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增值稅納稅籌劃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國家對再生水生產企業的免稅優惠政策促進了ABC公司再生水利用項目的實施,拉開了WXZ分公司再生水利用的序幕。該企業的京廣客運再生水利用項目、污泥資源研究所再生水利用項目等先后實施。再生水利用項目投產后,2013年再生水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水質均達到規定標準。ABC公司2013年度的污水處理收入20000萬元和再生水銷售收入5000萬元,符合財稅[2008]156號的規定,均享受免征增值稅,獲得了增值稅節稅利益。大力發展再生水利用項目順應了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的宏觀政策,解決了汛期淹沒農戶莊稼的問題,拓展了污水處理產業鏈,而且使企業享受了稅收優惠政策。用好、用足稅收優惠政策本身就是稅收籌劃的過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向所在地稅務機關提出免繳增值稅申請報告,提交書面申報資料,獲得稅務機關的備案審批。
二、兼營免稅或非應稅項目進項稅額核算的納稅籌劃
增值稅的主要征收思想就是用納稅人收取的銷項稅額抵扣其在采購過程中支付的進項稅額,其余額為企業實際應當向國家繳納的增值稅稅額。由此可以看出,企業的進項稅額作為在征收環節中可抵扣的稅額,對于企業最終實際應繳稅的多少產生直接的影響,可抵扣的進項稅額越大,企業繳納的增值稅稅額就會越小。因此,企業可以仔細研究增值稅相關法律法規的主要內涵,按照增值稅稅收相關政策來決定自己的經營項目,最大限度地利用對企業有利的稅收法律法規條款,使企業的利益達到最大化,使股東的權益達到最大化。一般納稅人兼營免稅項目或非應稅項目,應當劃分清楚其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增值稅稅法規定,一般納稅人兼營免稅項目或者非增值稅應稅勞務而無法劃分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的,應當按下列公式計算其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當月無法劃分的全部進項稅額×當月免稅項目銷售額、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營業額合計÷當月全部銷售額、營業額合計企業可以通過計算來比較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與實際免稅項目、非應稅勞務不應抵扣的進項稅額,如果前者大于后者,應正確劃分并按照規定轉出進項稅額;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則無需在核算時正確劃分,而改按公式計算。案例2.某軍工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既生產軍工產品(屬于免稅增值稅項目)也生產民用產品。2014年10月購入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款為300萬元,增值稅稅率17%。當月該批原材料的80%用于生產民用產品,取得不含稅銷售收入750萬元。另外20%用于生產軍工產品,取得收入150萬元。該公司可以采用以下籌劃方法:
(1)若劃分不清免稅項目的進項稅額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當月無法劃分的全部進項稅額×當月免稅項目銷售額、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營業額合計÷當月全部銷售額、營業額合計=51×150÷900=8.5(萬元)
(2)若準確劃分各自的進項稅額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51×20%=10.2(萬元)由此可見,若準確劃分進項稅額可以節省增值稅1.7萬元(10.2萬元-8.5萬元)。若該批原材料70%用于民用產品,30%用于軍工產品,則情況正好相反。準確劃分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為51×30%=15.3(萬元),與不能準確劃分進項稅額相比,反而增加稅負6.8萬元(15.3萬元-8.5萬元)。因此,企業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自己的稅收策略。
三、稅率的納稅籌劃
(一)通過對增值稅的“節稅點”籌劃如果相關企業在性質上需要繳納增值稅,那么其屬于一般納稅人抑或小規模納稅人在稅率層面的差異是比較大的,其出現的稅負也相對較大。因此,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具體狀況進行稅務的籌劃。眾所周知增長率=(銷售收入—可抵扣進項目金額的差)÷銷售收入之比值,可通過計算兩種納稅人應納稅額平衡點,銷售收入×增長率×17%=銷售收入×3%,得出增長率為17.65%。即當增長率低于17.65%時,以一般納稅人的身份進行增值稅繳納,可起到一定節稅作用。當企業增長率大于17.65%時,對于小規模納稅人來說,其主要繳納增值稅,因此具有一定的節稅優勢。通過計算兩種納稅人的應納稅額平衡點,得出其節稅點可通過規避平臺,對稅收進行有效的籌劃,從而實現效益最大化。
(二)通過對分劈銷售收入實現有效節稅在納稅時,如果企業的回資存在困難,則可以通過縱向分劈收入的辦法,推遲納稅的時間。在我國稅法上明確規定,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必須要簽訂分期收款的銷售合同,在往后的收款上,遵從合同上簽訂的收款時間對實際收入進行確認與繳納等額稅金。而對于部分金額較大的銷售業務,如果一次性無法收回全部貨款時,可以按照共同所簽訂的合同,對分期收款條約進行確定,而企業在納稅時間上同樣可以減緩。這對企業來說,可以延長時間緩解融資難題,并提升資金利用價值。對于稅率不一致的業務,一般情況下都可以通過橫向分劈降低部分納稅金額。根據我國稅法的相關規定,如果相關企業兼營的貨物在稅率上不一致或者勞務既有應稅又有非應稅時,一定要按照各自需要適用的稅率對應納稅額進行分開的核算,不可以采取單獨的核算,從而提高適應稅率征收。因此,在稅收籌劃時,一定要詳細劃分銷售貨物與勞務類別,從而在分科目的前提下實現單獨核算,理清是該繳納增值稅還是營業稅。例如,A公司在性質上屬于一般納稅人,但是公司內部不但生產相關電子產品,還經營了部分工程承包業務,2012年11月份銷售產品收入為1100W,工程承包收入為200W,11月進項稅額為100W。假設營業收入沒有進行單獨核算,會一并征收增值稅,即為:(1100+200)×17%-100=121W,銷售稅金及附加即為:121×10%=12.10W,企業應納稅額總計為133.1W;如企業對增值稅與營業稅進行分別核算,應繳納的增值稅為1100×17%-100=87W,應繳納營業稅則為200×3%=3W,銷售稅金及其附加即為:(87+3)×10%=9W,應納稅額合計為:87+3+9=99W。采用單獨核算可節約稅金為133.1-99=34.1W,節稅效果明顯。此外,對于混合銷售的行為,若是非應稅的勞務金額很大的,就一定要對成立的公司進行單獨的考慮。
(三)增值稅進項稅額的籌劃針對一般納稅人的企業來說,一定要先去獲取進項抵扣發票。這是因為一般發票不能做抵扣使用,由此企業就要加付稅款,無故提升了納稅壓力。但是對于增值稅進項發票來說,由于其可以進行有效抵扣,因此相對來說減少了企業的稅負。另外,從2009年1月開始,對于增值稅適用范圍內的一般納稅人,如果進行新設備的選購,所包含的進項稅額是能夠進行抵扣進行計算的。因此企業也可以利用這一轉型的有利政策,通過新一輪的設備更新來固定資產的投資,同時還能夠強化該企業的生產效率,在減少增值稅的同時,還可以提升盈利水平。(四)利用優惠政策實現節稅在增值稅的征收政策上,優惠條件主要包括低稅率、減免稅項目、部分起征點優惠等。例如,對于低稅率來說,可以享受到13%稅率的范圍主要包括:糧食、食用植物油、圖書、報紙以及雜志等;對于減免增值稅的項目,則包括:古舊圖書與避孕藥品等;下崗職工、個體的工商戶則要采取起征點的納稅優惠政策等等。企業能夠依據實際的狀況,將這些優惠的條件進行充分的應用,便于獲取到較低的價格進行商品選購,通過價格優勢獲得市場競爭力。而對于出口貨物,其零稅率概念,主要指的是:所出口的貨物,其整體性稅負為零。因此不但在出口時不用納稅,還可以獲得之前環節繳納稅款的優惠退還。企業在利用這項政策后,進一步將貨物的成本有效的降低,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而對于與規定的貨物相符合的則要積極出口,確保收入的有效增加。
二、結束語
1.企業身份選擇籌劃
企業剛設立時會計處理是選擇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是值得企業認真計算和衡量的一件事。人們通常認為,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重于一般納稅人,但實際并非盡然。假定一工業企業平均每月的銷售額為X,可抵扣的購進額為Y,則在一般納稅人情況下每月繳納增值稅為(X-Y)*17%,在小規模納稅人情況下每月繳納增值稅6%X,稅負相等時(X-Y)17%=6%X,求得無差別平衡點抵扣率Y=64.7%X.由此可知,當工業企業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的64.7%時,一般納稅人稅負輕于小規模納稅人,會計處理方法選擇一般納稅人合算;如果該企業銷項稅額遠大于進項稅額,也就是企業取得的進項稅額較少的情況下,一般納稅人稅負重于小規模納稅人,則會計處理方法選擇小規模納稅人合算。
2.企業投資方向及地點的籌劃
我國現行稅法對投資方向不同的企業制定了不同的稅收政策。如現行稅法規定:對糧食,食用植物油等適用13%的低稅率;直接從事植物種植收割和動物的飼養、捕撈的單位和個人銷售的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生產的電力實行即征即退政策;部分新墻體材料產品按增值稅應納稅額減半征收。
投資者選擇地點時,也應該充分利用國家對某些特定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例如保稅區內的生產企業從區外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購進原材料、零部件等加工成產品出口的,可按保稅區海關出具的出境備案清單,以及其他規定的憑證,向稅務機關申請辦理免、抵、退。
二、企業采購活動的增值稅籌劃
1.選擇恰當的購貨時間
通常企業采購應以原材料供應及時為原則,所以采購時間往往不確定,但市場是變化的,企業采購所支付的價格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因此,選擇恰當的購貨時間對企業的納稅籌劃有很大幫助。籌劃時首先必須注意適應市場的供求關系,作為買方應該充分利用市場的供求關系為自身謀利益,在不耽誤正常生產條件下選擇供大于求的時候購貨,因為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容易使企業自身實現逆轉型稅負轉嫁,即壓低產品的價格來轉嫁稅負。另外,在確定購貨時間時還應注意物價上漲指數,如果市場上出現通貨膨脹現象,而且無法在短時間內得以恢復,那么盡早購進才是上策。
2.合理選擇購貨對象
對于小規模納稅人來講,不實行抵扣制,購貨對象的選擇比較容易。因為從一般納稅人處購進貨物,進貨中所含的稅額肯定高于小規模納稅人。因此,從小規模納稅人處購進貨物比較劃算。
對于一般納稅人來講,購貨對象有以下三種選擇:第一,從一般納稅人處購進;第二,從可請主管稅務機關代開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處購進貨物;第三,從不可請主管稅務機關代開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處購進貨物。如果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價格相同,應該選擇從一般納稅人處購進貨物,原因在于抵扣的稅額大。但是如果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價格比一般納稅人低,就需要企業進行計算選擇。
三、企業銷售活動的增值稅籌劃
1.選擇恰當的銷售方式
根據稅法規定,不同的銷售方式有不同的計征增值稅的規定。采用折扣銷售方式,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體現,以銷售額扣除折扣額后的余額為計稅金額,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不在同一張發票上體現,那么無論企業財務上如何處理,均不得將折扣額從銷售額中扣除;采用銷售折扣方式,折扣額不得從銷售額中扣除;采用銷售折讓方式,折讓額可以從銷售額中扣除;采用以舊換新和還本銷售方式,都應以全額為計稅金額;此外還有現銷和賒銷。在產品的銷售過程中,企業對銷售有自主選擇權,這為利用不同銷售方式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可能。
銷售方式的籌劃可以與銷售收入實現時間的籌劃來結合起來,因為產品銷售收入的實現時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早晚又為利用稅收屏蔽、減輕稅負提供了籌劃機會。
2.巧妙處理兼營和混合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