全面打造“健康產業”;而器械商喜來健已經在中國發展了1200余家體驗中心,覆蓋了30個省、市。外國公司的進入為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培育起了推波助瀾作用。

我國醫院大規模裝備開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迄今為止不過十年時間。就整體而言,我國醫療機構的整體醫療裝備水平還很低,其設備中有15%左右還是20世紀70年代前后的產品,大量的設備需要更新換代。醫療領域的信息化和網絡化是今后醫療管理的發展趨勢,這個趨勢會引發對影像化、數字化等高精尖醫療設備的需求增長。2007年國內市場容量達到800多億元人民幣。業內人士預測,未來5~7年內,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設備市場。

1 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情況分析

幾年來,我國醫療器械新生產企業和新注冊產品數量的增長很快,表明境內企業產品被國內醫療市場的接受度在不斷增加。全國已形成了幾個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和制造業發展帶,其中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及京津環渤海灣三大區域成為本土三大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據不完全統計,三大區域醫療器械總產值之和及其銷售額之和均占全國總量的80%以上。因為本身所具有的條件不同,這三大產業聚集區又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點。

以深圳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包括珠海、廣州等地),主要產品有監護設備、超聲診斷、MRI等醫學影像設備和伽瑪刀、X刀等大型立體定向放療設備、腫瘤熱療設備等,直接反映著現代醫療器械的新技術。

中科院、清華大學等標志著中國頂尖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都在北京。在醫療器械行業中,最新技術和人才培養優勢都在北京。以北京為中心的環勃海灣地區(含天津、遼寧、山東)醫療器械發展勢頭迅猛,一個包括DR、MRI、數字超聲、加速器、計算機導航定位醫用設備和呼吸麻醉機在內的數字診斷治療設備生產企業群正在形成。

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含江、浙)成為我國醫療器械三大產業群之一。高質量、一次性的醫療器械用品及耗材暢銷國內外,小而全是長三角地區醫療器械產業的一個特點。

隨著世界醫療器械市場競爭加劇,醫療器械外包業務正和中國市場形成緊密聯系。醫療器械制造的外包與汽車、機電設備、建筑工程的外包生產并無本質區別,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三五年內,醫療器械行業有望成為吸引外資的突破口。

2 福建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的醫療器械產業有了長足進展,經過20多年的努力奮斗,醫療器械產業占整個專業設備制造業的份額在不斷上升。其中瑞聲達聽力技術(中國)有限公司產值達7億元,年產各類助聽器93萬只,居全國第一,其中耳背機65萬只,為全國第一;麥克奧迪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年產值達3億元,居全國同類企業首位;福州梅生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值達到1.5億元,全國市場占有率達80%。

在看到福建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省各醫療器械企業原先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并未全部解決,行業內部的發展也很不平衡。以廈門市醫療器械企業情況分析,全市共有54個醫療器械企業,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據統計,2005年總產值約11億元,這11億產值主要是由“麥克奧迪(顯微鏡)”、“柯達(數碼影像)”、“瑞聲達(助聽器)”三家外企貢獻,其余51家企業的貢獻甚微。54家持證生產企業,注冊產品128個產品的種類,但能列為儀器設備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除少數幾家的產品外,難稱高檔醫療器械。但我省診斷試劑目前起步較好,其中三大宗產品(生化、免疫發光、免疫組化)技術較成熟。同時,激光技術及激光器我省也有發展優勢。我省的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必須善于將現代信息技術成果融入傳統產品促進升級換代,要研發出擁有自主產權的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從源頭上提高競爭力。

3 加快我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策略研究

21世紀初是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和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發展高端醫療器械要把發展立足點放在政府的戰略,要在全球醫藥產業的格局中進行策略研究:

3.1 借鑒國內醫療器械產業崛起和發展的經驗

目前,全國已形成了幾個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和制造業發展帶,它們雖然具有的條件不同,但能因地制宜,產業聚集區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點。它們的崛起和發展,對我省醫療器械產業的迅速崛起和快速發展有著許多借鑒作用。如:

以深圳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研發生產綜合性高科技醫療器械產品是其強項。這一區域國際交流、貿易、合作活躍,產品立足于全球一體化市場,重視國際化生產經營管理模式。走國際化道路是該地區的重要特點。顯然,這一區域形成與其特殊的政策環境、地理位置以及原有的經濟氣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政策、機制、市場等因素的激勵和培植,是使醫療器械產業在深圳得以蓬勃發展的原因。

環渤海灣地區診斷治療技術引人注目,是由于幾年來政府政策的調整以及人們觀念的轉變,企業借助政府的關注以及本身所具有的科技能力,勢頭強勁,潛力不可小覷。

長三角地區的特點是產業發展迅速,中小企業活躍,地區特色明顯。快速發展的民營企業以及江蘇發達的有機化工工業的帶動下,成為我國醫療器械三大產業群之一。國際化的生產和銷售,使其在海外具有良好的聲望。

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給福建與臺灣之間的聯絡帶來了新的空間,同時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實施給福建的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福建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應立足于福建產業基礎,挖掘福建民營經濟發展的獨特優勢,從三大產業集聚區中吸取發展經驗,從而創造出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條新的崛起之路。

3.2 加大醫療器械產業的政策支持

影響我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因素很多,但產業政策環境改進是最重要的因素,產業政策環境對于行業發展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于省內企業,通過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幫助它們發展;二是對于國內大企業、大科研機構,通過政策引導,吸引它們到福建投資辦廠。對于產業政策的需求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政策扶植、組織研發、管理接軌。

3.2.1 加大專項投入,搭建公共的技術平臺

設立省、市兩級政府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戰略性產業研發機構,強化前瞻性產業技術研發。一是用于搭建一個公共的技術平臺。幫助協調我省醫療器械研發中的重大問題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加強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二是用于企業技改、醫療器械產業基地的建設、基礎性研究、中上游技術創新。三是對于開發國家一、二類醫療器械產品和為新醫療器械開發服務的實驗室及臨床試驗,給予一定的扶持。

3.2.2 建立醫療器械采購支持制度,激勵自主創新

在歐洲和日本,國家對于醫療器械行業是作為福利行業來扶植的,通過稅收、信貸和政府采購等一系列方式,幫助和促進產業發展。政府采購醫療器械時,同等技術水平的產品,本土的即使比進口的價格更貴,只要在10%以內,政府仍然會選擇本土的產品,因為政府采購花的是納稅人的錢,當然應該用來扶植本地的企業。

要通過建立省內企業醫院醫藥見面訂貨會等形式扶持省內企業,利用政府采購制度激勵自主創新。對省內企業或科研機構生產或開發的、符合國民經濟發展要求和先進技術發展方向、且具有較大市場潛力的醫療器械試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場的產品,經認定,政府進行首購,由采購人直接購買或政府根據采購制度采購支持。

科技、財政部門要制定有關自主創新產品認定和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的管理辦法。要優先使用地產產品,將地產產品優先列入政府采購范圍。各地藥監部門要嚴格把關,凡符合采購要求的地產醫療器械,必須優先購買。

3.2.3 管理職能接軌,促進醫療器械的發展

省醫療器械監管部門要堅持監、幫、促相結合的方針,進一步規范醫療器械市場秩序,營造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促進醫療器械的發展。在管理過程上對創新產品和重點企業拳頭產品的系列開發的新品種上市審批應縮短時限、簡化程序,重點扶持已具規模生產企業的新產品開發,促進龍頭效應,加快其發展。

工商部門著力打擊醫療器械流通環節的與市場經濟體制不容的各種違法行為,維護合法廠商的市場地位。紀檢監察部門則大力整肅有關醫療器械生產流通銷售環節的腐敗現象,維護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環境。

要切實把政府管理產業的職能轉變到規劃引導、政策調控、綜合協調、公共服務上來。逐步實現醫療器械產業由依靠政府推動向政府與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的轉變。

3.2.4 加強與臺灣地區的合作,構建區域產業鏈、價值鏈

當前,我省正努力實現“建立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是充分利用我省的地域優勢,通過與海峽對岸相關科技、產業的交流與合作,培育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強與臺灣地區的合作,在“構建區域產業鏈、價值鏈”上要有作為。如與臺灣企業建設“研發―生產”模式,在金融服務上,與臺灣企業建立“融資―生產―出口”三角模式。

3.2.5 實施名牌梯度培育計劃,推進品牌建設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社會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不斷增強名牌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形成以醫療器械名牌企業為主體的大企業集團和以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為特征的區域強勢品牌群,帶動區域經濟的跨躍式發展。

選擇一批技術含量高、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的醫療器械產品重點培植,大力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醫療器械名牌產品生產企業群體,實施名牌梯度培育計劃,爭創更多的福建籍醫療器械“中國名牌”、“馳名商標”和“出口名牌”。

3.2.6 引進嫁接打造醫療器械行業航母

我國的醫藥工業較早就實行了改革開放,國際醫藥工業前25名跨國公司都在我國合資辦廠,一些地區和企業通過與跨國公司合作整體提升了實力。各級政府應站在全省醫療器械產業戰略布局調整的高度,對此給予高度重視,把握時機,主動出擊,力爭吸引一至兩家跨國醫療器械行業巨頭在我省進行大規模投資辦廠。

3.2.7 引導培植醫療器械行業龍頭

一是倡導強強聯合,引導中小企業向大企業靠攏,培育有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二是鼓勵有實力、有發展前途的民營企業大膽收購、兼并那些解困無望的企業,利用他們的殼資源及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組建大的集團公司,促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三是加強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的聯合。醫療器械行業界開展工商聯合,可以使生產企業利用商業企業深層次、廣覆蓋的分銷網絡和市場作業反饋系統,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商業企業可以通過與生產企業合作,保證質優、價廉的貨源,達到雙贏的目的。

3.2.8 依托園區做大做強醫療器械行業企業

以園區為依托,廣泛吸納社會資金進園投資辦廠,發揮園區的聚集效應。要給予孵化器園區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享有的優惠政策,讓落戶企業生產的新藥械優先進入省醫保目錄,力爭使園區很好地體現出自主創新平臺對工業集中區的服務和依托,對優勢和特色產業的支持和促進,對新興產業的引導和培育。

3.3 建設福、廈、莆、寧、泉五個產業基地

3.3.1 建設福州創新研發型醫療器械產業基地

要建設具有醫療器械創新能力的研發型產業基地,創造出具有福州特色的,具有創新研發、產業鏈完善和市場配套的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基地。發揮生化、免疫發光、免疫組化、激光技術及激光器、助聽器、口腔治療儀器等六大宗技術,研發出擁有自主產權的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從源頭上提高競爭力。到2009年,成為全國創新研發型醫療器械產業基地之一。全市醫療器械行業年產值達到12億元。

3.3.2 建設廈門綜合性高科技醫療器械產業基地

要建設綜合性、高科技醫療器械產業基地,成為我省重要的醫療器械,尤其是與電子、光電技術融合的新型醫療器械生產基地,要抓住區域國際交流、貿易、合作活躍的契機,實現醫療器械產業的快速發展。到2009年,成為全國綜合性高科技醫療器械產業基地之一,全市醫療器械行業年產值達到33億元。

3.3.3 建設莆田全國民營醫院醫療器械產業基地

要充分發揮莆田在全國民營醫院網絡優勢,建成集醫藥器械藥品研究、開發、銷售、應用和服務相配套的醫療產業,成為全國民營醫院的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到2009年,成為全國唯一的民營醫院的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全市醫療器械行業年產值達到10億元。

3.3.4 建設寧德保健醫療器械產業基地

寧德市要立足港口、區位、開放口岸和醫療保健按摩器械產業群體優越,整合資源,在原有的基礎上和國際醫療保健產品接軌,開發建設保健器械產業園區,建成具有醫療保健特色的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到2009年,全市醫療器械行業年產值達到10億元

3.3.5 建設泉州傳統提升型醫療器械產業基地

要充分利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給泉州與臺灣之間的聯絡帶來了新的空間的契機,依托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和泉州工業產業基礎。通過與港臺相關科技、產業的交流與合作,把培育與發展醫療器械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出具有泉州特色的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到2009年,全市醫療器械行業年產值達到5億元,成為快速成長的醫療器械產業基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久久久 | 视频一区二区国产 |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秒播 | 久久免费视频观看 |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mp4下载 | 亚洲九九色 | 亚洲国产系列久久精品99人人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 国产伦子系列麻豆精品 | 在线观看国产人视频免费中国 | 亚洲美女视频网址 | 亚洲天堂色| 99视频都是精品热在线播放 | a级高清免费| 亚洲高清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 欧美久久网|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首页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y | 国产高清自拍一区 | 国产精品视频网址 | 一区二区久久 | 人人九九精品 | ririaiav| 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 国产综合视频在线 | 羞羞视频免费网站在线 | 亚洲精品影院 |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色伊人 |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 意大利禁忌电影 | 日韩成人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 羞羞视频入口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 欧美性色黄大片www 欧美黄色性视频 | 亚洲免费区 | 四虎影视最新网站在线播放 | 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