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初中階段的家庭教育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高中階段 家庭教育 誤區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許多事是不能如愿的,心理素質好的豁達開朗,沉著應對,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質差的,煩惱糾纏,難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個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智商),而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情商),這是載記著名作家盧勤的《告訴孩子,你真棒》中的一段話。進入普通高中的學生都要面臨同樣的考驗。從滿懷期望到高中的不聞不問,隨其發展,心理落差之大,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
教育孩子,從古到今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具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孩子在高中這樣新的環境中生活,難免感到苦惱和困惑。許多為人父母者只憑自己的想當然辦事,不認為到了高中階段還需要有家庭教育。隨學生自己去發展,等到出了問題,再回過頭來找學校、找班主任,問題往往已經很難解決了。
一、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
“是趙老師嗎?我想讓自己的孩子轉回你的班級,我想讓他學理科,將來考醫學類的學校?!薄拔沂墙裉觳胖浪麑W文的,我想讓他學理,學文的沒有好前途,他居然不告訴我就學文了……”“本來他在初中時學習特好,而到了初三快要中考時,突然不學了,逃課進網吧。”林旭的家長一臉無奈地說。林旭一個聰明的、有前途的孩子,學習的接受能力很強,進入普通高中第一學期分入我們班參加全校四次考試以來,一直是全年級的第一名。在學校的文理分班時,選了文科。
第一回月考時,林旭考了全理科班十幾名,物理是拉分的科目。參加第二回月考時,考了全理科班二十幾名,物理和語文是拉分的科目。
語文老師說:“這么有前途的孩子,我得好好管著他。”在背誦語文課文時,林旭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第二天語文老師匆匆地來找我,說:“你快去看看,林旭坐在地上不起來,說什么時候背會了什么時候起來?!蔽业桨嗬镆姷剿?,他說:“老師,我沒有針對任何人,只是在生自己的氣?!彪S后一段時間里,林旭成績日漸滑落,不想進班,時有曠課的現象。我和他的父母進行了溝通。他的父母說:“以前林旭回家總是和我們有說不完的話,現在一句也不說。”而他說:“老師我不想回家,我學不懂物理,我也不想學理。但我父母不行?!薄拔倚r候總是一個人睡,我很害怕,聽到樓梯有腳步聲就發抖?!薄拔也幌牖盍?,我那天在家里,把手放到了電源插孔里,全身麻了一下,但沒死了……”我的心中無比震撼,這么小的年齡,承受的是如此多。
我向他的父母提出了三條建議:一是不要一味地責怪他,也不要過分地安慰他。用平常心去看待他,理解他。二是當孩子安靜下來時,和他一起認清生命的價值。一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生命是1,金錢、友情、學業都是零,失去其中一個零還是有希望的,丟了1,一切都沒了。三是讓孩子轉學文科,發展自己的特長,挖掘自己的潛質。再見林旭時,是一張快樂的笑臉。
看到這樣的情形,我的心情特別沉重。不要以“爸爸媽媽都是為你好”的理由去逼孩子。逼子成龍,龍就會變成蟲,法國詩人海涅常說:“即使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也可能是跳蚤?!?/p>
二、過分的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
一位60多歲的母親,為了孩子能考上一個好學校,從村里搬到了市里,開學那天她親自把兒子李志博送到我的班里,“我就這么一個兒子,為了供他念書,我給看大門,只要他好,我們受什么苦都行。我兒子理科特好,尤其是化學”。我留心注意了一下李志博,清清瘦瘦,看起來是蠻聽話的孩子。他自薦被選為班級團支部書記。在高三上半學期,李志博早戀了,把父母辛苦掙來的錢都給對象花了,一日三餐都在一起吃,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在一次月考中,他給戀愛的對象用手機發短信答案。學校的處理意見是從優班出去。但父母來請求、哭訴,他繼續留在優班。但在第二次月考中,又一次給戀愛的對象發短信答案。母親打電話說:“趙老師我們再也無臉見你了……”這多么令人悲哀。
天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但過分的關心溺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承受適當的挫折、困難和學習愛護別人的權利,這樣的孩子從小只會享受,不知奉獻,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甚至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走上社會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會走向反面。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問題出現在孩子身上,病根很可能出在自己的身上。
三、過度的放任,帶來孩子的驕橫
在高三即將畢業時,從三班轉到我班一個學生,很擅長英語,在建檔案之前,我發現這他沒有學籍號,也就意味著沒有畢業證書,把這個情況告訴了他,于是他讓學校給開證明,證明他是被現在學校接受就讀的。學校給他解釋說:“學校只要見到轉學證明,才能給上學籍?!钡@學生立即說:“我要上訴,我要告你們?!敝罅私獾?,這個學生是被原來學校因搞對象問題開除后到我校的,并且現在還在外面租房與女生同居。這件事震驚了全校。
他的父母親至始至終都不知道這件事,從來也沒到學校與老師溝通過,學生留了一個電話號碼,聯系過去只有一個姐姐,并指責學校的過失,惡語相向。
人生下來有兩種基本要求:一是物質要求,二是精神需要,不少父母,對孩子的物質要求可以無限滿足,對孩子的精神需求卻很漠然,結果造成了孩子心靈的荒蕪,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走到社會,有的甚至會走向犯罪道路。
家長們,關心、關心自己的孩子吧。
四、過度的“自我”,帶來孩子的痛楚
有的家長,生下孩子,就認為任務已經完成,對孩子不聞不問,拋家棄子。
“趙老師,王龍駒的爺爺去世了,我給他請兩天假?!薄摆w老師,你班的王龍駒和我是最好的朋友,他打小在爺爺家長大,前幾年剛沒了奶奶,現在爺爺也不在了。”“你知道嗎?你班的王龍駒每天就吃饅頭?!币痪渚潢P心的話讓我一次次震驚了,我和他母親做了一次深談,得知父親在王龍駒三歲時與母親離婚帶一個女人去了北京,與家庭斷絕關系。王龍駒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母親經常探望,對于這樣一個孩子來說,他所遭受的打擊何其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業、家庭、生活和責任,但有很多人貪圖享樂,忘記了自己肩負的責任,讓人感到無比痛心。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的成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加強對家庭教育理論的探索和研究,加強對家庭教育的知識與經驗的傳播,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事,對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家庭教育負擔;家庭教育支出;校外教育支出;
作者簡介:遲巍,山東文登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經濟、勞動經濟學;;錢曉燁,江蘇無錫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勞動經濟學、人力資源經濟;;吳斌珍,浙江東陽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為公共經濟學、教育經濟學等.;
一、研究意義
近年來,教育支出為家庭造成的負擔日漸成為各方關注的話題。在我國,教育支出已成為家庭支出的重要部分。2007年我國大陸地區家庭教育支出約占家庭收入的5.2%,是美國的2.1倍。(1)家庭之所以如此重視對子女教育的投入是由于,作為人力資本積累的重要手段,教育水平與教育質量直接影響個人及家庭的未來收入。加之受我國重視教育的傳統文化的影響,父母不論收入高低,都愿意投資子女的教育,令其獲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然而,當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總收入或總支出超過一定比重,家庭教育負擔就會過重,將影響家庭的財富積累、擠占家庭的其他消費支出、降低居民生活質量,也將削弱居民的消費能力和儲蓄能力,不利于我國從外貿推動型經濟向內需拉動型經濟的成功轉型。
作為一個影響國家發展和民生質量的重要議題,現有的關于家庭教育負擔的研究仍顯不足,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和更多的實證證據。本研究重點關注居民家庭教育負擔的現狀和原因,采用國家統計局在2007年對21個城市的城鎮居民家庭入戶教育調查數據,通過回歸分析,發現家庭校內教育支出負擔主要受到家庭收入的影響,而家庭校外教育負擔則源于重視教育的文化傳統與教育資源不足雙重影響下的家庭教育投入競賽。
二、相關研究
家庭收入與家庭教育支出對子女的教育質量有著顯著的影響,一直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議題。早在1976年,貝克爾和湯姆斯就提出,家庭資源稟賦對子女的教育獲得和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為子女教育提供資金時,貧困家庭由于受到信貸約束的制約,其子女往往更難繼續求學或接受更高質量的教育。(1)為進一步證明子女教育成功與家庭收入之間的因果關系,有學者還采用自然實驗的方法,在控制父母能力的代際傳遞之后,依然發現了家庭收入對子女教育成果間的正相關關系。(2)
相較于家庭收入對家庭教育結果的影響,我國學者更關注家庭教育支出。在我國家庭教育支出的相關研究中,一部分關注家庭教育支出的分布與效應,如楚麗紅探討了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支出在城鄉、不同教育階段、校際、不同群體間的不均等分布。丁小浩討論了高等家庭教育支出增加會擠占或替代家庭其他開支,導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另一類研究關注影響家庭教育支出的因素。如李紅偉采用1999年城鎮居民調查數據,研究了家庭收入、地區、父母教育程度、家庭層次等指標對父母教育支出的影響。李文利采用農村居民教育支出入戶調查數據,研究了家庭收入、子女年級對父母教育支出的作用。孫彩虹則在家庭收入、父母教育程度之外,考慮了地區、教育政策改變等影響教育支出的因素。(3)
對于家庭教育負擔的研究,國外主要集中討論家庭教育負擔對入學率的影響。如杰克遜和維瑟斯比研究了1994年美國家庭面對高校學費變化時的反應,并估計出,在家庭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學費每提高100美元,會導致入學率降低1%。戴尼格爾對發展中國家的研究也發現,對低收入家庭提供小學教育的補助,有助于減輕家庭教育負擔、提高入學率。米勒和赫然克斯特估計了1983年至1984年美國家庭在不同教育資助方案下的學費負擔,發現低收入家庭負擔的學費比例要低于中等收入家庭。(4)我國對教育負擔的研究剛剛起步,已有的研究計算了不同地區、不同教育水平和不同家庭收入組的教育負擔率,通過比較分析,揭示家庭投入負擔過重、教育過度投入的現實。(5)
總體來看,目前國內外的文獻中,對影響家庭教育負擔主要因素的研究都相對缺乏。涂瑞珍和林榮日(6)的研究采用了單個城市的數據考察了家庭收入和家庭城鄉背景對家庭教育負擔的影響,但沒有檢驗父母的特征變量、地區差異等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除再次檢驗家庭教育支出的影響因素之外,將重點對影響家庭教育負擔的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力圖為我國居民家庭教育減負的這一重要議題提供實證證據。
三、數據描述
本文使用了2007年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的“教育專題調查”數據。該調查覆蓋全國東中西地區的21個城市(7),采用嚴格的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抽出1000多個家庭,收集3000多個個體樣本的調查結果。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個人人口信息、教育背景、職業信息、收入情況、教育支出等。樣本中幼兒園階段子女占8.16%,小學階段占30.92%,初中階段占19.03%,高中階段占20.64%,其他(包括中專、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研究生)占21.25%。由于高等教育支出的情況相對獨立,多數學者都選擇將其區分研究。因此,我們選擇了子女在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四個階段就讀的家庭作為研究對象。
由于考察以家庭為單位的支出情況,因此我們合并了同一家庭的數據,得到樣本1006條。在保留幼兒園、小學、初高中階段的數據后,剩余樣本882個。此外,當家庭有兩個子女時,因父母僅報告對其中一個子女的教育支出,有兩個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樣本也被刪去。最終的有效樣本為780個。
調查問卷中的“家庭教育支出”一項報告了調查時點之前一個學期家庭對子女的9類教育支出(結果見表1)??梢钥闯?,幼兒園和高中階段的學雜費均值較高,分別達到每學期1095.8元和772.8元。幼兒園和高中階段報告的義務學雜費,可能是由于父母對問卷問題的理解不夠準確。
因此,為了清晰起見及改善測量誤差,本文對9個類別進行合并,將9(1)個類別劃分為校內支出、校外支出、住校和生活費支出、其他支出,四項支出之和為上學期家庭對子女教育的總支出(2)。其中校內支出包括教材費用、非義務教育學雜費(包含托幼費)、義務教育學雜費。學校的住宿費以及子女的平均住校生活費按四個月計算。校外支出則包括家教費(按四個月計算)和培訓班費用。表2列示了各教育階段、總教育支出與各類教育支出的平均值。高中階段是教育總支出最高的階段。在幼兒園和高中這兩個非義務教育階段,家庭校內教育的支出明顯高于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內支出,特別是幼兒園階段家庭在校內教育方面的支出最高。校外教育支出最高的是初中階段。在小學和初中這兩個義務教育階段,雖然家庭在校內教育方面的支出相對不高,但校外教育的支出相當可觀,均已超過了同階段校內教育支出的水平。
已有的研究中,家庭教育負擔率有兩種常見的計算方式,分別用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衡量和用占家庭總支出的比例來衡量,其中第一種衡量方法更為多見。因此我們計算了家庭教育負擔率如下:
家庭教育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家庭總收入
表3展示了家庭教育負擔的總體情況及分教育階段的分布。家庭教育總支出的負擔率為15.23%,說明我國平均每個家庭大約15%的收入用于子女教育。其中,子女在高中階段的家庭,教育負擔最重,達到了24%。此外,校內教育支出負擔仍是教育總負擔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然而,在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和初中),校外教育支出的負擔已與校內教育支出的負擔持平甚至略微高出校內支出。
四、教育負擔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首先建立教育支出影響因素的回歸模型,考察影響家庭教育支出水平的主要因素。家庭教育支出的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其中lnEduExp是家庭教育支出的對數值,在模型中除了考察家庭教育總支出,我們還關心家庭校外支出,這是由于家庭校外支出往往表現出與家庭教育總支出不一樣的模式。
lnIncomeCap代表家庭人均收入。由于收入是支出的來源,家庭收入往往與家庭支出以及教育支出高度相關。
HhSize代表家庭規模,較大規模的家庭能為子女教育提供的資金往往較少,諾德爾的研究特別論證了這一點。
EduLevel代表不同教育階段。不同教育階段的家庭消費支出差異很大。在模型中,我們建立了四個教育階段的虛擬變量,分別是家庭是否有就讀于幼兒園、小學、初中及高中的子女。小學子女的家庭作為回歸中的基準組。
Parental代表了父母的背景因素,包括父親和母親的年齡、教育水平、戶口類型、職業類型、行業類型和就業情況。由于父親和母親的特征變量往往具有很高的相關性,我們建立不同的回歸模型,分別考察父親和母親特征變量對家庭支出的作用。
Region為地區變量。作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國家,家庭教育支出的分布有著顯著的地域差異,因此將地區變量納入模型進行控制也十分必要。由于樣本量足夠,我們建立了21個城市的虛擬變量,以求更精確地反映地區之間的差別。
與考察家庭教育支出的絕對值相比,一個家庭中教育支出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更能反映一個家庭的教育負擔。出于對教育的重視,即使收入不高的家庭,仍傾向于抑制其他消費意愿而為教育付費,許多家庭對教育的支出雖然絕對值不高,但已經占整個家庭收入的很大比例。這種情況下,僅考察家庭教育支出的絕對值,無法反映出居民家庭教育負擔的真實情況。因此,我們建立了教育負擔影響因素的回歸模型:
其中EduBurden為教育負擔,由家庭教育支出占總收入的比重來衡量。其他影響因素與教育支出模型相同。
1.家庭教育支出的影響因素
表4報告了家庭教育支出影響因素的回歸結果。前兩列為各項因素對家庭教育總支出的影響,后兩列為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影響因素。首先,家庭收入對教育支出有著顯著的正影響。在分別控制父親和母親特征變量和其他變量的情況下,家庭人均收入對家庭教育支出的系數達到0.32和0.34,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收入越高的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越高。其次,家庭教育總支出的水平與子女受教育的階段有關。以小學階段為基準組,幼兒園、初中、高中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說明這三個階段的家庭教育總支出顯著高于小學階段。這可能是由于幼兒園、高中處于非義務教育階段,主要依靠家庭承擔學費;而在初中階段,與小學相比雖同屬于義務教育階段,然而面對升學壓力,父母在課外補習、課外資料等方面的投入很可能會大大增加。此外,從分別控制了父母的特征變量的模型(1)和模型(2)中可以看到,父親的教育水平對家庭教育總支出有顯著的影響。父親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家庭,教育總支出和校外教育支出要比父親教育水平較低的家庭更高。在控制了家庭人均收入的情況下,這種正相關關系反映出高學歷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更加重視。
模型(3)(4)估計了影響校外教育支出的主要因素。除了主要變量的作用方向和強度與模型(1)(2)類似以外,我們發現了一些校外教育支出特有的規律。相比小學階段,幼兒園階段對校外教育支出的影響不再顯著,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回歸系數正顯著,這說明進入中學階段,家庭校外教育支出顯著增加,這很可能是源于高考的升學壓力。
2.家庭教育負擔的影響因素
表5反映了影響家庭教育負擔的主要因素。與表4中家庭教育支出絕對值的回歸結果相比較,可以得到幾個重要的結論。首先,家庭教育總支出的負擔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家庭人均收入對教育負擔的回歸系數顯著為負,這說明,對于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支出負擔較重。其次,校外教育支出的經濟負擔并不顯著地受到家庭收入或父母特征的影響,并沒有觀察到隨著家庭收入增加,家庭校外教育支出占總收入的比重下降的特征。這可能是因為,各收入階層的父母對子女的課外補習與興趣培養都極為重視,校外教育支出的規模與其收入成比例增長。此外,子女處在不同教育階段的家庭承受的教育負擔不同。從總支出的負擔來看,小學階段子女的教育負擔最低,幼兒園和高中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家庭教育負擔明顯高于小學階段。初中階段的家庭教育負擔雖然也高于小學,但系數為0.056,明顯小于非義務教育階段的估計值。從校外教育支出的負擔來看,除幼兒園階段家庭校外教育負擔顯著低于小學階段,在其他教育階段,校外教育負擔沒有明顯的區別。
表6報告的是表4、表5回歸模型的城市控制變量的估計結果。絕大多數城市居民家庭的教育支出都低于上海(基準組);東部和中部城市,如紹興、大連、宜昌、懷化的教育支出都明顯高于西部城市,如西寧、和田、石嘴山。另一個發現是,雖然有的地區家庭教育支出不高,但家庭教育負擔較重,如重慶。此外,與表4、表5相吻合,表6的結果也支持了家庭校外教育支出與教育總支出具有不同的規律。比如,無錫的教育總支出居于全國調查城市的前列,高于上海,但校外教育支出則明顯低于上海。
五、結論與建議
一、家長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雖然初中生有著這個年紀所獨有的性格特征,但學生個體又是千差萬別的,每個學生的家庭所碰到的問題也截然不同。學生的光明前途固然離不開學校教育,但是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容小覷。相比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及時性和延續性,情感上和言語上的潛移默化對學生的影響更具有終身性。如何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我談以下幾點:
1.學會與人和睦相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夫妻感情是否融洽、鄰里關系是否和諧、待人接物是否得當,都會直接影響到子女的情感發展。特別是孩子進入初中后,生理和心理都開始成熟,他們漸漸有了成人感,喜歡用成人的態度來對待身邊發生的事情,而且他們也喜歡你吧他們當成大人來看,因此,家里發生的一些事情可以讓他們參與進來,大家一同商量討論,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家長如果有何不當之處,也應做好自我批評,給孩子正面教育,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要及時更正、反思,反之,家長若一味地強調自己的權威性,即使錯了也不承認,那么孩子就會感受到家庭關系中的不平等,處于叛逆期的初中生更會有樣學樣,哪天自己犯錯了,也堅決不承認,最終家長的威嚴被自己一手摧毀。
2.學會用知識武裝自己。為何有的家長能與自己的子女順利溝通,感情融洽,而有的家長總是和自己的子女劍拔弩張,除了家長與孩子的性格之外,最關鍵的還是知識,家長若懂得用知識武裝自己,那么他就能抵擋住孩子成長過程中各種“利劍”的來襲。首先家長要了解子女現階段的身心特征,預料他們的言行,有備無患地迎接孩子叛逆期的到來。其次,家長還要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與方法,只有無障礙的溝通,才能打破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孩子才能敞開心扉,家長才能陪伴子女順利地度過成長發育期。最后,家長若能儲備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那就能在孩子心目中建立一個高大的形象,加強子女對家長的崇拜之情,這無疑有助于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
3.學會合理安排。孩子的零花錢、時間需要家長作出合理的安排。比如說零花錢、壓歲錢一類的,不可以全部交由孩子自己來處理,初中生的理財觀念比較薄弱,他們只會拿著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手機、游戲卡等,都能瞞著父母隨意購買,這樣的孩子還怎么會認真學習,而當父母發現這些問題后,想要收回孩子財政權,那無疑又會爆發一場家庭戰爭。父母應該適當給孩子一些零花錢,除了購買必須的文具之外,他也需要交朋友,但家長一定要控制數額,并了解每一筆金錢的用途,讓孩子在家長的監督下學會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錢,也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之一。還有時間,對于作業、休息、看電視、玩電腦等的時間,家長一定要與孩子協商并制定計劃,嚴格執行,讓孩子懂得遵守承諾,家長不能因為心情好,讓孩子多玩會,也不能因為心情不好,讓孩子少玩甚至不玩。嚴格地執行計劃,也能教導孩子學會遵守承諾。
二、家長要有整合思想,聯合學校促進孩子的成長
想要教育好孩子,光靠家庭力量或是學校力量都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將兩者緊密結合,才能激發出最大的教育力量,推進學生的成長。因此,家校之間要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友好關系,才能強強聯合,讓教育發光發熱。
1.家長要積極主動地進行“校訪”。想要更好地教育孩子,必須更好地了解孩子,而在學習階段,孩子們的社會關系主要集中在校內,他在校的行為品格、成績、交友情況都是家長必須關注的。首先家長要提供固定的、暢通的電話號碼。在實際教學中,班主任老師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前不久還能通話的家長電話,隔不久打過去就停機、空號,這就導致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橋梁中斷,學生近階段的在校情況班主任就不能及時地反饋給家長。其次,家長應盡量抽出時間來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類活動,如家長會、家庭教育指導講座、感恩教育講座等。每當得知自己的家長沒應邀前來參加活動,孩子們的臉上總是倍顯落寞,家長以忙為由,錯失了與自己子女感情交流的絕佳機會,最后,家長們可以多致電班主任或到學校拜訪,主動了解子女的在校情況,與老師們溝通自己子女的近期情況,可以幫助老師因材施教,抓住學生現階段的問題,實施有針對性的高效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