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創業風險的成因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企業初創期;財務風險;成因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財務風險客觀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財務風險的存在,無疑會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企業的財務風險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察覺引起風險的原因,加強防范措施,使企業經營處于有利地位。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使企業的財務決策都是在風險的情況下做出的。因此,對財務風險的成因進行研究,有助于更好的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
1 創業環境不佳
在我國,初創企業發展中面臨的一大困難是政府管理體制的不健全。我國對初創企業的管理按各級政府及各個產業部門進行劃分,它們對所轄企業的管理方法和政策各有差異,因此,不同的管理口徑導致初創企業缺乏宏觀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長期以來,我國缺少有關扶持初創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初創企業缺少相應的法律保護。雖然政府出臺了大量刺激經濟發展的措施,但由于我國對初創企業的重視程度不夠,初創企業大多處于混亂的發展狀態,其綜合競爭力難以得到充分的提升。
2 資信等級偏低
從外部環境來看,銀行對初創企業財務信息的審查難度高,銀行經營面臨的風險較大,銀行對初創期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也相對較高。由于相當多的初創期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規范,財務報告制度落后、缺乏審計部門確認的財務報表和良好的經營業績,信息具有不完整性和非確定性,貸款人難以獲取有關借款人的全面信息,或者需要花費較大成本才能收集和鑒別這些信息。由于缺乏有關初創期企業客戶風險的足夠信息,不能做出適宜的風險評價,銀行不愿為資金需求規模小的初創期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許多初創企業偷逃銀行債務、多頭抵押,資信等級不高,因此銀行對其難以充分信任。為了降低信貸成本,保障信貸資金的安全,銀行向初創期企業發放貸款需要承擔巨大風險。
從企業內部看,我國企業初創期對信用建設不夠重視,企業管理者往往不按市場規則從事企業的生產經營,逃避債權人債務,損害投資者權益,這同時也對企業初創期的信譽產生不利的影響。此外,由于企業經營尚未規范,公司治理機制不完善,內部控制體制不健全,財務信息難以做到完全的公開透明。許多初創期企業處于競爭性較強的行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高,淘汰率大,投資回報也相對較低,因此銀行不愿開展風險過高的信貸業務,而初創期企業也不愿按要求提供相關會計信息,甚至提供虛假信息,導致初創企業信用水平較低,面臨較高的信用風險。
3 融資渠道不暢
在融資決策上,鑒于我國資本市場不夠完善,初創期企業融資渠道顯得異常狹窄。首先,銀行貸款是我國初創企業的流動資金的主要來源之一,但由于企業初創期通常具有信用水平不高或信用機制不完善、財務制度不健全、資金需求頻率高等問題,難以找到合適的擔保,可抵押資產少且抵押品的價值也非常有限。銀行對初創期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也相對較高,在商業銀行尚未將盈利最大化作為主要經營目標的前提下,這就影響了銀行的貸款積極性,導致銀行部門不敢冒風險放款,貸款條件也相當嚴格。因此在資金市場中競爭力比較低,這是造成初創期企業在銀行的融資困難的原因。
其次,企業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融資方式,權益性融資比較適合企業初創期,但目前我國大部分初創企業具有自有資金不足、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盈利水平低且不穩定、抗風險能力弱等特點。收入的高度不確定性,使投資人很難相信能取得長期穩定且持續的回報,擔心投資周期過長,導致中長期信貸和權益性資本的供給嚴重不足,使得初創期企業很難取得股權融資。
最后,大多數創業者只看到銀行貸款或股權融資,缺乏行之有效的融資信息和渠道也是其融資能力差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實企業初期可供選擇的融資方式很多,不僅僅是銀行貸款和股權融資,還可以選擇租賃、擔保、合作、風險投資等方式。
4 應變能力較弱
在企業創立的初始階段,由于公司在資金、人才和實力等方面競爭力弱,企業的經營管理很容易被許多不確定性事務所影響,需要時刻注意外部環境的變化。當外部環境的變得阻礙企業發展時,一個看似很小的人和事都有可能對企業造成難以計量的打擊。企業初創期的領導核心往往是創業者,創業者個人或群體對整個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領導者出現重大的個人決策失誤,將有可能促使企業走向絕境。企業初創期的經營管理往往缺乏明確的計劃和目標,對資金的使用和資本結構的調整不夠重視,投機意識較強,風險意識偏低,在遇到復雜狀況時往往缺乏完善的應對策略,抗風險能力弱。同時,由于初創企業通常處于競爭激烈的行業內,市場環境較為復雜,替代產品存在的可能性較大,而企業初創期往往由于經驗不足,導致其抗擊風險能力不強,應變能力較弱。
5 現金管理不力
目前,創業者并沒有充分重視現金風險,過分注意利潤和銷售的增長,忽視現金管理,企業規模盲目擴張,缺乏相應的短、中、長期計劃和相應的資金預算。此外,資產負債率在企業融資時很少被重視,融資過于盲目導致企業面臨償債風險;對應收賬款的回收不重視,促使企業大量應收賬款難以收回,企業的資產長期被債務人所掌控,作為企業生存保障的資金出現危機。這些活動都直接影響了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和安全性,企業的財務風險因創業者的不重視而顯得更為巨大。同時,許多初創企業在經營管理及現金流控制等問題上沒有制定好完善的財務風險防范體制,這也進一步加大了企業初創期的財務風險。
參考文獻
[1]王成功.企業初創期的財務戰略分析[J].中國商界,2010,(4).
[2]張月玲,王靜.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會計之友,2009,(1).
關鍵詞:創業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策略
一、創業型中小企業的經營特點
創業型中小企業是指處于創業階段,在面臨高風險的同時依靠其本身具有的某種優勢如特殊的技術領域優勢、資源壟斷等可能在將來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具有高成長性、收獲高投資回報的創新開拓型企業。
創業型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相比,它在經營方面有以下特點:
1.經營決策靈活
創業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規模較小,員工的人數比較少,組織結構較簡單,因此在經營決策上有更大的靈活性。
2.能迅速適應市場變化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提出來后,中小企業是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平臺。創業型中小企業的經營范圍比較廣,經營的項目也很豐富,一旦當市場經濟發生波動時,有“船小好掉頭”的優勢,能緊跟時代步伐,迅速適應市場的變化,比管理層次多、組織結構復雜的大型企業更具快速調整優勢。
3.存活率較低
首先,創業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投入很多資金,但是它的籌資比較困難,面臨的資金壓力很大。其次,很多的創業型中小企業并沒有清楚的調查和分析目前市場行情,可能會存在盲目跟風的投資行為。最后,我國目前的市場競爭很激烈,創業型中小企業與“船大好頂浪”的大型企業相比,競爭力比較弱,容易破產倒閉。
二、創業型中小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
創業型中小企業由于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企業內部自身的人力、科技、資源等因素會導致企業面臨一系列的財務風險,從而影響企業的有序發展。創業型中小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主要有以下幾種:
1.創業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創業型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需要獲取大量的資金,而融資困難卻是目前創業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創業型中小企業規模比較小,在創業階段還未被市場所熟知,企業的發展前景對外界來說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創業型中小企業在創業的最初階段能夠獲得天使投資的資金支持。除此之外,創業型中小企業要想上市發行股票籌資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而且由于受債券額度小和政策等原因也很難發行企業債券來籌集資金;在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融資跡銀行等金融機構往往會要求企業提供擔保或以企業的廠房、設備作為抵押物。所以大部分創業型中小企業采取的融資方式是自籌,通過創業團隊成員自身出資,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很大。如果創業型中小企業資金不足或者籌資的渠道不恰當,那將會給企業帶來資金短缺的財務風險。
2.創業型中小企業的投資決策不科學
首先,大部分創業型中小企業規模較小,生產經營決策權集中,企業的所有者一般就是企業的決策者。當這些決策者對外進行投資時,由于自身沒有財務、金融等投資方面的知識或者主觀決策判斷失誤沒有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系統、周密的分析和研究,導致企業的投資失敗。
其次,創業型中小企業的資金相對來說比較緊張,通常可利用的剩余資金不是很多,所以企業的每一次投資對企業以后的生存發展都至關重要。但是有些企業在進行投資時通常不做市場調查,或者調查的方法不正確,導致沒有獲取充分可靠的信息,進而盲目的進行投資,給企業造成了損失。
3.創業型中小企業的資金回收不及時
在企業的整個財務活動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資金回收。
創業型中小企業處在創業階段,由于經驗較少,對于消費者的需求沒有很好的判斷,導致存貨的積壓。而創業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大量舉借短期債務的情況,短期償債壓力較大,因此對存貨變現的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創業型中小企業為了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通常會采取賒銷的方式銷售商品,以此來招攬顧客,這就給企業帶來了應收賬款的壞賬風險。一些創業型中小企業盲目的為了增加銷售、打出自己的品牌而給予顧客過高的信用額度,導致企業日后面臨較大的應收賬款壞賬風險。
4.創業型中小企業的收益分配政策不合理
在進行收益分配時,一方面如果企業把大量的收益留存在企業內部,用于企業的市場開拓或者日常開支,而不用于向投資者或者企業員工分配,會挫傷投資者或者員工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創業中小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量較大,如果把大量的資金用于向投資者或者員工分配則會影響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創業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策略
1.多樣化企業的融資方式
創業型中小企業要科學的對比和分析在不同融資方式以及融資組合下的財務成本和潛在財務風險的大小,并且考慮本企業的特點和現狀來采取合適的融資方式。注意保持企業現金流出與流入的匹配、長期借款與短期借款的搭配,正確的使用和控制企業的資金,在創業型企業需要現金的關鍵時期而能夠有充足的資金保障企業的后續發展。
2.科學進行投資決策,降低投資風險
創業型中小企業做出投資決策時應該加強可行性研究,要選取適合本企業、且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項目,不能好高騖遠、盲目投資。在投資后,還要加強對投資項目的管理,及時掌握投資項目的經營狀況、盈利水平和發展前景等,進行定期的分析,以便及時的了解企業可能會面臨的財務風險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加強對營運資金的管理
創業型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很大,為了保證資金的流動性和節約營運資金,首先,創業型中小企業應加強對存貨的管理,控制存貨的規模及周轉速度,避免因存貨占用大量資金而給企業帶來營運資金壓力。其次,為了提高應收賬款的回收速度,創業型中小企業應該根據客戶的信用情況分別制定不同的信用標準和信用條件,并且及時催收款項,保證應收賬款的及時收回。
4.合理分配企業收益
擴大企業的規模,保證企業的持續經營和向投資者或者員工分配收益是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企業的管理層應該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經營情況,合理調整兩者的關系,確保企業的收益能夠合理的分配下去。
參考文獻:
[1]蔣璐.創業企業財務風險動態控制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2.
[2]邰敏.創業型中小企業戰略管理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6.
[3]劉杰.創新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
近年來,隨著社會醫療保障機制的不斷完善和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血液凈化技術在各醫院迅速發展,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日益增多,但該項技術在我國尚不十分成熟。此外,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和醫療護理模式的改變,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也在提升。面對新的形勢,護理人員面臨的責任和風險逐漸增多(1),加強風險管理,成為醫院以及科室所面臨的首要問題。筆者于2010 年 1月至12月,通過分析和探討影響高危出血傾向患者持續床旁血液凈化治療中的護理風險隱患的因素,提出干預對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1.臨床資料
1.1 護理人員:我科共有護理人員 58人,平均年齡45 +20歲;23職稱: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15人;護師26人;護士15人。
1.2 設備及工作量:開放床位18張,擁有德國費森尤斯血透機2 臺,每月行血液凈化治療30例次左右。
1.3 患者資料:在本科行血液凈化治療的具有高危出血傾向的患者41例,其中男 26例,女 15例;年齡18 C 78歲,平均 66歲;其中:慢性腎功能衰竭2例,多臟器功能衰竭26例,復合傷合并急性腎功能衰竭5例,急性重癥胰腺炎8例;文化程度:高中及 以上8例,初中10例,小學 14例,文盲9例。
2.風險隱患原因分析與對策
2.1 護理人員方面:(1)護理人員忽略風險隱患:在血液凈化治療過程中護士容易忽略風險隱患,不太注重細節問題,但該治療是一種體外循環治療,技術復雜,稍不注意細節就可導致嚴重意外發生。(2)臨床經驗不足:血液凈化治療是新開展的一項技術,科室組織全員培訓學習各項治療方法,但護士的臨床經驗仍不足,在遇到應急問題時有可能出現處理不當的現象。(3)知情告知不足:對患者的病情、治療、護理未進行很好地溝通,使患者和家屬 不能正確理解與理性對待各種診療意外。例如:血液凈化治療費 用較高,而且短時間內效果不是特別明顯,造成患者及家屬不理解、不滿意。干預對策:做好各種知情告知、簽字工作,如首次治療時告知有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股靜脈置管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血液凈化的費用,消毒隔離制度等,并簽名。
2.2 科室管理方面:(1)管理監督不夠嚴格:血液凈化治療是一項新業務,專科性較強,醫療、護理、院感都應該重點監測,但在在質控時又因其特殊性常易被各職能部門忽略,從而造成監督不力。 干預對策:護士長是臨床第一線的護理管理者,護士長的有力監控在風險防患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護士長要加強對重點對象(新護士、工作較馬虎的護士、情緒不穩定的護士)、重點患者(新患者、危重患者、特殊治療的患者)、重點時段(交接班、節假日)、重點環節(患者管道管理、藥品管理、特殊治療的患者)的質量控制[2],更重要的是通過溝通聽取病人和家屬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的不足,并通過有效效溝通和積極改進,將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同時科室應成立護理質控小組,形成護理部―護士長―科室護理質控3級質控體系,定期期檢查制度落實情況,及時發現與消除護理隱患。(2)環境中的不不安全因素:在血液凈化治療過程中出現停電;因設備緊張無備用血透機,當機器出現故障時導致治療無法順利進行。干預對策:制訂停電應急預案,如每臺機器配備儲電設備,保證停電時有120min的儲備電提供機器正常運轉;制訂機器養護制度,平時加強機器的保養維護,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2.3 患者方面:(1)信任危C的風險:《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臺、社會輿論及醫療衛生行業中個別不良事件影響了部分人的心理,使他們在看病、治療中對醫護人員持有懷疑態度,不信任護理,個別人甚至故意制造糾紛,想索取巨額賠償金。(2)防病意識談薄,知識缺乏:我們面對的患者及家屬大多文化層次低下,不僅缺乏相關醫學知識,而且對防病意識相當淡薄,在治療中常出現不合作態度或行為。(3)抗凝是難題:因本組患者都具有出血傾向,故抗凝是難題,一般采用小劑量低分子肝素或不應用抗凝劑,這樣治療中就更具有風險。
3.效果
實施風險干預措施后,我科的護理缺陷發生率明顯下降。2009 年 2例,2010 年無護理缺陷發生。患者及家屬滿意率2009年為92%,2010年為98%。
4.討論
護理風險是指在護理工作中對患者、醫院工作人員、探視者造成的損害或被投訴的事件[3]。有關專家指出:只要有醫療活動,就必定存在醫療風險[4]。臨床護理活動,同樣也存在風險。雖然護理風險事件不能完全避免[5],但通過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向患者行血液凈化治療過程中的風險隱患的分析及采取相應的干預對策,強化了護士的風險意識,使護理人員能正確處理風險隱患,提升患者的治療質量,降低治療風險,消除護理缺陷,提高患者的滿意率。這說明做好護理風險管理是保證護理質量和病人滿意度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吳潔,牟利寧,孫華.護理行為導致醫療糾紛的險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0):768.
[2]吳欣娟,賈朝霞,從護理角度看病人安全問題及應對措施施[J].護理管理雜志,2005,5(7):56 -58.
[3]林菊英.醫院管理學?護理管理分冊[Ml.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