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手術室病例分析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手術標本;快速冰凍;延發;對策
手術室病理標本是指在手術室實施手術所取下的組織,器官或與疾病相關的物體異物等。雖然現代醫學中有許多先進的實驗技術和診斷方法,但活體組織病理診斷仍是外科疾病最可靠,最直接的“第一診斷”,是“金標準”[1]。手術切取的活體標本具有取材的特殊性及唯一性的特點[2]。標本的術中冰凍報告也為臨床外科醫生的手術方式和方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保證冰凍報告準確性的前提下,能否及時簽發報告顯的尤為重要,分析造成冰凍報告延發的各種因素,為冰凍標本質量控制改進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 從我科2010年―2013年4年手術冰凍標本中,每年隨機抽取一個月的冰凍標本共3842例。
1.2 統計學指標 手術標本冰凍報告所需時間,從手術標本送出到收到冰凍報告結果為止,所占用的時間。手術冰凍標本從送出該手術房間開始計時,按30min,40min,50min及以上時間,統計所收到的報告數。手術室收到報告時間超過30min,視為冰凍報告延發。
2 結果
2010―2013年4年中,共抽取的3842例手術冰凍標本中,30min內收到報告的有3212例,40min收到報告的有411例,50min內收到報告的有202例,50min及50min以上收到報告的有17例。見表1
標本冰凍報告研發的630例中,常見因素共6項,見表2
3 討論
手術冰凍標本延發的因素共6項,其中主要因素有冰凍單,標本袋未及時送至病理科,冰凍單及標本袋填寫不完整和切緣標記不明確,標本需做多部位切緣。其中一些標本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因素,如既有冰凍單,標本袋填寫不完整又有需做多部位切緣的。當然手術冰凍標本的延發還有一部分是病理科因素,如需重新切片,補充取材,聯系臨床醫生及科內會診等。其中一些冰凍報告的延發是病理科因素和手術室因素并存的。
4 護理改進方法
針對以上各種導致冰凍報告延發的因素,我院引進了無紙化計算機技術和專門配置了一名送冰凍的護理人員。專業的送冰凍的護理人員保證了冰凍單和標本的填寫無誤,并且能在第一時間將標本安全送至病理科,如有標本過小,取材不明確等問題也能第一時間向醫生匯報。無紙化的計算機技術經濟性能好,靈活性高,速度更快。條形碼實現標準化后,其標簽是通用的,各種型號的條碼閱讀器都能進行判讀。用戶也可以自制條碼標簽,通過條碼打印機將條形碼直接打印在各類需要手寫信息的地方。無紙化的技術還可以在計算機上直接讀取冰凍報告結果,真正做到手術室和病理科的無縫連接。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健康的要求也日趨增長,各項診療技術也在日新月異的發展,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也比之前更為先進。而在外科手術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手術切取的標本檢查仍是決定患者生命及后續治療的關鍵。因此,作為手術室的護理人員在每次接到手術標本需要做冰凍檢測時,巡回護士都需準確無誤的打印好條形碼,內容包括病人基本信息,手術標本名稱,取材部位及術中肉眼所見及手術房間電話號碼等。打印完整后向外科醫生復述一邊,確認無誤后再和專門負責送冰凍的護理人員雙人核對。送冰凍的護理人員親自在第一時間將標本準確無誤的送至病理科,交給病理科醫生,雙方確認簽字。病理科和手術房間都有彼此電話,如有疑問可隨時聯系對方。延時發出報告的,標明延發原因及延發時間,并記錄在質量控制手冊上,共同努力爭取及時收到冰凍報告。
參考文獻
關鍵詞:常規護理;舒適護理;焦慮值;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R32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t5)04-0446-01
甲狀腺疾病在臨床治療中較為常見,對該疾病進行治療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其患病部位以頸部位置為主,由于人體頸部血管較為豐富,因此在進行手術治療期間其創面容易造成滲血情況,所以對甲狀腺手術病人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尤為重要。舒適護理是應用于手術治療較為有效的護理方式,其在護理期間主要采用一定的思維方式進行護理,具備針對性、有效性、個性化、整體性等特征。因此資料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進行甲狀腺手術治療病人62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各31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并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值進行對比分析,詳細報告如下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62例進行甲狀腺手術治療病人例作為研究對象,爭取患者同意后,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各31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其中男患21例,女患10例,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45.7歲;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其中男患18例,女患12例,年齡22-71歲,平均年齡49.4歲。經醫院診斷兩組均為甲狀腺患者,需進行手術治療;病例選取標準:無精神病史、意識清晰,全部患者均為首次進行甲狀腺部分切除術。兩組患者經醫院檢查其年齡、性別、病例資料、體質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在手術治療前期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詳細說明手術治療方式、手術流程、手術期間有可能出現的不良狀況等;此外術前檢查患者是否佩戴貴重物品,檢查其禁水、禁食等情況,并核對患者姓名、手術位置、床號、手術名稱等。
1.2.2研究組
研究組在對常規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如:一:手術治療前期護理人員主動向患者詳細說明住院環境、住院布局、醫療設備等,以親切、和藹的口吻與患者溝通交流。此外還需詳細掌握病患的心理問題,根據問題向患者提供有效的舒適護理措施,對于不同性別、文化、年齡的患者,需要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增加其心理舒適度。
二:手術治療當日,護理人員應對住房內、手術室內溫度進行調控,確保溫度舒適;護理人員接病患進入手術室期間,應多與患者溝通交流,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信心。部分患者由于對甲狀腺疾病存在不了解,容易產生焦急、慌張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不同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護理;這樣有助于緩解患者不良情緒的出現,給予患者如親情般關愛,獲取患者依賴和信任,增加其對治療的信心。進行手術治療期間應在其頸部下位墊硅膠,防止頸部出現懸空現象,運用u型硅物質將頭部進行固定,防止搖動。開始手術時需快速對患者病理實施檢查,在此期間應幫助患者抬高頭部,減少頭部傾仰時間,降低不適現象出現,增加病患舒適度。進行手術麻醉時,護理人員需用親切語氣向患者說明麻醉效果,并在術旁觀察避免出現不良反應可進行搶救工作。舒適護理需要護理人員操作快速、謹慎,細心講解,從而獲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確保舒適度與安全感。
三:手術治療后護理人員應運用溫水對患者身體上的血液、消毒水進行擦拭,并為患者穿衣蓋被;如溫度較低需叮囑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出現術后并發癥。術后患者清醒應告知其手術成功的信息,并對患者積極配合表示感謝,利于增加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防止出現焦慮癥狀。
1.3護理標準
兩組護理有效性性主要對患者護理前后焦慮狀況進行對比,運用我院自制焦慮評定表進行評比。包含15個項目,每題4個選項,分別以1-4分計算,包括5個反向選擇題,總分200分。將15個項目上的各個得分相加即為實際得分,數值顯示越高者其焦慮癥狀越明顯。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組間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后其焦慮情況分析,研究組采取舒適護理后其焦慮值與護理前對比顯示,焦慮值明顯下降,數據對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兩組患者術后焦慮值對比,研究組數據下降較為明顯,數據對比存在明顯差異,(P
3討論
【關鍵詞】先天性心臟病;心內直視手術;臨床、麻醉
前言
近幾年,在醫學上心臟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是發展較快的一種心內手術方式 淺低溫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得到了心臟科醫生的關注。其有利于防止術中心肌缺血和術后再灌注損傷,但對麻醉技術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淺低溫心臟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已逐步得到人們的共識并得以發展。本研究就以淺低溫心臟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治療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為例,抽取36例患者進行研究。下面根據手術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其麻醉處理方法做出初步分析,愿與讀者共同探討。
1材料與方法
1.1臨床材料病例患者36例,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齡不超過56歲,平均體重73kg 。病種:室間隔缺損9例,房間隔缺損6例,法樂氏四聯癥2例,冠狀動脈竇瘤4例, 復雜先心5例,左房腫瘤5例,PDA縫扎5例。
1.2麻醉方法術前常規肌注杜冷丁1 mg/kg 和東莨菪堿6 g/kg。如小兒不合作則肌注氯胺酮5 mg/kg,安靜入睡后進行橈動脈穿刺置管連續監測血壓。麻醉誘導: 咪唑安定~ 005mg/kg、依托咪酯02~ 03mg/kg、維庫溴銨01~ 02 mg/kg、芬太尼8~ 10g/kg。
氣管插管后控制呼吸,維持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 )在35~ 40 mmHg。氣管插管后行右頸內靜脈穿刺置管監測中心靜脈壓(C P) 。麻醉維持:芬太尼20~ 30g/kg,維庫溴銨02~ 023mg/kg、咪唑安定02~ 03 mg/kg 間斷靜注, 并間斷吸入1%~ 2%安氟醚。在劈胸骨、體外循環開始前及停止體外循環后這三個環節加深麻醉以防應激反應。體外循環開始前注意取頭低位。體外循環開始后機械通氣不停止,潮氣量調整為2 mL/kg, 呼吸頻率為 5~ 8次/分,少量機械通氣以減少肺內血流和防止肺萎縮,減少術后肺部并發癥。體外循環運轉中病人鼻咽溫維持在33℃~ 35℃,平均動脈壓控制在50~ 80 mmHg,大于80mmHg 從機器注入異丙酚1~ 2mg/kg或尼卡地平10~ 20g/kg,心率維持在50~ 80 次/min。術中持續監測ECG、MAP、SpO 、HR、 手術和轉機時間、術中血氣分析及血鉀、尿量、ACT。心內手術操作完畢時注意加壓膨肺排除心臟內殘存氣體,開放上下腔靜脈后調整潮氣量、呼吸頻率至正常水平,將體溫逐漸恢復至轉流前水平。
2結果
本組病例體外循環時間13~ 215min,手術結束時:Hb 75 ~ 95g/L,HCT 261%~ 315%,血氣分析結果接近正常。手術全程尿量350~ 1000mL,血尿發生率18%~ 35%。術中呼吸機輔助時間2 h~ 9 d,平均13 h。術后并發輕度腦栓塞1例,均為術前有左房血栓形成的病人。本組死亡5例,死亡主要原因是術后低心排2例,心臟驟停、肺動脈高壓、呼吸衰竭各1例。本組病人無麻醉死亡及麻醉并發癥。
3討論
眾所周知,傳統的心內直視手術是在低溫體外循環心臟停跳下完成的。全身肝素化后建立體外循環,體外轉流后阻斷上、下腔靜脈, 降溫至32℃ 阻斷升主動脈, 并在主動脈根部灌注溫血高鉀停跳液使心臟停跳,心臟表面冰屑降溫,心內操作完成后復溫至32℃ ,開放主動脈進行心臟復蘇(電除顫或自動復跳),輔助循環繼續復溫至36℃ 左右停機。
4總結
手術過程在一定要徹底排氣、避免氣栓及腦保護,是淺低溫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 , 需要麻醉醫師、外科醫師共同關心、重視。切開心臟后空氣進入心腔,跳動的心臟易將空氣送入升主動脈,易造成腦氣栓。
近幾年,淺低溫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得到了心臟科醫生的關注。其有利于防止術中心肌缺血和術后再灌注損傷,但對麻醉技術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淺低溫心臟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已逐步得到人們的共識并得以發展因此,這類手術方法是非常值得我們醫學工作者大力推廣和廣泛使用的。
參考文獻
[1]賈麗翠,紀振亮,任艷杰,等,體外循環手術腋下切口的麻醉臨床觀察,中華外科雜志,2007(5):137-138。
[2]王志強,段磊,心臟外科手術中的麻醉辦法, 中華外科雜志,2005(12):89-90.
[3]林占杰,馬長明,劉翠,常溫心臟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79例,中國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07(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