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集體經濟產業發展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上海市嘉定區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以下簡稱嘉定聯社)成立于1956年,在58年的發展歷程中,久經磨練和考驗,在曲折中不斷向前發展。上世紀80年代,嘉定聯社及其運作實體――嘉定區工業局曾為嘉定的財稅、就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上世紀90年代起在改制大潮中,嘉定聯社眾多下屬企業轉制,到2006年,僅存為數不多的幾家參股企業。近8年來,嘉定聯社堅定發展集體經濟的信心,找準適合自身特點的多元產業發展道路,企業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截至2012年年底嘉定聯社共有各類參股企業19家,產業遍布制造業、房產租賃業、金融服務業、汽車服務業等多個行業,凈資產3.93億元,年銷售收入15億元。近年來,嘉定聯社先后被授予全國集體經濟先進聯社、上海市文明單位、嘉定區現代服務業綜合實力金獎、嘉定區勞動關系和諧模范企業等榮譽稱號。
二、發展多元產業的途徑
(一)積極服務、加快升級,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
改制以后,嘉定聯社參股的制造業企業僅剩佳藝冷彎型鋼廠和天靈開關廠,聯社按照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要求,通過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平臺參與企業管理,與其他股東方緊密合作,積極主動地為參股企業發展服務。嘉定聯社作為嘉定區區管企業,一是著力發揮自身在政策信息上的優勢,在政府和企業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一方面及時向參股企業傳達國家、上海市及嘉定區的重要經濟、產業信息,幫助企業了解掌握宏觀經濟形勢和產業導向;另一方面積極為參股企業爭取政府政策的支持,幫助企業創立上海市著名商標和上海市名牌產品,幫助參股企業開展人才招聘,幫助參股企業爭取政府扶持資金。2010年以來,嘉定聯社共為參股企業爭取各類扶持資金90.5萬元。二是著力發揮自身在資金方面的優勢。為參股企業提供優先和優惠的融資貸款服務,幫助企業有效解決融資難的問題,解決發展的后顧之憂。到目前為止,嘉定聯社向參股企業共提供各類貸款共計4000萬元,成為各參股企業發展壯大的堅強后盾。
在嘉定聯社作為股東方的大力支持下,佳藝冷彎廠和天靈開關廠以創新為驅動力,著力提高企業技術能級,加快推動從傳統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的升級,促進嘉定聯社先進制造業產業板塊的快速發展。
上海佳藝冷彎型鋼廠著力抓產銷量和產品技術水平兩個提升,將產品種類從高能耗低附加值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轉型。自主研發生產的多種復雜斷面型鋼產品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進入“十二五”時期后,年產銷量達到20萬噸以上,年營業收入達到10億元,位居全國冷彎型鋼行業產銷量排名前三位,也是業內產品規格最為齊全的企業。
上海天靈開關廠有限公司采取“全球引智”戰略,通過與施耐德、ABB、西門子等國際知名電氣企業的技術合作,研發生產出中壓環保氣體絕緣開關柜及其智能化氣箱系列產品,打破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局面。從一家規模小、實力弱的“廠中廠”發展成為年創利近億元的先進制造業企業。
(二)騰籠換鳥、筑巢引鳳,穩步發展資產租賃業
面對改制企業遺留下來的一批舊廠房,嘉定聯社本著盤活存量資產,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按照“騰籠換鳥”、“筑巢引鳳”的轉型理念,加以改造出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漸漸發展起房產租賃產業板塊。
一是改造物業,騰籠換鳥。嘉定聯社把原嘉定機械廠、原聯社大樓等地塊和建筑進行改造出租,引進了一批如艾芙一大酒店、華勛假日酒店、水門汀夜總會等大型休閑娛樂企業,得到嘉定市民的歡迎和認可,使原來偏僻的廠區轉變為嘉定休閑娛樂的熱門地塊之一。2007年嘉定聯社又投資1000多萬元用于原華廈鐵路部件廠廠房的改造建設,打造出嘉定第一家創意產業園――沸城創意產業園。在獲得租金收入改善企業現金流的同時也贏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
二是新購物業,筑巢引鳳。在改造現有資產的基礎上,為做大資產租賃業務,嘉定聯社開始加大投入,新購物業資產。2007年,在嘉定工業區收購了正塔和忠珩兩地塊總計110畝左右的土地,用以籌建廠房。2008年,投資878萬元收購了江蘇如東2800多平米商鋪。近年來,優先引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入駐,日本堀場儀器、美國宣偉涂料、上海瑞爾實業等多家行業領先企業先后入駐嘉定聯社的物業廠區,聯社的租金收入從2006年的600萬元左右增加到2012年的2500萬元左右。目前入駐聯社物業的企業共有60余家,注冊資金合計達到1.56億元,職工人數1971人,年銷售額達到5.7億,上繳稅收4816萬元。
(三)發揮優勢、開拓進取,創新發展金融服務業
以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為契機,嘉定聯社打開思路,大膽探索發展金融服務業。2010年,嘉定聯社發起成立的嘉加小額貸款公司正式掛牌經營,標志著嘉定聯社在發展金融服務業領域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嘉加小額貸款公司的組建,是嘉定聯社在新時期發揚聯社系統經濟聯動的傳統,以“互惠互利、共榮共贏”為目標,續寫集體經濟輝煌的重要舉措,得到了嘉定聯社各成員單位的積極響應,各成員單位踴躍入股。
嘉加小貸公司的成立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包括聯社成員單位在內的眾多中小企業,為其籌融資解決困難,幫助成員單位更好的發展。
嘉加小貸公司成立時注冊資本5000萬元,嘉定聯社參股20%。近年來經營情況較好,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1000萬元左右。在此基礎上,2013年年初嘉加小貸公司完成了增資擴股工作,注冊資本達到了1億元,嘉定聯社的股權比例提高到38.25%。
除小貸公司外,嘉定聯社還參股寶盈典當行(參股26%)和嘉定民生村鎮銀行(參股4%)。在短短幾年間,從無到有發展起了金融服務產業。
三、發展多元產業的體會
(一)發展多元產業有助于企業穩健經營
“三足鼎立”從物理學角度來分析,是一種十分穩定的結構,這也比較形象地說明了以三大產業為支撐,嘉定聯社的經營業績才能夠處于穩健發展的狀態。發展多元產業在宏觀經濟緊縮時具有較強的抗風險性,有效避免了“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風險。在宏觀經濟向好時,可以充分實現收益的最大化。近年來,嘉定聯社堅持多元產業發展,實現了經濟效益連年平穩健康增長。
(二)發展多元產業扎根于與多種所有制經濟合作
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并存是目前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民營經濟、外資經濟都具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各自優勢。就嘉定聯社本身來說,具有政策、信息、資金的優勢,同時也在人才、技術、市場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現階段要發展多元產業只有借助其他所有制經濟的優勢(特別是民營經濟),實現優勢互補、共贏發展、共同富裕。
這樣的發展思路也通過實踐獲得了檢驗。佳藝冷彎廠、天靈開關廠等企業正是在各股東方提供自身優勢資源,形成發展合力的情況下取得了快速發展的成績。
(三)發展多元產業依賴于順應宏觀經濟大勢
企業發展要看清宏觀經濟發展的趨勢,順勢而為能夠事半功倍。嘉定聯社正是看到先進制造業是立國之本,所以著力引導參股企業加強技術研發水平,以提升產業能級為關鍵,發展制造業板塊;正是看到城市化進程的潮流,所以逐步發展壯大房產租賃業務,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正是看到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契機,所以大膽探索發展金融服務業,打開聯社經營的新局面。
四、今后的發展設想
(一)實現各產業之間的聯動發展
嘉定聯社發展多元產業,要注重和加強各不同產業之間的聯動發展,達到“1+1+1>3”的效果。設想以發展先進制造業為核心,一是實現金融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在現階段憑借小貸公司等金融服務業企業的資源,優先提供融資保障,支撐制造業企業快速發展,在今后以參與上海股權交易托管中心相關運作為平臺,加大其他優質制造業企業的收購投資,并將現有制造業企業包裝上市,實現制造業板塊和金融業板塊的雙贏。二是實現資產租賃業與先進制造業的相互促進發展。繼續以現有物業資產為基礎,做好承租企業的服務穩商工作,對瑞爾實業、堀場儀器等優質制造業企業,探索參股投資的機會。同時繼續投資購買物業廠房,甚至建設工業園區,吸引先進制造業企業入駐。
(二)探索發展新的產業板塊
企業發展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嘉定聯社在繼續發展現有幾大產業板塊的同時,要以前瞻性眼光,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做好預案和調研。初步設想在現有“3+3”產業布局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為“4+X”產業發展模式。即在現有三大產業的基礎上,以馬陸駕校為支撐發展汽車服務業板塊。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的提升,汽車行業的贏利點正從制造向服務轉移,馬陸駕校作為嘉定地區最大的駕駛員培訓學校為發展汽車服務業提供了堅實的發展基礎。同時也要積極捕捉市場信息、國家政策,研究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生物醫藥等前沿產業,實現嘉定聯社的可持續發展。
(三)加強基礎工作支撐多元產業發展
“今年雨水充沛,艾草長得茂盛,畝產量可達1.5噸”,劉集鎮黨委書記陳雷介紹道。
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劉集鎮根據黑土地、氣候等地域優勢,經過考察,從南陽引進艾草種植,成立美農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艾小農”商標,大力種植艾草特色產業。通過土地流轉、托管、分紅、訂單農業等方式,2021年,合作社計劃種植艾草800畝,帶動農戶種植艾草2000畝。
劉集鎮在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不斷完善艾草產業鏈,實現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一體化,加工艾條絨、艾條、泡腳包、艾枕、艾絨紡織品、艾草精油等。一期500平方廠房已建成、1300平方提絨卷條車間本月底動工開建,預計十月份建成投產,二期3000平方艾草精油提取車間及艾草紡織品車間計劃在11月底動工,預計2022年3月份建成。
關鍵詞:湖南;農業;集聚式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0-0032-03
目前制約湖南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重要因素是農戶的規模太小,信息流通不暢,產業鏈過短。湖南省是一個農業大省,要發展湖南農村集體經濟,就必須改變這些現狀,發展特色農業,通過產業轉移和產業集群優解決好湖南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問題。特色農業具有明顯的區域特點、特定的資源條件和產品品質,具備一定的生產規模和產業基礎,現在的特色農業占農民的收入比重是越來越突出,特色農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業的發展。湖南發展區域集聚化特色農業有利于把各地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發揮出來,加快培育優勢產區,實現農產品區域集聚化和專業化生產,能夠形成較大規模生產,降低生產的成本和提高特色農業產品的國內外競爭力。
一、主要研究方法
(一)規模優勢指數SAI的測算
本文目的在于測算湖南省主要農產品在生產方面的優勢,確定湖南省的優勢農產品。本文從農作物生產的規模生產方面來研究,即用農作物的播種面積來建立規模優勢指數SAI,規模優勢表現為某地區某農作物生產所具有的規模化程度和專業化程度,計算公式如下[1]:
SAIij=(GPij/GPi)/( GPj/GP)
其中:SAIij是i區j種農作物的規模優勢指數;GPij是i區j種農作物的種植面積;GPi是i區所有農作物的種植面積;GPj是全國j種農作物的種植面積;GP是全國農作物的面積。
如果SAIij>1,表明i區j種農作物相對于全國的平均水平,生產具有規模優勢;SAIij
(二)區域結構相似系數測算
本文選用采用的結構相似系數方法,對湖南區域間產業結構同構化現象,進行比較分析,其計算公式[1]為:
Sij=(∑XinXjn)/(∑Xin2∑Xjn2)-2
上式中:Sij表示地區i與地區j的相似系數,Xin和Xjn分別表示部門n在地區i和地區j的產業結構中所占比例。0≤Sij≤1,當Sij=1時,表示兩個地區的產業結構完全相同;當Sij=0時,表示兩個地區的產業結構完全不相同。從變化上來看,如果相似系數增加那么結構趨向于相同;如果相似系數減少,那么區域的產業結構趨向于不同。如果兩個地區的產業結構相似系數比較高,這就說明了兩個地區的產業結構布局非常相似,存在著嚴重的重復生產問題。相似系數在0和1之間時,系數值越小時,相似程度越低。當然,產業分類的粗細也對結構相似系數的大小有相當程度上的影響,產業分類得越細,那么產業的結構相似度就會越高,產業結構存在的同構化問題越嚴重。根據上述的模型分析可以得出:各地市的農業社會總產值結構和農業總產值結構具有極高的相似性(見下頁表2)。
二、湖南省農業特色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1.區域集聚化布局不明顯,產業結構趨同化。下頁表1說明,湖南各個地區的農業資源配置比較不合理,存在著嚴重的資源浪費。農業的產業發展方向和分工的水平非常低,各個區域之間的聯系不緊密,農業產業結構的高度趨同化對農業的產業結構優化和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均產生許多不利影響。
2.農產品質量和品牌缺乏優勢,區域資源未形成特色。湖南省是農業大省,農產品種相當豐富,其中糧食、生豬、棉花、油料、茶葉、柑橘等農產品的產量都在全國位列前茅,但趨同化降低了農業資源配置的總體效率,發揮不出各個地區的資源比較優勢。比如的生產,數中低檔的最多,而優質太少,2011年湖南優質早稻面積僅占早稻面積30%,導致糧食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競爭乏力,不僅制約著湖南的農產品的區際和國際流動性及其市場規模擴展,而且限制了湖南農業國際化程度的提高。主要原因在于沒有做到因地制宜,沒能讓具有適合種植水稻資源優勢的地區形成以水稻為特色的產業集群,從而制約特色農業有效性的發揮。
3.布局分散,規模偏小。在當今激烈的國際農產品市場競爭中,農產品競爭優勢的獲得是要依賴于擁有一定規模專業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系列化精細加工包裝線和現代化營銷網絡的大型加工集團。湖南農業的趨同化由于各地區產業結構相似,放大了市場波動產生的影響,加劇了農村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湘西、湘南和湘北的產橘大縣中幾乎是每家都在種橘,使得橘產經營非常的分散,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品種改良、新技術改造、產后處理一系列配套問題都致使無法大規模進行,最終的結果是這些縣的品種單一、產期集中、品質不高、產銷不暢,產橘大省卻是無法發展成為產橘強省。
三、集體經濟二次飛躍背景下湖南特色農業發展戰略與思路
(一)確定集體經濟二次飛躍背景下湖南特色農業優勢農產品
由表1可知,湖南省大部分農作物生產不具有規模優勢,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不具有競爭優勢。很明顯小麥、花生、玉米、薯類、甘蔗和水果是湖南省的劣勢農產品,湖南省在稻谷、油料、麻類、煙葉的生產上規模優勢指數非常明顯,是湖南省的優勢農產品,尤其是麻類和稻谷。而茶葉的規模優勢不是很明顯,也沒有發揮出來茶葉在湖南省的優勢。因此,湖南要更好發揮出“發揮優勢、效益優先”農業發展戰略思路,就必須調整和優化特色農業區域集聚化布局的戰略突破口,充分去發揮各個地區的比較優勢,集中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推進特色農業的優勢產區的集中化,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和產業帶,逐步形成特色產業區域布局、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上下游產業鏈和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棉糧油麻、肉奶水產、煙草、果蔬茶等產業鏈,以優質水稻、油菜、柑橘、茶葉、特色蔬菜、家禽、中藥、特色水產、苧麻、旅游觀光等10項為重點大特色農業的產業區域集聚化布局。
(二)借鑒國內外特色農業區域集聚化發展的成功經驗
特色農業的區域集聚化生產在國內外已經有了很多成功的例子,美國農業經過近兩個多世紀發展,農業通過產業的區域集聚化分工進行資源的整合,使得結構與農業布局逐步合理化,以利益最大為追逐目標,合理地去結合各種要素,形成了具有競爭力的、高效的、高品質的特色農業產業帶和合理農產品生產體系。比如特色玉米典型的有艾奧瓦和伊利諾伊,佛羅里達州具有特色的柑橘、橙子和花卉;堪薩斯的小麥;愛達華的馬鈴薯以及威斯康星的奶酪等等。同樣國內的山東壽光憑借良好的區位,市場、技術創新及政府支持等條件,以蔬菜產業為龍頭,帶動了良種產業、食品加工業、物流業等多個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以蔬菜為特色品牌吸聚的很長的上下游相關的產業鏈,并不斷發展壯大。壽光蔬菜出口額占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六分之一,壽光特色農業蔬菜品牌吸聚形成產業鏈的發展的成功經驗,一是通過產業轉移進行調整特色農業的區域布局,進行專業化和區域集聚化生產;二是利用了品牌效應吸聚其他上下游的產業進行集聚,以蔬菜產業為龍頭品牌,吸聚了良種產業、食品加工業、物流業等多個下游產業的發展,也活躍了上游的化肥、農藥、農膜等生產資料市場。經過多年的轉移發展,壽光已經形成了以蔬菜為特色品牌吸聚的很長的上下游相關的產業鏈,并不斷發展壯大。
(三)區域集聚化生產是湖南特色農業發展的出路
湖南省區域特色農業的發展有限的最大原因是空間集聚分布格局的不明確,必然存在著模仿,那么所謂的特色也會變成公共的物品,區別度不大,那就會使得特色的效應消失了,區域集聚化不僅是特色農業發展的必要前提,而且也是特色農業走向市場,實現基地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重要模式。湖南省應該根據各個地區的特色以及農業轉移的原則進行特定地區生產特定的特色農產品,形成一個一個的園區,吸引更多的企業加盟,擴大農業的規模,進行規模化生產,做到特色農業地區的特色農業的品牌的不可替代性。讓別人只要提起這個地方就知道這個品牌,提起這個品牌就知道這個地方。把品牌和這個地區緊緊地掛鉤起來。這就是區域特色農業發展的戰略思想。這些要發揮政府和市場的力量,結合各個地區的區位優勢和已有的品牌優勢發展適合各個地區的特色農業,盡快完善形成“一鄉一品”規模化、產業化生產,特色農業的產業區域集聚化轉移是最有效的方式,同時也是市場競爭和資源稟賦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