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農村環境保護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目前,農村環境污染不僅威脅到農村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由于當地的生態環境持續霧化,造成了農村地區的極端天氣頻發,使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在我國西南部的很多農村地區,自然環境不斷惡化,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建設十分落后,農村地區的貧困率在不斷升高。而由于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農村地區的農業災害預警幾乎不存在,當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時,往往受損最嚴重的是農民。當前,環境問題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污染由城市不斷向著農村蔓延,由東部逐漸向著西部轉移。
2農村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對策研究
2.1建立完善的農村環境法律保護體系
國家應該制定適合農村地區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需要的環境法律保護體系,出立的保護法規和政策。將農村地區的環境保護納入到國家的法律體系中,從法律層面上賦予“農業環保執法部門”行政執法的權利。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和督查力度,充分利用法律、經濟和行政的手段,加強對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確保各項法律和政策真正的落實到位。
2.2強化政府治理職能,加大對農村環境的綜合治理力度
在治理農村環境問題過程中要堅持“可持續發展”觀點,將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置于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地位。在農村經濟發展決策過程中需要建立對環境保護的約束機制,積極引導農村基層的各級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在農村建立激勵性的農村環境保護政策,改進農村改革干部行政考核和任用制度,讓那些“有可持續發展理念、并重視環境保護”的干部得到重用,從而激發干部對環境保護的意識,理順地方政府和環境保護部門之間的關系,強化環境保護部門的監督職能。
2.3依靠科技發展生態農業
在發展生態農業過程中,應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運用現代生物技術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多優質、高效、高產的“農作物新品種”。第二,還可以利用生物研究出能夠分解多種有害物質的菌種,高效地消除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各種因素,并積極地開展“水污染”治理工作。第三,開發生物農藥、植物源殺蟲劑和殺菌劑,減少“化學性農藥”對水源和土壤結構的破壞。第四,積極推廣“養殖業”生產良性循環模式,不斷優化生產技術,引導“養殖場”積極建立沼氣池,并將發酵后的“沼液和沼渣”進行再生產、再利用。第五,加大對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實現農業資源的循環和高效利用。
2.4加強生態文明村和美麗家園的建設
“先行試點”措施的推行及產生的效應。在改革開放和“三農“建設的政策指導下,農村的發展要求也由原來只強調經濟而轉向經濟、社會、生態等全面發展,人們開始關注生態環境的問題,并做出了一系列舉措來改善生態環境,因此而產生一些積極的效應。治理農村生態環境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在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國各級政府因地制宜進行不同程度的環境治理工程,并采取“先行試點”的措施。進行試點的范圍涉及全國各個省市鄉鎮,試點項目也包羅萬象,包括水環境整治試點、生態修復試點、地質環境保障工程試點等。試點后,各級組織試點地區。促進了一批高起點,高標準的形成,農村建設質量組織的高水平,更好地發揮輻射示范作用。實踐證明,解決問題得抓住重點,國家兩點論與重點論環境整治理論指導下,抓住重點地區進行整治能使得農村生態環境得到很好的改善。此外,近些年來,我國在總結經驗和教訓之后,提出了這樣的對生態環境治理的思路,那就是“預防為主、保護優先”。也使得環境保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舉措
針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問題,我國各級政府和組織采取了一系列的辦法和措施,通過這些農村環保措施,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農村環境問題。
2.1加大政府對農村環保投資力度,推進環保產業形成我國針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問題,除了對受體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使人們充分認識到環保工作的重要性外,國家近年來還專門出臺了一些針對農村的投資項目,主要表現在各級環保部門,農業部門推出了具體的植樹造林項目和防護林工程;同時,各地陸續開展了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另外,政府部門在農村進行了改路工程,有效避免農村因路況問題引起的揚塵,機動車排放的大量煙塵有所減少,較為直接的改善了農村環境;國家通過三農資金扶持農村的能源優化,推行沼氣等新型能源項目,減少傳統的薪柴的植被破環和燃燒后的氣體灰塵排放。所有的這些政府措施,積極推進了環保產業的形成。
2.2制定環保法律法規及建立監督機制要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必須制定和健全環保法律法規和建立長效的監督機制。1989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08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此外,我國還頒布國家級的環境保護相關法律6部,與環境有關的資源法9部,環境保護行政法規29項,制定環境標準364項。加上地方頒布的各類法律法規基本,我國基本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在農村環保問題上已有一些監管制度,可以促進農村環保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環境保護;對策
引言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和農村是連接人與自然的主要紐帶,保護農業資源和改善農村環境在建設生態文明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深入研究**市農村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對對策與措施,對**市保護農村生態,維護農業可持續發展是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市農村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農村生活污染嚴重,“臟、亂、差”現象普遍長期以來,**市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農業廢棄物任意排放的問題未引起根本重視,人畜糞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大部分沒有得到處理,隨意堆放在道路兩旁、田邊地頭、水塘溝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渠等水體中,在一些農村呈現出“圍村、塞河、堵門”之勢。“污水亂潑、垃圾亂倒、糞土亂堆、柴草亂垛、畜禽亂跑”、“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成為農村居民環境的真實寫照。這些嚴重的污染現象,直接威脅著廣大居民的生存環境與身體健康。
1.2農村工礦污染凸顯,家庭作坊式污染嚴重近年來,**市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鄉鎮工礦企業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的排放劇增,目前已占到**市工業污染物總排放量的50%左右。另外,**市農村規模化工業企業相對較少,大多是分散式的家庭作坊加工業。
1.3農業廢物綜合利用率低,畜禽養殖污染日益加重隨著農業生產能力的大幅度提高,畜禽養殖業污水、糞便、作物秸稈以及殘留農膜等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大量增加。這些污染物大多數得不到有效處理,僅少數作為農業生產有機肥源利用,且大多數沿襲傳統堆肥方式,畜禽糞便往往堆放于居所四周、村口等處,不僅污染環境,又影響村容村貌。
1.4水污染日趨嚴重,部分農村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市地表水近年來上游入境水量不斷減少,本區域內每年從城市、農村、工礦、企業排出來的污水達到2000-3000萬立方米,已使河流水體水質超過了地表水環境功能要求。目前部分農村飲用水污染也比較嚴重,一些農村受自然因素和人為污染因素的影響,村鎮飲用水水源地衛生設施差,水質不能穩定達標,居民飲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此外農村簡易自來水廠,多數水處理工藝流程落后,設施簡陋,輸水配套網系統老化,二次污染的隱患也比較突出,生活給水水質難以得到保障。
1.5農用化學品過量和不合理使用,農業面源污染加劇近年來,**市化肥、農藥、地膜等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大部分農村化肥、農藥使用量較大,農用化學品的過量和不合理使用造成了農村面源污染嚴重。大量及不合理地使用農藥、化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土壤質量退化,部分地方農業環境污染問題突出,農產品質量不安全因素增加,土壤中的氮、磷等元素通過地表徑流或淋溶等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是河流等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污染物。
1.6農村居民環保意識不高某些村干部只重視抓經濟,對農村環境保護在思想上沒有足夠的重視,目標制定較軟,治理措施不得力,個別村還認為農村環境要徹底治好不可能,干勁不足,單單等待上級政府資金補助。村民自身環境保護意識相對較低,缺乏自主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缺乏創造性。
二、對策與措施
2.1完善農村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遵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市農村保護實際情況,抓緊研究、完善有關土壤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飲用水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等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面的規范、條例和制度等。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研究制定農村區域間、城鄉間的生態補償政策。
2.2推廣應用農村污染防治適用技術根據**市農村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現狀,研究、開發和推廣適合不同區域特點的農村污染防治適用技術。結合各縣(市、區)開展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在廣大農村地區,推廣一批農村污染防治適用技術。
2.3建設農村環境保護監管體系建立和完善農村環境監測預警體系。按照《全國環境監測站建設標準》,積極推進縣級監測站的常規監測能力建設。督促各級政府和重點企業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配備必要應急設施,提高農村地區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建設農村環境執法監督體系。按照《全國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標準》,加快縣級環境監察機構標準化建設,提高機動性執法、現場取證、通信聯絡、信息處理、快速反應等配套執法能力。改善農村環境管理基礎設施和條件。加大農村基層環保管理干部和技術人員培訓力度。:
2.4深化農村生態示范創建工作各縣(市、區)要把創建環境優美鄉(城)鎮、生態村作為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抓手,不斷深化生態示范創建工作。
2.5推動農村污染防治示范工程針對目前亟需解決的農村環境污染重點問題,優先實施五類農村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包括:①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示范工程;②村莊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示范工程;③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④農村工業小區污染防治示范工程;⑤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范工程。
參考文獻:
[1]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環境保護,2004.
[2]殷廣平.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幾點思考.河北環境保護,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