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初中物理基本公式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探究式教學組織
探究式教學的組織形式應根據科學探究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來進行設計。當學生獨立探究有較大困難時,可以采用教師引導下的探究式學習的方式。這樣的探究形式還可以解決實驗設備不足的問題。例如,“探究晶體熔化和凝固的條件”是初二的物理教學內容,此時,學生的實驗技能比較弱,實驗要求又較高,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教學組織以問題為線索,通過教師演示實驗(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實驗)逼近探究問題,得出探究結論。
針對探究實驗需要較長時間來探究內容的特點,可以采用分工或分層進行的探究性教學形式,這樣的探究形式還可以解決探究時間不足的問題。在采用這種探究形式時,教師的教學組織方法通常可以遵循這一路徑:明確探究問題—布置探究任務—小組探究(教師搜集小組探究中出現的問題)—組織全班小組間交流(分享探究資源)—歸納、總結。例如,在教學“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時,就可以將全班分成兩大組探究,一組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另一組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之后教師組織全班同學共同交流,分享彼此的實驗資源。
當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實驗資源充足時,可以采用完全開放式的探究性教學方式。在這種方式下,教師的教學組織方式是:布置探究任務—深入學生(解答疑問,搜集問題)—組織交流。
二、實踐活動教學組織
實踐活動這種學習方式的途徑是多樣化的,它打破了以教室為主的封閉性教學環境,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課題,學生可以在物理實驗室、校園內開展課題研究,還可以走出教室,到與自己所研究的課題有關的環境中去開展學習。
實踐活動教學組織方法可以采取如下程序:建立研究小組—選題輔導—活動指導—活動交流—活動成果評價。
(1)建立研究小組。小組成員的確定可以采取班級內自由結合、班級內隨機組合、跨班級隨機組合等形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與交往能力。每組3~5人。隨后要選舉組長,做好分組名單記錄,以便檢查督促,還要建立實踐活動課記錄檔案,準備實踐活動過程記錄表,表格中應有明確的課題名稱、活動時間、活動地點、參加人員、活動情況記錄以及備注。
(2)選題輔導。在選題輔導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選題、申報課題。題目要具體,具有可操作性。然后設計課題申報表,指導學生制定自己的活動計劃,內容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時問安排、成果形式等。要指導學生完成課題申報表,并留作備案。
(3)活動指導。在活動指導環節,教師主要應把握幾個關鍵環節對學生進行輔導。第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在課題表申報后,通過課題表了解學生是否明確研究問題,研究的方案是否可行,對于有問題的小組進行指導。第二個關鍵環節就是指導實踐活動過程,教師可以參與學生活動或在學生活動后了解情況,幫助學生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第三個關鍵環節就是交流之前的指導,教師和小組成員一起聽取代表小組交流的學生匯報交流,提出改進建議。
(4)活動交流。各研究小組選出代表進行交流,交流過程可以由學生全程負責,教師可在此之前進行指導,并指導學生設計好交流過程的評價工作。評價的角度和評價的主體可以是多元的,這樣可以給更多學生創造成功的體驗。可以一學期舉辦一次這樣的交流活動。
(5)活動成果評價。實踐活動的評價應是激勵和發展性的評價。活動成果評價雖然放在了最后,但實際評價應該是動態的、積極的、多種形式的。過程評價是不能少的,其中包含兩重意思,既是指在過程中進行評價,又是指評價的內容重在參與過程中的態度、表現、進步情況。一個課題完成后,要有總結、各小組自評、互評。教師給予的評價可以是等級評價,重在參與,參與了實踐活動全過程的就算合格;也可以是激勵性的評語,即對學生參加活動的態度、承擔工作所起的作用、哪些方面的能力有提高等具體的描述;還可以通過展示研究成果進行評價,各小組在班上交流,評選出最優秀的,參加年級交流。獲得展示的機會是令學生感到最驕傲的評價。
李燦莉在會上希望通過教師實驗教學基本功競賽,發現一批好苗子、好典型、好教師;通過實驗操作比賽,形成一批很好的案例;通過這次活動,發現總結實驗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個性化問題。
徐世昌主任在會上先簡單介紹了這幾年安徽教育裝備的發展和變化,以及未來教育裝備更好的發展機遇。他希望在即將開始的大賽中參賽選手能把自己最好的狀態發揮出來;希望各位參賽教師回到學校能夠總結過程,學習并消化其他教師實驗教學中好的經驗、好的辦法并應用好。
李強副主任希望各位選手要充分利用這次基本功競賽的機會,互相學習、展示自我,爭取好成績。
本次競賽由理論筆試和實驗操作兩部分組成,卷面筆試主要考查教師的實驗理論知識,實驗操作主要考查教師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大部分選手無論是10月22日下午的理論筆試,還是10月23日的動手實驗操作,都能沉著冷靜、仔細答題,充分顯示了他們扎實的基本功。
關鍵詞:初中物理;電學;計算題;解題技巧
隨著社會發展的腳步日益加快,大家對學習的要求已不再滿足于儲備更多的知識,而是要掌握學習的方法與技能。學習的根本作用就是解決實際的生活難題,物理問題無時無刻不伴隨我們的生活,從時間到空間、從質量到數量,我們一直在解決物理問題。在近幾年我國對中學生各方面能力都進行強化,由于年齡的原因中學生在邏輯思維以及文字理解方面確實有著無法彌補的短板。這要求教師在平時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在此類題目上的訓練,掌握答題技巧。
1.初中電學的知識結構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在于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掌握電學學科結構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科知識的記憶,并在類似的情景中廣泛遷移應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電學學科結構就顯得尤為重要。初中電學部分盡管內容繁多,但主要由三大系列公式和兩大基本規律(即串并聯電路的特點)作為骨架支撐,而充當填充組織的內容,像識別串并聯電路,電表的用法及其讀數所代表的含義等則作為學科基本素養存在于學生大腦―電學知識結構當中。
三大系列公式:
兩大基本規律:(1)串聯電路的基本規律:(以兩個電阻R1和R2的串聯為例)①串聯電路的各處電流相等,即I=I1=I2;②電源電壓等于各個用電器電壓之和,即U=U1+U2;③串聯電阻的等效阻值為R=R1+R2;④串聯電路消耗的總功率等于所有用電器功率
和,即P=P1+P2;⑤串聯電路總電功等于所有用電器的電功和,即W=W1+W2。
(2)并聯電路的基本規律:(以兩個電阻R1和R2的并聯為例)①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個支路電流之和,即I=I1+I2;
2.基礎知識
在平時老師的教學中,首要的教育點必須是基礎知識,只有對其理論依據有最為徹底的理解,學生在以后更多知識的延伸上才可以做到迅速接受,舉一反三。對于電學來說就是對電路各方面的基本信息有著倒背如流的記憶。這樣才可以在做題的時候準確抓住考核的知識點,并進行知識網絡的編制。
3.解題公式記憶技巧,防止其數學化
對于物理來說,它和數學一樣有著繽紛復雜的很多公式。這就要求老師在教育解析這些共識的時候將它們務必進行公式推導,使其物理含義能夠完全暴露在學生腦中,而不是讓學生進行死記硬背。大量的實例說明對于死記硬背的公式,學生長期記憶的準確度大大降低,經常在使用時出現差錯。下面就是一些老師在此方面教育的方法建議:(1)在講解基礎公式時,適當進行一些小的情景實驗,通過最為直觀的物理現象將公式理念展現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記憶。(2)對于一些物理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課外的合作探究,布置一定的課余開放性學習作業,如對于追擊問題和速度問題,可以讓幾位學生一起模擬情景,這樣可以讓他們從自身角度體會物理知識。
總而言之,只有將物理學科的知識公式等賦予自身的理解模式才可以橢學生在學習時系統地了解知識,建立物理知識體系,對以后理解更深層次的知識提供強有力的基礎。
4.解題思路
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面對電學計算題,難以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關系,解題存在畏難情緒,要么不知從何入手,要么解題中出錯。這是因為他沒有一個正確的解題思路。要建立正確的解題思路,首先要掌握基礎知識,熟記公式,然后認真讀懂題目,充分了解已知條件和題目要求。題目中如果有圖像,就要充分利用圖像,從圖像中獲得有用信息,用在解題當中。
(1)向下推導,認真閱讀題目,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聯系相關的物理公式,順向思維,推想:已知這些條件,根據相關公式,就可求出另一物理量。例如:關于某一元件的電壓U和電阻R已知,求出的新物理量也許是題目所要求出的,也許對后續解題有幫助。
(2)向上倒推,認真閱讀題目,弄清題目要求,聯系相關的物理公式,逆向思維,倒推:要求出該物理量,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呢?電學計算題確實不難,從上可以看出,任何一個電學公式(除計算電功的公式外)都是三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所以電學題的解法我們可以歸類為“已知兩個物理量求第三個物理量”的簡單題型中。電學題無非就是建立串、并聯電路進行出題,而已知條件就是電流、電壓、電阻(電功或電功率),如果其中兩個已知條件恰是某一公式中兩個對應的物理量,此即為本題的突破口,下一步的計算就顯得順理成章。
5.運用數學方法的解題策略
在初中物理習題的解題過程中,數學方法的運用主要是指不等式法、列方程法和假設法等,應根據實際的習題內容來選擇最合適的解題方法,如,在解決力學中力的平衡問題時,可以合理地運用列方程方法,以利用“平衡條件”這個已知量來列方程。目前,列方程這個解題策略已經成為初中年級物理習題中比較常用的解題方法,需要按照找等量關系、列方程和求解三個步驟來進行,才能更快地解答出所求的物理量。由于人的思維經常都處于比較朦朧的狀態,只有在對某個事物進行詳細研究的過程中,才能將相關概念結合到一起,因此,合理運用數學方法,可以促進初中生思維能力不斷提升,對于推動初中物理習題解題策略不斷創新有著重要影響。
6.方程解題,化難為易
在近年來各大省市的中考物理題目中,有多個狀態電路的出題率逐漸增大。對于該種狀態電路來說,如果能夠在其中的某一狀態中獲得定值電阻、電源電壓的值,則可以在對上述值求出之后在另一個狀態中求解。而在實際解題操作中,該種方式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個較大的難點。為了較為直觀、簡單地對問題進行求解,列方程可以說是非常有效的一種解題方式。
綜上所述,根據初中年級物理教學的實際情況,合理運用各種物理習題的解題策略,可以快速地獲得正確答案,使初中生的解題思維更加活躍,在提高教學水平的同時,還可以提升初中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