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電教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摘要:將電教媒體恰到好處地應用到職業教育教學中,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學習情境,提高教學培訓質量起到一定輔助作用。本文就電教媒體在職業學校專業教學培訓中幾種情形的運用上做了淺顯的介紹。
實踐證明,將電教媒體(幻燈、投影、電影、錄像計算機等)應用到職業技能培訓過程中,不僅大大提高了培訓信息傳遞的效率、質量,而且也是提高技能培訓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運用電教媒體,激發學習技能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興趣,增加其求知的欲望,可利用電教媒體,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論文百事通如在烹飪專業技能培訓時,培訓開始,先放一段烹制菜肴的錄相片,使學生在有聲有色的錄相中,了解我國烹飪技術的歷史悠久,不僅菜肴品種繁多,而且色(顏色)、味(氣味)、香(滋味)、形(形狀)俱佳,富有民族特色,馳名天下,從而使學生知道烹飪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祖國寶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進而增加他們想學烹飪技術的積極性。再如美術專業講裝磺設計時,可制作出幻燈(或投影)片,在屏幕上打出一幅幅新穎別致的設計作品,以給學生創設出學習情境,增加他們的求知欲望,使他們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進而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電教媒體,模擬變化過程
在職業技能教學中,有些知識的學習,結果的得出需要較長時間才可以驗證。如果只憑教師口述,很難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若我們利用電教媒體,模擬這些過程,就可以使學生由形象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變抽象為直觀。如農學專業教學食用菌的栽培及樹木種植管理等課程,學習這些內容要看到全過程得等上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觀察到一個或幾個步驟,如果要利用科教電影片或制成幻燈投影片講解,就可在較短的時間內看到全過程,使學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
三、運用電教媒體,擴大觀察視野
職業教育各專業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教學培訓中,做好演示操作是十分重要的。但有些演示在課堂上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在前面操作,學生在座位上觀察,看到的只是一個側面,很不全面。加之有些儀器或模型不大,可見度小,觀察時不易達到理想效果。座位離講臺遠的學生根本看不清的現象時常發生,電教媒體的運用為解決這樣的問題提供了方便。
例如農學專業在講授昆蟲基本知識時,由于昆蟲標本小,有些標本又不易搞到,在講臺上展示標本,講解不易使全班學生看清,若制成幻燈片打在屏幕上講解,其教學效果就特別理想。再如講授水產養殖,教學魚的種類鑒別、魚的生活習性等內容時,可將裝有魚的器皿放在投影儀上打出,展示給學生清晰放大的活的標本。從而彌補了實驗的不足,增強了實驗演示效果。
四、運用電教媒體,展示電器構造
在家電維修專業教學和培訓中,常常需要對各種電器進行拆裝,一來認識它的結構,二來分析它的原理,為正確維修打下基礎。但有的電器拆裝比較麻煩,各個部分分辯率可見度小,造成有些部件難以被觀察,也很難使學生掌握。如在講授電動機、農用內燃機等機器內部結構時,可將電動機、農用內燃機等機器的內部結構制成復合投影片,投影講解,以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
五、運用電教媒體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主要是指由于知識的深度、知識的模糊性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問題。盡管有些教學難點可能并不是教學重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不解決,也會嚴重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發展的基礎,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運用電化教學手段,不僅是為了給學生提供認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為了在學生對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再現情境,以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
例如,在講《長城》一課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計算機邊播放錄象,邊放錄音,讓學生思考“長城有什么特點?”這一問題。這樣,學生看到長城雄偉壯觀的畫面,聽到豪邁贊嘆的聲音,就會情緒高漲,踴躍發言。長城的特點“長而壯觀,高大堅固”就會脫口而出。而且,“長城有什么特點”這一問題,能促使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學生要回答這一問題,需要深入理解課文,而配以電教手段,使學生能很快獲得“最佳”的答案。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更加濃厚起來。又如,在教學《在艱苦的歲月里》一課的結尾:“小聽著笛聲,出神地望著遠方。他看到了未來,看到了希望。”則到底是什么,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出想象。這里,可以通過播放艱苦的歲月里人民的生活是如何的錄像,讓學生看后進行聯想。高爾基說過:“想象可以補充事實的鏈條中不足的和沒有發現的 環節。”教材中有些文章言雖盡而意未完,可以引導學生按照文章的思路進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補充出來。在這里,因為電教手段的使用,學生就能很快地找到滿意的答案。現代化教育手段,使學生思維整體結構獲得優化,向追求“獨到”探索“最佳”的創造性思維發展。
二、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的識記能力
在識字教學中,合理運用電教手段,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識記能力。語文課在教象形字、指事字時可以出示畫面配合教學,教會意字和形聲字時可用幻燈片移動教學。
如“月”字,出示有一輪彎月的畫面,教師在旁邊加以解釋,學生對“月”字便有了很深刻的形象記憶。教“休”字,只要出示“一棵樹的左邊倚靠著一個人在歇息”的畫面,學生便能牢記此字。教《長城》這課中的“磚”字,讓學生觀察特點,知道這個字是由形旁和聲旁組成,然后用不同偏旁拼成“傳、轉”等字,有利于掌握漢字表音、表義的規律,加深理解和識記。使用電化教育手段,使本來枯燥無味的識字教學,變得趣味盎然。因為它省時、高效、優質,且給人以美感,深得師生的喜愛。
三、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理解能力
精彩的畫面,生動的情景,可以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復雜的內容條理化,形象具體,重點突出,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準確豐富的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
如《秋天到了》一課對于較入學不久的孩子來說,“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這一句較難理解。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錄像,讓學生先觀察“一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的樣子,在觀察“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的情景,學生在比較中自然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又如《刻舟求劍》一文明白找不到劍的原因是教學重點。教學中可以通過演示活動幻燈片,讓學生觀察“船靠了岸”或“船在行駛”而“寶劍”沒有隨船走,即“船動劍不動”讓學生明白“那個人”找不到劍的原因。電化教育的直觀、形象、生動,啟發了學生思索,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四、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聽說能力
錄音媒體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話,有的配以悅耳動聽的音樂錄制而成的。播放朗讀錄音帶,使學生沉浸于某種境界,從而展開想象的翅膀,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如《赤壁之戰》這一課,教師的朗讀與配樂錄音朗讀的效果是無法比擬的。當錄音帶放到“黃蓋把二十條船蘆葦一齊點著火,乘著東南風駛向曹操船隊,曹軍在鐵索連著的船上無法逃脫,哭聲、丟盔棄甲聲以及周瑜的兵追來的喊殺聲、震天的鑼鼓聲混成一片”,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聽完錄音后,了解了故事梗概,注意力都比較集中。讓學生附屬故事情節,他們也復述得較為完整和生動。教后啟發學生并提問:假如曹操知道黃蓋是來假投降,“赤壁之戰”結果又將如何?學生紛紛舉起小手,搶著回答。有的說曹操將會設置一個埋伏圈,包圍周瑜的士兵,一齊用帶毒的弓箭射向周瑜的士兵;有的說曹操可能會想辦法引周瑜的士兵上岸,再進行交鋒。總之,曹操知道黃蓋來假投降,一定會以強取勝的。學生在這種音響效果的氛圍內學習,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展開了想象,培養了說話能力,活躍了課堂氣氛。
五、運用電教手段,培養讀寫能力
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運用電教手段可以烘托課堂氣氛,促使學生聲情并茂的讀書。多媒體播放的朗讀聲音,清晰標準,語調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可以讓學生跟著練習朗讀,有錯誤之處再加以糾正,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一、運用電教媒體激發觀察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運用電教媒體指導學生觀察,能激發學生觀察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他們的觀察往往處于無意觀察和籠統觀察階段。而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情景直觀現象,表現力和可控性強。絢麗的色彩,迷人的畫面,優美的音響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是指導學生有意觀察事物抓住特點,進行說寫訓練的最佳手段。如說話訓練“你最喜歡的動物”選用了學生最喜歡的動物小白兔,巧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來指導說話,教學時播放配有輕音樂的表現小白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內容的錄像,并在放錄像前先提出觀察說話的要求。悅耳的音樂,誘人的畫面,使學生個個興趣盎然。有的情不自禁地贊美著:“小白兔多美呀!”教者按先整體后部分、從頭到尾的順序指導學生觀察。放錄像采用特寫定格的方法,依次顯示小白兔的各部分,讓學生邊觀察邊說話,使學生變無意觀察為有意觀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指導學生連起來說幾句話,則采用放慢鏡頭的方法。課堂上學生躍躍欲試,一只只小手舉得高高的。有的學生說道:“我最喜歡小白兔,它長著一身潔白的毛,漂亮極了。頭上豎著一對長長的耳朵,一雙又圓又紅的眼睛象寶石一樣,長著一張三瓣嘴,吃東西時一動一動的,多有意思呀!”還有學生說道:“小白兔的尾巴短短的,象個棉球,它前腿短,后腿長,走起路來一蹦一跳的真可愛!”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能說出一段通順而連貫的話,說明教學是成功的。這成功來自于巧用電教媒體和教者的巧妙指導,從而激起學生的觀察興趣,獲得有目地進行觀察的效果。
觀察有序是觀察最基本的品質。只有觀察有順序,作文時才能言之有序。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看圖說話是培養觀察能力的重要手段。用投影片指導學生看圖,便于調控學生的視力焦點,是簡便易行的方法。指導學生看圖,我歸納了一下口訣:全面看圖,看懂主要內容;分部看圖,看懂具體內容;最后連貫看各部分內容。這順序就是“整體——部分——整體”順序,按照這個順序指導看圖,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小白兔運南瓜》,上課時首先打出三幅投影片,讓學生聯系起來整體觀察。如果不聯系觀察,不看第一、三兩幅圖,怎能看懂第二幅中小白兔受到啟發才想出辦法的內容呢?這樣有條理地去觀察全圖主要內容就看懂了。再按順序分別打出三幅圖,根據主要內容,逐圖仔細觀察,指導學生看懂每幅圖的畫面,想象具體內容。最后整體觀察三幅圖,疏通思路,把握中心,抓住重點,為說話寫話作準備。
再如看圖說話《公園的花不能摘》是一個單幅圖,為了培養學生按順序觀察的觀察能力,我制作了復合投影片。教學時,首先用投影儀打出完整的畫面,從整體入手使學生看懂圖;然后分部看,去掉上邊的人物畫面,觀察畫面的背景,使學生弄清圖上的通過景物反映的時間、地點、主題背景;再覆蓋上人物畫面,仔細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想象人物是怎樣想的,怎樣說的,怎樣做的;最后連起來總結圖意。觀察有序了,說話也就有條理了。
觀察的另一個重要品質就是抓住事物特點仔細觀察。事物有它的共性,也有它的個性,而個性是區別其它事物的特征。觀察時,只有抓住事物的特點,邊看邊想,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才能深刻地了解事物,認識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質,才能把作文的內容寫具體,寫生動。小學生觀察事物大多是籠統的見林不見木,不善于抓住事物的特點。于是我利用電教媒體的可控性,指導學生抓住事物特點進行仔細觀察。他們對于一種明顯事物所掩蓋下的另種不明顯事物的觀察還缺少深刻性。如在他們觀察小白兔樣子時,我根據學生的信息反饋,再進一步提示“小狗嘴巴是''''U''''字形的,小兔的嘴巴又是什么形狀?”讓學生定格觀察小白兔的嘴,經過討論,學生回答:“小白兔長著一張''''Y''''字形的嘴,吃食時還一動一動的。”通過類似這樣的指導,學生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觀察,觀察思路豁然開朗,觀察能力得到培養。
二、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情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小學生天真爛漫,想象力豐富。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說話能力。而電教媒體在說話訓練中,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又極其有利。
1.借助投影,展開想象
“想”是學生看懂圖,看好圖的關鍵;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投影的畫面是形象的,要讓學生對畫面內容有正確理解,就要指導他們邊看邊想,唯有通過不斷地全面細致的觀察思考,才能逐漸使他們把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上來,從靜止的畫面中看出其中所反映的思想內容。如指導學生觀察《公園的花不能摘》一圖,啟發學生當看到盛開的和樹木、小亭時,想象到時間是秋天,地點是公園;通過對人物的動作神態的觀察,想象畫面反映的主題(即作者意圖)。如根據媽媽的動作神態想象媽媽是怎樣說的;聽了媽媽的話,孩子是怎樣想的,怎樣說的及怎樣做的,這些都要通過看圖來指導學生通過合理想象來完成。解決了這個問題,就領會了作者如何通過圖畫內容來展現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了。
我注意發揮投影片的多種功能,讓學生認真看老師演示投影片的同時,展開豐富的想象,補充故事的開頭和結尾。爾后再要求先口述再寫下來,如講《小猴子下山》這篇課文運用五幅投影片。分別是:①小猴子掰玉米。②小猴子扔掉玉米摘桃子。③小猴子扔掉桃子去摘西瓜。④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兔子。⑤小猴子最后什么也沒得到,兩手空空地回家了。當講到第五幅圖時,我提出問題:大家想想,小猴子空著手回家后又會怎樣呢?又用投影打出一個大問號。這時同學們的想象活躍起來了,再結合他們自己的生活經歷,編出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同學們的想象不但豐富,而且非常有趣。我便趁熱打鐵地讓學生把續編的故事寫在作文本上。通過借助電教媒體進行想象訓練,不僅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創造思維能力,而且也使學生的觀察說話能力得到切實的提高。
2.借助音樂,進行合理想象
低年級學生好說愛動,表現欲極強,一有機會就盡情地施展他們的才能。有一次我讓學生們聽配樂童話。我一會伸雙手當耳朵學小白兔蹦蹦跳跳,一會捏鼻子扮大灰狼。聽完錄音后,我拿出頭飾讓學生表演,有趣的故事給他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激起了創作熱情。孩子們隨著音樂的節奏維妙維肖地表演開了,通過表演加深了對故事語言的理解。學生表演得生動形象,說得輕松愉快,寫起來筆調也比以前順暢,內容也較充實。
另外,用錄音機錄下有代表性的各種聲音,如風雨聲、鳥鳴聲、馬嘶牛吼聲、汽車聲、打谷場上的歡笑聲、城鎮早市的喧鬧聲……通過某些特定場合的錄音,進行想象作文,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
3.巧用錄像,培養發散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與感性經驗直接聯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具體形象來體現的。用錄像再現寫作素材,可使學生很好地感知、觀察,展開想象、拓寬思路。將從畫面中觀察到的圖象與其內涵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找到這個聯系點,使學生的聯想與想象深刻、全面又合理,爾后將這樣的情感與認識訴諸文字,使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有序、有情、有理。
如在一年級教學中,要求學生用“愛”字造句。由于小學生知識膚淺,若照本宣科,學生能說出諸如:我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句子。如果適時播放國旗飄揚、黃河奔流及一些動植物的錄像,進行點撥,學生的思路就會開闊,傾刻間便能說出“我愛逗人的小猴子”、“我愛鮮艷的五星紅旗”、“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又有誰不深深地愛她呢”等精采的句子。借助電教媒體以形象思維促成抽象思維,完成從“物”到“意”的思維轉化,從而通過鋪設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較為成功地拓展了思維空間。
三、運用電教媒體指導說寫,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現階段,人們越來越重視口才,小語新大綱明確指出聽說訓練是語文教學重要任務。而現代媒體直觀形象,既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師指導學生說話。從學生剛入學,我就用投影片指導學生看簡單圖,說完整句子,使學生認識到一個完整的陳述句子是由誰(或什么)和怎么樣(或是什么)兩部分組成。然后再啟發學生仔細看圖,說具體復雜的句子。句子教學我多用復合投影片,如“小女孩讀書”一句話,我是這樣教學的:首先打出一個小女孩在讀書的簡單畫面,首先問:“小女孩在做什么?”答曰:“小女孩在讀書。”接著問:“小女孩在什么地方讀書?”答曰:“小女孩在家中讀書。”再給圖上加上一盞臺燈,問:“小女孩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讀書?”最后再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小女孩的動作神態,問:“小女孩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怎樣讀書?”這時學生就能夠說出:“小女孩晚上在家里認真讀書”這樣較具體復雜的句子。經常這樣練習,學生說一句完整話的能力就逐漸得到提高。