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重癥病人護理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重癥;腦出血;護理
腦出血是指非創傷性腦實質內的出血,主要是腦內小動脈或毛細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腦實質而引起一系列癥狀和體征,腦出血急性期是指發病3~4周,此期病人極易發生腦疝、中樞性高熱、電解質紊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應激性潰瘍、褥瘡等并發癥,從而導致病情惡化,甚至死亡。在腦出血急性期對患者進行系統而有效的護理,可及時發現病情變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對提高該病的救治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現將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68例腦出血患者的護理總結報道如下。
一、臨床資料
所有病人均經頭顱CT后確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偏癱,本組男152例,女116例,年齡25~79歲。
二、病情監護及護理
2.1常規監護病人安置在NICU監護室內,頭部抬高15°~30°,頭部置冰帽或冰袋,保持肢體功能位置,躁動不安者加床擋,取下假牙,以防誤入氣管,連接多功能監護儀監測心電、呼吸、脈搏、血壓血氧飽和度、體溫的變化,發現并處理異常情況。
2.2顱內壓監護腦出血急性期,病人顱內壓急劇上升常常誘發腦疝而死亡,應充分了解顱內壓增高的各種臨床征象,警惕腦疝的發生。內科常用的降低顱內壓的方法有:①臥床休息,保持安靜,取頭高足低位,避免用力排便、壓迫眶上神經及過度活動頭部。②應用高滲脫水劑:20%甘露醇、甘油果糖注射液。③其他:速尿、地塞米松等藥物的應用。在應用脫水劑時應保持快速靜脈滴入,觀察血壓和尿量變化,注意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尤其注意鉀的補充和心腎功能,并準確記錄出入量。
2.3病情監護
2.3.1意識、瞳孔的監護意識障礙是腦內損害程度的直接反應指標,若發病時雖有意識障礙但程度不重或逐漸清醒者預后良好,若發病時意識障礙較輕,但很快加重者預示病情危重預后較差。意識障礙的程度與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部位、腦干受壓及腦水腫的程度有關。對于腦出血昏迷的患者,病情的判斷及預后的估計尚應結合眼球運動、瞳孔對光反射和昏迷持續時間進行綜合評估。患者眼部體征的變化還可提示腦出血發生的部位,如兩眼注視病灶側,瞳孔正常大小,對光發射存在,提示右內囊出血;若瞳孔中度縮小,兩眼球向病灶對側凝視,可伴有眼球震顫、眼球分離及外展麻痹,提示小腦出血;若眼球固定,雙側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對光反射消失,提示病情危重。因此,護士要觀察患者瞳孔的大小、是否對稱及對光反應等變化,每2小時觀察意識瞳孔狀態并記錄,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
2.3.2生命體征的監護①體溫腦出血患者常累及下丘腦、橋腦而阻斷下丘腦對體溫的正常調節致使體溫極度增高,可以物理降溫,采用冰袋冷敷頭部及溫水擦浴,每4小時監測體溫一次。若因感染所致體溫升高,則應對癥處理。②脈搏呼吸脈搏弱時提示可能有循環衰竭現象,脈搏緩伴呼吸深而慢說明顱內壓有升高的趨勢,嚴密觀察呼吸節律、頻率、幅度改變,腦出血早期呼吸深而慢,如病情惡化,可表現為快而不規則的呼吸或呈潮式呼吸、嘆息樣呼吸等,說明呼吸中樞受到損害。③血壓密切注意血壓的變化,適當應用降壓藥物以控制過高的血壓,可防止再度出血。一般應使血壓徐緩下降到腦出血前原有的水平,切不可降壓過速、過低,以免引起腦供血不足,加重腦損害。
2.4并發癥的預防
2.4.1褥瘡的預防不宜做大幅度翻身,宜用軟墊于患者一側臀部肩部等骨突出受壓部位,每2~3小時將軟墊移墊于另一側,動作宜輕柔,盡量不牽動頭部,翻身時忌拖、拉、推。床鋪清潔、干燥、平整無碎屑。每周用溫水行床上擦浴,每次大便后用溫水洗凈及臀部。昏迷患者應慎用熱水袋或冰袋,以免引起燙傷、凍傷。
2.4.2肺部感染的預防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定時翻身叩背促進排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時,給予NS20mL+糜蛋白酶800萬U+慶大霉素24萬U,霧化吸入,每日兩次,有呼吸困難者,及時行氣管切開,認真做好氣管切開的護理。吸痰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一次吸痰不超過15s。
2.4.3泌尿系感染的預防在嚴格無菌操作下留置導尿,每日更換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會陰兩次,保持導尿管的通暢,觀察尿液的顏色、性質、量并記錄,必要時做尿培養,定時,訓練其膀胱功能。
2.4.4應激性潰瘍的預防主要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與腦出血的嚴重程度相關,病情愈嚴重發病率越高且出血量越大,觀察患者意識、面色、肢體溫度及生命體征變化,嘔吐物和大便情況。置胃管的病人,鼻飼前抽吸胃液,觀察胃液顏色、量、性狀,實驗室檢查如紅細胞計數、紅細胞比積、血紅蛋白等,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腹脹、腸鳴音活躍、躁動、呃逆、尿量減少等,要警惕消化道出血。
三、討論
重癥腦出血急性期的護理工作是細致而繁重的,關系到患者的生存。護理人員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熟練過硬的技術,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生命體征的觀察,精心護理,減少并發癥,促進機體功能恢復,對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微微。腦出血及其并發癥的內科治療[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05,11(5):233.
[2]李謙。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中國臨床醫藥與衛生學[M].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8:442.
[3]郭麗屏。腦出血并發癥的臨床護理[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24(1):69-70.
1.淺談高職醫學護理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
2.應急狀態下的醫學護理實踐與探討
3.近五年中國大陸文獻中美國醫學護理的現狀
4.高職醫學護理生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
5.醫學護理教育的創新思維培養
6.醫學護理觀下的化學教學
7.高血壓病人的醫學護理方法研究
8.醫學護理專業畢業論文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9.醫學護理中無菌技術的使用技巧探析
10.探究應急狀態下的醫學護理實踐
11.分析高血壓患者的醫學護理方法
12.《運動醫學護理》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13.綜合性醫學護理對脊髓損傷患者并發癥的影響
14.應急狀態下醫學護理實踐探討
15.脊髓損傷運動員營養與醫學護理需求
16.應急狀態下醫學護理工作的實踐
17.醫學護理中無菌技術的使用技巧探析
18.對現代醫院臨床醫學護理工作的初步探討
19.高職院校醫學護理專業“概念圖”教學模式的探索
20.大型綜合性醫院外科系運用循證醫學護理理論控制感染管理體會
21.淺析醫學護理教育中的素質教育
22.論新時期醫學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23.本科生導師制在醫學護理領域的研究進展
24.綜合性醫學護理對脊髓栓系綜合征患者并發癥的影響
25.高職醫學護理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
26.醫學護理專業開展計算機教學的探討
27.醫學影像科室的護理管理探討
28.生理驅動ECS仿真系統在急診醫學護理教學的應用
29.采用三維質量結構評價重癥醫學科護理質量
30.醫學護理論文的撰寫
31.醫學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教育
32.某市護理人員繼續醫學教育需求和科研意向調查分析
33.淺談臨床醫學肝膽的外科醫學護理的研究方法
34.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醫學護理系
35.高職高專醫學護理專業學生實習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
36.高等醫學護理教育之我見
37.醫學護理專業大學生在兒童期受虐待情況回顧調查分析
38.中職醫學護理模擬教育及現代護理技能訓練中心建設探討
39.醫學護理專業學生生物安全防護知識調查分析
40.探討新形勢下醫學護理教學模式的重建
41.論醫學護理專業女生運動動機的特點與培養
42.在醫學護理專業開展ESP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43.護理專業醫學微生物學實驗中無菌觀念培養的嘗試
44.蒙醫護理與西醫護理醫學護理理念的分析與研究
45.改變醫學護理觀念,突出禮儀發展
46.災難醫學護理教育研究
47.淺談醫學護理專業第一堂見習課的重要性
48.生物心理社會醫學護理建設
49.臨床醫學上的外科護理新技術研究
50.PBL模式在醫學四年制護理專業細胞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51.優化護理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是現代醫學護理模式的需要
52.醫學護理學的進展(綜述)
53.論醫學護理專科生的就業心理指導探析
54.論護理學在救援醫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55.現代醫學護理中溝通技巧的重要性
56.對涉外醫學護理學生人體解剖學教學工作的探討
57.淺談醫學護理職業高中教師的人格魅力與教學方法
58.分組分層級管理模式在我院重癥醫學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59.淺談醫學護理教育的發展
60.Internet醫學護理資源簡介
61.學習醫學護理雜志 提高護士專業水平
62.怎樣撰寫醫學論文(連載) 怎樣寫醫學護理論文
63.對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64.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教學實踐
65.重癥醫學科護理信息系統應用實踐
66.淺談加強醫學護理教育中的素質教育
67.提高醫學護理實踐能力的探索
68.遼寧省臨床護理人員循證醫學實踐現狀的調查
69.貴州省首屆重癥醫學護理論壇會議論文研究分析
70.INTERNET上的醫學護理資源
71.醫學護理心理學在婦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
72.醫學護理職業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73.老年醫學護理專家:是浪費還是必要?
74.關于醫學護理專業教師培養的點滴體會
75.試論轉化醫學在護理學發展中的應用
76.基于循證醫學的頸椎病康復護理方法及體會
77.美學在現代醫學護理中的作用
78.心肌梗死的醫學護理與心理護理
79.實習前臨床醫學生與護理學生患者安全知識調查與比較分析
80.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稿約
81.高血壓性腦溢血病人的醫學護理常識
82.重癥醫學科護理安全工作環境的創建及效果
83.臨床醫學護理對責任護士的素質要求
84.品管圈在重癥醫學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85.從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談護理教育改革
86.持續質量改進在重癥醫學護理中的應用
87.把握醫學整體觀促進護理管理
88.基于第二課堂的護理醫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模式、作用機制與認知評價研究
89.淺議醫學護理學繼續教育的必要性
90.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設置與教學調查分析
91.康復醫學護理
92.醫學護理女生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識調查
93.衛生Ⅷ項目醫學護理培訓班學習情況的調查
94.有“血”有“肉”帶心跳,醫學護理模型人出世
95.醫學護理專業醫用化學教學改革初探
96.康復醫學護理
97.蕪湖市某醫學院校護理專業學生專業認同與學習動機的相關性研究
98.醫學院校涉外護理英語課程體系構建探析
論文關鍵詞:卒中單元,重癥監護,急性重癥腦卒中
腦卒中是指因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腦血流循環障礙和腦組織功能或結構損害的疾病,又叫腦血管意外,而急性腦卒中在腦血管病猝死事件中占80%,突然發生腦卒中,會使患者致死、致殘,大多數家屬覺得這是不可避免的意外。在發現病癥時,及時和有效的治療能夠減輕患者的病痛和降低發病的風險,此外,治療后采取有效護理手段對患者的病情和預后有著重要的意義[1]。自2007年以來,我院采用卒中單元重癥監護對急性重癥腦卒中患者進行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護理論文,現將護理方法和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7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癥腦卒中患者112例,均經CT或MRI確診,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中有關腦卒中診斷標準,同時符合以下幾點:腦出血或腦梗死患者,起病2d以內, GCS≤8分;低氧血癥或需要呼吸支持者;實施各種有創治療手段者[2]。按照患者及家屬自愿選擇護理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56例,男39例,女17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63.5歲,腦出血13例,腦梗死43例;對照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齡47~76歲,平均年齡64.1歲,腦出血14例,腦梗死4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即按照傳統的神經內科及神經內科的治療和護理手段進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在最短的時間內,在神經內外科醫生及康復治療師、專科護士共同協作下實施重癥監護護理論文,具體操作為:腦卒中患者入院后,護士立即協助病人完成頭顱CT檢查,24h內(一般在6h內)完成心電圖、血常規、胸透、水電解質、血糖、血脂、血凝檢查。必要時進行頸動脈多普勒和超聲心電圖檢查。將重癥腦卒中患者安置在卒中病房,給予吸氧、心電監護監測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等。護士嚴密觀察患者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對體溫高于38℃的患者即刻進行系統的降溫治療。建立靜脈通道,給予脫水降顱內壓處理龍源期刊。加強基礎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卒中的康復治療由卒中小組針對不同患者而進行,應著重于認知功能、耐力、社會適應力的恢復。患者入院24h常規進行理療,每天30~60min。專業治療每天20~40min,應積極配合康復治療,包括肢體康復、健康教育及其他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意識障礙程度評分及并發癥的發生率。采用意識障礙程度Glasgow昏迷量表(GCS)進行評定,每天評分一次,直至患者評分達到15分或出院。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構成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構成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兩組患者的意識障礙程度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進行護理后,GCS評分為(14.52±1.25)分,對照組進行護理后,GCS評分為(12.55±6.48)分,兩組比較,觀察組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33,P<0.05)。
2.2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6%,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6.2%,兩組比較,觀察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論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的比較(n,%)
組別
n
肺部感染
尿路感染
壓瘡
發生率
觀察組
56
1(1.8)
1(1.8)
2(3.6)
對照組
56
2(3.6)
3(5.4)
4(7.2)
9(16.2)
x2
4.94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