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古代文學的讀書筆記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文化學;古代文學教學;地域文化因素;學習興趣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迅速,高校自然科學學科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人文社會科學的現狀卻與其形成鮮明對比,變得越來越冷門,古代文學學科是其一。這種 “冷遇”不但體現在高校的招生和就業上,同時也使古代文學學科的教學面臨著諸多問題。
近年來西安市提出了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口號,在本地高校日益高漲的建設地方經濟文化的熱情下,充實、加強古代文學教學中的地域文學知識,有意識對其中的一些鄉土特色進行挖掘、渲染成為了在現階段我們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一、引入地域文化對古代文學教學的迫切意義和必要性
將地域文化因素古代文學教學中,不僅是因為古代文學內容本身對地域文化知識就有所涉及,更重要的是其具有的重要時代意義以及現今古代文學教學急需改革的迫切性。
長期以來,現行的文學史教材編纂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以時間為線索,對于文學的空間問題則極少去考慮。并且,絕大多數教師在講授時按部就班的使用現行教材,地域文學教學的自覺性也因而難以催生。由于地域文學知識常常受到忽視,導致了學生大量缺乏相關知識,地域文學的教學問題隨著時代也變得越來越嚴峻。
不可否認,西安正在走向世界,而通曉本地鄉土歷史的人似乎太缺少了,西安市作為十三朝古都,文化遺址景點名勝豐富,近年在發展文化產業旗幟的引領下,一大批融入了歷史淵源和現代景觀設計的文化公園應運而生,如曲江遺址公園、大明宮遺址公園等,這些城市公共空間成為市民的娛樂放松提供了好去處,在休閑之余,卻很少有人去追尋這些遺跡的人文內涵。因此,地域文學知識與古代文學教學相結合的形式也能對服務地方、社會、文化的問題產生一定的積極意義。
充實地域文學知識,對于陜西省本籍學生鄉土自豪感的培養以及本地歷史文化的優良傳統的承接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地域文學或許給人以一種局促的感覺,但是當我們對其了解越深,越能感受到其廣闊的內容,無論歌舞升平的盛景還是滿目瘡痍的末世,都被一一展現。既有生動外部世界,亦有真實的心靈圖景。西安在國際化大都市的文化建設理當在地域傳統的土壤上深深的扎下根來,同時,作為地域文化傳統中重要而形象的載體,如果學生對地域文學能夠有更多的了解,就會加深對于自己鄉土的熱愛,從而對家鄉做出更多貢獻,因而對于當地文化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西安本地高校云集,每年都有無數的學子從全國各地趕來求學,當他們掌握一點當地的地域文化知識,不但可以從文化上加深對西安的認知,有助于自己更好地融進西安這塊熱土,更可以把西安的風土人情弘揚出去,擴大西安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二、當前高校古代文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庖丁解牛的過分運用,對古代文學的審美性、文學性缺乏重視。
伴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科學主義思潮泛濫,認為世界上無論是物質世界還是精神世界、理性世界還是感性世界都可以層次化、數量化、程序化。這樣必然造成對人的精神家園的恣意蹂躪和踐踏。中國古代文學在我國古代先民的情感訴求與審美上有著集中的反映,如一味地加以科學歸納,分段落大意總結中心思想,把對美的追求變成條分縷析的干巴知識,無益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文學素養。
2.對學生的主體性角色認識不足
作為人文社科教育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存在著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模式很容易導致教師的專橫獨斷,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原本生動的課堂教學活動一下變得死氣沉沉。
筆者在高校講授大學語文課程兩年有余,認為絕大多數學生已形成自己獨特的認識視角,并且其解讀視域也逐漸個性化,因而,如果對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仍不加以重視,要想達到授受雙方相互影響、相互塑造、共同提高的教學效果也就變得不切實際。
三、地域文化視野在高校古代文學課程中的應用
綜上所述,當代高校古代文學的教學應該建立在地域文學的基礎之上。地域文學和文化可以豐富古代文學教學內容,同時在西安在發展國際化大都市的大背景下,亦可培養一種尚德尚智、求實求新的教學風格。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以下方法途徑值得嘗試和借鑒。
1.課外實踐考察
地域文化的教學更為傾向實踐,這是課堂教學單一的彌補,同時,對于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如在講授地域文化結合古代文學作品時,帶領學生親近自然,進行實地考察,由此將文學情景再現。如在學商隱的《樂游原》一詩中的名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時,可以帶動學生前往位于西安東郊的青龍寺參觀,因為此詩正是寫于此地的樂游原上,對風吟唱,憶古思今,不但可以讓學生對詩歌本身有更深層次的領悟和理解,更能引發學生的興趣。
2.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教師可以成立相關的科研團體,以閱讀書目介紹和文獻資料提供等形式從而將學生對地域文化的學習興趣和科研的熱情充分的激發出來。另外,可以大膽地讓那些基礎扎實且善作思考的學生參與研究地域文化課題,達到讀書筆記由課題形式帶動,畢業論文的寫作由讀書筆記帶動的形式,這樣既能能夠將第一手文獻資料掌握,同時,能夠理性的思辨地域文化現象,從而將學生獨特的創新能力引導、激發出來。
3.學科交叉滲透
文學研究在人文社科研究的體系中從來都是一種宏觀性的研究體例,要善于對學生從大文化的背景出發,重視在教學過程中交叉多種學科,另外,也要以多元化的形式對地域文學和文化設施進行教學。
中國古代文學課程交融著文、史、哲等學科,明顯的不平衡性存在文學的地域分布中,并且,文學的地域特征又具有民族性和本土性的特征。因此,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應該強調地域性和文化性,應該強調用新的文化觀念和美學觀念來闡述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以便進一步促進古代文學的教學改革和教學創新。
參考文獻:
[1]陳小芒:論古代文學教學創新的地域性策略[N].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02-20.
針對當前中國對古代文學的課堂教學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做出以下總結:
1.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古代文學的傳統課堂教學內容包括作者生平簡介、個體文學的講授和介紹、代表作品的研究和講解等,這種教學方式過于死板、拘于形式,沒有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當今的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應該注重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在具體的教學環節、教學內容以及教育理念中教師應著重注意學生的人格培養、情緒調適、意志培養、認知糾正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2.在課外學習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不僅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古代文學教學時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給學生布置適量的課外任務以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程度,例如古代文學作品的賞析和閱讀、讀書筆記、寫作練習、撰寫論文等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或是以心理健康為題讓學生思考并創作論文,從而達到在課外學習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樹立良好的榜樣
無論是在課堂教學還是課外與學生的相處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的發展,尤其是師范類院校的大學生在畢業后會成為中小學教師,這關系到中國教育事業的長久發展。因此,一名教師應具備樂觀、積極向上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活躍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典范。
4.正確認識古代文學
古代文學雖然很值得研究和學習,但也有其消極的內容。每個人在研究其內容時,對其理解和感悟不盡相同。古代文學作品的主題大多是憂愁傷感、憂國憂民,而古代文人在文字中也透露了自身的性格特點,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給學生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使學生無意中開始模仿并形成這種憂患、多愁的性格。因此,教師在古代文學課堂的教學中應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創新教學思路,一旦發現學生出現此種情況,應及時對其進行教育,并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以積極的心態來學習古代文學,客觀了解古代文人的寫作思想。
二、結束語
當今的文學課堂對心理健康教育影響的研究都比較片面,且不能深刻地反映出古代文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何影響。當談到可行性時,大多只是認為利用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能激勵學生的斗志、宣泄情感、升華精神,但從未探討過教學中文學作品對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教師應如何幫助學生消除等問題。在現有的研究中大多是從宏觀的角度來談古代文學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從文學教育的角度來探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其認為在文學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健全的人生觀,促進其心理的健康和諧發展。這類文章為今后人們對文學課堂教學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研究帶來很大的幫助。
二、古代文學課堂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探討
針對當前中國對古代文學的課堂教學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做出以下總結:
1.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古代文學的傳統課堂教學內容包括作者生平簡介、個體文學的講授和介紹、代表作品的研究和講解等,這種教學方式過于死板、拘于形式,沒有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當今的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應該注重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在具體的教學環節、教學內容以及教育理念中教師應著重注意學生的人格培養、情緒調適、意志培養、認知糾正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2.在課外學習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不僅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古代文學教學時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給學生布置適量的課外任務以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程度,例如古代文學作品的賞析和閱讀、讀書筆記、寫作練習、撰寫論文等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或是以心理健康為題讓學生思考并創作論文,從而達到在課外學習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樹立良好的榜樣
無論是在課堂教學還是課外與學生的相處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的發展,尤其是師范類院校的大學生在畢業后會成為中小學教師,這關系到中國教育事業的長久發展。因此,一名教師應具備樂觀、積極向上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活躍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典范。
4.正確認識古代文學
古代文學雖然很值得研究和學習,但也有其消極的內容。每個人在研究其內容時,對其理解和感悟不盡相同。古代文學作品的主題大多是憂愁傷感、憂國憂民,而古代文人在文字中也透露了自身的性格特點,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給學生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使學生無意中開始模仿并形成這種憂患、多愁的性格。因此,教師在古代文學課堂的教學中應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創新教學思路,一旦發現學生出現此種情況,應及時對其進行教育,并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以積極的心態來學習古代文學,客觀了解古代文人的寫作思想。
三、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