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學校體育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論文關鍵詞:理想,體育,學校體育
多年的學校體育教學使我感到,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之下,體育教學在一些學校成為可有可無的“小課”或“花瓶”,有的學校甚至把達標等同于體育,使體育僅僅局限于達標訓練,而體育的精神意義和體育的崇高境界卻被淡化和遺忘了。這無疑使學校體育走進了死胡同。因此體育論文,有必要重新審視學校體育,呼吁理想的學校體育。
一、理想的學校體育應能體現“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 這種精神,對于成長中的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斷地追求卓越,挑戰自我,才能做出非凡的成就,才能擁有輝煌的人生。在體育教學中,鼓勵學生向“更快、更高、更強”沖擊,鼓勵學生不斷進取向上,在某種意義上比形成某些體育技能、獲得某些體育成績更重要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二、理想的學校體育應注重磨煉學生的意志,養成堅韌不拔的品質。近些年來,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學校體育在現代教育中呈現萎縮狀況。而由于獨生子女的“獨”體育論文,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經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果斷、自控力、堅韌等良好的意志品質,難得有培養的氛圍和機會,孩子從小被喂嬌了、抱懶了、慣壞了,有的成了“胖墩”,有的成了“豆芽”,還有的成了“藥罐子”等。這與時展對人的強健體魄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唯有進行強有力的體育運動,讓學生心智“苦”,筋骨“勞”,不斷體驗歡快與痛苦、成功與失敗,其堅韌不拔的毅力和信念才會得以養成,也才能承擔起“天降大任”。學校體育必須承擔起磨煉學生意志的使命與責任。
三、理想的學校體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集體情懷和愛國情操體育論文,使體育活動成為德性養成的重要途徑。體育運動能培養個體的合作意志,因此,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也要讓他們學會合作。要引導學生成立自由組合的體育興趣小組,鼓勵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在指導學生進行對抗團體競賽時,要鼓勵學生敢打敢拼,更要鼓勵學生默契配合,反對個人英雄主義。
四、理想的學校體育應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都處在激烈變化的時期,他們同時又身處紛雜的社會環境及沉重的學習負擔之中,極易導致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進行心理健康指導體育論文,養成健全的人格,是現代教育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務和使命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如何做到既讓學生勇于爭光、勇于拼搏,又讓學生正確對待名次、成績,做到勝利了不驕傲、失敗了不氣餒,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五、理想的學校體育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發現自我,享受自我。在學校,體育課往往是學生們最喜歡的課程之一,這不僅因為在體育課上學生可以從事自己深愛的游戲與活動,更因為體育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但是,也有一些學生最頭痛、最討厭上體育課。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有很大的個體差異體育論文,尊重這些差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是現代學校體育的基本要求。在中學,更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個性與特長,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優勢,發展自己的潛能,張揚自己的個性。要組織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開展體育活動,在體育項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體育課堂上尋找到自己的樂趣。只有充滿樂趣的體育教學,才能贏得學生的歡迎,才能收到真正的實效。
國內學校體育長期以來雖然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為片面的追求考試分數,體育被邊緣化,甚至在有一些學校體育課被其它學科占用也時常發生,造成學生沒有太多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在課程安排上靈活性較差,學生參加體育項目的積極性相對國外發達國家較差。
2、中外學校體育教育模式比較分析
2.1、國外學校體育教育模式
美國屬于實行學校教育分權制國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教育負主要責任,在美國不同地方依據各個州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實施,這樣在教學大綱與教學內容上不同,使學校體育教育發展模式呈多元性和靈活性。美國的體育課內容設置非常細致,僅中學教學計劃就有10大類,包含冒險運動、體能運動、水上運動、團隊運動等60多項,跑步、游泳、網球等具有終身體育價值的項目占47.6%,學生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這使體育活動的開展具有良好的氛圍。日本學校體育教育體制由原來的高度中央集權發展到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滿足個體需要為發展目標,引導學生增進體質健康,提高運動技能。日本學校倡導快樂體育,學生下午放學后大大小小的足球場都是踢球的孩子。據了解這種生活模式已經盛行日本全國,學生放學后的不同去向折射出一個國家教育模式、人才培養理念乃至整個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國外有很多學校的在錄取時要看3個指標:一是看學生參與學校運動隊的情況,二是看社會責任服務時間,三是看SAT(美國學術能力評估測試)水平測試成績,這個只要達標即可,由此可以看出體育的重要性。
2.2、國內學校體育教育模式
我國學校體育教育以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增強體質兩者協調發展,并貫穿于體育教育的整個過程。在教學大綱的安排上運用綜合分類的方法進行安排,但在教學內容上還是較單一,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的主要內容以增強體質,培養道德意志品質等方面,但是不能充分的發展學生的個性品質。高校體育教育的模式主要采用了分層次型,選課型等,然而這些模式存在針對性不強,缺乏創新性等方面的不足。
3、中外課程設置比較研究
3.1、國外課程設置研究
國外大多數學校體育課程設置比較注重學生的自身發展需求,把學生的興趣作為出發點。美國學校體育教育的目的是發展兒童青少年基本運動技能,促進終身體育運動,從而促進兒童青少年在體質、精神、社會和情感方面的全面健康發展,其學校體育教育計劃也是一種開放式的結構形式存在。美國的課程設置能夠從學生的興趣和要求的角度出發,教學內容具有娛樂性,學生對教師的選擇面也比較廣。
3.2、國內課程設置研究
我國對學校體育課程設置長期以來都比較單一,沒有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自由選擇,不能夠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從而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程失去了興趣。通過對中美高等學校體育課程設置比較,發現我國學校體育課程設置主要注重技術教學,忽視學生的興趣需求,同時缺乏體育的娛樂性和趣味性。
4、中外體育教學評價的比較分析
4.1、國外體育教學評價分析
體育教學評價通過對教學效果進行判斷,保證教學活動向體育教學目標實現。美國主要通過運動技能和體能測試、書面測驗、教師觀察等手段,綜合這些測驗結果來決定學生的課程等級,體育教學評價強調根據努力程度而不是根據結果進行獎勵,體育計劃的目標是使學生形成一種伴隨一生的體育活動方式,強調體育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以及體育習慣的養成。因此,肯定進步,獎勵努力行為應是體育教學評價的追求目標。
4.2、我國體育教學評價分析
我國體育教學評價對評價結果比較看重,而對于評價過程不夠重視,這與國外的體育教學評價具有差異性。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目標提出要改變評價過多強調選拔功能,要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素質及改進教學的功能。評價應該更多關注過程,能夠使終結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協調配合。
5、結論及建議
5.1、結論
我國學校體育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校體育管理體制不健全。中國青少年體質連續25年下降,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各項身體素質下滑,兒童青少年身高低于日本、韓國,兒童的肥胖以及近視率不斷上升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從家庭方面看,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加大,家長怕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對孩子要求很高,導致片面的追求考試分數,忽視了身體素質的鍛煉;第二,從學校方面看,一些學校為了片面的追求升學率,加大學生的學業負擔,導致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參加體育鍛煉;學校師資方面,許多學校體育教師隊伍人才匱乏,體育設施器材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常常出現“放羊式”教學現象。(2)學校體育教學模式不完善。相比國外發達國家,我國學校體育教育模式在教學內容上較單一,在發展類型上雖然運用分層的教學模式,但針對性不強,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3)學校體育課程設置不科學。在我國,學校體育課程的設置在很長的一段時期都是安排的必修課,學生的興趣不高,自主選擇性不強;這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國外學校體育課程的設置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發展學生的個性,選修課與必修課協調安排,充分考慮學生愛好。學校體育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學生身心能夠得到全面發展,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所以學校體育課程應該科學的進行設置。(4)學校體育教學評價不合理。在與國外發達國家比較過程中,發現我國學校體育教學評價對評價結果比較注重,而對于評價過程不夠重視;與此相反國外發達國家在進行體育教學評價時對評價的過程比較重視,而不會僅僅從評價結果這一單方面進行判斷。
5.2、建議
陽光體育鼓勵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它要求學生每個學習日都要有一小時的鍛煉時間,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格等級以上標準,至少掌握2項運動技能,堅持鍛煉。但是,通過對陽光體育活動的調研,我們發現,鄉鎮學校活動的開展效果非常不理想。首先是學校沒有重視陽光體育活動,教育的重點依然放在學生成績的提升上。同時,陽光體育活動的教學模式沒有凸顯體育活動的陽光性。體育活動內容嚴重違背了陽光體育活動的宗旨,相應的運動計劃和實施方案和現實的教學現狀契合度不高。此外,很多鄉鎮學校的體育教師嚴重缺乏,教師沒能真正把握陽光體育活動的教學精髓,體育活動缺乏針對性。
二、鄉鎮學校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意義
青少年只有擁有了強健的體魄,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課的學習中,并成為支撐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隨著我國素質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教育界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體育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創新。我國依然是一個農業大國,大部分學生都集中在鄉鎮學校中,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地彌補鄉鎮教育中的漏洞,構建科學的教學體系。陽光體育活動的重要意義還體現在彌補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逐步將教學資源引向鄉鎮地區,以體育活動教學為抓手,逐步實現城鄉教學資源的統籌化和均衡化。
三、鄉鎮學校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策略
1.強化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認知。鄉鎮學校開展陽光體育活動,首先要強化對于體育活動的認知,學校領導要從思想上重視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要爭取得到學生、家長、教師的廣泛認可,鼓勵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把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教師要以身作則,融入陽光體育活動中,帶領學生完成體育活動,并及時總結活動經驗,保證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在廣東某鄉鎮學校中,新任校長以組織學校春季運動會為契機,在學生群體中樹立了愛運動、敢比拼的體育作風,促進了學校陽光體育活動的發展。2.提升教師水平、創新活動模式。鄉鎮學校開展陽光體育活動離不開教師的支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活動開展的有力保障。在一些鄉鎮學校中很多學校的體育教師都是兼職教師,不具備現代化的體育教學思維。因此,鄉鎮學校要積極招聘優秀的體育教師任職,提升學校的體育教學質量。再者,陽光體育活動要凸顯鄉村特色,鄉鎮學校的活動場地比較充裕,學生可利用的活動空間較大,但是體育教學設施卻很難配套,對此,學校可以將體育活動引申到娛樂性和游戲性較強的項目上,例如,廣東某鄉鎮學校組織女學生開展了踢毽子活動,并選擇較為平整的場地設置了簡易的足球場,讓學生沉浸在參與體育活動的歡樂中,實現了陽光體育活動強身健體、陶冶情操的教學目的。3.教師參與、弘揚特色活動。教師是陽光體育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參與者,因此教師要和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保持融洽的關系,帶領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學生健康的體育觀。鄉鎮陽光體育活動要和當地特色的體育活動結合在一起,集成本地的體育資源,將寶貴的傳統資源和現代化的體育精神結合在一起,實現傳統體育項目和現代體育精神的融合。例如,在太極拳發祥地,河北地區就將這一古老的功夫技藝和陽光體育教學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操場上練太極拳,這種古為今用的體育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傳統體育文化的探究熱情,也起到了強健體格、塑造人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