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學習地理的方法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培養興趣,提高認識,輕松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習就會從“享受”變作“忍受”,成為負擔。有了興趣,學習就成為一種需求,就學得輕松愉快,動力無窮。學習地理,首先就是要培養對地理的興趣,喜歡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科學。人生活在環境里,人類離不開環境。地理學科引導我們去認識環境,教我們怎樣去適應環境,改造環境,使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因而也是我們學習生存的科學,是我們生活的工具,是每一個公民必須的素質。
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很強,它引導我們把身邊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奧妙,海陸的變遷,氣候的異常,資源的開發,工業的合理布局,農業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長,環境的有效保護等等,都是地理學科研究的內容;航空航天、南極探險、邊貿洽談、中東戰亂、三峽工程、經濟發展、“五一”旅游、拉閘限電……無一不與地理有關。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只要我們聯系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只要我們熱愛生活,關注生活,關心發展,就能培養起對地理的興趣,喜歡地理,學習地理就會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就一定能夠輕松地學好地理。
二、文理交融,方法得當,注重技巧
在高中的各門課程中,地理與其它學科相比,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嚴密性與邏輯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動與靈活。因此,學習高中地理就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分別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學習方法。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于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采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于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于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主要屬于文科內容,適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于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于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三、學習的靈魂,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復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于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每次看幾分鐘也行),把地圖印在腦子里,并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干線”,“工業中心”……于是,我們就可以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看圖太費時間,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難忘,便于運用,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復耗時,枯燥無味,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圖文結合實際耗時并不多,效果卻很明顯。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能事半功倍。
四、學習的支柱,理解教材,聯系知識,融會貫通
我們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復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冊“全球性大氣環流”一節中,“海陸熱力差異使緯向的氣壓帶被分裂為一個個的高低氣壓中心” 的內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陸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亞、夏威夷等具體地方,及時復習熟悉這些地方,才能較好地掌握相關的大氣活動中心的位置、范圍及其移動和影響等內容。在“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一節,需要密切聯系美國、澳大利亞、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初中地理知識,才能學好這一節內容。
關鍵詞:地理教學 問題情境 學習方法
一、對學習內容進行梳理的學習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睂W習思想和方法是學習研究的“器”,也是推動學習發展,學習創新的基礎。地理學以認識區域位置、人類和事物的空間分布和地域組合上的聯系、變化;從相互作用來觀察世界、認識人類與環境在特定地點和位置的相互作用。這些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一整套科學研究與思想方法,不僅對地理學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也成為衡量人們地理科學素養高低的重要標志。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嘗試著把地理課中涉及的學習方法概括為不同層面:首先,最高層次的是有哲學意義的地理學思想方法,如系統綜合法;其次,是地理學知識獲得和應用中的方法;再次,是地理教學中滲透和體現的一般科學思維方法,如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演繹、推理、分類、抽象、概括,以及假設、理想化等理性方法。不同層次的方法融合滲透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構成獲取和應用地理知識最常用的學習方法,如區域比較、區位因素分析、地理區域分析綜合、地理地圖分析方法等。
我在課堂教學時堅持依據課標的要求,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感觀,突破教學難點,提高學習效率。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學情,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如學習“地球的運動”時采用多媒體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意義,加上優美動聽的音樂,精辟的解說詞,聲情并茂的動畫場面,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很容易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激起情感上的愉悅,觸發他們的想象和思考。
尤其是按不同年級學生的特征和學習需要,分章節、有目標、有選擇地確定一些地理學習的方法作為教學重點。如在單元內對地理學習方法進行梳理,如地圖法、圖表法、空間定位分析法、區域地理事物分布法、區域分析與比較法、區域綜合分析法等。它們都能幫助學生發現和體會地理規或者地理學說成立過程中學習方法,學生自然地明白了地理規 和學說的前世今生,不僅加深了對知識意義和價值的理解,同時知道所學知識是如何來的,能感受到學習方法的優點,容易記住這些方法并應用到地理學習中去,受益匪淺。
二、創設問題情境,在探索發現中學習地理
學會容易,會學難,會學的關鍵在于會思。學生要會思,老師就要創設“能喚起學習積極性的最佳經驗和情境”,設計出引發思考的問題,并給學生提供思考問題的線索。
問題往往是引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最好手段,針對初中學生上課注意力堅持不很長的特點,采用提問題能使學生整節課圍繞老師思維,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問題的設置,一方面,可由教師根據實際需要自行設計;另一方面,可由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等來逐步引導學生。基于這一點,在學地震這一內容時,以大家所熟悉的5?12大地震為例,提出一系列問題:為什么會發生大地震?屬于什么類型的地震?還有哪些地方可能發生地震?要求學生在看書的同時,帶著問題逐一解決。還要求學生從新的角度,或反向等不同途徑來進行思維,大膽地想象各種問題可否有其他答案,提供學生思考余地。人們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地理的興趣,無疑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學習“季風”時,我引入了《黃土高坡》中的歌詞:“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問,歌詞中唱到的西北風,東南風,黃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風,東南風?分別在什么季節盛行?為什么會有這些風?用這樣的方法把問題提出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把古詩中與地理知識結合緊密的詩句巧妙引用到課堂中,如講我國的地勢地形時用“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講梅雨時用“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講內蒙古高原時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來說明內蒙古高原的平坦開闊,一望無際的地形特點和景觀。
如在學“中東”一節時,阿拉伯人喜愛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觀是白色的,在電視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著白色的纏頭巾和穿著寬大的白色長袍。我問同學們:為什么他們喜愛白色呢?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氣候炎熱干燥,白色對強烈陽光有反射作用,這樣吸熱就少,人們穿著、風俗習慣等要與自然環境相適應。從反饋回的結果表明,采用這種“創設問題的方法”,不但學生能及時地掌握地震的有關系統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即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判斷、推理能力。此外,還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并感悟到學習地理的學習方法。
三、在地理活動中感悟地理思維方法
1.調整學習心態
很多還未入學的高一新生,可能已通過各種渠道知道想學好地理學科并非易事,由此而產生畏懼心理,覺得自己可能也學不好。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心里存在的暗示會對人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這種心理暗示極有可能使你在碰到地理學習困難時不愿積極面對。你可能覺得自己只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名學子,學不好地理也是常事,這種想法一開始就不利于今后的地理學習。所以,在學習地理前調整好心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之事。要學會告訴自己:學好地理并非難事,只要掌握了學習方法,有針對性地學習,學好地理不在話下。
2.用好地理教材
(1)注重理解,切忌“死記硬背”。在大多數人的眼里,學文科就是要會背會記,記憶力越好,成績就越好。但文科學生都知道,文理科都一樣,理解知識點最為重要。倘若不理解,就算當時記下來,也不能獲得長久的記憶。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才能保證將繁雜的知識點靈活地運用在解題中,要學會摒棄那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方法。就地理學科而言,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重在了解地理現象的原因、規律、聯系以及產生的影響。而課后一定要將當天所學知識點進行梳理回顧,并找典型習題進行鞏固運用和提高,這樣才能將知識點烙印于腦中。此外,課本的知識點需要經常反復回顧和理解,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并積極咨詢老師和同學。
(2)掌握“框架式”學習方法。高三時期,面對三本必修地理書,梳理起來可能有點不知所措。但每本書的編寫都有一定的主線和思路。依綱據本,沿著主線進行梳理和學習,有利于盡快掌握書本的脈絡和知識點。這一方法最重要的表現方式就是畫框架,默讀或復習完一課、一單元甚至一本書,把握主干知識點。合上書本,將記憶中的知識點在紙上畫成大的框架,再進行細化,框架的構成可以按照書本的目錄進行,不僅可掌握知識點,還能將知識間的脈絡聯系了解得一清二楚,串聯知識點有利于解決綜合性地理試題。
3.巧讀圖勤畫圖
地理與其它學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圖像。圖像對于地理學科來說是靈魂,是地理知識重要的表達方式。平時一定要勤看各類圖,如地球自轉圖、洋流分布圖、中國、世界地圖,了解重要的高原、山脈、丘陵、平原、盆地和湖泊等??磮D習慣長期保持,會發現開始腦中有圖、心中有理,地理不再是單調的文字。另外,學會畫圖也是識記圖形的重要技巧,這里所畫的圖并非詳細的圖,而是簡化圖。在空閑時可以隨手畫簡圖,以洋流分布圖為例,可以用各類幾何圖塊來表示地球的幾大板塊,畫上主要的經緯線,然后再按照記憶對洋流的所在地、名稱和方向用箭頭進行表示,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添加不同的信息,如熱量帶的劃分等,將圖像進行整合,有利于開發綜合思維,形成空間概念。這樣,不僅利用了空余時間識記各種圖形,還增添了地理學習的趣味性。
4.重討論活思維
地理學習遇到問題或者是解題遇見困難時,可與周邊同學進行討論,讓思維進行碰撞,也許在討論的時候問題也迎刃而解。我高中時期最喜歡與同學討論地理題目。對于自己會做的題目,可以講解給別人聽,不要覺得麻煩或者浪費時間。這樣有利于強化自己的思維,并能表示你在真正意義上懂得如何解這道題。當然,除了這樣的互動,還可以相互提問地理知識點,給對方出題等。在娛樂中學習,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