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血壓的防治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糾正“不良生活方式”主要靠病人自己高血壓病是一種“生活方式不良疾病”應該首先采取非藥物治療。非藥物的干預包括科學合理的生活節奏,自我體育鍛煉,少吃高脂、高膽固醇、高鹽飲食,多吃富含維生素C食物和戒煙、少飲酒等飲食習慣等措施。它可改善病人的精神面貌、降低超重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子水平、提高降壓藥療效和減少副作用,不少輕癥病人尚能不用藥而維持。無論病情輕重和用藥與否,一概都要采用非藥物干預。
二、提倡家庭自我監測血壓偶爾測取血壓值常缺乏代表性,24小時內最高與最低值間可相差1倍。有的降壓藥起效快,失效也快,因而到門診測壓“正常”,而在數小時后家測血壓卻很高,騙了醫生和病人,誤導治療方案的調整。有時病人在醫生面前測得的血壓值“高”,在家測血壓全是“正常”,這是因病人的緊張心理造成的“白大衣高血壓”假象;有時治療后病人血壓并不平穩保持在正常以下,而醫生和病人卻漠然不知,這是很有害的情況。因而提倡病人在家庭經常自我監測血壓。
三、配合醫生,不斷修正好個體化的合理治療方案傳統的投藥方法,即“均勻”和“等劑量”,企圖使24小時內血藥濃度和降壓幅度處穩定態,實際事與愿違。這主要是因不同藥物的代謝相異,同一藥在不同時間(晝動夜伏)代謝存在周期性節律。病人24小時血壓有生物學變動,環境性應激也明顯影響之。不同個體因升壓機制有別,上述變動可大相徑庭,各藥的作用機制與病人升壓機制間的吻合程度也千差萬別,治療期內時間、地點、機體狀態的相差等。但要揣摩出能有效和平穩(24小時內和不同季月間)降壓的個體化方案,需經對治療前后血壓變化規律和用藥品種、用藥方法和劑量的反復調整和滴定才能形成,決不是憑醫生在門診經一次測壓便能確定。
醫學資料表明,許多營養因素,如熱能、鈉、鉀、鎘、鋅、脂肪、膽固醇、蛋白質、維生素及食物中某些其它成分,同高血壓病的發病有關,以下方法對高血壓的防治具有積極意義。
1 控制體重和熱量。
因為肥胖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之一,而肥胖的主要因素是熱量入超造成的,因此要減少熱量的攝入,使體重控制在理想體重范圍內,理想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5。控制熱量攝入,保持理想體重是高血壓防治重要措施之一。
2 減少食鹽的攝入量。
食鹽越多,血壓升高的機率越大。一般食鹽的攝入量每天要限制在6克以內,對于已經有高血壓的患者食鹽量還要減少,每天應1-2克,同時應注意平時少攝入含鹽量高的食物,一些含有“隱性食鹽”的食物也應該注意,如薯片、火腿腸、瓜子、話梅等加工好的食品中其實都含鹽,不能單憑味覺來判斷是否含鹽,高血壓患者購買加工食品時應注意產品標簽,擇包裝上標有“低鹽”字樣的食品。
3 要控制脂肪的攝入。
尤其是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降低膳食中脂肪總含量,減少飽和脂肪酸,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有利于降低血壓,因此應不吃或少吃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動物脂肪,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如植物油和魚類脂肪等,同時要使總脂肪的提供的熱量控制在25%左右。
4 要適量增加含鉀食物的攝入。
如水果、蔬菜和瘦肉等。這些食品中含有鉀、維生素C、亞油酸等,它們能擴張血管,有利血管變得柔軟,降低交感神經的活性,使血壓降低,運轉正常。
5 多補充一些含鈣、鎂元素的食物。
含鎂高的食物有豆制品、牛奶、蚌殼、貝類食物。富含鈣質的食物比較多,如海帶、芝麻醬、山楂、蝦米皮、綠葉蔬菜、雪里紅、榨菜、魚類、排骨和豬爪等等。
6 限酒
防治措施
高血壓前期病人的預防主要是通過非藥物治療,通過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體健康的行為和習慣,達到減少高血壓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發病的危險,具體改善措施內容包括:
(1)減輕體重:體重指數(kg/m2)應控制在24以下。減輕體重對健康十分有利,如在人群中平均體重下降5kg,高血壓患者體重減少10%,則可使胰島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和左心室肥厚改善。減重的方法一方面是減少總熱量攝入,強調少脂肪,并限制過多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另一方面則需增加體育鍛煉,如跑步、太極拳、健美操等。在減重過程中還需積極控制其他危險因素,飲酒的超重者需戒酒,老年高血壓則需嚴格限鹽等。減重的速度可因人而異,但首次減重最好達到減輕5kg以增強減重信心,以后再根據自覺的癥狀和有關指標決定減重的速度和目標。
(2)采用合理膳食:根據我國情況對改善膳食結構,預防高血壓提出以下建議:①減少鈉鹽的攝入:WHO建議每人每日食量不超過6g,我國膳食中約80%的鈉來自烹調或含鹽高的腌制品,因此限鹽首先要減少烹調用鹽及含鹽高的調料,少食各種咸菜及鹽腌制食品。同時適當增加醋等含鹽較低的調料,以減少用鹽及含鹽的調料,同時增加食物的色香味。還應盡量多食用新鮮蔬菜,少食用鹽腌制的咸菜、咸魚、咸肉、醬等。②在食用主食米面外,定期食用粗糧:純粗糧或純細糧中的營養成分都不全面,要粗、細糧搭配,進行互補。一星期吃2~3次粗糧,定期吃點小米、棒子面、紅薯。粗糧中纖維含量豐富,有助于調整脂肪和糖的吸收和代謝,還能防止便秘。增加纖維素的攝入;注意補充鉀和鈣,有資料表明,鉀與血壓呈明顯負相關。我國膳食中鉀的來源除谷類外,主要來自綠葉蔬菜、馬鈴薯、香蕉、橘子等,含鉀多的蔬菜有油菜、菠菜、香菜菇以及菌類,如木耳、香茹等。含鈣豐富的食品除綠葉蔬菜外,還有豆制品和奶類。每日100g牛奶可提供100mg以上的鈣,所以飲用牛奶是值得提倡的。③多吃水果和蔬菜:研究表明,增加蔬菜或水果的攝入,減少脂肪攝入可使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有所下降。素食者的血壓比肉食者低,其降壓的作用可能基于水果、蔬菜、食用纖維和低脂肪的綜合作用。④減少膳食脂肪,補充適量優質蛋白質: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即使不減少膳食中的鈉攝入和不減重,如能將膳食脂肪控制在總熱量的25%以下,連續40天可使男性舒張壓和收縮壓下降12%,女性下降5%。因此,建議改善動物性飲食結構,減少食用含脂肪高的豬肉,增加含蛋白質高的而脂肪少的禽類及魚類。
(3)限制煙酒:盡管有證據表明非常少量飲酒可能減少冠心病的危險,但是飲酒和血壓水平以及高血壓患病率之間卻呈線性關系,因此提倡人們應少量飲酒。如不能控制,則可少量飲用紅葡萄酒(它可以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促進脂肪代謝,減少動脈硬化)。飲用量不能太多,按中國人的標準每天50~100ml為宜,每次少量,每天可以喝1~2次。黃酒、白葡萄酒也有同樣有效。白酒要少些,1天只能喝25ml,啤酒約300ml。建議男性每日飲酒量的酒精含量應少于20~30g,女性則應少于10~15g。煙草:實驗證明,每吸1支煙都會升高血壓,即使是服用降壓藥的高血壓病人,吸煙也影響降壓治療效果,使防止器官損害的作用減弱,戒煙1年可看到對心血管的好處。
(4)增加體力活動:以需氧運動為佳,如快步走、慢跑、太極拳等,運動強度因人而宜,按科學鍛煉的要求,常用運動強度指標可用運動時最大心率加年齡為180(或170),如要求精確則采取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齡)]的60%~85%作為運動適宜心率。運動頻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續20~60分鐘即可。另外,進行太極拳鍛煉的人,其神經系統、平衡功能、調節功能及肌肉骨骼的改善很明顯。長期堅持可改善血管的彈性,增強心臟的應激能力,增強骨密度,減少骨質疏松癥。
(5)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平衡心理:長期的精神壓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壓和其他一些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現代生活節奏快,人的精神壓力很大,這種精神狀態常使人采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釀酒、吸煙等,降低或對抗了高血壓的順應性;生活無規律,不按時就寢,經常改變生物時鐘,機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自然就會造成血壓升高。因此要生活規律,做一個心胸開闊、性格隨和、心地善良的人,保持快樂的心境。心理平衡的人,其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功能、各器官代償功能才能處于最佳的協調狀態,從而對保證人體的健康有積極的意義。對有精神壓力和心理不平衡的人,改變他們的精神面貌需做長期、細致的工作。一方面靠政府與政策的力量改善大環境,另一方面則靠家屬與社區醫師做耐心勸導,幫助這些人參與社交活動,如參加體育鍛煉、繪畫等,在社團活動中傾訴心中的困惑,得到同齡人的勸導和理解;同時還需加強自我凈化心靈,升華人格,調適心理,陶冶情操,達到心境寧靜,陰陽平衡,人格高尚。每個人都有很強的抵御疾病的能力,如果能充分調動起來,自身的抗病能力就是最好的醫生,而醫生只需要幫助他恢復這種本能。讓我們每個人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本能,來健康快樂的生活,讓疾病遠離我們。
參考文獻
1 美國預防、檢測、評估和治療高血壓全國聯合委員會第七次報告內容簡介.高血壓雜志,2003,8:234.
2 李燕,等.長期飲酒對浙江景寧畬族人群血壓、血脂及腎功能的影響.高血壓雜志,2005,9: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