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語言素養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中,充斥著再多不良的行為,以至于給教育環境帶來了不良的影響,既影響了學生知識的掌握,也影響了身心的發展。人文素養的培養重點在于以人為本,讓人體會人類文化進程中的根本精神,或者說是整個人類文化生活的內在靈魂,它的核心價值在于對真、善、美的崇高追求,這種熏陶是一個學知識的人必須具有的精神境界,只有在這種價值觀的促使下,幼兒才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良好的價值追求。
人文素養是崇高的價值追求,它綜合了一個人的理想、情感、信念、意志、個性以及能力等豐富的內涵。作為幼兒教師,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人文素養是一個很寬泛很遙遠的感念,是觸及不到幼兒的學習及成長的。人文素養的培養可以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學習及生活,并且,幼兒教育是一個人價值觀及學習方法初步形成的階段,為此,我們更要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1改變授課內容
幼兒教學的內容大多數是以最基本的識字和算數為主。要想在語言的教授過程中增加人文素養的培養,必須改善授課內容。比如說將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優秀的文化精神通過小故事的形式傳授給幼兒,每天開設一節“我要講故事”的課程,邀請小朋友給大家將他每天學到的有關文明禮儀的故事,比如說成語、典故背后隱藏的小故事。長此以往,幼兒在增加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人文素養的培養。
2增加課堂的人文環境
兒童的世界需要玩具需要童話,同時也需要一些有人文氣息的環境布置。比如說在教室的墻壁上貼一些古代名人的發人深省的小故事,小故事用簡單的漢字講述,同時標記上拼音。也可以懸掛一些名言警句,在教師的幫助下理解這些話,并將這些話運用到實際生話中去。這些看起來并不符合幼兒園的教學氛圍,但是,這是一個熏陶的過程,并不是一個掌握的過程。
3培養教師的人文素養
幼兒的學習是一個直觀模仿的過程,不僅僅是模仿行為動作,還有言語上的模仿。幼兒教師是除了家長以外,與幼兒相處時間最長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同學的發展。因此,教師應該言傳身教,高標準要求自己。所以幼兒園應該安排教師多參加培訓活動,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在潛移默化中營造人文環境,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另外,教師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時刻注意自己教師的身份,不斷追求上進,爭取每天都有新的東西傳授給學生。和學生一起進步一起成長。如果有培訓學習的機會應該積極把握,不斷提升自己。
三、小結
目前的社會,部分人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被金錢和利益所驅使,缺少一種最原始又最為樸素的人文關懷。就拿醫生舉例,作為知識分子,又有多少是醫者仁心的,面對危難之中的病患又有多少伸出援手,大部分是被金錢和利益所綁架。再看看老師,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目前卻頻出校長或班主任猥褻或學生的案件。這一切的一切說明了什么,是人類文明的倒退還是原始獸性的重燃。目前的這一切是需要我們思考的,究竟是什么導致國人的人性和人文關懷的弱化和丟失。歸根結底,是對傳統文化的遺棄所導致,漢語言文學中有多少豪情萬丈或者凄楚婉轉的詩篇,里面的精神和內涵時刻塑造著我們的人文素養和節操,也告訴我們什么叫做“不為五米斗折腰”“懸壺濟世”“傳道授業解惑”。漢語言文學史不僅僅是文學,里面蘊含最深刻的是哲學。目前,這個社會最為需要的就是宣揚和普及漢語言文學,提升人們的文化素養。
1.迷失的目標和追求
現在,有多少大學生迷失在游戲的世界里,追求所謂的“殺戮、血腥、暴力、美色”來釋放現實生活中的壓力,甚至有的厭倦生活和工作,對于未來充滿了各種消極和負面的情緒。他們忘記了自己讀書和學習的目標和追求,有的就像木偶一樣機械地在學習生活中掙扎著,或許父母的期望和想法,束縛了他們。另外,目前教育的固有模式,限制他們的思維,在他們的眼里或許只有成績和證書,忘記了什么是價值,不懂得如何創造價值。
2.人文素養的缺失
由于英語的大流行,讓人們迷失在語言的世界里,甚至慢慢地放棄和輕視本國的語言和文化。就拿大學教育來說,很多院校都沒有有關漢語言的課程,但基本上都設有英語課。因此,西方文明對中華文明的沖擊是相當厲害的,更何況談及人文素養了,西方更追求弱肉強食,更追求實際,拜金主義就是他們很典型的文化特征。由于對傳統文化教育的不足和忽視,導致了人們人文素養的減退和缺失。
二、培養漢語言文學和人文素質
文化是具有傳承性的,不是死的,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改進和發揚。漢語言文學也是如此的,中國千年以后出了多少不同派風的詩詞歌賦,不同的韻味不同的內涵,交織出了五彩斑斕的詩篇。作為國人,應該對于本國的文化感到驕傲和自豪,要學會去發揚。尤其是在這個到處都是浮夸的社會,人們追名逐利、樂此不疲,甚至有的把掙的錢就等價于價值。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觀念、錯誤的追求,侵蝕著新一代的青年們,有的學會了炫富,有的學會仗勢欺人,有的學會好吃懶做。所以我們更需要大力推崇漢語言文學,大力培養人文素質,從詩詞歌賦我們可以找到平靜、找到真我、找到自由、找到追求、找到價值感,通過培養的人文素質我們能夠更好地領會和感悟,能夠更好地塑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1.重視教育的力量
學校應注重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不能盲目地追求所謂的成績,讓學生更好地接觸和感悟漢語言文學的魅力,培養他們健康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教育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一個老師的思維和想法多多少少影響著學生。如果老師也是盲目追名逐利的人,很容易誤導自己的學生產生錯誤的認知,目前很多學生接受教育的目的,僅僅為了有好工作有好未來,從未想過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從未想過什么才是真正的價值。其實“性本惡”,人天生或多或少都有些原始的獸性,所以需要后天的教化。那為什么還會有那么多罪犯?其實是因為教育沒做好,有的僅僅學習課本的知識,卻沒有領會它其中的內涵,這導致了部分人還不懂得如何做人如何處世。教育中應當注重漢語言文學,因為它能塑造人的人性和原則,學會去思考,去感悟。文學不僅僅是文學,也不僅僅就是風花雪月,它里面有歷史、有故事,它能讓你懂得如何涉世如何為人,它同時能夠賦予你一個博大的胸懷去包容萬物、去海納百川。因此,我們需要重視教育的力量,不僅僅是在“造才”,更重要的是在“造人”。
2.考試體制的改革
科舉考試自中國古代開始實行,被歷朝歷代所推崇,現在的中國也不例外。這是因為什么呢?當然是因為考試制度有其獨有的優點。考試是目前選拔人才最公平的一種方式和制度,當然也會有的現象,但是它目前最為合理和科學,也是最講究公平性的制度。但是目前中國的考試體制存在一定的問題,太過于注重成績了,目的性太強,因而忽視了人文素質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有的學校為了盲目地抓成績,甚至取消體育、音樂等課程,這樣出來的學生就只能是考試機器,還不一定是才,同時不一定懂什么是“人”??荚囌嬲哪康氖沁x擇人才,但是人才最重要的還是得先學會成人。要通過考試體制的改革,來加強對于漢語言文學和人文素質的重視程度,這樣有助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
3.文化宣傳,增強軟實力
文化是有感染力的,只要學會用適當的方式傳播,它會很快的“枝繁葉茂”。因此,可以多在期刊雜志宣傳和附摘一些文學作品,讓人們多接觸,有助于文化的傳播。同時也可以在電視節目中,開設中國漢語言文學的相關節目,可以通過文字演化、歷史變遷等等來增強文學的趣味性,使更多的人們參與其中。文化軟實力是很重要的,它代表著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漢語言文學的發揚與繼承有助于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有助于中華文化在國際大舞臺上傲然立于一方而不倒。因此,在這個新時代里,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加強文化宣傳和文化軟實力,對于提升國民的整體人文素養和節操很重要。
三、結語
青少年媒介語言素養教育,就是培養青少年對各種媒介資訊的解讀、辨識、批判能力,以及利用媒介資訊幫助個人成長、發展的能力。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的生活與大眾傳媒水融。青少年學生與各類媒介的接觸更是頻繁。大眾傳媒提供了一個比家庭和學校教育更為生動有趣的認識世界、認識社會的平臺和窗口,豐富多彩的傳播形式適應了學生活潑好動、個性凸現的特點。因此,對于身心正在迅速發展、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正處于社會化過程中的學生,傳播媒介對其的影響不容忽視。青少年的媒介語言素養教育勢在必行。
二、媒介語言素養教育與高中語文的關系
(一)信息化時代對語文學科提出了新的要求
伴隨著多元媒體閱讀時代的到來,語文學科不能僅僅滿足于對純文字文本尤其是文學作品的教學,而應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積極開發多元媒體的語文課程資源。語文教學必須打破單一課堂教學模式,將網絡文本、廣播影視、廣告等應用于語文教學,為學生提供多元的閱讀媒介,搭建媒介語言素養教育的平臺,培養學生信息鑒賞、批判和加工能力。信息化時代下的語文學科,必須作出相應的改革。
(二)新課程語文教學需要媒介素養的介入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規定:“未來社會要求人們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思維的敏銳力度和批判性思維越來越被人們推崇,這也成為語文新課程的核心內容。這種思維的批判能力恰恰符合媒介語言素養的特點,媒介語言素養在某種程度上與我們語文新課標形成交集。培養媒介語言素養成為實現新課程語文標準的有效途徑。
(三)語文課堂教學難以回避媒介信息的涌入
我們的語文教材越來越貼近生活,與媒介信息緊密相連,課堂教學不該也不能回避媒介信息的涌入。我們必修1課本“梳理探究”模塊《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將一部分新生詞和流行語進行歸納總結,以引導學生正確的對待網絡語言和流行文化。必修4中的“梳理探究”《影視文化》“影視百年”“文學與影視”“大片”“國產影視”,欣賞影視表演,欣賞影視語言,語文教學與媒介素養在語文課堂完美地融合了。語文越來越貼近生活,語文課堂教學難以回避媒介信息的涌入。
(四)媒介素養與語文應試緊密關聯
《高中語文新課標》要求:“高中語文課程,應注重應用,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更新內容,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闭Z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也使語文應試與社會媒介越來越緊密關聯。
(1)語言運用題的設題也講求時代性
2014年馬鞍山市語文的幾次??迹Z言運用題非常關注當下:二模中關注“霧霾”,三模中關注“浮躁的國學教育”、“出彩中國人”“中國好聲音”,還有一檔訪談欄目--2014年3月11日,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接受了《人物》雜志記者的專訪,要求根據交談的內容,在文中橫線處填上適當的語句。訪談欄目題型的設置,是媒介素養在語文學科最佳體現。
(2)幾乎所有的優秀作文題都具有極強的時代性
2014年的馬鞍山的三次??甲魑囊彩侨绱?,尤其是馬鞍山二模。作文極具針對性,材料如下:子曰:“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保ㄟx自《論語》)(龐恭)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保ㄟx自《韓非子》)。這次作文命題直接引導學生在媒體信息極其豐富的時代,如何進行正確的辨別,合理地選擇。引導學生對“道聽途說”的信息,需有冷靜的判斷。今天的語文應試絕不僅僅局限于課本,與現實社會的貼近,與媒介結合,是語文學科設題的方向和宗旨。媒介語言素養與語文應試緊密相連。
三、如何開展高中語文媒介語言素養教育
(一)構建多元化的語文課堂教學
首先要選擇豐富的學習內容。在這個信息多元化的時代,學生的學習內容被各種媒介放大,傳統媒介(書籍、報刊、廣播、電視等)與新興媒介都為學生提供了種類繁多的“課本”。就教師而言,要轉變觀念,甄別篩選,將其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利用媒介信息的便捷與優勢,選擇豐富文本閱讀內容。第二,要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語文教學也應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運用多媒體教學,將網絡資源引進課堂教學,以培養學生信息整合能力、思維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媒介語言素養。
(二)以文本為主線,進行多角度媒介對話
語文教學中,最容易出現唯“教材論”,即在授課的過程中,難以走出教材的范圍,很少對教材的知識進行介紹和比較。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育人。教師要不斷從各種渠道搜集有用材料為學生提高多元化自主解讀。如在上《雷雨》時,在多元自主的解讀文本同時,將《雷雨》電影、話劇提供給學生,讓其揣摩不同的劇作語言,感受作品語言的魅力。
(三)通過大眾媒介,引導學生時刻關注生活
在進行媒介語言素養教育時,我們應選擇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事件,引導學生關注、探討,以從中得到啟發。關注社會熱點,引導其自主查閱資料,培養學生選擇、重構、歸納、總結等媒介素養能力。
(四)開展媒介交際實踐活動
所謂媒介交際活動,就是以廣播、電視、網絡、手機、廣告、報紙等為載體,以豐富多彩的媒介信息為內容,以培養學生的媒體交流和制作為目標,使學生成為一個有鑒別能力、愛思考的主動學習者。語文課堂要把媒介語言和聽說讀寫視融合在一起,在獲取媒體信息的同時利用媒體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與各種媒介互動的愉悅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信息鑒別、批判和加工能力的培養。眾所周知有爭議的、有一定影響的事件往往會引起多種媒介的關注和報道,我們可以讓學生傾聽不同媒體的聲音,體會視像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異同;甄別中外媒體所體現的不同立場,受眾對不同媒體所激起的情感反映的異同。學生通過不同媒介獲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并從不同視角,在對媒介信息和話語進行分析、鑒別的基礎上提升批判性媒介語言素養。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