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初中物理全部知識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教學生活化的涵義和意義
在新課改的初中物理課堂中,傳統的教學方式逐漸退出人們的視野。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主要是指將初中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將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揚,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使教學和生活完美結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將生活環境作為教學的背景,將所有的物理知識建立在這個大的框架中,形成完整的生活教學知識體系。這樣學生在接受教學的過程中學習到的不僅是課本上單一的知識,還有相關的生活理論和生活規律,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有巨大的幫助。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將教學和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脫離了單純的課本,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目標,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教學生活化,使教學內容完整地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喜歡上物理課程。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教學的素材,開發各種教學資源,將教材靈活運用,實現教學和生活密切結合,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二、教學生活化的方法
1.創建生活化情景
教學是將學生的感知逐漸融入教程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整體的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創建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場景會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去探索物理世界,給初中生一個更廣泛的學習空間。根據教學生活化場景可以喚起學生的主觀感情認識,便于學生的記憶,容易幫助學生理解較為單調的教材知識。例如教師在進行聲音的音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各種物體的聲音進行對比,對學生分析笛子的音色和簫的音色的不同,將兩者不同的音色引入教學情景中,使學生由生活常識了解聲音的音色。
現在初中生的思維比較簡單,對課本的平面知識的理解較差,只有將全部的外界環境和教學結合起來,對大腦的視覺皮層進行刺激才能真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將全部的知識轉換到場景中才能引起學生的感情投入,加深學生對物理的理解和認識。
2.開展課外活動
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擴展知識面,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展開“生活中的物理”活動,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結合在一起。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物理和生活之間的關聯,還可以幫助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對課本中的知識進行解析。教學中“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課外活動中幫助學生了解物理課本中的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的開放性,逐漸滿足學生對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讓學生的學習生活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
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將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運用到物理教學中,力求教學的簡單開放,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讓學生在這些課外活動中了解自己需要的相關知識,對所有的知識進行整理,實現參與-解決-感受三個過程的緊密結合。
3.因地制宜實行物理實驗
物理實驗是教學中的重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在實驗中了解相關的知識細節,拉近物理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教師要在初中的物理教學中利用相關的器材進行實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科學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物質都可以作為研究中的實驗資源,將這些實驗資源在物理教學中合理運用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利用相關的實驗器材突破一定的限制,例如礦泉水瓶、貼片、廢舊電線等,采用借代、夸大等創新的方法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因地制宜實行物理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加深印象,突破全部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帶領學生了解多樣的物理世界。
4.積極探索進行教學
物理課堂是我們教學的重要場地,在這個空間中,教師可以將無限的知識對學生進行講解,實現教學目標。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積極進行探索,創造各種有利的條件對學生進行教學。積極進行教學探索,將教學從物理課堂轉化成生活化的學習,實現開放性教學目標,這樣才能真正構造自主學習的課堂氣氛。初中生的課堂時間只有40分鐘,在這有限的時間將教學效果最大化是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積極探索,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和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借助生活中的物理因素,將學生的感知作為教學的源泉,這樣才能將主動教學逐漸引領到自主教學中。
5.靈活運用相關知識
靈活運用相關的物理知識,將所有的物理知識靈活運用,動手進行操作,在集體中進行討論,這樣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對學習到的知識進行運用,將全部的物理知識熟練地進行遷移。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灌輸相關的生活知識,將物理教學中的生活來源向學生進行講解,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6.從生活化物理著手
【關鍵詞】標準 初中物理 命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165-02
初中物理的命題首先應當以《義務教學物理課程標準》為指導,同時還需要廣大的物理教師深入到學生中去,要在“吃透”《標準》的前提下,因材施教,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最終實現考試命題的科學性。初中物理命題不僅要全方面,立體式,多維度的考慮命題,同時還需要兼顧學生的日常邏輯思維同時加以正確的引導,在命題中改正學生的一般錯誤的思考方式,引導建立嚴密的邏輯思維,為后期的其他自然科學的學習打下基礎。下面就具體的初中物理命題來談談。
一、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初中物理命題的根本指導思想
1.《標準》它的要求比較全面,提出非常細致的培養目標。首先,它要求培養的人才非常具有全面性,不僅是簡單的物理指導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時候它要求全面的人才,對整個自然科學一般的邏輯思維的掌握以及學習。其次,《標準》中要求對于學生的學習應當主要還是激勵為主,使得每個學生都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具有好奇心,同時具有動手能力愿意自己親手去實踐,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探究,找出其中的原因和方法,最終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最后,物理科學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的最終目的是轉化為生產力,最終在實際的社會中能夠投入生產,提高整個社會生產效率,因此對于學生物理命題的研究應當要有這方面的掌握和考慮。
2.初中物理命題多利于原則。首先要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過去對于學生的能力主要還是強調理論知識,對于學生的實際操作強調的還是比較少的,新標準要求有利于對學生整體素質的考察;其次,要有利于對老師的考察和能力的評估,《標準》的優勢在于對于學生的命題不再是簡單的課本知識搬過來就直接命題,需要教師深加工,怎樣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怎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怎樣學以致用等等,都是在日常的物理命題要體現出來;再次,有利于學生進入更高層次的學校學習。
二、初中物理命題的筆試命題基本原則
1.多層次原則。學生的學習能力主要可以分為三層,學習能力強,學習能力中等,以及學習能力較差,這三種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共性,同時也具有個性。他們的共性就是所有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要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同時準確的掌握基本的解題思路,這些基礎性知識是全部學生均需要掌握的問題。因此在初中物理的命題中應當由簡入難,基礎當先。同時針對不同的學生更要有意識的提高他們的成就感,就算是一般的學生只要他們掌握了基本的原理還是要讓他們看到自己學習努力之后,再物理考試中自己的長處。不同的學生在考試中找到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短處,既有鼓勵也有鞭策,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能力,最后實現整個班級物理學習的能力和氛圍。
2.多目標原則。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知識的掌握程度主要劃分為三個方面,了解,理解,掌握。了解就是知道其簡單的內容即可,不需要深究。理解要掌握其原理和方法。掌握就要求怎樣實際的運用和操作。在實際的初中物理命題中應當根據《標準》的要求,對于知識點要有重點,要全面,多維度,整體的把握知識點的輕重,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分門別類的劃分知識點,這樣在命題的時候就要很強的課操作性,同時有力的解決了不分主次的弊端,同時也可以照顧到不同能力的學生,幫助學生在考試中學習。
3.實踐原則。過去對于學生的考察主要還是理論知識的考察,但無力恰恰是一門實踐科學。為此,考試命題要注重實際的操作,部分老師認為在筆試中無法考察實際操作部分,主要還是思想沒有轉變過來。在筆試中同樣可以考察實際操作,可以將具體的實驗步驟,具體的實驗現象作為考試命題的內容,那么對于實踐操作不熟悉的學生還不是會在考試中篩選出來,同時最終不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4.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結合的原則。對于教師來說不一定在物理命題中全部是普通的現代文,可以結合一些古詩文的內容在物理題中出現,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是另外一種實際和理論的結合。它的優勢不是簡單的好看,好玩,而更多時候是多種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基于標準的初中物理命題的研究需要全面的根據《標準》來執行,同時兼顧學生的學習的各方面的狀態,只有兩者同時兼顧才能將初中物理命題的方面掌握牢固。
參考文獻:
[1]錢志方;論中學物理教學中科學方法教育的意義及途徑[J];文理導航(中旬);2013年07期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留白式”教學法;策略
物理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初中學生的未來學習和生活發展至關重要,所以,初中物理教學模式的創新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增強教學效果,往往追求將教學內容講全、講透、講深,將初中學生的大腦思維束縛在教師所設置的框架之中。這樣不僅不能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利于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將“留白式”教學法應用到初中物理教學中去,在教學中巧妙地留有空白,可鍛煉初中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大腦思維,從而提升初中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在新知識導入時設計“留白”
在教授新一節的物理知識時,教師不要直接將教學內容和目標展示出來,而是應該先帶領初中學生復習上節課的知識,并且進行一系列的提問,讓初中學生在鞏固舊知識的過程中,逐漸探尋本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主要任務。同時,教師應該有效激發初中學生的好奇心理,精心設計新課程的導入內容,將新課程中較為有趣的知識內容透露給初中學生,給初中學生留有想象,激發初中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從而提高初中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1]。例如,在講授電路和電器等新課程時,教師可以提問:“你們一共知道多少種家電?”“我們所處的班級里有哪些家電?”這些簡單問題的提出可以讓初中學生回想自己見過的家電,并積極觀察教室中已有的家電,培養初中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觀察能力。在初中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再問:“那你們知道這些家電是怎樣正常工作的嗎?”教師可以讓初中學生大膽想象并回答,最后再逐漸導入電路這一知識內容。
二、在重點知識講解時設計“留白”
重點知識的掌握對于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非常重要,所以,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該分清主次關系,在講授重點知識時進行巧妙的設計,留有一定的空白讓初中學生自主分析和探究,潛移默化地接受物理知識內容[2]。例如,在講授“光的折射”時,重點內容是光的折射規律。教師不要立馬將其中的理論直接講授給學生,而是提出“光發生折射的時候會有怎樣的規律”這一問題,引導初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想象力來回答,然后教師再利用已經準備好的實驗器材,讓初中學生以合作小組的形式來進行光的折射實驗,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確。初中學生通過實驗可以直觀地觀察光的折射情況,進而發現自己在思考時存在的不足和偏差。最后,教師再對光的折射規律進行總結。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初中學生對重點知識的記憶,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在課堂整體教學時設計“留白”
教師在進行物理課堂教學時,應該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整體的把握,科學合理地選擇留白階段和時間。不要為了將知識內容講全、講透、講深而占用全部的課堂時間,將初中學生固定在教師的思維框架之中。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了解物理知識內容,觀察初中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效果和狀態,合理地留出空白,讓初中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和探究,通過一定的提問引導和實驗,提高初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從而調動物理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初中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效率[3]。
四、在例題課堂板書中設計“留白”
教師應在課堂板書中設計“留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進行“電學”例題講解中,應該在例題的內容中留出空白,讓初中學生根據以往的例題形式,自主提出例題的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先提出一個例題讓初中學生了解電學的基本題型,然后再讓初中學生將自己所學到的電學知識套用到例題中,形成一道新的例題,通過這種反向思維來加深初中學生對電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此外,教師在板書設計上應該以綱要符號形式為主,讓初中學生通過板書上留出的空白,回憶起全部的物理知識,并且順著板書框架逐漸推測出所有的知識內容。
五、結語
“留白”的合理設計,不僅有利于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初中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所以,教師應該在物理教學的課程導入、重點講解、例題板書等方面合理設置“留白”,為初中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分析和探究時間,逐漸提升初中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學質量。
作者:陳春梅 單位:福建省廈門集美中學
參考文獻:
[1]吳會強.空白藝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1(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