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醫院護理流程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優質護理服務 流程管理
由于人們對生存質量的更加重視,未來在接受醫療護理服務中,會對人際關系要素和舒適要素提出更高要求[1]。我院于2010年4月正式啟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實施1年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也得到了患者的充分認可,現報告如下。
流程式管理
流程實施,準備階段:①模式轉變:管理人員轉變思想,以患者為中心,運用規范化的工作流程,持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為目的,變傳統的護理模式為責任制護理模式。實行分組護理責任制和護士分層級使用,每個療區將護士按年資分為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助理護士四個層級,根據床位數、患者數、將護理人員分為2~3組,每組設責任組長1名,組內有各層級護士,每名護士分管5~7個病人,并相對固定,主要負責本組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各項護理工作,實行8小時在班,24小時負責制。②制定流程,制定各級、各類人員工作流程、工作質量考核標準。我們將責任護士的24小時工作時間按時間順序制定出詳細的工作重點,護士工作有重點忙而不亂。克服了以往在管理患者的過程中人人都管,責任不明確的情況。③人員培訓:加強專科培訓,選派骨干護士參加全國專科護士培訓班及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全院護士按職稱不同分別在院內培訓不同項目,提高了護理隊伍的整體水平。護士的儀表、語言和態度等都應該成為其素質修養的內在要求,護士自身素質的高低將決定整個衛生行業的職業道德水平,也是能否培養高素質衛生人才的根本[1]。因此,技能培訓中增加了操作前后與患者溝通,讓患者對操作有所了解,取得患者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質量監管,加大力度:①安全督導:加強質量管理,確保工作流程順利實施。建立了完善的護理質量控制體系,成立院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分7組每組確定不同的檢點,每月去療區檢查;療區質控小組自查,組長定期召開小組會查差錯、隱患,商議防范措施;護士長隨時督導,定期考核,以一條龍逐級督查上報的方式,加強了護理質量管理,提高了護士責任意識,保障了護理安全。②設獎勵機制:為充分調動護士積極性,開展護理服務明星評選活動。每月通過患者問卷調查,征求患者意見,由患者評選“星級護士”。醫院設立專項獎勵基金,當選的星級護士由院長在全院護理大會上給予表彰獎勵、授星級護士帽,并將星級護士的名字公布在科室墻面的《護理服務明星榜》上,用以激勵護士工作熱忱及患者監督。
風險控制,防患未然:①院質量管理委員會去療區檢查,將存在問題詳細記錄匯總,每月在全院護士長會議上通報,讓被發現問題科室引起重視,其他科室未雨綢繆。將檢查出較為嚴重的問題記錄于“護理質量檢查與改進反饋單”上交給護士長,護士長組織全科護士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后將“反饋單”上交護理部主管主任,主任做出改進效果評價后,將“反饋單”一式兩份交護士長及護理部質控干事各一份保管,以備查找及總結教訓。②院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每季度討論差錯,找原因,提改進措施。為防止護士長瞞報差錯,護理部采取鼓勵機制。能主動上報差錯者,年終評選上給予一定的加分,發現瞞報者給予嚴肅處理。
結 果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流程管理前后患者對護士基礎護理工作的滿意率比較,見表1。
討 論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流程管理有利于提高護士工作的主動性:通過制定工作流程,責任護士在每一個時間段里都有固定的工作內容,夯實了護理工作,也便于管理者監管,便于護士自檢,提高了護士主動服務意識。
優質護理服務流程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優化的工作流程減少了重復環節。護理部簡化了書寫表格,將表格中的內容能用符號代替的,就不用護士書寫,把護士從繁瑣的文字書寫中解脫出來;護士按年資分級使用,加快了解決問題的效率;流程管理責任明確,為給患者提供更好地服務,護士自覺學習。管理者也營造了學習氛圍,以不同形式調動護士學習主動性和工作積極性,內科系統組織護士技能大練兵。外科系統對護士進行專科理論知識競賽。門診部位召開“成就未來 承載希望”座談會,使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及業務能力得到提高,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到健康,縮短了住院天數。
優質護理服務流程管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滿意率:優質護理服務的目標是讓“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醫院想盡辦法把護士還給患者,保障護士在患者身邊的時間。后勤科室送貨送藥到病區,護士把有效的時間用到服務患者身上。護士在患者身邊的時間增多,巡視和觀察病情的時間就多了,更能及時有效的發現病情變化,切實保證醫療安全;患者舒心了,也贏得患者家屬的信任,病房隨員比以前有所減少,而且以前依賴隨員做的生活護理如洗臉、洗腳、喂飯等,逐步由護士承擔起來,力求做到有陪無護,為開展無陪化的護理模式奠定了基礎;同時通過增進溝通、交流構建了和諧的護患關系,患者更加依賴護士、滿意護士。
【關鍵詞】 創新優化流程護理; 護理服務質量; 患者滿意度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Process-Optimized Care in the Surgical Care of Primary Hospitals/ZHU Jie-qun,LIU Zi-y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23):076-077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explore an innovative optimized model after implementing the Innovative Process-Optimized Care in the surgical care quality management in primary hospital.Method:70 cases given Innovative Process-Optimized Care and 70 cases without given that were collected in the surgery department of primary hospital , and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analyzed in statistics.Result:The quality of ca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fter given the Innovative Process-Optimized Care were better than those without given the care,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Innovative Process-Optimized Care; Quality of care service; Patients’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Fogang county,Fogang 5116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49
在基層醫院,合同護士較多,流動性大,護理隊伍不穩定,給本院護理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針對護理工作繁重和瑣碎,部分工作缺乏科學有序的管理。而創新優化流程護理對于基層醫院護理方面的必要性,體現在能提高護士工作效率,保證護理質量,減少醫療護理缺陷的發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1]。
創新優化流程護理是指通過調動全科人員的積極性,結合科室實際制訂和完善實施方案,從護理工作模式、護理服務流程、護理文書書寫、護士績效考核等方面,優化護理服務流程,強化護理管理職能,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護士綜合素質,以最終提升患者的滿意度的創新護理模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2-7月于本院外科應用創新優化流程護理制度前的70名患者的護理資料,其中男34例,女36例,平均年齡(47.87±7.29)歲;以及收集2010年8月-2011年1月于應用創新優化流程護理制度后的70名患者的護理資料,其中男32例,女38例,平均年齡(48.25±9.46)歲。優化流程護理前后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創新優化流程護理方法
1.2.1 優化護理人力配置 采取APN三班制連續排班。A班:責任護士5名(含護理組長1名),分管4組,工作時間8:30~15:30;P班:責任護士4名(含護理組長1名),工作時間15:30~21:30;N班:責任護士2名,工作時間21:00~8:30。白天另設辦公班1名,工作時間8:30~12:30,14:30~17:30;藥療班2名,工作時間 8:00~12:00,15:00~17:30;同時實行彈性排班,增加了節假日、中午和夜間等薄弱時段的護士人數,以實現更優質的護理服務。
關鍵詞 流程管理 護理缺陷 護理質量
資料與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3月在門診治療室工作的15名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0~43歲,平均28.5歲。其中護師6人,護士9人;大專學歷3人,中專學歷12人;流程管理與護士的年齡、學歷差異無顯著性,無可比性(P>0.05)。
方法:①制作流程:結合我院實際,根據護理活動的順序和職責設計護理操作流程。所有護士要熟練掌握執行,并將流程形成必要的書面文件,使各項治療、護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②組織全員培訓:利用每周例會,組織護士學習各項流程,提高護士對流程管理重要性的認識。③實施建立各崗位工作流程:首先,接診護士要查對患者治療單的日期,指導患者到注射區等候,如患者注射需皮試的藥物,先給患者作相應的皮試,皮試前要查病人的用藥史、過敏史,發給患者一張皮試溫馨提示卡,告知患者皮試的注意事項,并將皮試的結果寫在門診病歷和皮試溫馨提示卡上。其次,查對護士要通過電腦查對治療單與收費處方的內容,如果出現治療單與收費處方不符、藥物的劑量錯誤等,護士要與醫生及時溝通,以確保用藥安全。第三,擺藥護士要根據查對后的治療單進行擺放藥品,然后由配藥護士在確認擺放的藥物無誤后,才能進行配藥。第四,注射護士在注射前要核對患者姓名,如果與病人語言上有溝通障礙,就要查看病人的收費單和門診病歷。如患者出現過敏反應的藥物,通過查門診病歷和病人皮試時發給的皮試溫馨提示卡記錄及電腦,查找病人前一天注射的藥物與當天的是否相同,確認無誤后才能給病人注射。第五,巡回護士保持在患者的視線范圍內,每隔15~30分鐘巡視患者1次,觀察患者的滴注速度、余藥量、注射部位是否腫脹,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拔針時告訴患者要按壓針口10分鐘,休息20分鐘后如無不適方可離院;抽血護士要根據檢驗單的檢驗項目選擇試管,核對清楚后再給患者抽血。
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
結果
門診實施流程化管理前后主要工作量與護理缺陷比較采用t檢驗,經統計學分析,P
討論
目前,醫院的服務機制必須不斷適應顧客的醫療需求,滿足顧客并爭取超越顧客的期望[1]。因為醫院的顧客是病人,而病人最關注的焦點是醫療安全,為此,門診作為醫院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部門,除了給病人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優美的治療環境外,還應該關注病人的需求。在門診實施流程管理后,各項工作得到了規范,明確了質量要求,消除了重復和無效的活動,同時也改變了護士工作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使護理操作更加程序化、流程化。為此,我們在制作流程時強調門診嚴格的查對制度,將這些制度形成流程,在工作中認真落實執行。總之,門診實施流程化管理是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護理缺陷,保障病人治療護理安全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