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醫院檢驗科質量管理體系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摘 要 目的:作為血站血液質量檢測體系的關鍵部門,血站檢驗科擔任著十分重要的職責和任務。然而,如今血站檢驗科逐漸暴露出很多問題,尤其在質量管理方面,探索質量管理的途徑方法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就從血站檢驗科質量管理的重要性出發,探索其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為醫學研究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 血站檢驗科 質量管理 關鍵環節
Thinking about quality management on the key link in laboratory of blood station
Lu Jianwei
Taicang Branch of Suzhou Blood Center,Jiangsu 215400
Abstract As the key part in blood testing system in blood station,the laboratory of blood st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However,nowadays in the laboratory of blood station many problems exposed,especially in the quality management.To explore ways of quality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Starting from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 laboratory of blood station,this paper explore a series of problems,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ving method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medical research.
Key words Laboratory of blood station;Quality assurance;The key link
隨著我國醫學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路技術以及自動化檢測設備的投入使用,血站檢驗科的血液質量檢測技術得以提高。然而,血站檢驗科關鍵環節的質量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為了更好的應對這些困難和挑戰,需要廣大醫學工作者不斷思索,探究出提高血站檢驗科質量管理的有效途徑,為廣大醫學事業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血站檢驗科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作為血液質量檢測體系中的重要部門,血站檢驗科擔任著十分重要的任務和職責,其質量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血站檢驗科的主要任務:血站檢驗科是血液質量檢測的關鍵部門,擔任著對獻血者捐獻的血液進行相關檢測地職責和任務,在此檢測過程中,需要按照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相關項目的檢測,確保醫療用血的安全性,避免造成患者的二次傷害[1]。
血站檢驗科質量管理的意義:加強血站檢驗科的質量管理,有利于確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有利于保障醫療安全,進而滿足當今臨床對于安全有效血液的需求,促進醫學進步和時展。
血站檢驗科關鍵環節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如今,血站檢驗科逐漸出現很多問題,其中涉及范圍包括質量管理體系、儀器設備管理、檢測團隊、存檔體系、實驗室安全防護等五大方面。
不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在質量管理體系方面,我國血站檢驗科仍然存在很多漏洞,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部分血站并沒有建立完整的符合血站實驗室特點的質量管理體系,因此相關檢測人員并沒有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血液檢測,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很難保障血液的安全性,從而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
不規范的儀器設備管理:在血站檢驗科實驗室中,存在很多專業的設備儀器,它們大大提高了血液檢測的效率,目前廣大醫學工作者越來越依賴這些自動化、智能化的檢測設備,然而卻忽視了這些設備的管理和維護,從而影響了血液檢測的效率和準確性,最終將有可能造成血液的二次危害。
低素質的檢測團隊:伴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血站檢測團隊的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從而適應當今醫學的發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如今,我國部分血站檢測人員缺乏較系統的知識體系,對于新設備的上手速度較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血液檢測的效率,不能很好的為臨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供應。
非正規的存檔體系:血液檢測結果存檔,是血站檢驗科工作的重要內容。然而,在當今醫療糾紛中,由于血液檢測結果和相關數據的不完整和不正規,因此并不能為其提供有效的書面依據,增加了醫療糾紛的可能性。在血液的檢測結果和相關數據的記錄中,部分實驗室缺乏完整的內容,部分檢測項目、試劑和相關數據沒有記錄,并且沒有形成正規統一的記錄表格,資料保存沒有做到位,隨意堆放,因此造成部分數據丟失[3]。
欠缺的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作為艾滋病初篩實驗室的一個分支,血站檢驗科應該嚴格進行生物安全防護管理,確保相關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目前,部分實驗室在生物安全防護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如實驗室缺乏科學的布局,沒有明確污染和非污染等各個分區,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缺乏系統的生物安全制度,外來人員私自隨意逗留實驗室,造成血液污染;保護裝置較匱乏,如洗眼裝置、帽子、口罩、護目鏡等。以上一系列安全漏洞,都有可能造成血液污染,影響實驗效果和血液檢測質量[4]。
血站檢驗科提高管理質量的方法
面對血站檢驗科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和挑戰,亟需突破瓶頸,探索到相應的方法途徑,主要可以從健全血液檢測體系、完善設備管理意識、提高檢測團隊素質、改進檢測結果記錄體系、培養相關人員責任意識這五大方面進行,逐漸解決以上的一系列問題。
健全血液檢測體系:首先需要血站完善健全血液檢測體系,提高檢測人員的自律性和責任感,確保血液檢測結果的準確有效,形成制度化、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從操作流程到質量記錄,都必須嚴格執行,明確各個環節檢測人員的職責,提高血液檢測的效率和準確性[5]。
完善設備管理意識:自動化、智能化的儀器設備是血站檢驗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血站需要嚴格按照ISO/IEC 15189的實驗室設備要求,完善儀器設備采購、驗收和使用流程,做好儀器設備的保養維護,并由專業人員做好相關記錄和管理。
提高檢測團隊素質:為了更好地適應當今醫學發展需求,血站檢測人員亟需提高專業素質水平,加強技術教育培訓,明確《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相關內容,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專業技能水平,擴大知識面范圍。
改進檢測結果記錄體系:為了減少相關醫療糾紛,血站檢驗科需要做好相關檢測結果的記錄工作,其中涉及血液的采集、加工和檢測的詳細記錄、相關血液檢測數據這兩大方面,要保障完整和準確,不能隨意進行涂改,嚴格按照相關記錄標準執行,從而更好地提高血液的檢測質量,為醫療糾紛提供強有力的書面證據[6]。
培養相關人員責任意識:血站檢驗科,可以開展相關技術教育培訓,讓工作人員意識到血液檢測工作的重要性,培養較強的責任意識和專業技能水平,加強對先進儀器設備的操作訓練,從而培養出熟練而專業的管理人員。
為了進一步發揮血站檢驗科的功能作用,廣大醫學工作者和相關管理人員亟需加強質量管理意識,積極解決現階段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進一步提高血液檢測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鄭偉,劉彥哲,杜艷麗.血站質量管理體系的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3,(6):683-684.
[2] 魏增慧,楊春晴,董國良,等.血站檢驗科全面質量探討[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2,22(10):2508-2509.
[3] 王洪濤,侯小平.檢驗科質量控制應與醫院質量控制管理有機結合[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23):2937-2938.
[4] 陸琴.ISO管理體系在檢驗科質量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2):278-279.
檢驗科工作環節復雜,工作比較分散,涉及樣本采集、樣本運輸、檢驗前中后等多個環節,樣本檢測項目繁多,有些檢測項目時效性要求高,必須在樣本采集后的規定時間內檢測。因此,實施有效的內部審核能及時發現并解決檢驗工作中的不符項,從而保障檢驗工作正常有序地運行。
1.1內部審核的組織策劃。
檢驗科實驗室應當根據自身實驗室情況建立一套完整規范的內部審核程序,要求實驗室按照此程序文件來指導內部審核工作的進行,從而可以避免內審員在審核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實驗室內部審核的規范化。在內部審核前,檢驗科實驗室需任命實驗室質量負責人和,由質量負責人全面負責策劃和實施管理實驗室內部審核工作。同時需制定審核方案,確定內部審核的目的、范圍、依據及具體實施方法。此外,檢驗科必須授權一支合格的內部審核員小組以保證內部審核的高效和順利進行,內審小組應人員安排合理、需考慮內審員在檢驗工作中的職責及專業的分散性,內審員應從不同專業組中挑選,要求具有一定的檢驗工作實踐經驗,并通過嚴格的系統培訓獲得內審資格證書[3]。
1.2內部審核的準備。
在內部審核前,需任命審核組長和審核成員組成審核組。編制詳細的審核實施計劃,包括審核目的、審核范圍、審核準則、審核組成員名單及分工情況、審核時間和地點、各主要審核活動的預期日期和持續時間、首次末次會議時間、審核報告的分發和日期。為了使內審工作有計劃、有目的運行,一般還要做好內審文件的準備工作:如內部審核日程表、審核項檢查表、不符合項報告表、跟蹤審核驗證報告表等。這些提高了審核效率,保證審核的完整性,減少了審核工作中的隨意性、盲目性和不必要性。
1.3內部審核的實施。
通過內審組的首次會議介紹審核的具體內容與實施方法,安排審核的工作進度及相關問題等。在各專業組的現場審核中審核員應按審核安排表,合理計劃控制審核時間,按檢查表逐條檢查待審核內容,并收集客觀證據,做好審核工作記錄。將審核過程中收集到的客觀證據,進行整理、篩選、歸類、核對,在此基礎上形成審核證據。并將審核中的不符合的項及時與被審核方說明溝通,在此基礎上開具不合格項報告。最后通過末次會議介紹內審工作實施的具體情況和結果,報告審核發現及不符合項和審核結論,內審組根據審核中的不符合的項,采取相關糾正措施,定期跟蹤檢查各專業小組落實內審糾正措施的后續情況。
1.4內審報告的編制和分發。
內審組長在內審實施結束后將內審報告以正式文件的方式提交質量主管,內審報告內容包括:內審目的、內審情況介紹、內審結果、預防糾正措施實施情況、對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評價等。不符合項報告和其他的相關資料作為內部審核的報告附件。質量負責人審批內審報告后分發到各管理層,內部審核即完成收尾工作。
2實施內部審核應關注的事項
2.1提高管理者作用。
最高管理層的正確領導是內部審核的關鍵。管理者在檢驗科實驗室內部審核中要把握檢驗科全局,制定合理的內審計劃。協調各受審部分配合內審員進行審核工作,并督促實施內部審核過程中發現的不符合項的糾正預防措施,以便能夠及時改進現有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提高檢驗科的工作質量和管理質量。
2.2加強內審員培訓。
內審員是內審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不僅應要熟悉檢驗科的質量管理體系和技術運作,還應進行經過嚴格的內審培訓,熟悉審核要求、審核方法、審核技巧等。此外,實驗室內審人員的選擇要避免審核員平日參與被審核的部門的工作和活動,以確保內部審核的公平公證性,從而提高實驗室內部審核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3提高對內部審核的認識。
關鍵詞:醫院檢驗科質量;控制難點
近年來,醫院檢驗科也得到相應的發展,但我國醫院檢驗科質量控制與國外醫院的檢驗科存在的差距仍較大,這主要是目前我國大多醫院沒有建立科學、合理的質量管理體系。
1 醫院檢驗科質量控制難點分析
1.1醫院對檢驗科管理工作不夠重視 檢驗科在整個醫院管理體系中占重要地位,但受傳統因素影響,檢驗科一直地位偏低,影響檢驗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1.2檢驗設備落后 由于醫院資金不足及業務量少,多數使用半自動儀器,且儀器使用率低。甚至仍使用淘汰的手工操作[1]。所使用的試劑檔次較低,有部分檢驗科為節約成本,試劑出現過期、發霉變質后仍然使用,難以為臨床提供準確的結果。
1.3人員發展不均衡 目前許多醫院檢驗科工作人員學歷低,缺乏檢驗專業理論知識,特別是細胞學、形態學、微生物學等方面的知識缺乏比較突出。由于條件限制,基礎理論薄弱、知識更新能力差、知識老化的現象,只懂得機械地執行操作,對新方法、新技術引進較困難。
1.4質量控制得不到保證 ①醫院人員少,一些檢驗科存在每個實驗室只有1名人員,或1個人管2個室工作的情況,人員輪崗過于頻繁,造成人員責任心不強,檢驗前、中、后的質量無人審核,無人監管,沒有起到控制檢驗質量的作用。②缺乏對儀器的管理。雖然建立了儀器使用、保養、校正制度,但未能按規定認真執行,室內質控及各種檢驗數據的登記記錄和保存工作過于簡單。③不注重檢驗分析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標本采集是許多醫院檢驗科目前最薄弱和最關鍵的環節。開單醫生普遍存在對空腹采集標本的意識不強,開單前未能與患者很好的溝通,告知采集標本前的注意事項,使患者對空腹的概念模糊,造成部分患者在采集標本時未達到空腹時間的標準,增加了檢驗結果不準確性。檢驗人員往往不注意及時將分離的標本放入冰箱保存,有可能造成檢驗標本不合格,使結果失真。某些醫院檢驗科人員少,一些醫院存在檢驗報告未經過有經驗的檢驗人員審核,發出失控報告,發出不準確的結果會被無臨床經驗的醫生誤用,造成醫療安全隱患[2]。
1.5檢驗科與臨床科室缺乏溝通 臨床檢驗和臨床診斷、治療康復等活動有著密切聯系,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特異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臨床診斷的正確性。但現實情況是檢驗科與臨床科室間通常處于一種脫節狀態、缺乏交流,對相互間情況都知之甚少。臨床醫生不了解檢驗科的檢測新項目、新技術、新儀器。
2醫院檢驗科質量控制難點策略
2.1建立和完善臨床實驗室的質量管理體系 要獲得可靠的測定結果,臨床實驗室應建立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制訂各儀器及各檢驗操作的SOP文件,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制訂保證檢驗質量控制的相關制度,如《標本接收制度》、《試劑準入制度》、《誤差分析處理制度》、《實驗項目校準制度》、《不同儀器比對制度》等并嚴格執行。
2.2完善設施、設備及管理 對每一臺儀器必須建立檔案,確保儀器設備使用的穩定性和準確性,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報告并做好記錄。嚴格執行試劑的出入庫管理制度,做好登記、驗收和保存工作,確保試劑質量。
2.3加強人員業務素質的培訓,不斷提高檢驗技術水平 在使用儀器前,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員必須進行上崗培訓,掌握理論知識。要求檢驗人員應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熟練操作自動化儀器。
2.4加強質控管理 質控管理是提高檢驗質量的關鍵和核心。對醫護人員進行正確留取檢驗標本及送檢知識的培訓。注重分析儀器的校正、保養,建立健全儀器的保養、維修、定標記錄,使儀器始終保持在正常狀態。每個月對檢驗人員都進行質量控制考核。確保將每個環節都妥善處理,當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時能及時解決。加強對檢驗科的每臺設備以及試劑的管理養護。同時醫院需要定期檢查檢驗科室需要引進的最新設備。
2.5加強生物安全管理 ①作為醫學檢驗人員,都是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多種病原體的傳播載體。因此,檢驗工作者要為自己、同事及家人負責,提高認識,減少醫源性感染。②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安全是重中之重,因此把實驗室的安全教育納入日常工作,堅持經常化、制度化是十分必要的。
2.6加強科室間的信息交流 檢驗科應重視提升檢驗人員自身的業務能力和溝通能力。由于臨床醫師對新項目的了解不夠,檢驗科室有責任指導建議臨床醫師合理選擇檢驗項目,同時鼓勵檢驗人員參加臨床查房和病例討論。醫院可以通過組織知識講座等活動來增進檢驗科與臨床交流協作的機會。檢驗員的業務水平在與臨床的交流協作中得到不斷鍛煉,有利于檢驗質量的提升和科室的良好發展。
3結論
總之,質量是保證。醫院檢驗科應嚴格按照《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的要求及評審的有關標準,實行科學化、規范化管理,不斷提高檢驗人員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質量控制意識,為臨床各科室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